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第三百五十七章 闹剧

我本大明一赘婿 第三百五十七章 闹剧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57: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大的楼船再次越过水师战船巡弋的江面,庆成郡主给在金陵城中翘首以盼的朱允炆和大臣们带回来朱棣的答复,只是让朱允炆极为失望的是,面对朝廷丢出的这个难题,朱棣并没有做出选择。

他若是答应了占据北境共治天下,那便坐实了他的篡逆罪名,什么靖难辅政,全都成了天大的笑话;他若是不答应继续攻打金陵,天下人自然也能看清他朱老四的目的只是皇位,如此口诛笔伐,谅他也不敢选。

只要他再犹豫些日子,勤王的大军进了金陵,到时候就万无一失了,但朱允炆没想到的是,朱棣确实没那么好忽悠,面对这个难题他不仅没有选,反而还丢给他一份奸佞名单,摆明了是到头了要再逼朱允炆一把。

这份名单上列二十九人,除了方黄齐三人,景清、练子宁、黄观等人也赫然在列,个个都是削藩派的中坚官员,这份奸佞名单一公布,立刻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上了名单的官员个个激愤,没上名单的都松了口气,而李景隆、茹常等议和派则是一下子抖擞了起来,在金銮殿公然叫嚣要先行诛杀削藩首恶,以安燕王。

这下子朱允炆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书呆子方孝孺出的好主意不仅没让朱棣进退两难,反而让朱允炆傻眼了,他如何不知道就算自己真按朱棣的说法诛杀了方黄齐等人,眼巴巴看着金陵城的朱棣也不会撤兵,到时自己反而要人心丧尽?但朱棣一口咬死他就是直奔这些人来的,朱允炆不动手他就自己来,到时候打进金陵他难道还真只找方黄齐等人算账?

不可能的。

这事实在太容易想明白了,官员们感叹朱棣难对付的同时,看向那些“奸佞”们的眼神也越来越怪,以往削藩议和两边不站只知道伸长脖子看戏的中间派官员到了如今也不由生了些怨气,朝廷万里江山、百万雄兵,对付一个八百勇士起兵夺取北平的燕王,打来打去居然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四年之前,谁能想到会有今日?

那些名字被列在奸佞榜上的官员,纵使不是奸佞,也是庸臣!

一时间听闻燕王到扬州后仓皇无措混乱不堪的百官好像找到了宣泄的方向,弹劾的奏章雪花一样飞向御书房,每日朝会都有成群的官员跳出来请诛方孝孺,连还在路上的黄子澄齐泰也不能放过,部分理智点的倒是没有要求朱允炆立刻杀了他们,却也提出此三人庸碌误国,应当削职为民,永不叙用,以此来暂缓燕王之怒。

要知道现在朝会上方孝孺还站在文官之首,以往这个位置是天官吏部尚书站的,如今已经被他占了几年,他见百官群情汹涌,众口一词,连对其余两人的愤怒都一同宣泄在他身上了,各种难听的话层出不穷,读书人骂人,那是不带脏字的,玩弄笔杆子的官员们骂起人来那叫一个刁状狠辣,直把方孝孺说成了天上地下自古以来第一蠢材,方孝孺再也忍不下去了,他做官虽差到极点,但好歹是个大儒,不由厉色叱喝,须发飞扬唾沫飞溅,这气势倒也把百官一下子压了下去,朝堂一时安静下来。

只是有人却不吃他这一套,在朝堂上带头冲锋了两天的李景隆嗓子都哑了,正准备再出列和这书呆子战上一番,一个人的动作却比他还快,挺身而出愤然斥道:“朝堂本就是百官议事之地,国家已到如今地步,居然还不能容纳直言?”

所有人的目光一同望去,片刻后哗然四起,方孝孺本打算含怒反击,一看之下也呆住了,出声之人竟然是和他同在奸佞榜上的练子宁!不仅如此,练子宁还是削藩派的中坚人物,按道理说此刻他该和方孝孺同舟共济才是,没想到他也站到了方孝孺的对立面!

很显然削藩派内部对于方黄之流的深恶痛绝在这一刻到达了顶峰,眼见方孝孺还在耍他的大儒派头,练子宁再也忍不住了,站出来针锋相对,方孝孺顿时如五雷轰顶一般被摧毁了心理防线,他怎么也想不到居然连自己人都对他充满了仇视和轻蔑。

被抢了活儿的李景隆无聊得弹了弹指甲,阴阳怪气:“希直先生口口声声大义,可大义在何处?在天下,在皇上,在各位忠臣!而不是在希直先生的权倾朝野上,希直先生博学多才,自然知道当年七王之乱晁错自求一死以安天下的事情,希直先生为何不效仿一番,以一死来堵燕王之口呢?到时候燕王岂不只能乖乖退兵?”

这话就太狠了,百官顿时投来钦佩的目光,别人还只是骂,这位已经想逼方孝孺自己去死了,方孝孺怔了片刻,脸色顿时涨红如鸡血,但要他在此时自尽,他是怎么都下不去手的,李景隆见他一副颤颤巍巍点指过来却半句话说不出口的模样,不由撇嘴鄙夷:“呸!”

