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1072章 为了全人类(第五更,求订阅)

《自然》杂志的读书有很多,但是从来不局限于学者,许多普通人样也会订阅这份科学学术杂志,毕竟这是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当然,这本学术杂志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得懂的。

但是对于身为医生的彭科福来说,读懂他压根儿又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是如此,虽然作为医生,但是他仍然会常年订阅《自然》杂志。大明的医生们往往喜欢订阅《帝国医学会杂志》,但彭科福和大多数知名医生不同,他并没有留在帝国本土,而是来到了有着帝国煤炭之都的贝专纳。

贝专纳,在另一个世界被称为博茨瓦纳,生活在这里的人是茨瓦纳人,当年帝国陆军就是在这里实施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机降,成功的把英国人挡在了贝专纳以南地区。

事实证明,帝国的军事远征是正确的,仅仅只是一年后,地质学家就在这里发现了罕见的大型煤矿,不仅煤炭的品质优良,是低硫低灰的优质烟煤,而且还是露天矿,于是乎,帝国对贝专纳地区的矿业开发开始了。铁路从西非海岸的鲸湾越过沙漠一路修到了贝专纳,现在每年都有上千万吨煤炭经过铁路运往大明。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彭科福来到了这片贮藏着无数黑金的矿业之都,在充斥着煤炭灰尘的矿区成为了一名医生。

矿区里到处都是浑身黝黑的矿工,在这里别说是这些土着人,就连彭科福白色的医护服,同样也会落满了灰尘与煤粉,和往常一样,在进入办公室,彭科福就问道。

“杂志到了吗?”

在得知没到之后,他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

“这个月怎么了,比往常晚了十天了。”

从衣架上取下白色医护服,抖了几下后,就在彭科福准备工作时,门突然打开了,只见几个土人抬着一个担架走进来对他一边比划,一边用生硬的华语说道。

“尸体,尸体,一块,一块……”

“雪莉小姐,付一下钱,”

说话时,彭科福已经开始检查起了尸体,尸体是刚刚死去,稍做检查后,他的唇角轻扬,对护士吩咐道。

“雪莉,给成田打个电话,让他过来。”

说着话,他就自己把尸体推进了解剖室,打开无影灯后,他用水管清洗着尸体上的血污。

此时,彭科福看着这具尸体的神情显得很是严肃。

这具尸体正是他所需要的那种——年轻且标准的肌肉组织和皮肤,解剖这样的尸体,然后再制成标本。

这正是他来到这里的目的,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医学院学习的时,他就曾懊恼过解剖书籍的滞后,不仅滞后,而且还非常粗糙。

“我们生长在这个科学倡明的时代,突飞勐进的时代,我们有责任为世界医学界,留下一个新的篇章!”

三年前,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医生的彭科福在医学会的年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讲,随后他就离开了大明,来到了这片殖民地。

为什么来这里?

就是冲着这里的尸体——一块钱一具尸体。在大明很难买到尸体,因为华夏讲究一个入土为安,欧裔也是如此。

但是在非洲,当地土人没有那么多讲究,只要给钱,他们愿意出卖一切。

在过去的三年之中,许多当地人都知道了有一个买尸体的医生,很多人死去后,会把尸体送到他这里换钱,面对这么多的尸体,彭科福开心坏了,工作狂上身的他,有时候一天连轴转工作 18个小时不嫌累。

在他工作的时候,有时候会一边捧着盒饭一边解剖尸体,还请了一组画家在旁边给他绘制解剖好的人体、组织、器官……

这份绘制工作不但超级重口,还得动手能力极强。有时不得不先刮下筋膜,然后锯开骨头,画家们才能画出精细的动脉图。

成田等人都是他来到这里之后雇佣的画家,作为知名的医生,他几乎把全部的财产都用在解剖事业上。

“冷柜里都已经放不下了,要不然最近就不收了……”

看着解剖台上堪称完美的尸体,彭科福有点舍不得,唯恐错过了购买其它尸体的机会。

“要不然,去租一个冷库吧,”

彭科福自言自语道。

贝专纳特别区不仅有煤矿而且畜牧业发达,因此盛产牛肉,当然也就有数量众多的冷库。面对解剖室尸满为患的局面,彭科福就选择了租冷库存放尸体。

在随后的日子里,彭科福继续带领着十几名助手,和继续解剖研究着尸体,而画家们则在一旁描绘着精美的画作,这些毕业于江户或得长崎美术学校的画家们,并不知道自己绘制的这些精美的图画是什么。

但是仅仅只是几年之后,正像彭科福说的那样——这是大明医学界献给全世界医学界的礼物——《人体解剖学图集》,一经出版就被外科医生一致认为是地球上最美的人体工具书!

书中每一页、每一幅解剖图的细节和色彩,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致!

一幅内脏部解剖图竟挤下了 300多个标注,很多专业名词也是由彭科福首创,是人们从未听过的。

解剖图里的皮肤、肌肉、软组织、神经、器官、骨骼......每一笔都绘画得无比细致而精准。

这本书在医学界引起的轰动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有许多医生认为,它的出现推动了外科医学前进了三十年!彻底终结了外科学的蒙昧时代!

只不过,没有人想到这一切,始于贝专纳矿区附近的一栋不起眼的两层的小楼。也没有人想到,仅仅几年之后,这里就成为大明最大的外科学术中心,大明的几乎所有外科医学生,都在这里的解剖室进行研究和学习。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彭福科的研究是顺利的,资金一直限制着他的研究,又一次,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后,稍作清洗之后,他就再一次提笔给皇家医学会会长写信,强调解剖学在外科学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得到医学会的资助。

当然了,他也没有忘记向殖民地当局申请资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