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十七章 长孙家土崩瓦解

武唐第一佞臣 第十七章 长孙家土崩瓦解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夏四月丁卯日(二十一日),未时三刻。

武康离开门下省,返回左领左右府,来到长史院交班。没找到长孙泽,只在院门地板上,找到自己的衣服。不用想也知道,是长孙泽的报复,这货小肚鸡肠。

正七品的长史,作践六品千牛卫,仗长孙家的势呗。懒得搭理他,解下千牛刀,就地换衣服。穿黑色保安服,披灰虎头披风,佩戴三把唐刀。整理千牛服,放长史府台阶,迈步走出卫所。

走出通明门,是宽阔通明街,可直达修真坊。告别众同僚,走半里左右,遇豪华马车。许敬宗探出头,愁眉苦脸的样子,馒头脸变包子脸,有气无力打招呼:“变之贤侄啊,怎么才出来,快快上车说话。”

看他倒霉德行,定没理出头绪,今日就能处理,为何推到明天?李九说找证据,诬告哪有证据?武康也想不明白,李九在卖什么药。轻声叹气,眨眼调侃:“下车走路吧,您肥肉太多,先减掉八斤。”

许敬宗翻白眼,唉声叹气下车,两人并排漫步。他家住普宁坊,与修真坊隔街,两人倒是顺路。路过修祥坊,武康停住脚,望着坊门发呆。当初任婺州刺史,有个年轻和尚,断言杀身之祸,还说有惊无险,全部得到应验。

媚娘得知此事,邀和尚入长安,赐法号修缘禅师。并在修祥坊,修建重佛寺,做为他的禅院。去年佛寺竣工,修缘大师搬来,皇后和小晴姊妹,经常来此礼佛。

武康不信佛,每天都路过,从没拜访过。此刻不知为何,被某种情绪指引,拜佛欲望很强。见老许满面愁容,迟疑几秒说道:“我有种预感,只要去重福寺,就能找到答案,咱们去看看吧。”

说罢走进坊门,老许无可奈何,吩咐仆人等候。来到小重福寺,看起来真寒酸,占地不到十亩。这哪是佛寺嘛,分明是佛堂,看来媚娘此时,没有什么权利。

进寺门去佛堂,见到个小乞丐,蹲西墙边喝粥。修缘大师行善,救济贫苦儿童,慈悲为怀嘛。就在此时,对面佛堂里,跑出个小娘子,约莫五六岁。她跑乞丐身旁,递出手里橘子,笑容非常纯真。

乞丐也不道谢,迫不及待剥皮,狼吞虎咽吃橘子。小娘子静静注视,扑闪着大眼睛,发出清脆笑声。这时节的橘子,都存在冰窖里,她是大户人家出身。

武康驻足观望,如此和谐场景,却带来淡淡忧伤。那是上小学时,同桌的小萝莉,总给他橘子吃。当时生活拮据,老爹没承包梨园,根本吃不上水果。

他也像乞丐这样,吃完橘子果肉,再啃橘子内皮。一层层的啃,直至啃到外皮,酸倒牙才罢休。同桌那小萝莉,也是这样注视,发出银铃笑声,不时挤眉弄眼。

当时傻乎乎的,认为她喜欢我,后来才知道,是喜欢捉弄我。她的家境富裕,之所以给橘子吃,是为了欣赏我那,啃橘皮的下作。觉的很可笑,生活充满恶意,该死的小娘皮。

眼前的小娘子,那欠揍的模样,估计是同样心态。橘皮越来越薄,武康哭笑不得,可悲的小乞丐,咱俩同病相怜。忽然灵光乍现,貌似想到什么,下意识舒展眉心,诡笑爬上鬼脸。

佛堂里的修缘,忽然瞪大双眼,直勾勾盯门外。良久后轻叹息,看向拜佛的妇人,双手合十道:“贫僧恳请施主,莫再踏入敝寺,劫难天注定,贫僧无能为力。只能告诉你,堂外的施主,与你有孽缘。”

说罢闭上双眼,继续阿弥陀佛。妇人脸色微红,佛前拜了三拜,向他行礼告辞。前脚迈出殿门,身后传来声音:转告堂外施主,多行不义必自毙,敝寺不欢迎他。

妇人颔首离开,见到院里情景,不禁皱起眉头。提群跑西墙边,拉起那个小娘子,转身挡在身后。像护崽的母鸡,恶狠狠瞪武康,眼神满是厌恶和警惕。

武康觉的面熟,脑海快速回忆,然后嗤之以鼻。上官仪的儿媳妇,上官婉儿她妈,真的冤家路窄。没心情理会她,转身小声说:“圣人的心思,我已经猜到,伯父想听吗?”

