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三百五十八章 激战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三百五十八章 激战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月初一,长江北岸,浦子口。

距离庆成郡主过江议和,已经过去了八天,按道理说燕军孤军深入,不应该在一个地方耽搁这么久,毕竟多拖上一天,就给了朝廷一天的准备时间,但事实不是朱棣不想过江,而是...过不去。

打了四年仗,燕军建制从来都是步骑混合,以骑兵为主,在北境那个地广人稀的地方,骑兵自然是容易发挥优势的,所以四年以来,朱棣从来没想过要改变建制,更没有考虑过水师这种东西。

但到了长江边上,朱棣就傻眼了,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南京离长江很近,朝廷水师就驻扎在江面上,而燕军是没有船的。

有船才能渡江,虽然不习水性的北方士卒不可能打得过朝廷水师,但眼下是连船都没有,渡江都无从提起,更别提击败朝廷水师的问题了。

这就有点尴尬了,新娘子都入了洞房,当新郎官只差临门一脚,结果门是铁做的,踹不开就算了,还没有钥匙...这就是朱棣现在的心情。

整整八天,燕军什么事都没干,就沿着长江去找船了,渡口的渡船自然是拖了过来,连渔民打鱼的小船都没放过,勉强凑了一百来条船,但长江北岸可是有十余万大军的,这些小船得运到什么时候?而且朝廷水师一直在巡弋江面,难道当他们是睁眼瞎?

刚刚才对自己亲戚放下狠话的朱棣一时束手无策,就这般眼巴巴地在北岸看了八天长江,期间想了无数办法,但没有一条行之有效,顾怀自然也蹲在江边研究了许久,最后还真让他想出来个办法,可当他兴冲冲去找朱棣的时候,朱棣看他的眼神怪极了:

“取羊皮猪尿包等物吹胀,系于舟下,强行渡江?”

他叹了口气:“这法子早就有了,叫‘浮囊’,以往行军作战,若是遇上小河,这法子确实能用,可长江有多宽,有多深,水流有多急?十余万大军,又要多少羊皮?朝廷水师战船巡弋江面,日夜不休,浮囊不比战船,水波稍动,就有倾覆之险,这法子...是绝对不能用的。”

如此一来顾怀也没办法了,他又不是神仙,长江天堑,自古以来难住了多少英雄好汉百万大军?但若是再想不出办法,这次奔袭金陵...真就要成一个笑话了。

绕道是不现实的,强行泅渡更是痴人说梦,难道真要被困死在北岸?

大帐里一众将领脸色都阴沉到了极点,灵璧一战后,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以为兵锋可以直指金陵,却忘了这条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如今情况,真是让人进退两难。

一片沉默中,朱棣挑了挑眉,正准备再说些话鼓舞士气,营帐外忽地响起喊杀声,他愣了愣,和顾怀对视一眼,快步走出了营帐。

在这种时候,居然还有人会主动进攻燕军?

大营是搭了望楼的,朱棣带着一众将领快步走了上去,待看清了那从下游向着大营冲杀而来的大军打着的旗号,朱棣的脸色登时变得阴沉无比。

他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

“好一个阴魂不散的...盛庸。”

……

没错,就是盛庸。

这位固守济南,东昌大胜后成为当世名将的仁兄,这半年来就没赢过朱棣,但让人敬佩的是,他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放弃。

夹河打输了,他就退守德州;粮草被烧,他就退到山东,宁愿爬大山钻林子也要拼了老命不让朱棣南下一步;灵璧一战全军覆没,逃出来的他又收拢败兵募集乡勇,掏空了周遭的府县,重新拉起一支大军,在朱棣面临渡江难题的这一刻,继续来找朱棣拼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确实无愧于名将的称号,因为换作一般人,这半年多的仗打下来,早就没了和朱棣对垒的勇气,但盛庸还是选择了顽强地坚持下去,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灵璧战败后,他和铁铉只骑出逃,狼狈不堪的两人回望战场,俱是泪流满面,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一战之后,南军就可直逼金陵,而他们终究是又一次输给了朱棣。

但很显然铁铉和盛庸都没有放弃,铁铉去了山东募兵,盛庸转身去了淮上,当他募集了几万府兵和乡勇,再次开始对朱棣穷追不舍时,一路上他碰见了很多灵壁之战后燕军没来得及处理的降卒,他将这些降卒再次整编,再次让他们拿起武器,然后凑够了十万大军,一路循着燕军的踪迹追了下来。

他越过了凤阳,越过了扬州,终于在长江北岸追上了燕军,而在观察几日发现燕军一直在搜集船只,准备渡江后,他知道不能再等了。

没错,他的大军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有些地方府兵甚至没经过像样的训练,看起来根本不可能是燕军的对手,但那又怎样呢?越过长江就是金陵,身为朝廷将领,他不可能让朱棣平安地走完最后这段路。

袭营的时间定在了白天,因为白天燕军出营搜寻船只的士卒很多,大营空虚,盛庸带着他的大军开始了最后的冲击,这拼死一搏,像极了飞蛾扑火。

狼狈的盛庸坐在马上,他的胡子已经很久没刮了,身上的战甲从灵璧一直穿到现在,上面满是突围时留下的刀痕和箭孔,他的嘴唇干裂,形容枯槁,一双眼睛却很明亮,他抽出长剑,身先士卒,带着这些或许不明白这一战意味着什么,但还是跟着来了的士卒冲向了燕军大营。

“杀!”

