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婺州刺史 第三十三章 废王立武风暴起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五月二十二,申时三刻。

长安城东市,武康与新城逛街,刚从驸马府出来。果然如媚娘所说,父女俩眉眼酷似,可把他乐坏了,紧紧的抱着,舍不得松开。二丫很给面子,轱辘水汪汪眼珠,嘴角偶尔扯出笑。

本来很和谐,被长孙林搅合,小兔崽子哭鼻子,带哭了二丫。两人费老大劲,终于把他们哄睡,苦难也随之降临。新城脑子秀逗,拉武康到卧室,变着法子蹂躏。特别那双臭脚,估计几天没洗,差点把他熏死。

阴影笼心头,颇有些生无可恋。新城略微愧疚,傻笑着讨好:“康郎别生气,本女王答应你,下次绝对洗脚。别这么小气嘛,男子汉大丈夫,回去请你吃牛奶。”

这娘们缺心眼,狠狠瞪她两眼,牛奶留给娃子吧。新城尬笑,转移话题:“今早婢女汇报,闹闹与李贤定亲,可真是个悲剧...康郎,多留几天嘛,婺州狄仁杰坐镇,不会有大问题。”

武康没好气儿:“傻啦吧唧的,什么都不懂,小问题也不行。占城稻收割在即,钦差很快抵婺,必须回去主持。狄仁杰来信,百姓都疯了,载歌载舞庆丰收,犯夜屡禁不止。为维持秩序,民兵都出动啦,我再不回去,铁定出大事。”

新城表达不满,几分钟后劝慰:“你也别着急,婺官不是酒囊饭袋,肯定能处理好。百姓疯狂也正常,春播秋收千百年,却被占城稻打破。有望丰收两季,多打一倍粮食,还不用缴租,任谁都会疯。”

言之有理啊情妹,田租按年收取,每年每丁稻米两斛,夏收可以不缴。不过有预感,以大佬们的尿性,等钦差回京禀报,他们肯定作妖,肯定提出按季收租。

暗暗打定主意,哄好新城妹子,就去拜访李义府。搞定第三件大事,然后启程离京,婺州升级上州,大堆政务等着处理。两人路过家酒馆,武康眼角余光瞟出,下意识停脚。

酒馆靠窗,坐个中年人,自斟自饮喝闷酒,白脸皱成苦瓜。快速回忆《安保名人录》,比对大佬画像,资料涌入脑海:李义府字毅名,虚岁四十一,瀛州饶阳县人(河北衡水市饶阳县),后客居梓州永泰县(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贞观八年,任门下省典仪;得马周举荐,任监察御史,随侍晋王李治;贞观十七年,任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贞观二十三年,晋王李治登基,任中书舍人;永徽二年,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士。

原本顺风顺水,最近倒了血霉,很快就会滚蛋。怪不得喝闷酒,相请不如偶遇,在酒馆解决吧。他是媚娘的真命天子,废王立武的政治风暴,必须由他开启。

和新城耳语,转身入酒馆,博士殷勤迎接。武康手指李义府,吩咐柜台掌柜:“从现在开始,酒馆我包了,食客的酒钱,算在我头上;从现在开始,除了窗边人,全部请出去。”

嚣张的话语,尽显土豪本色,新城拉他衣角。李义府抬头,冷笑以示鄙夷,继续自斟自饮。酒博士痴呆,掌柜不敢言,贵客穿紫袍,绝对得罪不起。

七桌食客离开六桌,有人请客很不错,仅剩一个儒袍书生,无动于衷喝酒。武康大步过去,打开腰间算袋,拿出二两银锭。轻轻放酒桌,二话不说离开,和掌柜低声耳语。

不到半分钟,书生起身离开,银锭也被带走。掌柜跑向楼梯,博士关门歇业,守在窗户外。武康走到窗边,冲李义府抱拳,搬胡凳放东边,伺候新城落座。

绕到李义府对面,取腰间金鱼袋,拿出私人印章,递给窗外博士:“拿着我的信物,去红高粱酒坊,搬一坛十八里红。本官和李舍人,在此小酌几杯。”

李义府抬头,作出请的手势,略微打量片刻,摆出职业微笑:“十八里红可是好酒,昭仪赠送三坛,老夫珍藏至今。若所料不差,阁下是昭仪堂弟,婺州刺史兼越州都督,不知有何指教?”