这不废话嘛,许敬宗急的跳脚,拉他袖子离开。等身影消失,郑氏舒口气,蹲小娘子身前,郑重其事道:“刚才那个男人,是朝廷大奸佞,以后见到他,千万要躲开。”

小娘子木然点头,见女兄很紧张,感觉莫名其妙。而在马车中,武康把玩金叶子,也是莫名其妙。许敬宗急的挠头,语气满是哀求:“变之快说啊,圣人什么意思,找什么证据啊?”

武康收起金叶,琢磨片刻说道:“伯父误解了圣意,不是让你找证据,是让你学小乞丐,把橘子皮也吃了。不仅吃果肉,还要啃橘皮,榨取全部价值。”

许敬宗仔细品味,忽然瞪大双眼,八字胡不听乱颤。武康点头,淡淡说道:“圣人撒下网,只捞条大鱼,显然不满足。他想让伯父,把更多鱼虾,送进大网里,然后一网打尽。”

气氛很快压抑,两人同时冒汗,同时抹额头,同时扯苦笑。许敬宗喟然,喃喃自语道:“终于明白了,圣人在议政殿,提及高阳谋反,不是感慨过去。老夫窃以为,是给出处理意见,参照此案处理。”

武康深以为然,高阳公主谋反,典型的政治沙龙。本来就几个人,被长孙无忌放大,成为铲除异己的刀。硬生生把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驸马执失思力等,全部牵涉进来。

而李九的意思,效仿那起案件,无限网罗鱼虾。想到这里,瞄向老许,阴阳怪气:“伯父没能吃透,所以圣人发火,给你一天时间。如果还参不透,那么等待您的,会是什么呢?”

许敬宗抹苦笑,抹去额头汗,反唇相讥道:“难道变之认为,圣人让你入殿,是为了护卫吗?他是拉你下水,让我们共同参悟。如果达不到要求,恐怕明天倒霉的,不仅仅是老夫。”

武康不置可否,已经了然于胸,杀千刀的李九,天下第一腹黑,是在算计我啊。当初猎狐计划,只是针对无忌,没想到彻底失控。不过这样也好,当初坑我的人,咱算个总账吧。同时履行承诺,媚娘置身事外,我来背负骂名。

许敬宗转忧为喜,包子脸变回馒头,煞有介事道:“变之先回家,知会楚国夫人,再和我回普宁坊。咱俩共同商定,这张大渔网里,应该有什么鱼。罗织什么罪名,如何合情合理,今晚必须确定。”

也只能如此了,武康欣然点头,倚车厢闭双眼。恶趣味儿的想,后人若著唐史,《奸臣传》里面,必有我的位置。是放老许后面,成为第二奸佞,还是超越老许,成为第一奸佞。

突然笑出声,政治就是粪坑,除了肮脏粪便,就是蠕动蛆虫。长孙无忌贪权,李治迫切掌权,而矛盾的解决,必以死亡告终。可以这么说,长孙无忌的命运,在李治继位那刻,就已经板上钉钉。

没武康和许敬宗,有李康和武敬宗,无忌和关陇巨头,终究难逃一死。李治是罪魁祸首,我们只是棋子,或者是背锅侠。

我若不执行,他会弄死我,伴君如伴虎嘛。如此安慰自己,不想即将的腥风,心里好受许多。

翌日辰时三刻,门下省议政殿,武康护卫御前,昂首目不斜视。李九端坐书案,全部宰相都在,个个低眉顺眼。许敬宗手持象笏,上面记录的内容,是最真实的谎言。昨夜绞尽脑汁,奋斗到三更天,李九会满意的。

许敬宗禀报:“昨夜刑部大牢,太子洗马韦季方,对于联合无忌谋反,已经和盘托出。臣质问韦季方:无忌与国至亲,是陛下元舅,受先帝和陛下宠任。长孙家子弟,都在朝中为官,到底多大的恨,为什么要谋反?”

