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279章 做大做强(第三更,求订阅)

从大华钢铁公司回到南华后的朱先海,正好赶上了南华造船厂的新船下水仪式,在没有邀请的情况下,就直接到了船厂。

“蛟龙入水,一帆风顺。”

念叨着这么一句话,朱先海将手中的“胜利酒”丢了出去,正中“祝融”号的弦首。随着已经注水的船坞的闸门打开,这艘大型货船就在零散的欢呼声中。在刺耳的汽笛声中,货船被拖轮缓缓拖出船坞。

相比的庞大货轮,拖轮虽然不大,但是力气可不小。轻轻松松的就把这艘排水量高达6000吨的货船拖出了船坞。

与此同时参加下水仪式的工人们纷纷鼓掌欢呼起来,这艘“祝融”号是南华造船厂建造的吨位最大的商船。

这艘船是南华造船厂设计的矿物运输船了。

是南华航运公司订购的这艘散货船,主要用于在开普敦殖民地与南华之间运输煤炭等物资。英国人的开普敦殖民地是南华最重要的煤炭来源,这也是迫不得已,毕竟,开普敦殖民地是优质烟煤的最近的来源,至于其它的煤矿,不是太远,就是煤炭品质低劣,而南华本土的煤矿……产量有限啊!

“先生,过去我们的运矿船,一次只能运输2000吨到3000吨煤,而现在“祝融”号一次可以运输6000吨煤,运输量增加了一倍,而它使用的1000马力三胀式蒸汽机,耗煤量与旧船差不多,即便是不用帆也能达到10节的航速,如果机帆并用的话,航速可以达到14节。”

与刚来南华时不同,现在的刘威尔,不仅能说一口流利华语,而且还写着一手好看的华文。作为船厂里最早归化入籍的移民,刘威尔现在已经成为船厂总工程师,而且事实证明,他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总设计师,他不仅监造了船厂半数的船只,而且还在附属学校上课,培养了上百名初级技术员和学徒。

当然,在很多方面他都和朱先海有着相同的看法,比如商船的铁壳化,正是在他的推动下,南华早就淘汰了木壳船的建造。

“煤炭是现在船运公司最大宗的运输商品之一,公司一直在寻求降低运输成本,而想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要造大船……”

转头看着朱先海,李威尔说道。

“所以我们设计了这艘运煤船,它是按照的公司提出需求后才开始进行进行设计的,对,这也是南华造船厂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的大型船只。过去我们建造的商船,或者或少的总会借鉴英国的原型船只,顶多只是进行了一些适应外海环境的改进,但是它却不同,是完全由我们设计制造的,为了便于用铲斗装卸煤炭,我们特意加强了其船底的结构,以便于蒸汽铲的快速装卸。”

这个时代的运煤船,刚刚摆脱人力装卸的时代,在专用的运输码头上有蒸汽铲装卸煤炭,不过这需要专用的运煤船,运煤船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快速装卸,当然,对应的也是能经得起粗暴操作。对船底舱进行加固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还可以再造大点嘛。”

看着已经下水的货船,朱先海笑道。

“李总师,按照公司的计算,未来三年,南华对煤炭的需求将会超过400万吨,而本土最多只能提供250万吨,还有150万到200万吨的缺口,这个口子只能通过进口解决,不论是从开普敦,还是从其它地方进口,都需要用到运煤船,6000吨还是太少了,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万吨的。”

“万吨的!”

李威尔睁大眼睛道。

“是万吨的运矿船吗?好像全世界都没有那么大的运矿船。”

“现在还没有,不意味着市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就拿咱们来说,这方面的需求不就很强烈嘛,不仅仅是煤炭,将来还有铁矿石、木材等各种各样的资源需要进口,所以,咱们对大船的需求量很大啊!”

朱先海手指着另一个船坞中正在建造的移民船说道。

“还有移民船,那种几千吨的小船虽然灵活一点,但是大船运的人更多,这种移民船至少也要万吨起步。总之一句话,船越大越多好。”

如果有可能的话,像“大东方号”那样的船,咱也不排斥啊,当然眼下造船厂的技术能力还达到不了,在过去的几年中看似进步飞速,可实际上根本就是在“练习”,是在培养一批熟练的造船工人,这才是过去几年造船厂最大的进步。

“这,主公,这是公司的要求吗?”

梁明伟在一旁插口问道,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一直专注到军舰建造,从一千多吨的“伏波号”到两千八百吨的“山西号”,英国人的制裁让南华造船厂迎来了建造军舰的春天,现在主公的决定无疑就是整个船厂的春天啊!

“不是公司的要求,而是发展的必然!”

看着船厂里正建造的“山西号”,朱先海说道。

“只有通过建造大型商船,咱们才能积累建造大船的经验,然后才有机会建造吨位更大的军舰,要知道,几年前欧洲的强国就已经开始建造上万吨的主力舰了,咱们现在不过只是刚刚起步而已!”

造商船,也是为了练手!

当然也是因为需求,从船厂回来之后,朱先海发出的两种型号的商船订单很快也到达船厂——总共二十艘,工程压力很大,这两种型号的商船的要求都是排水量10000吨以上,运矿船的航速要求是10节,而移民船则是16节。这个航速甚至远远超过同时期欧洲军舰的航速,还好经过多年的改进研发,南华的三胀式蒸汽机技术已经极其成熟,可以提供动力充沛的发动机。要不然,仅仅只是航速的要求,就能让这个计划泡汤。

不过,除了这二十艘史无前例的万吨商船的订单之外,还有一个高度保密的订单——要求船厂设计排水量7000吨左右的主力战斗舰。

在接到这些订单的瞬间,梁明伟立即觉得,也许造船业的新时代快要来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