出乎盛庸的预料,大军的冲击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燕军一路从德州打到长江北岸,还经历了灵壁之战,这一路风餐露宿,几乎都没怎么休息,再加上被长江天堑所挡,这些日子不光是将领,连士卒都人心惶惶,整个燕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士卒们十分疲劳,更没有做好朝廷此时还有人敢主动进攻的思想准备,只是被盛庸带兵一冲,整个大营就瞬间乱了起来。

站在望楼上的朱棣连忙传下军令,喝令士卒组织抵抗,稳定大营,他统兵多年,怎能不知道燕军确实已经到了极限?这千里奔袭,耗光了每一个人的心神,如果不是金陵近在眼前,让将士们提起了最后一口气,其实早就已经坚持不住了。

陡然遇袭,大量士卒又在外搜集船只,朱棣清楚,再不稳定局面,大军甚至可能会全军崩溃,到时候身处敌境,怎么可能收拢败兵?这一场奔袭,竟然被盛庸这一冲,几乎就到了绝境!

大营外的第一层防线已经被南军突破,壕沟拒马等军事设施并没起到多大作用,最前方的南军已经突入了大营,开始和燕军士卒短兵相接,放火烧营,朱棣在望楼上看得一清二楚,若是第二层防线也被突破,这一战,就已经是败了!

危急时刻,斜刺里又一支大军杀了出来,只是这大军人数不多,堪堪过了两万,而且方向也不是燕军大营,竟是直冲南军腰侧,想要将南军首尾两断,朱棣看清那支大军旗号不由大喜过望,竟然是他的二子朱高熙带兵搜罗船只归来!

这一冲实在太过精髓,也太过要命,南军登时断成两截,朱棣当机立断,下了望楼亲临前线,带着士气大振的大营士卒开始反冲,一直冲到和朱高熙汇合,南军前翼几乎被完全冲散。

朱高熙的出现简直是帮了朱棣大忙,可眼下也只是解了大营危机而已,南军实力并未受损太多,白刃战仍要持续,朱棣看着自己在马上英勇的儿子,不由深感欣慰,在战场中拨马上前深情地拍着自己儿子的背:“世子多病,自当勉励之!”

这话一出,朱高熙眼神登时就变了,之前他就能为了个王位起贪念,如今都快打到金陵了,父王说这话,不就是妥妥的暗示他?不就是要传位于他的指令?一向在战场上极为勇猛的朱高熙脸都涨红了,使出吃奶的力气亲自带兵攻打盛庸中军,在朱高熙的拼命之下,燕军全面反扑,而锐气耗尽的南军也终于坚持不住,开始了溃败。

大战持续到了傍晚,等到天黑,燕军才终于是收兵回营,而这次也没能逮到盛庸,即使朱高熙冲垮了他的中军,见势不妙的盛庸也又一次逃了,直让朱棣恨得牙痒痒。

等到清点完战损,安排士卒轮值打扫战场,众将才又一次齐聚大帐,只是胜利的喜悦之后,大部分将领又一次意识到了眼前长江这个严重的问题,气氛迅速由喜悦转变成了凝重。

带着骑兵巡弋外围,没能赶上今日这场大战的顾成看着紧锁眉头的朱棣,他顿了顿,似乎下定了决心:“王爷...末将有个想法。”

“说来。”

“朝廷的水师都督,若是不出意外,该是陈瑄,”顾成咬了咬牙,“末将之前...与其私交甚密,而且陈瑄,也是大都督的人。”

他抬起头直视着朱棣的双眼:“末将想孤身过江劝降。”

大帐里一片安静,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顾成身上,但没有人出声。

要知道顾成是个降将,此时要求孤身过江,鬼知道是不是又想投降朝廷?眼下燕军处境艰难,若是顾成真去投降,朝廷还真不一定会追究顾成的责任,毕竟这对燕军的士气打击有多大可想而知。

顾成额头见汗,虽然他知道这个想法说出来一定会遭受这种目光,毕竟他能从朝廷投靠燕王,就能从燕王再次投降朝廷,但所有人都这般看着他,他还是有些难受。

打了四年的仗...你们居然还是信不过我?

恐怕王爷也是这般...

“好,有你出马,俺就安心了。”

朱棣的声音在帐中响起,顾成愕然抬头,朱棣深深地看着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暖:“孤身入营,切记莫要置自己于险地,劝降不成,也要平安归来,莫要让俺白白折了一员大将!”

“要平安回来啊。”顾怀的笑意同样温润。

顾成呆呆地看着朱棣和顾怀,只感觉有东西堵住了胸口,让他的喉头发紧,鼻头发酸。

他拜了下去:“必不负王爷所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