现场气氛诡异,李勣悠然闭眼,于志宁痛苦闭眼,白眉不住抖动;其余低头看地,仿佛事不关己;李九摆出愕然,眼眶逐渐泛红;武康心中吐槽,肉戏就要开始。

许敬宗正气凛然,一本正经胡说八道:“韦季方回答,韩瑗曾对无忌说:柳奭和褚遂良,劝说立梁王为太子。梁王被废黜,陛下对太尉,已经有疑心,所以贬高履行,去京城外为官。”

短短几句话,囊括韩瑗柳奭,逝者褚遂良,申国公高履行。他们有共同称呼,关陇门阀的头目,长孙无忌的党羽。柳奭是王皇后舅父,当初王皇后无子,柳奭和无忌等,把刘宫人生的李忠,过继给王皇后,并册立为太子。

高履行是无忌堂弟,大概在显庆元年,废王立武之后,任益州都督长史。他是个大孝子,父母去世时,曾悲伤绝食,被太宗敦喻。任长史期间,屡有福民善政,大为人吏所赞。武康不想牵连,无奈老许不答应,很是无可奈何。

李九泫然欲泣,许敬宗继续:“无忌有了疑心,整日惴惴不安,为寻求自保,躲史馆编史。后来族侄长孙祥,也被贬出朝堂,随后韩瑗获罪。无忌更加惶恐,日夜与韦季方等,共行谋反大逆。”

倒霉的长孙祥,原是工部尚书,反对废王立武,被贬荆州长史。武康佩服许敬宗,陈芝麻烂谷子的,都能信口拈来。抛去忠奸不说,老许确实有才,记忆力远超常人。

本来他想罗织来济,却被武康劝阻。立媚娘皇后之前,李九想封她宸妃,被韩瑗来济阻止。媚娘荣登皇后,要求表彰来济,称其忠心耿耿。实则软刀子杀人,让李九更厌恶他们,同时分化韩、来组合。

然而可笑的是,这份表彰书,却救来济的命。昨天夜里,武康这样劝:来济受媚娘表彰,现在牵涉进来,是打媚娘的脸。我不会同意的,媚娘也不同意,自己看着办吧。

此刻议政殿内,老许放下象笏,言辞凿凿道:“臣查验辞状,皆千真万确,请依法收捕。另外还有证据,去岁咸池走水,烧毁大片园林。上林监长孙澹,在修复园林时,栽种八棵白杨。幸亏变之发现,及时告知老臣,才让季方招供。”

众人全部抬头,视线聚焦武康,一片鸦雀无声。宰相无不博学,都知道白杨树,代表什么意思。长孙澹种白杨,诅咒皇宫是坟墓,不管有心无意,都是谋反大逆,长孙家彻底完了。

武康很想骂娘,该死的许敬宗,为何不顾约定好,为何拉我下水。在场的老狐狸,知道该怎么办,许圉师首先发言:“此案证据确凿,臣请陛下起诏,缉拿相关人犯。”

辛茂将随即附议,李勣置身事外,于志宁死盯武康。忽然哭声再响,李九大声疾呼:“哪怕元舅谋反,我也绝不能杀。若是杀元舅,天下人如何议论,将来的万代子孙,又如何议论?”

哭声撕心裂肺,武康嗤之以鼻,您别当皇帝啦,去唱大戏吧。腹黑心狠的你,表达了两层意思:首先坐实无忌谋反,其次假慈悲表演,表示要法外开恩,免除无忌死刑,以免被万民耻笑。

当年高阳谋反,你也是这样说,长孙无忌不同意。那么此时此刻,老许也不同意。

不出所料,老许义正辞严:“汉文帝的舅舅薄昭,辅佐他继承大统,可谓劳苦功高。然而薄昭杀钟毓,文帝痛哭派大臣,去他府邸哭活丧,强逼他自杀。”

许敬宗疾呼:“然而时至今日,天下皆以为,汉文帝是明主。无忌辜负两朝恩,妄图颠覆社稷,其罪恶与薄昭,不可同日而语。幸亏奸状自露,党羽全部招供,陛下还犹豫什么?”

