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青天侠义传 > 第13章 .拖延(1)

青天侠义传 第13章 .拖延(1)

作者:烟水晶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安排了展昭和白玉堂留在镖局继续调查李萍的下落,但是包拯心中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见到赵祯之后,他便将昨晚发生的意外和盘托出。赵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震怒,他盯着包拯的脸,难以置信地喝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包拯急忙答道:“启禀皇上,杀死赵大,劫走李夫人的人并不是同一批人。因此我猜测,李夫人暂时并没有生命危险,请陛下放宽心。”

赵祯眉头紧锁,“你能确定吗?还有,你知不知道到底是谁劫走了她?”

包拯急忙把自己昨晚做出的推断跟赵祯讲了。当然,由于展白二人在上清宫一无所获,包拯自然没有把关于赵卓的推断说出来。毕竟那还只是推断,并没有真凭实据。

何况在皇宫之中说话,时时刻刻都要提防着太后的眼线。让太后知道李萍的下落,对于李萍的安全来说有害无益,因此还是不要多说的好。

听完了包拯讲述,赵祯虽然冷静了一些,但是脸上依旧神情凝重。在他的心中已然将李萍当作了自己的生母,想起那晚在镖局与李萍见的那一面,赵祯只觉得心如刀绞,难过的几乎落下泪来。

公孙策此时正站在赵祯的身边,他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心中亦是十分震惊。自从进京之后,他们一行人一直住在万通镖局,出入都有人照应。也许是日子过的太安逸,他们都太大意了,没想到对手本领竟然如此高强,手段又这样凶残。

现在案子开审在即,此时丢了李萍,不仅事情真相没办法揭开,查案的包拯岂不是也要凶多吉少?

公孙策心中一惊,忍不住看了包拯一眼,却发现包拯也在看自己。公孙策从对方的目光中读出了担心,不由得心乱如麻。而恰在此时,公孙策听到赵祯冷冷地道:“包拯,你是怎么答应朕的?”

包拯心中一惊,急道:“皇上放心,我一定会找回李夫人,让这个案子顺利的审理下去,只不过,时间太紧,我想,最好可以把开审的时间押后,否则情况不容乐观。”

赵祯何尝不知事情不乐观,他阴沉着脸看着包拯,又瞟了公孙策一眼,冷笑道:“给你时间?你知不知道,就因为你的疏忽,我要跟母后交涉多久?若是出了差错,母后震怒,不仅查不了案,怕是连公孙策的命,朕也保不住了。”

包拯诧异地看向赵祯,忍不住问道:“此时与公孙策有什么关系,为何要伤害他的性命?!”

赵祯瞥了包拯一眼,冷冷地道:“怎么,提起公孙策你就沉不住气了。此事与公孙策无关?他不是你的朋友吗,不是跟你一起查案的搭档吗?案子查不清楚,怎么跟他无关?”

包拯听到这里,就知道这是皇上心情郁闷在找茬,自己和公孙策都是被迁怒的对象。明知道赵祯心里有气,包拯却不得不将心里话全部说出来。因为无论如何他也不忍心让公孙策陷入这样生死攸关的危险之中。

“皇上,请听包拯一言。”包拯盯着赵祯的眼睛,一字一顿地道。

赵祯看了包拯一眼,淡淡地道:“你想说什么?”

包拯沉声道:“皇上,当初八贤王找我调查玉辰宫闹鬼一案。得蒙皇上信任包拯,封我钦差,派我去襄阳查案。这件事从头至尾都是包拯一人所为,前因后果公孙策本来一无所知。这次发生意外,出事的时候公孙策更是身处宫中,可以说他没有任何责任。如果此事需要一个人负责,那么包拯愿意一力承担。”

赵祯脸色一寒,冷声道:“你承担的了吗?”

包拯看了看赵祯,一脸严肃的他竟突然笑了。公孙策心道不好,刚要出言阻拦,却看见包拯直挺挺地跪在了赵祯的面前。

“皇上!你可以把我千刀万剐,只要放过公孙策!”

“包拯!你疯了!”公孙策低喝一声,冲到了包拯的身边,狠狠瞪了他一眼,双膝一曲,竟也跪在了包拯的旁边。

“皇上您不要听包拯胡言乱语。公孙策既然参与了此案的调查,案子出了状况自然也要负责。”

“哦?”赵祯微微一笑,看了公孙策一眼,“你的意思,是你要跟包拯同生共死吗?”

公孙策一愣,一时之间竟然觉得语塞。虽然公孙策没说话,包拯却觉得他已经说了千言万语。公孙策的话,他全能听得懂。同生共死,听上去固然令他感动,但是他此时最想做的,却是让公孙策不必死,当然,他自己也不想死。

想到这里,包拯抬起头看向赵祯,笃定地道:“请皇上再相信我们一次。”

“你们?”