貌状温恭,嬉怡微笑,如沐春风。符合史书评价,成语笑里藏刀,就是因他诞生。武康兴致很浓,再次恭敬行礼:“近日在长安,遇到了麻烦,还请帮忙解决,如何收费您开价。”

谈买卖啊你,李义府气乐了,笑容依然和煦:“武都督说笑了,昭仪得圣人宠幸,她若解决不了,老夫更无计可施。另外请武都督,称呼老夫李公,或者称呼先生。”

武康浅笑:“京城长安,中书舍人,正五品上,实权官职;蜀中壁州,壁州司马,从六品上,无权无势;连降六级,天堂地狱,咫尺天涯,可悲可叹,可笑可怨。”

酒杯停嘴边,笑容全消失,眉头拧疙瘩,心中惊涛涌:我得罪长孙无忌,被贬壁州司马,敕书在中书省。中书舍人王德俭,是我至交好友,今早向我告密,他如何得知?

武康浅笑:“贬官敕书,到门下省,板上钉钉,天大危机。所谓危机,危险之中,蕴含机遇。若李舍人帮忙,我便指条明路,求圣人留中不发。你继续做中书舍人,甚至加官进爵,不知可有兴趣?”

李义府嗤之以鼻,年纪不大,口气不小。害我的是长孙无忌,我不得圣人重视,他不会因为我,与长孙无忌撕破脸。别说你个毛头小子,就算武昭仪求情,照样无济于事。

喝完杯中酒,酒杯放桌上,摆敷衍笑容。见酒博士回来,李义府闭嘴,努力维持微笑。武康接酒坛,揭坛口封泥,倒掉酒壶老酒,换十八里红。放酒坛端酒壶,给两人满上,摆手邀请共饮。

李义府拈酒杯,敷衍的碰杯,仰头一饮而尽。人口柔,一线喉,果然好酒。放下酒杯,淡淡说道:“武都督了解内情,老夫不再隐瞒。最迟三天后,敕书到门下省,老夫必须离京。所以请问武都督,要老夫帮什么忙?”

您老终于上道了,武康笑的很真实:“圣人欲立昭仪为后,得不到长孙无忌支持,担心诸位相公反对,尚未正式提出。他需要某个重臣,公开上书请立昭仪,彻底摆朝堂上。”

李义府身子微颤,笑容逐渐消失,酒杯越攥越紧。良久果断摇头,眼中满是嘲讽,阴阳怪气儿:“黄口小儿,胡言乱语,满朝大臣,皆能上书,皆不敢上书。就算老夫上书,敕书也不会留中,老夫还是被贬,甚至贬更远。”

突听清脆冷哼,新城怒视李义府,有暴走的迹象。我的康郎,只能我打骂,你算什么东西?

两人同时懵逼,李义府满脸不悦,好没教养的书童,恶毒眼刀飙过去。武康暗叫不好,桌底安抚新城,姑奶奶淡定,可别坏事儿啊。

约莫半分钟,母老虎变小绵羊。新城收敛怒火,拿桌上酒壶,再给两人满上。武康瞠目结舌,李义府脸色缓和,不和书童计较。抬头看向武康,还是笑里藏刀,举杯邀请共饮。

放下酒杯,武康说道:“方才先生所言,我有不同意见。废王立武的奏书,不同朝臣递上,会有不同后果。倘若我来递,圣人不会感激,甚至迁怒于我。”

李义府面沉如水,武康接着忽悠:“当年同安公主,向太宗介绍王氏,太宗许给晋王为王妃。之后立晋王为太子,册封其太子妃。晋王登基,册封其为皇后。见证此过程的大臣,才有资格上书,否则徒增笑柄。”

道理很浅显,李义府略微动容,很快深以为然。没经历全程的,没资格指手画脚。吧

武康很满意,接着忽悠:“圣人为晋王时,您在王府侍奉,后来成为太子舍人,看着圣人成长。普天之下,只有您的上书,最具说服力,最得圣人感激。”

李义府小腿微颤,觉的有些道理,沉默片刻说:“我只是五品舍人,随侍圣人多年,从来不被重视。武都督的舅翁,御史大夫崔公,官居正三品,出身清河崔氏。在我看来,他上书更好,为何找我呢?”

