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十四章 无聊的元日朝会

武唐第一佞臣 第十四章 无聊的元日朝会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正月初一,卯时两刻,元日大朝会。

唐朝最隆重朝会,有元日大朝会,和冬至大朝会。元日又称三元,即所谓的春节,又称元正或元旦,代表新年的开始。所谓大朝会,即百官朝见天子,周礼给出解释: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通俗的讲,是京城百官,外国使臣,皇亲国戚;都督府都督,都护府都护、副都护,诸州刺史等,共聚太极殿,给皇帝拜年。可能不会到齐,种种客观原因,有礼到人不到的。

其政治意义,分对内和对外。对内,明确君臣关系,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政府,对各州县的控制。维护等级秩序,巩固李家统治。

对外,明确诸蕃国,与唐朝的宗主关系,明确与少数民族关系。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宣示唐王朝强盛国力。加强对边疆的统治,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威慑,保持国家长治久安。

今日的长安城,特级警戒状态,各街道交通管制。南衙诸卫和北衙禁军,全部的不良人,几乎倾巢而出。各坊墙周围,卫士顶盔贯甲,背强弓提长刀,武装到牙齿。

皇城横街以北,旌旗遮天蔽日,依仗星罗棋布,遍布整个皇宫。从承天门到太极殿,沿着主道两侧,共有十二方阵。分布在左右广场,称之为左右厢,类似大阅兵。

在昨天下午,左右领左右府,奉命到太极殿,配合礼部官员,布置朝会御帐。御座后面架黼扆,就是斧形花纹屏风;大殿里铺红地毯,美其名曰蹑席;摆熏炉和香案,按照官职和番臣,规划宾客区域。

天不亮宾客聚集,御史大夫带领属官,太极殿西庑房等候,众御史安排队列。等到天亮,嘉德门打开,监察御史带人进门。左右监门校尉,拿名册点名,被点者大声喊“在”。

几百个名字,全部点过来,也是体力活儿。好容易点完名,监察御史带领,文官东阁门入,武官西阁门入,列阵太极广场。中书门下宰相,以门下省侍中为首,在香案后祈祷。

李义府和杜正伦被贬,许敬宗接任中书令,原大理卿辛茂将,升任门下省侍中。老辛客串司仪,朗诵完开幕词,宣布中庭内办。御史台官员,根据百官品级,安排宾客就位,静等李九驾临。

宾客各就各位,辛茂将吩咐鸿胪寺,去西门请正主,称之为外办。正主身穿衮冕,十二玉珠冠冕,十二纹章衮袍。十二备身抬御舆,十二宫人持仪扇,跟在御舆两边。仪扇是长柄木扇,酷似芭蕉扇,镶金嵌玉很奢华,用来障风蔽日。

二十四备身左右,背强弓箭囊,列队御舆后。二十四千牛备身,身披明光铁铠,举修长千牛刀,护卫御舆两侧。武康披黄金战甲,走在左队最前列,鹤立鸡群金光灿,亮瞎众人狗眼。

到太极殿西侧,御舆缓缓下落,武康靠近御舆,右臂摆出钝角,右手攥紧拳头。大佬摁他手腕,慢慢走下御舆,酷似太监李莲英,伺候慈禧老佛爷。瞬间被恶心到,媚娘的馊主意,害人不浅啊。

落后半个身位,与千牛备身李洋,共护君王左右。全部千牛备身,全部备身左右,跟在两人身后。十二芭蕉扇开路,交叉成扇阵,遮挡君王容颜,貌似见不得人。

进入太极殿,众宾客起立,皇帝升御座。左右各留三扇,武康和李洋两人,左右守在台阶下。能站这个位置,表明圣眷正隆,是皇帝的心腹。李洋他爹李义府,武康他姐武媚娘,倒也说的过去。

左武候卫大将军,出列高声奏报:左右厢内外平安。通事舍人点名,辛茂将带领宾客,稽首礼跪拜君王。连着拜两次,大概意思是:今天新春佳节,臣等恭祝陛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稽首礼完毕,老辛上前请旨,李九淡说:制可。老辛走到东北,面朝西大声宣布:有制。百官再次稽首,老辛宣布旨意: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大概意思是,辞旧迎新之际,诸位同喜同喜。

