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 第1070章 炸药奖,不,皇帝奖来了(第三更,求订阅)

有些人往《自然》杂志投稿,有些人则等待着最新的《自然》杂志上门。

《自然》杂志是大明最悠久的也是受科学界普遍关注的,而且颇具国际性影响类的周刊类科学杂志。1865年创刊于南华,从此之后,就成为大明最权威的科学杂志。当然也是深受学者们欢迎的学术类杂志。

和往常一样,在最新的《自然》出版后,都会被送到皇宫。

而朱大皇帝正是通过翻阅这种综合科学类杂志,来掌握大明的科技水平。

作为一位“拔苗者”,朱大皇帝自己也曾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几篇论文,那些论文都是理论性,其目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为了引导,引发大明学者对某些领域的研究。

其实,尽管是一名工科生,可是朱大皇帝所擅长的领域并不多,即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大咖,许多知识也就是略知“皮毛”而已。

可也就是这些“皮毛”让大明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整体的跃进,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什么?

是商城里的那些实物商品以及各种书籍,那些技术类的书籍才是大明真正崛起的本钱,而其中就有《自然》杂志。

只不过,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商城的《自然》杂志与外界的《自然》杂志内容,总会有一定的差别,其实,其它书籍大抵上也都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就是发展的必然,因为朱大皇帝总是在不断的把商城里的技术啦、商品实物引进入外界,这边的技术发展了,商城里的未来产品也发生了变化,那些技术书籍的内容,当然……也发生了变化。

而新技术再次引入,又进一步推动了现实技术发展。现在商城与外界之间的技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就是这样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到现在大明的整体科技水平,到是什么样的水平?

这一点,即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朱大皇帝自己都说不清楚。

为什么说不清楚?

因为这是一笔湖涂账。

拿船舶技术来说吧,整体水平差不多是1900年的水平,但是不少相关的子技术却停留在19世纪80年代水平。

但是飞艇技术却达到了1910 的水平,可飞艇却没有硬铝,也就是没有齐伯林,所谓的硬式飞艇,是木制的。这个水平是什么水平?

再就是机床技术,尽管早在1866年,南华的通用机床公司就根据实物彷制了斯潘塞机床,也就是单轴自动车床以及三轴自动车床,而且先彷制出多种铣床、刨车、磨床。但是其技术水平大概也就是1900 的技术水平。

以汽车工业为例,制造工具的发展也促进了制造方式本身的变化,从12个小时生产一台车到1个小时生产一台车,盛德十年第一款标准化汽车——千里马十年型轿车驶下流水线。这差不多是1908年的技术水平。

但汽车技术呢?

千里马十年型轿车的技术水平差不多是20年代的福特a型车的水平。可是专门打造的“宝马700”的技术水平,又达到了30年代中后期水平。

至于保密的飞机技术差不多……也就是1910年左右的水平。

为什么大明的科学技术水平会呈现出这样的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

说白了,这也和朱大皇帝的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商城里的早期商品不过只是稍微领先世界几年而已,可是朱大皇帝却通过一已之力把某些产品给直接换代了,这又导致了商城产品更新换代。

然后呢?

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直接推升了技术的进步。也直接导致现在大明帝国的科技水平,既有不少停留在19世纪同期水平,也有不少已经领先世界近半个世纪。

现在被深深改变的,并不仅仅只有大明,还有全世界,也都受到影响,技术扩散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朱大皇帝之所以推出那些产品,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出口挣钱,毕竟办工厂本身就是为了挣钱的。

而受到先进技术的影响,欧美的技术也在发展,他们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商城技术水平的提升。

可以说,朱大皇帝以一已之力推动了世界科技迭代。

但是,这种世界科技迭代,却有一个不足——理论基础的薄弱。早期南华的工业是以彷制开局,加上当时科研学者不足,这直接导致商城里许多领先时代的理论知识,无法被吸收,无法被研究。

直到十二年前,这一局面才有所改观,朱大皇帝成立了“帝国中央试验室”,向试验室提供了包括论文在内的大量理论指导,才真正促进了基础研究的进步。

尽管对于外界来说,“帝国中央试验室”是一个“发明中心”,可只有朱大皇帝才知道,相比于实用发明,那里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先进科学理论的研究中心”。

现在那里的水平,到底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呢?

这就需要朱大皇帝通过两本同期的《自然》期刊进行比对了。只需要稍微加一对比,就能够掌握大明的整体科学水平。

就像现在,朱大皇帝将两本封面不同但年月相同的杂志放在书桌上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什么?

“赫兹!”

几乎是一种本能,杂志封面上的议文名让朱大皇帝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了这样个名字。

“《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怎么会?”

朱大皇帝匆匆的翻开这篇文章,这是一篇通过试验证明“电磁波”存在的论文。

电磁波是谁提出的?

是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他是当年朱大皇帝在欧洲亲自招揽的学者之一,两个人在飞艇上还有过一番交流。尽管在大明麦克斯韦开创了大明的电磁学,但直到四年前因病去世前,他都没能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虽然,大明已经有了无线电台,那怕是早就实现了洲际无线电报通信……但是电磁波仍然“没有被证实”。

这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一种没有理论基础的设备。

可是现在呢?

电磁波被证实了!

被一个大明的学者给证实了!

在台灯的灯光下,仔细的翻看着这篇论文,良久之后,朱大皇帝才放下论文时,他的神情中尽是震惊状,甚至就连同嘴唇也是轻轻颤抖着。

之所以会如此激动,是因为这篇论文的含金量是极其惊人的。

好一会,朱大皇帝才又仰身靠着椅子,在欣喜的点头之余,又拿起了桌上的杂志,有点激动的说道。

“我的天,这绝对是一个重量级的,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发现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