楼梯传来声响,掌柜端木板过来,是象棋盘和黑红棋子。两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收拾,摆棋盘摆棋子。武康执红先行,拈起左边馬,跳出正日格。

李义府进兵应对,武康呵呵笑道:“诚如李公所言,崔公上书也行,可他没有勇气,也觉得没必要。长孙无忌会反对,宰相们也会反对,怕遭他们报复。”

我也怕报复,李义府扯出嘲讽,很快想到什么,神情渐渐慎重。仔细品味话语,渐渐露出了然:王皇后是王思政的孙女,王思政是西魏左仆射;长孙无忌是长孙晟之子,长孙晟是前隋,右骁卫将军。

来济是来护儿之子,来护儿是前隋,左翊卫大将军;韩瑗祖籍雍州三原,经长孙无忌举荐,才升任宰相;褚遂良是褚亮之子,褚亮是前隋,散骑常侍。

武康浅笑道:“王皇后和长孙无忌,以及那些宰相,要么是魏臣之后,要么是隋臣之后。他们有个共同名字——关陇门阀。皇后出身关陇门阀,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匹馬冲出河界,武康继续:“立媚娘为皇后,他们反对;立萧淑妃为皇后,他们也会反对;普天下全部女子,只要不是关陇系出身,他们都会反对。”

李义府困住匹馬,出車攻击左路。武康支仕防守,浅笑道:“关陇门阀垄断朝政,圣人雄才大略,不甘心被架空。废王立武只是幌子,若归根结底,还是政治 斗争。此政斗棋局,圣人要做棋手,不能做棋子。需要有重臣,充当先锋官,开启这局棋。”

单車斩匹馬,李义府笑呵呵:“棋局太大,贤弟的馬,贪功冒进,孤立无援,所以被绞杀。崔义玄不敢做先锋,害怕关陇门阀报复,难道我就不怕吗?”

武康不置可否,支相防守:“关陇门阀的报复,最坏的结果,无非丢官罢职。舅翁家大业大,不敢投鼠忌器,可李公不同。您已经丢官,已经面临最坏结果,还怕什么呀?”

盯着九宫棋子,言辞凿凿:“馬孤立无援,車横冲直撞,进可攻退可守。越是不需要援助,越能得到援助。关陇门阀专权,同僚早就不满,只要車开出去,肯定有人上車。”

李义府拿起車,移动到顶门“相”上,摇头晃脑道:“贤弟这手是臭棋,故意送我宰相。然而此相,并非彼相;此宰相,并非彼宰相。贤弟没此能力,武昭仪也没有。”

武康不否认,淡淡说道:“一口吃不成胖子,现在不该考虑宰相;贬官敕书的留中,才是燃眉之急。还是那句话,我理解的危机,是危险中的机遇。机遇就在眼前,去蜀地做司马?继续做中书舍人?全在李公一念之间!”

車砸在相上,发出清脆声响。李义府拈起相,塞进袖子里,笑容多几分真诚。手指红帥,盯着武康说:“我现在将军,贤弟要解局,只能弃車保帥。”

武康浑不在意,舍弃两颗車,李义府笑逐颜开:“愚兄很不解,你和武昭仪,并无血缘关系。为何设身处地,处处为她着想?帥只有一个,不知在贤弟心里,谁是真正的帥?”

