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209章 克虏大炮(第一更, 求订阅)

建造更大的军舰,就需要更大的火炮。

实际上在南华的兵工厂中,早就开始制造大型火炮,甚至早在半年前,就已经铸造出了11英寸的达尔格伦炮,不过这种炮身重量达15700磅的前线滑膛炮,只是专门的外贸货——除了10艘内河“蚊炮船”外。太平军一次就定购了多达30门,用于南京等地的炮台。

1863年岁末,在盛夏的骄阳下,南华湾炮台,钢制的滑动炮架上,一门炮身黝黑发亮的巨炮直指大海。

盯着这门采用多层层套的10英寸巨炮,朱先海的神情显得有些得意。

“好了,从今以后,南华兵工厂就叫……克虏兵工厂了!”

为什么叫克虏,而无伯,是因为这门炮的炮身采用的就是克虏伯式的多层管套式炮身,但是与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大炮不同的是,它并没有采用卧式滑块炮闩,而是改用断隔螺式炮栓。

这种由法国军官杜斑鸠发明的蘑孤头式断隔螺纹炮闩密性优越,它后部的间断螺钉锁定机构,密封后膛的环形油浸石棉垫,以及前部的圆形可移动“鼻锥”。发射时,在火药压力的作用下,钢制机头向后驱动,压缩石棉垫,挤压它,使其向外扩张以密封后膛。从而解决了后膛的漏气问题。

“开始吧!”

随着一声令下,110磅阿姆斯特朗炮的炮手与十英寸巨炮炮手同时忙活起来,在阿姆斯特朗炮手上了锤子砸动炮尾拧栓,然后拼尽全力拧动阿姆斯特朗炮螺丝炮栓时。

10英寸炮手不过只是抬起垂直安装在炮尾右侧的手柄。抬起手柄时,它操作一个凸轮,迫使后膛逆时针旋转,解锁中断的螺纹。然后炮手又用相同的手柄将整个后膛向后拉,断隔螺式炮栓就被拉到了左侧,露出了黑洞洞的炮尾。

“主公,这门炮神了,阿姆斯特郎炮要拧上十几圈螺丝,才能取出炮栓,可它只用拧半圈,炮栓就打开了,然后它可以旋转到不妨碍装弹的位置……您瞧,到现在阿式炮,还没有开始装弹呢。”

丁闻涛指着10英寸巨炮,颇有些激动说道。

“上次,咱们用的要是这种巨炮,阿根廷人压根就没逃跑的机会,一分钟至少能打出两发炮弹!可惜了,咱们到现在才有这么好的大炮。”

无论是阿式炮,还是新型火炮都没有助退结构,都是滑动式炮架,虽然有点儿原始,但直到1890年代,舰炮、岸炮都没有助退机。

“不可惜,要知道,现在世界各国还都在用着前装炮呢?我听说英国人因为阿姆斯特朗大炮容易炸膛,又下令重新研制前膛炮了,算起来,全世界用后膛大炮的,咱们可是独一份了。”

面对阿姆斯特朗大炮容易炸膛的问题,英国人这个大聪明认为是后装炮导致,因此他们直接开了倒车——制造了一大批前装阿姆斯特郎大炮,十几年后甚至制造出了450毫米口径的百吨阿姆斯特朗重炮。

英国人啊!

直到1880年,通过引入了法国所创制的断隔螺纹式炮闩技术,才改良了阿姆斯特朗炮,使得快速装填成为可能,英军便再一次将后膛炮装备于军队之中。

这样的历史倒车开的……好啊!

“轰”的一声,伴随着十英寸巨炮震耳欲聋的轰鸣声,500磅炮弹从炮口中呼啸而出飞,十数秒后,在八九公里外的大海上炸出了一团巨大水柱。

看着海上腾空而起的水柱,朱先海的心里不禁长松了一口气,从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海上的威胁了!

有了这样的巨炮,现如今所有的军舰,那怕就是铁甲舰,在它的面前也是废物一个。

“嗯,通知兵工厂一声,10英寸岸炮,定型吧……”

想了想,朱先海说道。

“就叫1864式10英寸后装线膛,往后,兵工厂也更名为“克虏兵工厂”吧。”

克虏虽无伯!

这边朱先海的话声刚落下,那边立马有人站出来拍起了马屁。

“哎呀,大帅,这名字听起来就吉利,虏,蛮夷也的,不但这炮是专门克虏镇夷,将来咱们用的枪炮,都是专门克虏镇夷的,我大南华有此神器,何愁不能成王霸之业于南美……”

拍马屁的倒不是方展博,现如今那小子正在主导南华的“新居建设”,压根就没有时间跟着主公,随时拍马屁。

拍马屁的柳保原,也是出身于左宗堂的幕府,虽然他是捐举出身,可也算是颇有才学。不得不说左宗堂的意外被俘,不仅让朱先海得一员能臣,而同时被俘的幕僚中也有不少人颇有才学,要不然也不会入他的幕府不是,他的幕府中居然有林则徐的儿子林聪彝。让人可惜的是那小子当时在外地为其筹备粮草。

可惜了不是。

“来人,为主公赐名照相留影!”

在大清国的官场上,熘须拍马那是基本法则,虽然没能出仕,可柳保原也是个中好手,甚至还学会了用更现代的方式拍马屁。

比如照相就是其中之一。

而摄影师携带的木制外壳的玻璃干版照相机甚至还是“国产货”——它是以朱先海从系统商城里买来的干版照相机为原形彷制。1871年,英国医生马杜克斯研制成功玻璃干版,数年后,通过他人的改进,通过加热明胶臭化物的方法,提高了臭化银的感光速度,使得玻璃干版的曝光时间大大缩短,只需要几分之一秒即可完成曝光。而且以这种技术制造玻璃干版的方法,也很适合工业化生产。

尽管现在这种干版照相机和玻璃干版只是刚刚开始彷制,但是,南华却已经建立了“凤凰相机公司”,投入研发、制造玻璃干版和干版相机。

虽然正研发中,但柳保原却敏锐的意识到“凤凰相机”的好处,每次跟着主公时,都会让拍下几张照片,按照他的说法是让后人铭记主公的英姿。

当然了,对此朱先海倒也颇为享受,向后世旅行时与大炮在一起拍了一张“到此一游”后,他又指着炮手们说道。

“大家都来嘛,我们合张影!”

炮台上的上百名官兵闻言,无不是为之一喜,他们纷纷挤在炮架周围,以这门克虏式10英寸大炮为背景拍下了一张合影。

当然,到最后朱先海并没有忘记吩咐摄影师,给所有合影的官兵一人一张照片——即便是使用极其繁琐的湿版照相,也可以用蛋白相纸印出无限量永久性的照片。

对此,官兵们立即山呼“万岁”。

毕竟,照相可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况且还是和皇帝老子一起照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