李九哭声更响,还是那套说辞,许敬宗继续劝:“古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刻不容缓。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若陛下犹豫,臣恐事态恶化,到时悔之晚矣。求陛下降旨,诛杀奸佞无忌。”

说完扑通跪倒,象笏置于地,磕头砰砰响。许圉师和辛茂将,互相确认眼神,稽首表示附议,只是没有磕头。李勣见风使舵,起身来到殿前,也选择附议。于志宁死气沉沉,没有任何表示,死死盯武康。

武康觉的很冤,我说老于先生,那八棵白杨树,根本无关大局。它只是个借口,让李九堵悠悠口,让案子合法化。您老也明白,没那八棵白杨,无忌也必死无疑,何必迁怒我呢?

哭声依旧嘹亮,李九顿足捶胸:“为何苦苦相逼,为何逼我杀舅,我绝不杀元舅。司空李勣立诏,罢元舅太尉,削全部封邑。以扬州大都督,送于黔州安置,按准一品供给。”

所谓的绝不杀,骗小孩子而已,有千百种办法,逼长孙无忌自杀。鳄鱼吃猎物,会流下眼泪,称为鳄鱼泪。李九这孙子,泪比鳄鱼更假,让自己占据道德高点。

世人皆说媚娘狠,与李九相比,小巫见大巫了。如此谋反大案,被告全程不在,根本不召无忌对质,直接作出判决。可见杀无忌的心,是多么的强烈。

许敬宗不再磕头,很是不可思议,正想继续劝谏,收到武康眼神,略迟疑闭上嘴。李勣起身行礼,来到书案后,提笔起草诏书。许圉师和辛茂将确认,在诏书上签名。

李九朱笔御批,诏书宣布生效,再次掩面而泣。武康心知肚明,这是循序渐进,先把罪名坐实,然后痛下杀手。等上三五个月,造成既定事实,就会扬起屠刀。

现在主犯已定,该收拾从犯了,许敬宗再奏:“无忌的谋逆,是褚遂良、柳奭和韩瑗,共同构扇而成。臣请陛下降旨,诛杀乱臣贼子,以正国法君威。”

李九非常满意,也没心情再演戏,加快收网进程,传令宰相立诏:削遂良的官爵,家属流放爱州,女眷打入掖庭;柳奭和韩瑗,罢职除名;益州长史高履行,贬为洪州都督。

秘书监长孙冲,鸿胪少卿长孙涣,常州刺史长孙濬,长水县令长孙淹,尚衣直长孙温,上林监长孙澹,尚衣奉御长孙净,成州刺史长孙溆,襄州刺史长孙湛,尚衣奉御长孙津,左领左右府长史长孙泽,太常少卿长孙润等,全部罢职除名。

他是真的狠,无忌的十二子,全部流放岭南,自生自灭去吧。想到长孙泽,武康暗鄙夷,没有金刚钻,别来招惹我。自作聪明小伎俩,换来家族大劫难,真的不值当。

处理完嫡系,接着处理族人,长孙祥流放岭南,长孙诠流放巂州。记得高阳谋反,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

长孙家分崩离析,吴王的诅咒应验,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啊。现在只是流放,等屠刀挥起,必血流成河。武康可以笃定,长孙家三代能活,二代们必死无疑。

想到了长孙诠,满满的无奈,该来的总会来,新城你挺住啊。媚娘不杀长孙诠,因为我落难时,他万民书上签名。现在只能祈祷,李九法外开恩,看在你的薄面,放长孙诠一马。

此时大局已定,许敬宗咬咬牙,不顾君子协定,再次露出獠牙,扯嗓门疾呼:“臣举报于志宁,依附无忌党羽,请陛下明察。”

老于面无表情,一副任凭处置,哀莫大于心死吧。李九早看他不顺眼,刚才众人附议,就你装聋作哑,明显不认同嘛。于是再次下旨,罢免他全部官职,收回他的官宅。

于志宁睁开眼,仿佛苍老许多,蹒跚着离开大殿。武康收回视线,看向许敬宗,投以鄙夷眼神。您老真是奸臣,没有于志宁,李勣不主政,你就是老大呗。

不过话说回来,其他人死活,和我没半分关系。只要长孙诠不死,只要新城看得开,只要我的二丫无恙,其他的爱咋咋地。渐渐打定主意,过几天带小晴,去看望新城公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