伴随音乐响,严肃场景,画风突变。太极殿秒变舞会,宾客手舞足蹈,甩胳膊吊屁股,冲李九搔首弄姿,龇牙咧嘴的笑。武康瞠目结舌,传说中群魔乱舞,终于见识到了。

长孙无忌和李勣等,上了年纪的官员,舞的令人揪心。武康真担心他们,把老骨头跳散架;胖成球的许敬宗,浑身肥肉乱抖。各种辣眼睛,简直不忍直视,想笑死乃翁吗?

能歌善舞的牧民,更是不甘示弱,衣袂飘飘头发散。有酋长跳着靠近,是想上御台,武康眉头微蹙,挪步挡他身前。酋长略微错愕,继续扭动肥腰,舞到李洋跟前,还是继续上台。

御台脚步响,李九走下台,到李洋身前。络腮胡酋长,跪李九脚下,双手抱靴子,低头嗅吻靴鼻。传说中捧足嗅靴,游牧部落最高礼节,只对可汗行使。武康都懵了,传说中的捧臭脚,大开眼界喽。

李九开怀大笑,酋长笑逐颜开,扭屁股回舞池。又有酋长靠近,武康也靠近些,死盯捧臭脚酋长。绷肌肉蓄势待发,若有半分异常,抬脚踹飞酋长,千牛刀劈成两半。杀千刀的李九,呆在上面不好吗,非增加工作难度?

足足二十五使臣,捧臭脚嗅靴子,也不嫌恶心。然后百官靠近,在三尺外停下,展示优美舞姿。李九心情很好,不断摆手致意,等邻近尾声,转身回御座。途径武康身边,凑耳边小声说:“爱卿不必紧张,那是他们的礼节。”

武康轻应诺,心里却吐槽,你站着说话不腰疼。若有人心怀叵测,来个荆轲刺秦王,倒霉的肯定是我。音乐进入尾声,群魔乱舞结束,百官再次稽首。三拜大礼完成,元日拜君结束,气氛推向高潮。

辛茂将主持大典,御史手捧名册,传话仪仗进殿,接受圣人检阅。左右领军卫,负责黄麾仗,二十人开路,十人断后。穿红色大氅,双手持长戟,悬挂赤色绛引旛。

左右卫黄旗仗,左右骁卫赤旗仗,左右武卫白旗仗,左右屯卫黑旗仗,左右武侯卫青旗仗。不同的依仗颜色,不同的卫士大氅,不同的刀柄剑戟;相同的军容,相同的气势,相同的威严。番邦诸使臣,确实被震撼,个个瞠目结舌。

半个时辰后,仪仗检阅完毕,辛茂将继续主持。各州官员,各藩属国,进献土特产。通事舍人捧礼单,先宣读各属国,诸如西突厥某部,送了多少牛羊,回鹘送多少战马,新罗送多少新罗婢...

接着是大唐诸州府,宣布到哪个,哪个起身行礼。什么玩意儿嘛,诸如凉席、酸枣、桑葚,后世都烂大街,现在却是供品。武康兴致缺缺,对金钱的欲望,降到历史最低,有钱买不到好东西。

轮到婺州时,堪堪打起精神。狄仁杰穿红袍,好像胖了不少,别人竖着长,你却横着长,肥头大耳的,快成肉球了。投以不屑眼神,这么好的伙食,没少贪污吧?

