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十五章 负心多是读书人

武唐第一佞臣 第十五章 负心多是读书人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正月初三,午时两刻。

元日大朝会后,是三天的年假,武康趁此机会,约狄仁杰和张柬之,去卢三酒楼聚餐。有两年多没见,关系依旧很铁,三人畅所欲言。老狄给出答复,放弃婺州刺史,出任大理寺丞。

武康也能理解,婺州在江南道,距长安三千里。某种层面上讲,从六品中央官,远胜婺州刺史。而大理丞的工作,复审地方案件,与其余五个寺丞,共同署名生效。

长安和东都案件,徒刑以上的囚犯,通知囚犯家属。问他们服否,服气就判决,不服就重审。在武康看来,很对口的工作,老狄做婺州刺史,没有神探威名,成不了后世网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狄仁杰苦口婆心,劝他韬光养晦。张柬之表示赞同,外戚身份太敏感,圣人已经有戒心。昨天苏定方提醒,不要锋芒毕露,别过多接触皇后。

三位大佬的劝,武康能听进去,可惜别无选择,要留下帮媚娘。狄仁杰的离职,如果不出意外,张柬之接任刺史。婺系在心就按,放下烦心事,开始愉快聊天,约定上元共游。

聚完餐回到家,被媳妇泼冷水,宝贝闺女闯祸,打碎了萤石雕像。婺州耆老送的,按照他的形象,精雕细琢的宝物。感觉无所谓,破雕像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闺女哭的伤心,媳妇彻底失望,当晚撂下狠话:闺女指望不上,你也别出去野,下衙准时回家,生俩男娃养老。昨天皇后安排,一胎四男的妇人,来咱家拜访,孩子我也抱了,趁热打铁吧。告诉狄仁杰,上元活动取消,生儿子重要。

欣然接受,不敢请耳,固所愿也。美好生活降临,快快乐乐下衙,挑灯夜战三更,撑着老腰上衙。也有糟心事,左领左右府长史,名叫长孙泽,老是找麻烦,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武康表示理解,他是无忌的十一子,本就不死不休。同僚李洋提醒,他的六兄长孙澹,李忠为太子时,官拜太子洗马。后来媚娘上位,李弘成为太子,立刻踢他出局,由韦季方接任。

倒霉的长孙澹,出任上林署监,官级从七品下。而太子洗马,是从五品上,连降了九级。无忌有十二子,他俩关系最亲,所以长孙泽恨他,便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公报私仇。

武康不是软柿子,立刻筹备反击计划,连续跟踪大半个月,揪不出任何把柄。心情沮丧之际,家里又出事了,媳妇那晚太奔放,翌日感染风寒,美好生活结束。

媚娘召他进宫,在西北咸池殿,传授生子法门。添什么乱啊,生男或者生女,谁也控制不了。姐弟俩聊了很久,武康带走秘方,媚娘亲自送行。离开咸池殿,途径咸池园林,无意发现几棵,新栽的白杨树。

散文《白杨礼赞》,称其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武康喜欢此文,特意查过资料,了解过白杨树。它最大的特点,是成型周期短,三五年长成大树。

前年咸池殿走水,烧毁大片园林,为了早日成荫,便栽种白杨树。如此看来,上林监长孙澹,是合格的园丁。所谓的上林署,隶属于司农寺,李九的园丁团队,主管所有皇家园林。

等离开咸池林,忽然想到什么,刹那呆愣当场。紧抓那缕灵感,快速发散思维,笑容逐渐诡异。涌起邪恶计划,找到了报复手段,长孙澹不是好园丁,你要倒血霉了。

如果运作完美,包括长孙无忌,整个长孙家族,会被连根拔起。武康冥思苦想,计划逐渐成型,笑容越发邪恶。灵魂归壳时,差点被吓死,身前站满人。

太医手忙脚乱,有的给他把脉,有的翻他眼皮。备身如临大敌,目光满是警惕,全部护卫李九。媚娘泫然欲泣,急的手足无措,不停询问太医:康郎怎么啦,是癔症复发吗?