武康不想回答,打开腰间算袋,抓起红帥塞袋里。站起身抱拳,开始商业互吹:“李公棋艺高超,武康自愧不如;李公旗开得胜,是个好兆头。”

李义府爽朗大笑,抱拳回礼:“借贤弟吉言,我还有事处理,这便告辞了。倘若旗开得胜,成为常胜将军,袖中这颗相,有朝一日还给贤弟。”

又寒暄片刻,谈话就此结束,送李义府离开。终于完成第三件事,回棋盘前,见新城红了眼圈。无奈叹口气,来个摸头杀:“漱玉对不起,这是历史大势,我们无法阻止。以李义府的德行,就算我不提点,也会放手一搏。”

新城仰脸直视:“这些我管不了,也不想管,我要长孙诠活命。只要他活着,你女儿就会幸福,否则我就把她...嫁给杀猪的屠夫,让她受一辈子的苦。”

武康当场懵逼,倒霉娘们儿呦,她也是你女儿。满满的无奈,正想是怼几句,又听新城质问:李义府的问题,你还没回答,赶紧告诉我...别给我装傻,为何帮武昭仪?谁是你心中的帥?

这个好回答,武康干咳两声,煞有介事道:“媚娘做皇后,我就能升官,就能做宰相。至于这个帥嘛,李义府说的不对,帥可以有多个。所有的亲人,包括你在内,都是我的帥。”

“你可拉倒吧,鬼才信你”,新城翻白眼,扭头看四周,压低声音说:“李义府前倨后恭,还称呼你贤弟,脸都不要了。你只称他李公,不称他兄台,很讨厌他吗?”

武康斟酌片刻,决定实说实说:“是很讨厌他,我神通广大,知道将来事,那孙子没好结果。既然漱玉感兴趣,咱就好好聊天,我给你讲讲,李义府以后的事...”

故事天马行空,新城越听越气愤,李义府真不是东西,十足的奸官佞臣。然而故事的男主角,此刻一路小跑,来到平康坊。找到王德俭姘头,见到狐朋狗友,美滋滋离开。

替王德俭执夜班,一路到皇宫太极殿,中书省办公地点。抹掉额头汗,准备文房四宝,咬笔杆酝酿。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大概意思是:王皇后无子,没资格母仪天下;武昭仪有代王、潞王,理应立为皇后。

写到这停笔,满满都是后悔,自扇俩嘴巴子。今年正月十九,李弘封代王,李贤封潞王。那可是代王,最古老的王爵,有替代继承的意思。信号如此明显,为啥不放心上,现在欠武康人情,该怎么还?

暗骂几句继续写,写完放下笔,俯身吹干墨迹。仔细检查三遍,能否飞黄腾达,就看这份奏表。小心翼翼折叠,夹在硬板里,贴身放胸口。胡乱吃口饭,又等半个时辰,直奔后宫而去。

豪华紫薇宫,李九和媚娘,正逗着小李贤。宦官四钱匆匆来报,老脸笑成包子:禀告陛下、昭仪,中书舍人李义府,深夜叩门上书。请求废黜王皇后,改立昭仪。

登时鸦雀无声,媚娘最先回神,激动压抑不住。李九直搓手,乐的五官狰狞:“他在哪里,让他去书房候着,朕马上接见。你去找三德,取出一斗珠宝,朕要赏给他。”

媚娘从旁帮腔:“妾身前几日听说,中书舍人李义府,因为得罪舅翁,被贬壁州司马。敕书在中书省,尚未下发门下省,如此忠臣良才,可不能贬出去呀。”

李九连连点头,吩咐人去中书省,找到那份敕书留中。略微整理仪容,和媚娘告别,跟着四钱离开。一路健步如飞,美的找不到北,终于找到先锋官了。

媚娘哄睡李贤,来到外厅静坐,整个人如沐春风。心腹们纷纷道喜,纷纷夸赞李义府,全都重重有赏。打发走婢女,静坐太师椅,咧嘴无声笑。

真的没想到,康郎会找李义府,比崔义玄更合适的人选。办差尽心竭力,还办的如此漂亮,姐姐不会亏待你。想到这款款起身,灯光下穿针引线,裁缝那身紫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