“呀!”方孝孺再也忍不下去,堂堂文官之首,跳将起来就往李景隆扑了过去,一套王八拳打得虎虎生风:“若不是你坏陛下大事,怎会到如今这个地步!陛下,当杀此贼,以谢天下!”

朱允炆坐在龙椅上傻眼了,百官也一片瞠目结舌,李景隆万没料到方孝孺恼羞成怒到了这种地步,堂堂大儒找金殿上就要找自己拼命,他终究是个武将,真打起来一脚就能让方孝孺把肚子里的隔夜饭吐出来,但他哪儿敢真动手?万一陛下想起之前那些破事也发了怒把他拖出去砍了怎么办?于是他只能抱头护住要害任由方孝孺撕扯,装起了孙子。

其余官员一开始还没回过神来,可片刻之后才想起不只是方孝孺,李景隆这厮也端的可恶!若不是他两番大败,朝廷怎么会有今日窘境?当下也有不少官员怒不可遏地上前连抓带挠,李景隆跑他们就提起官袍追,一时金銮殿乱成一团,堂堂国公和官员居然绕着盘龙柱追打撕扯,滑稽不堪,实在让人看得想笑。

只是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炆是怎么都笑不出来的,议和拖延时间的计划破灭,朱棣必定会尽快过江攻打金陵,他本就心乱如麻,可如今问计于百官,没人能给个好的提议也就算了,庄严的金銮殿还发生了这种闹剧,直把他看得头晕目眩口干舌燥。

到底该怎么办...

“够了!”眼见事态愈演愈烈,加入追打的官员越来越多,李景隆鼻青脸肿袍服都被扯成了布条,练子宁鼻子都快气歪了,站出来一声大吼。

方孝孺也太不着调了,事到如今,就算把李景隆分尸了又有个屁用?燕军兵临长江,当务之急是要逼退燕军,这事儿没人想,推卸责任倒是一个比一个勤快。

混乱被练子宁的大吼压了下去,追打李景隆的官员们纷纷停下,有几个身体不好的还在呼呼喘气,披头散发脸上满是血痕的李景隆慢慢站起来,看起来倒是没什么难堪的神态,他还像模像样弹了弹衣冠站回了队列,好像之前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练子宁狠狠瞪了他一眼,朝朱允炆拱手道:“陛下,长江天堑,可当十万雄兵,朝廷还有水师,燕逆无船,不可能从容过江,而且眼下已经入夏,天气炎热,易生瘟疫,燕军多为北人,不适南方气候,只要坚守长江,燕逆必然退却!”

朱允炆终于听见了说人话的官员,心神也镇定了些,可还是有点不安:“若燕逆真过了江呢?”

练子宁成竹在胸:“就算燕逆飞过天堑也无妨,金陵城高池深,粮食充足,守上半年也无问题!燕逆兵临城下,靠的只是一个快字,待朝廷各路勤王大军一到,金陵之围必解,故而当前之计,在于整顿水师,加固城防,有陛下亲自坐镇于此,金陵...牢不可破!”

朱允炆闻言大喜:“不错,爱卿所言有理!就依爱卿所言,即刻施行!”

不管怎么说,今日朝会终究是拿出了个解决方案,虽然这个方案还是被动地等待,但朱允炆总算是有了些安全感,朝会散后,他走回后宫,一路上他审视着皇宫中的一切,那股子不安,又渐渐地泛了上来。

宦官、宫女、大臣仍旧对他毕恭毕敬,但他明白,即使不久之后这里换了新的主人,他们依然会这样做的。

因为他们只是仆人,只要保证他们的利益,主人之间的更替对于他们实在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朱棣的兵临城下,让一直呆在金陵的朱允炆明白了一个道理,也是这些日子他内心惶恐不安的来源,因为他终于发现,所谓富有四海坐拥天下的他不过是一个孤独无助的人,他的一生并不是用来享受繁华富贵的,从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刻起,痛苦已经开始,他要防备大臣,防备藩王,防备宦官和身边所有人,他和他的皇位要随时防备任何外来的打击,一旦皇位被人夺走,也就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

“死”这个字,从来没有这样血淋淋地出现在他眼前过。

没错,有长江天堑,有金陵城防,看起来仿佛能守住,但长江对岸的燕王,四年以来打了多少不可思议的仗?他甚至从德州一路奔袭到了长江北岸!这些时日朱允炆强迫自己不要去想,但每次闭上眼睛,似乎就已经看到一身杀气的朱棣走上金銮殿,看着瘫倒在龙椅上的自己。

他隐约明白了一点,他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不知道,朱棣起兵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注定了两个人的命运,一个是朱棣,另一个就是他。

造反的朱棣固然没有回头路,但其实他也没有,因为自古以来,权力斗争只能有一个获胜者,而剩下的那一个,通常都会凄惨无助地死去。

朱允炆想要蹲下喘两口气,但他身为皇帝的自尊不允许他如此狼狈。

事情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听天由命吧。

他这般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