武康尴尬挠头,不知如何解释,拿癔症挡箭吧。李九气的跳脚,劈头盖脸训斥,大概意思是:跑后宫犯病,若是伤到皇后,吓到我的皇子,让你人头落地。以后没我的许可,不许再进后宫,赶紧给我滚蛋。

挨了顿口水,被赶出后宫,心情很沮丧。不过李九挺好,指派四名太医,常驻修真坊,治痊媳妇的风寒。媚娘撂下狠话,夫人若不痊愈,你们不要回来。

俗话说的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太医竭尽全力,武康细心照料,病情很快好转。接下来的生活,白天卫所执勤,背千牛刀巡逻。晚上亲自下厨,煮各种营养粥,同时完善计划。

长孙家树大根深,必须一击致命,否则必遭反噬。二月十五日,计划勾勒雏形,命名“猎狐行动”。二月二十五,蓝图织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需要导火索,点燃火药桶,展开猎狐行动。

运气非常好,二十七日下午,导火索送上门。杨再思带郭待封,来修真坊拜访,武康殷勤接待。酒喝到酣处,杨再思牵线,郭待封发言,道出拜访的目的。

九百多应试举人,燕人张九龄,洛阳人李奉节,与郭待封交好。此张九龄,非彼张九龄,同名同姓而已。三人脾性相投,几乎无话不谈,经常抵足而眠。

郭待封和张九龄,都有真才实学,反观洛阳李奉节,却是平平无奇。从只言片语中,武康得到答案:他们成为朋友,因为张九龄有钱,出手也很阔绰。郭待封和李奉节,都视财如命的,把好友当凯子。

五天前三人饮宴,李奉节大放厥词,说此次必居上第,因为他朝中有人。负责阅卷的,太子洗马韦季方;负责递卷的,监察御史李巢,和他是老相识。李家曾是洛阳大户,李老丈乐善好施,资助韦季方、李巢。

郭待封听罢,马上找杨再思,也想找个门路。老杨深思熟虑,得知考试当日,轮到武康执勤。于是打定主意,带上好友和礼物,共同登门拜访。

感觉非常搞笑,我只是个侍卫,又不是阅卷考官,帮不上什么忙。再者说来,李九亲自策试,谁敢弄虚作假。考虑片刻,不直接拒绝,只说尽力而为。

两人非常满意,酒宴继续进行,话题逐渐铺开。席间郭待封,埋汰李奉节,说他心胸狭隘,没有真凭实学,而且眼高于顶。武康很感兴趣,记住所有的话,笑容开始诡异。

等宴席结束,亲送客人离开,独自回到书房。铺白纸提笔写,凝视三人的名字,先划掉郭待封,再划掉张九龄。洛阳人李奉节,劳烦您老帮忙,做猎狐行动的导火索

显庆四年二月乙亥,即二月二十八日,划时代时刻来临。李九在太极殿,亲试全国举人,开创殿试先河。太极门内侧,左领左右府,维持考场秩序。监门卫点名,武康和李山龄,负责搜身举人。

见到了郭待封,燕人张九龄,对洛阳人李奉节,投以善意微笑。从你的面相,可知你的性格,是最合适的人选。本是无名小卒,引发政治风暴,埋葬长孙家族,世界真的奇妙。

殿试圆满结束,等到放榜日,九百多举人,只有五人上第。有郭待封和张九龄,五人待诏弘文馆,随时听候差遣。同样不出所料,庸才李奉节,还是落榜了。

从放榜那天起,武康吩咐楚神客,全天监视李奉节,及时汇报动向。小李受不了打击,也不回洛阳老家,整天烂醉如泥。还因为些琐事,外加浓浓的嫉妒,和两个好友翻脸,三个割袍断义。

没了金主帮衬,盘缠挥霍一空,无可奈何下,找韦季方和李巢。起初两人念旧情,倒也慷慨解囊,一次两次无所谓,三番五次却不行。特别是监察御史,只是八品芝麻官,养活一家老小,本就捉襟见肘。

到了第九次,李巢彻底厌烦,直接闭门不见。韦季方有样学样,也闭门谢客了,摆明不再资助。李奉节愤怒,也不敢造次,骂骂咧咧离开。回到落脚客栈,当掉祖传玉佩,继续烂醉如泥。

