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1519章 帝国领先的是体系(第二更,求订阅)

制空权,随着战事的进展,即便是那些仍然还活在拿破仑时代的人也能意识到制空权的重要性,毕竟,大明帝国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全世界,制空权是何等的重要。

有了制空权,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这同样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军方才会在战争爆发之后,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研究飞机,在各国军方的推动下,飞机技术在短期内就产生了某种突破。

“如果说在去年,英美等国还是以仿制帝国的飞机,以海冬青为原型研制飞机的话,那么现在……英美等国的航空工程师们已经研究出了多种型号的新式飞机,他们拥有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更加灵活的机身,根据情报显示,英国人不仅已经造出了200千瓦的大功发动机,他们甚至开始考虑采用铝或者钢管来加固机身……”

在皇帝的御书房中,李度这位帝国的“凡尔塞子爵”,曾经飞艇部队早期负责人,现在的帝国航空兵副司令,向陛下介绍着各国航空技术的发展情况。

在李度介绍之后,朱大皇帝微微点头说道。

“飞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机体结构的金属化,就是大功率的发动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我们也应该抓紧这方面授研究,尤其是……”

顿了顿,朱大皇帝又一次开了一个“金手指”。

“单翼飞机,相比于双翼飞机,单翼飞机才是真正的味道,过去我们发展双翼机,是因为在材料强度不够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提高了升力。减少了设计难度,但是随着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双翼机支柱和张线所产生的阻力越来越大。”

即便没有学过航空,但是朱大皇帝仍然能够说出双翼机的种种不足,但是任何稍微了解一点航空的也知道双翼机的种种缺点。

“单翼机与双翼机对比具有飞行阻力小、结构简单等特点,不过眼下单翼机由于材料限制,普遍存在着各种不足,目前应用早多的也就是滑翔机上,但是,朕以为随着铝合金应用于,单翼机才快速替代双翼机成为主流机型,所以,军方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尽管手中没有笔记本,也不需要用笔记下皇帝的指示,但是李度仍然在心底默默的记下这些,然后毕恭毕敬的答道。

“陛下所言甚是,臣虽然对飞机还是个外行,可却也知道,飞机者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单翼机的飞行阻力小自然也就更快了,即便是小型发动机也可以提供更快的速度。”

微微点头,朱大皇帝说道。

“并不仅仅只是速度,机动性也很重要,这是一个平衡,对于航空,你算是半个内行,朕也就是略知皮毛,虽然能给出一些指导,但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帝国航空工业界的努力,我们现的领先优势……”

现在帝国的领先优势是多少年?

五年?还是十年?

其实在航空工业上,尤其是早期航空工业上,并不仅在太多的领先优势,毕竟机械上的东西,但凡是工业强国都可以直接仿制,通过仿制来缩短技术上的差距,在另一个世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毛,从二十年代起先是通过引进莱特等公司的发动机以及飞机技术,解决了航空基础技术上的薄弱,在基础技术巩固之后,才有了更来的技术上的突破,比不I15是世界上最好的双翼战斗机,至于I16又是世界上第一种折叠起落架的的单翼机。靠着二三十年代的技术引进,大毛建立了庞大的航空工业,到了40年代末,又通过仿制B29实现了航空工业的跳跃式发展,最终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航空强国。

这还只是大毛那个基础工业和科学落后的国家。放在英美这样的传统老牌工业强国,人家直接跳过了第一阶段,通过仿制解决了有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吸收了。

在某种程度上,现在大明顶多也就是5年的技术优势。

“陛下,或许美国人以及英国人正在吸收我们的航空技术,甚至还推出了更大功率、更多的气缸的星型发动机,但是我们在航空技术上的领先,并不仅仅只是发动机技术上的领先,而是整个体系,这个体系并不是一个星型发动机的制造设计,而是从基础材料再到发动机的设计与生产,我们在这一领域上对英美的领先优势,大概在10-15年左右,尽管英美德等国可以在某些领域追赶上我们,但技术上的差距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浮空部队的改编,李度这位曾经的司令官在进入帝国航空部队后,就一直在学习着与飞机有关的知识,从古巴回国后,他就一直在奔走在于大学与公司之间,现在他对航空技术不仅有了基本的了解,而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整个工业体系上的领先……”

李度的这番见解,让朱大皇帝颇为欣慰,甚至赞许的点头说道。

“没错,这正是帝国领先的根本原因,我们并不仅仅只是某一个方面的领先,而是整个工业科学体系上的领先,而整个体系上的依靠,正是其它国家为之仰望的存在!”

“工业体系上的领先”,在另一个世界,这正是华夏梦寐以求,并且苦苦追赶的,华夏付出了百年的努力,尽管在许多方面弥补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欧美等国要工业体系上的领先优势仍然是不可忽视,他们所拥有的领先优势,华夏要追赶多少年?

这一点直到朱大皇帝穿越的时候,仍然没有答案,欧美各国仍然在卡脖子,但是在这个世界呢?却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啊……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一直牢牢的抓住科学——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节点,实现了帝国的突破性、跳跃性的发展,这也是帝国能够从一穷二白到现在成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根本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