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278章 世界第一钢铁生产联合体 (第二更,求订阅)

1868年12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即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

即便是正值盛夏,这里的温度也不过只有三十一二度上下,这样的天气,也算是极其舒适的。

不过在钢铁厂的高炉和平炉前,夏天往往是最难熬的,穿着防护服的炉前工将钢杵塞进炉膛, 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烤灼着工人。

在繁忙的车间里,工人们忙碌着,鼓风机的送风声和机器的轰鸣声盖过了车间里的任何声音,只有刺耳的哨声才能盖住这一切。

经过数年的发展,位于南河(内格罗河)河畔的大华钢铁公司早已经成为了南半球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厂,不仅有多达六座炼铁高炉, 而且还有三座最先进的炼钢平炉,超过六十万吨的钢铁产量, 足以让这大华钢铁傲视全球——这个时代没有比它规模更庞大的“钢铁联合体”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钢铁企业大都是那种年产几万吨或者十几万吨“小型工厂”,而大华钢铁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大型钢铁联合体这个目标去的。

从第一期的炼铁高炉,到平炉炼钢,早期的铁厂建设带有一定的应急性质,除了堪称暴利的平炉炼钢外,只有简单的轧钢设备,从二期工程开始,就是一个本时空前所未有的钢铁综合体。

从南方一百多公里外的铁矿以及煤矿的开采以及选矿,再到炼铁、炼钢以及轧钢,新建的高炉以及更大型的平炉不但将大幅度的提高钢铁产量,同时生产的钢材种植也从钢轨等少数几种钢材, 演变成了钢板、钢梁以及线材等各种型钢。

“……过去咱南华只有船厂的轧板厂为生产造船钢板, 引进一台双辊式的轧板机,轧制厚度在2英寸以下的钢板, 三年前,美国建成了三辊劳特式中厚板轧机,这种轧机可以轧制厚度在10英寸以下的厚板,在得到在美留学生提供的信息后,我们立即引进了这种轧机……”

留学生提供信息,这是南华的特色,那些留学生既负责在国外学习,同样也会搜集相关领域的技术情报,这些情报都是公开的,但是却零散的分布在各个领域,仅仅只是依靠公司自己搜集,不仅缓慢而且成效一般,但是现在公司有上千名留学生在国外的大学读书、工厂里实习,他们就等于相关领域里的情报人员,专门负责收集最新的信息情报,然后公司会有针对性的引进相关的技术,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那些留学生就是南华派驻于各地的情报人员,不过他们是专门用来收集技术情报的。

而这也是在过去几年之中南华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留学生们可以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去搜集网罗各种各样最先进的技术,从而推动了南华的技术发展。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一块厚达5英寸的钢板从轧辊下冲出来, 火红的钢板在冷却水的冲洗下, 在蒸汽的升腾中钢板迅速冷却,在钢板被传送到后方时,朱先海站在那里,一言不发的看着那块钢锭。

“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一個国家兴衰的秘密。”

这句话是谁说的?

他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句话自然有其道理,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钢铁是什么?

是国家!

是国家的实力象征!

有了钢铁才能制造大量的武器,有了钢铁才能建造军舰,就像这样的5英寸厚以至10英寸厚的钢板,就是建造主力舰所必须的钢板。

“主公,有了这台轧机,咱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10英寸厚的钢板,如果没有它,就只能用大汽锤锻打,那个速度不仅慢而且生产成本高,用轧板机生产,不仅成本可以下降很多,速度可以增加十几倍,如果……”

不等李洁白这位法裔的归化工程师把话说完,朱先海就说到,

“如果用来建造军舰,尤其是主力舰的话,它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厚板,不过咱们眼下并不需要建造那么多军舰,但是可以先建造商船嘛,铁壳商船在未来肯定是要取代木壳商船的,铁壳船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的航运公司的船大都是在几年前购买的旧船,有了这台轧机,咱们就能提供更廉价钢板生产价格低廉的铁壳船取代旧船……”

其实,南华并不是不造战斗舰,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最重要的原因是……技术不足。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间南华造船厂先后建造了超过27艘铁壳船,既有军舰也有商船,但是吨位最大的不过只有4000吨,看似进步堪称神速,但是建造大型军舰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不过到是可以通过的建造大型商船进行技术积累。而且南华确实也有这方面的需要啊!

比如需要从开普敦殖民地进口煤炭——随着南华的工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仅钢铁厂一家,每年就需要上百万吨煤炭。在本土产量不足的情况下,从国外进口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也意味着南华需要建造大型的运矿船,至少上万吨的那种,不仅如此,就是从移民运输的角度来说,大型快速移民船的效率也远高于小型船只。

只可惜,南华的造船工业技术力量还是太过薄弱,而且经验方面也有所不足啊!

“看样子,要提出一个计划,来刺激一下造船业的发展了!”

在返回南华的路上,坐在车厢里的朱先海自言自语道。

什么是计划呢?

肯定就是“重点工程”了, 其就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工程”的“科研攻关”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业技术水平。

如后世华夏的诸多“攻关”,对相关行业的水平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造船……”

朱先海自言自语道。

“也是可以尝试一下嘛,毕竟,眼下南华这边的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了。”

很快,在朱先海的心里一个构想大致也就成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