老狄目不斜视,微不可查撇嘴,回应大佬的鄙夷。婺州土贡很多,有葛跟和葛粉,香粳和黄连,纻布和藤纸,白蜡和黄蜡,赤松涧米和占城甜米,各种萤石珠宝。李九很满意,赞赏老狄几句,说婺州物华天宝。

武康也很欣慰,昨日听媚娘说,婺官政绩很好,经济蒸蒸日上。媚娘吹枕边风,撤越州都督府,设婺州都督府,被李九拒绝。再吹枕边风,提拔狄仁杰进京,补缺辛茂将,接任大理寺卿。

李九还是拒绝,给出两个选择,要么婺州刺史,要么大理寺丞。婺州刺史从三品,大理丞从六品上,相差十一级啊。唯一的好处,是成为京官,靠近政治中心。

貌似他对媚娘,生活言听计从,政治不为所动。武康甚至觉得,李九打压婺系,是在限制媚娘。贬武家兄弟,只是顺水推舟,其根本目的,还是限制媚娘。

西突厥战役,我屡立战功,只给千牛备身。左右领左右府,千牛大将军,听起来高大上,实则保镖头子,没有军权与政权。献治噎秘术,救公主性命,只赏赐刀盔。杀千刀的混蛋,故意打压我,也为限制媚娘?

不禁头皮发麻,若果真如此,李九太可怕了。必须提醒媚娘,不要过分参政,我也必须确定,李九对武家的戒心,到了什么程度。微不可查叹气,等大朝会结束,找狄仁杰叙旧。留婺州做刺史,进京做大理丞,给个准话吧。

又臭又长的礼单,终于宣读完毕,接下来开始搞笑。各州和藩属国,进献所谓的祥瑞。各种稀奇古怪,各种驴蹄马掌,武康哭笑不得,什么玩意儿嘛。

怪异的石头,上面的纹路,看起来像文字,被列为上等祥瑞,进献者赏万金。直角天然小石条,确实是好东西,地壳运动的证明。不过很可惜,唐朝没地质学。

可爱的小白鼠,变成上等祥瑞,它们在后世,是倒霉试验品。还有更快乐的,并州有个妇人,一胎生产四男婴。李九十分激动,宣妇人进殿,大肆勉励许久,挨个抱四男婴。

四胞胎不常见,可也不算祥瑞,少见多怪了。貌似李九魔障了,宫人把娘儿五个,带后宫见皇后。让皇后沾沾瑞气,也来个四胞胎,把媚娘当母猪了。

欢乐时光过的很快,祥瑞进献完毕,户部尚书出列,各地贡品归我了。礼部尚书不示弱,藩属国贡品我拿走。李九表示同意,尚书找来小弟,拉东西入仓库,除了四胞胎妇人。

进入最后流程,圣人赐宴宾客,都是仪式吃食。诸如喝屠苏酒,由大黄、花椒等药材,浸泡成的药酒。能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经孙思邈推广,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习俗。

喝普通的酒,年长者先饮,屠苏酒正好相反。年少者先喝,年龄升序排列,最年长者最后喝。苏轼曾有诗篇,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是此风俗的写照。

葱蒜韭芥和蓼蒿,切丝成五辛盘,寓意辞旧迎新,可疏通脏气,预防流感。桃木熬成汤,据说能驱鬼辟邪。武康不置可否,真实性先不论,味道肯定不好。

宾客大快朵颐,武康嗤之以鼻。你们三五成群,叽喳聊天,我抱着千牛刀,站岗值班。你们坐着我站着,你们吃着我看着,那是相当郁闷。为排解郁闷,悄悄打量人群,尽量记住面孔,已备不时之需。

直通殿门的地毯,分宾客东西两半。东边靠近御座,是最尊贵的区域,坐三品以上文官。长孙无忌、李勣为首,个个都是大佬,必须铭记于心。

大佬团队末尾,坐个白发老叟,穿最正式儒袍。他是褒圣侯,孔子的后裔,有幸参加大会。文官对面坐两人,是介公和酅公,介公是北周皇族,酅公是隋朝皇族。

在他们后面,是三品以上武官,诸如十六卫大将军,苏定方也在其中。三品文武官南边,是藩属国使节,其余是地方官员。各都督府的都督,各都护府的都护、副都护,各州的刺史。

上述是主区域,副区域在大殿东,包括四五品文官,六品以下文官。靠近殿门的,是皇室宗亲,很不受待见。大殿外还有,各州的长史,芝麻绿豆京官等。

感觉被人注视,陡然转动眼珠,是太尉长孙无忌。无忌猝不及防,迟疑数秒收目光,继续喝桃汤。这个老家伙,应该恨我入骨,不过没关系,马上收拾你。

武康收回目光,努力记住相貌,确定哪些可争取,哪些必须弄死。不禁涌起恶趣味儿,如果发生恐怖袭击,往大殿丢手雷。大唐王朝,精英丧失殆尽,会土崩瓦解吧?