等到三月中旬,感觉时机成熟,决定展开行动,哪知又被耽搁。作死的高句丽,再次挑衅大唐,出兵攻打新罗。行动必须押后,继续等待吧,希望祖传玉佩,多坚持三五天。

三月二十五,朝堂达成一致,采取围魏救赵,兵临辽东边界,逼迫高句丽撤兵。左骁卫大将军,郕国公契苾何力,出任辽东经略使。协助营州都督程名振,备战辽东前线。

四月初三,玉佩换的钱,被李奉节败光。交不起房租,被客栈赶出来,身上只剩几十文。虽然不多,却够路费,回家就行啊。可他不乐意,再次进入酒馆,排解心中郁闷。

不到半壶酒,听邻座交谈,声音非常低,是在谈论科举。他被勾起兴趣,端着酒杯偏头,见两人对面坐。背对着他的,身材瘦弱单薄,面对着他的,身材异常魁梧,左颊刀疤很吓人。

刀疤脸武康,见小鱼上钩,扯诡异浅笑,低下头说道:“参加科举的,有九百多人,仅仅五人上第。再思兄您说,是圣人精益求精,还是考生虚有其名。”

杨再思一饮而尽,呵呵笑道:“变之明知故问,圣人英明神武,自然精益求精。郭待封和张九龄,考卷确实不错,上第实至名归。其余举人考卷,我粗略扫几眼,逊色许多啊。”

武康摇摇头,话语带着疑惑:“我还是觉的,其中有蹊跷。九百多举人,都是各州举荐,难道各种官员,都是尸位素餐?我也去了弘文馆,其中有份考卷,让我眼前一亮,我读给你听...”

李奉节心头猛颤,刀疤脸背诵的,就是自己的文章。武康郎朗背完,有些意犹未尽:“如此锦绣华丽,读之心花怒放,思之余音绕梁,令人击节赞赏。实在想不明白了,以圣人的睿智,为何不取这篇?”

杨再思翻白眼,变之真能装,这类狗屁文章,我半天写十篇。昧着良心,拍手叫好:“果真是好文章,令人高山仰止,闻之耳目一新。做此文的举人,必满腹经纶,有经世之才。变之说的对,此人不中第,实在匪夷所思。”

李奉节眼眶微热,终于找到了知音。武康捕捉到,开始引导:“阅卷的韦洗马,堪称博学多才,如此好考卷,肯定会注意。再思兄你说,他是故意的吗,和卷主有仇吗?”

杨再思撇嘴,也压低声音:“变之贤弟慎言,就算韦洗马认识他,也不会公报私仇。这是圣人亲试,他不敢徇私舞弊。再者说来,他阅完考卷,李御史还会审核。”

配合的不错,武康挤眉弄眼,继续引导:“我还是不解,以李御史的博学,也会发现此文。难道公报私仇的,是监察李御史,他和卷主相识?”

杨再思摇头:“变之有所不知,李御史审核完,会和韦洗马讨论,最后呈给圣人。如此美的文章,他若无故弃选,韦洗马不会答应,会举报给圣人的。”

武康点头:“再思兄所言,确实有道理,可我还是不解。圣人慧眼识珠,只要看见此文,肯定会录选。难道韦洗马和李御史,都认识此举人,串通起来害他?”

杨再思反驳:“变之所言,太过巧合,他们是朝廷命官,不会如此凑巧,都认识此举人。就算三人相识,韦洗马和李御史,也不敢蒙蔽圣人,这是结党营私。”

忽听砰的一声,李奉节拍了桌子,冲两人抱拳。算袋里摸钱袋,倒出所有铜钱,拎包裹离开。气冲冲的样子,不是去衙门告状,就是找人拼命。

武康悠然起身,见他出门往西,露出浅浅微笑。那是大理寺方向,你小子很不错,没让乃翁失望。猎狐计划展开,心里美滋滋的,摇头晃脑吟诗:“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古人诚不欺我。”

还有心情吟诗,杨再兴脸都绿了,抹掉额头冷汗,急不可耐道:“我的变之贤弟,你看他那样子,要去大理寺啊。咱们落井下石,只是为待封出气,现在闹大了呀。”

就是要闹大,只有满城风雨,才能对付无忌。如此天赐良机,以许敬宗的狡诈,以媚娘的睿智,以李九的阴狠,应该十拿九稳。如果运作的好,不仅长孙无忌,整个长孙家族,也会一网打尽。