不知过多久,和谐的氛围,出现不和谐。吐蕃副相达延.莽布支,向李九行礼,操破锣般嗓门:“尊敬的唐国陛下,今日元正大朝会,智者济济一堂。外臣有个谜语,百思不得其解,恳请诸位释疑。”

宾客视线聚焦,大殿鸦雀无声,吐蕃又作妖了。武康目光扫过,差点乐出声,他长的太喜感。脑袋像把梭子,出生时没少遭罪,满脸的雀斑,三角眼鲶鱼嘴。

看着桀骜不顺,赶紧是在挑衅,去年和亲被拒,所以怀恨在心。得李九应允,莽布支扫视大殿,大声说谜面:“能发出某种声音,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请问是什么?”

众人听罢,眉头紧蹙;武康听罢,瞠目结舌。这是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传说,很经典的谜语。因为喜欢历史,十五岁读世界史,知道这个传说。吐蕃和埃及,相距十万八千,他如何知道的。

大殿鸦雀无声,大唐的精英们,有的冥思苦想,有的交头接耳,貌似都不知道。半刻钟左右,莽布支很嚣张:“不怪诸位郎君,此迷确实很难,大相苦想一日,才解开了谜面。”

意思很明显,你们答不出来,都是虚有其表,精英们捆一起,不如大相禄东赞。赤裸裸的挑衅,群臣脸色难看,李九也生气了,扫视文武百官:“诸位爱卿,尽快回答。”

十分钟过去了,包括无忌和李勣,都在皱眉沉思,没人猜到谜底。莽布支嗤之以鼻,李九脸上无光,话语有了怒气:“尽快给出解答,最先解答者,朕重重有赏。”

武康真想问,您老赏什么,能打动我吗。再等几分钟,无奈叹口气,还是我来答吧。不为装逼,只为奖励,也不惯吐蕃嚣张。轻咳两声,吸引目光,转身望李九,给他提醒:“早晨、中午和晚上,可以理解为,幼年、成年和暮年。”

李九惊愕数秒,龙颜露出浅笑,他已经明白了。百官都是精英,也都心知肚明,不过没人开口,要让大佬装逼。李九当仁不让,淡淡说道:“幼年爬着走路,成年双脚走路,暮年拄拐走路,谜底就是人。”

百官全部起身,齐呼陛下圣明,我等自愧不如。莽布支瞪双眼,很是不可思议,大相也没猜出,是昆仑奴给出的。此侍卫不简单,据说是个外戚,还是武后的胞弟。

李九心情不错,煞有介事道:“禄东赞苦想整日,朕的不中用侍卫,只用了两刻钟,我大唐承让。武康做的不错,没给皇后丢脸,想要什么赏赐,朕无不应允。”

你丫才不中用,还是这种说辞,明显不想给。武康吐槽完,配合他演戏:“此等谜语解答,只是茶余饭后,玩的无聊游戏,难登大雅之堂。臣不敢居功,请陛下收回成命。”

众人脸色各异,苏定方和狄仁杰,有淡淡的忧愁。李九相当满意,端着酒杯起身,邀请群臣共饮:“众爱卿众使臣,与朕满饮茶杯,共庆元日朝会。”

宾客纷纷起身,与君王共饮。武康敏锐捕捉到,恩师和老狄的忧愁,长孙无忌的戏谑,李勣的幸灾乐祸。很快如遭雷击,看来所料不差,李九这个龟孙子,确实在打压限制我。

雄才大略的李九,被黑成无能昏君,万恶的舆论啊。我在大唐的日子,要步步惊心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