当初剪官袍,你们往死里逼我,该算总账了。自从刑场脱险,无忌也意识到,关陇门阀大势已去。选择韬光养晦,几年来监修国史,渐渐淡出政界。打算暂避锋芒,然后伺机而动,想得倒美。

轻拍杨再思,煞有介事道:“天塌了,大树会顶,咱们喽啰,躲大树底下就行。再思兄放心,媚娘和圣人,不会亏待你。我向你保证,不久的将来,你会因此庆幸。”

言辞凿凿的样子,杨再思脸色稍缓,深思熟虑良久,渐渐露出诡笑。拉武康坐下,共饮三杯酒,呵呵笑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听起来有道理。愚兄孤陋寡闻,还请变之解惑,出自哪部典籍?”

武康想了想,感觉很尴尬,这是明朝对联,典故是这样的:皇室宗亲的斗犬,撕咬读书的秀才,屠夫砍死恶犬,救了秀才的小命。宗室不乐意,双方到案打官司,曹学佺依律判罚。

宗室更不乐意,银钱买通秀才,让他再审翻供。果然秀才反悔,说和狗是朋友,那日与狗嬉戏,却被屠夫杀死,要屠夫给狗偿命。曹学佺火冒三丈,直接打他板子,秀才挨不住,最终吐出实情。

曹学佺重判,屠夫无罪,秀才认狗为友,竟然恩将仇报,革去功名当狗吧。一时怒不可遏,在案卷背部,写下那副对联。杨再思听罢,差点笑出猪声,两人推杯换盏,感情越拉越近。

此时的李奉节,距离大理寺,也越来越近。他咬牙切齿,知音人说的对,我的锦绣文章,定是被韦季方、李巢截留。圣人没有阅卷,导致我没居上第。

该死的混蛋,你们当年落难,若没大人救助,早冻死破庙,早死山匪刀下。我来京城赶考,你们不帮忙,还恩将仇报。找你们借些钱,竟然拒之门外,良心被狗吃了?

你们不仁,那休怪我无义,咱走着瞧。很快到大理寺外,拿起鼓槌欲击鼓,不禁皱起眉头,琢磨如何告状。深思熟虑许久,排除徇私舞弊,因为圣人亲考,不能传出流言。

放下手中鼓槌,蹲在台阶上,抱脑袋苦想。无奈想放弃,想到他们嘴脸,又觉的不甘心。半刻钟左右,想到馊主意。知音人曾说,你们是挚友,这很不正常。

监察御史的职责,是监督文武百官,与太子洗马交好,必会授人以柄。就告你们结党,哪怕官司不赢,也会恶心你们。想到这里,打开包裹,取笔墨纸砚,蹲台阶写状纸。

洋洋洒洒百十字,快速收拾纸笔,起身擂鼓鸣冤。很快公人过来,接走手中状纸,让他原地等待。公人急匆匆,交给大理丞,大理丞吓坏了,不敢擅自做主,找到大理卿。

侍中辛茂将,兼任大理卿,仔细看状纸,额头直冒汗。这是大案啊,必须三堂会审,小心翼翼收状纸,吩咐大理丞:“安置击鼓者,速去后衙备马,我要进宫面圣。”

大理丞吩咐下去,两人跑到后衙,辛茂将骑马离开。门下省侍中,皇城畅通无阻,直接来到门下省。收拾好仪容,跑出左延明门,瞬间停住脚。望太极殿发呆,很快打定主意,此事骇人听闻,找同伴共同面圣。

跑过右延明门,路过舍人院,来到中书省,找中书令递状纸。许敬宗仔细审阅:洛阳举人李奉节,状告太子先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两人结党营私。

看罢兴致缺缺,呵呵戏谑道:“我说辛侍中,此等大案件,不该找中书令。明日禀报圣人,缉拿韦季方、李巢,你和刑部尚书、大理寺丞,三司会审就行。”

话语戛然而止,许敬宗陡然起身,错愕近半分钟。眼中闪过阴寒,紧握手中状纸,拉着辛茂将跑路:“此乃天大案件,必须立刻面圣,你我二人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