“是!我们一定会给皇上一个满意的结果!”

听了包拯的话,虽然赵祯依然心绪不宁,表情却有所缓和。正当他打算开口答复包拯的时候,突然,偏殿门外有内侍唱诺之声传来:“太后娘娘驾到!”

殿内三人俱是一惊,尚来不及反应,门已然大开,郭槐开路,太后刘娥步态雍容地走了进来。

赵祯见到自己的母后走了进来,急忙上前参见。同时向包策二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快些起身。

二人对视一眼,立刻站了起来,垂首站在赵祯的身后。刘娥迈步走进,慢慢来到赵祯的面前,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偏殿之中的三个人,目光在包拯的身上停留了一阵子,才淡淡地道:“皇上,这二位似乎是上一次庞太师带进宫的,他们叫什么名字来着?”

赵祯急忙答道:“包拯,公孙策。”

“我想起来了。”说着,刘娥忍不住又看了包拯几眼,突然笑道:“跟着太师进宫的时候还跟我装模作样。实际上皇上当日派人去襄阳查证玉辰宫闹鬼一案,派的就是这位包大人,我没记错吧?”

包拯心中一惊,这还是第一次,刘太后将自己的身份公开挑明。

听到母亲询问,赵祯不敢怠慢,急忙应道:“母后记得没错,包拯的确是我派到襄阳的钦差。那日,那日太师――那日――”

“好了好了,我又没怪你们。小孩子不懂事,我就当你是跟母后开了个玩笑,”刘娥的心情似乎很好,她盯着赵祯笑道,“可是我还听说,此番包拯还京,不止查清了玉辰宫闹鬼一案,还带回了一个二十年前发生在皇宫中的秘密。不知道,包拯你能不能跟本宫好好说一说这件事呢?”

包拯一惊,急忙答道:“不知太后所说的是何事?”

刘娥微微冷笑,“包爱卿你又何必明知故问?凡是在这宫里发生的事,若想逃出本宫的眼睛,怕是还不容易。”

刘娥的话让包拯十分紧张。自从昨晚见到赵大的尸体,包拯就知道太后已经开始行动了。而此时太后的出现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可是就算知道又能如何呢?太后虽然没能杀了李萍,但是只要她今天不出现在文华殿,太后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包拯满心焦急,刘娥却不打算给他喘息的机会。她高挑的蛾眉微微一蹙,嘴角轻勾,笑道:“京城里的人都在传说,包大人可以日审阳夜断阴,连鬼魂都来找包大人告状申冤。更说你可以让乌盆开口说话,如此神奇的本事,本宫活了这么多年真是闻所未闻。包大人,你何不给本宫分说一番,这宫中的鬼魂跟你告了什么状,告的又是什么人?!”

说到最后,刘娥的声音透着十分的威严,喝得包拯心中一阵忐忑。他已经猜到了,刘娥此时一定是掌握了全部的情况,她这次来,就是要亲手将想要追查这桩案子的所有可能都扼杀掉。她虽然没能杀了李萍,却知道李萍现在也不在包拯的手中。她今天,就是要先下手为强,让包拯和公孙策的案子审不下去,让自己的对手统统没办法翻身!

想到这里,包拯抬起头,瞄了一眼外面的天色,看着时间已经将近午时。将昨天发生的事情一件件在脑海中回想一遍,突然,包拯将眼睛微微一眯,遮挡在衣袖下方的拳头微微握紧。

“太后,你说的没错。京中的谣言,也并不全是谣言。的确有人向我告了状,所告之事,确与玉辰宫闹鬼一事密切相关。可是这件事,我却不能在此时跟太后讲。”

“哦?”刘娥微微皱眉,颇为意外地打量了包拯几眼,她没想到,包拯竟然敢在这种情况下还不退缩。

刘娥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道:“为何不能说与本宫听,包拯,你要怎样才肯说?”

包拯微微一笑,看了皇上一眼,答道:“皇上有命,封包拯为龙图阁大学士,令我今日午时在文华殿正殿审理二十年前玉辰宫起火一案。”

包拯的声音不大,却吓坏了房中的一个人。只听见一阵乱响,那人歪了歪身子,几乎摔倒。

包拯眯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眼,冷冷地道:“郭总管,你为何如此惊慌,莫非心虚不成?”

郭槐微微一怔,平复了脸色,急忙答道:“没有没有,奴婢只是听着这事儿新鲜,一时惊讶,才晃了下神儿。”

“哦?新鲜?哪里新鲜?”

郭槐讪笑道:“玉辰宫那场火都过去二十多年了,现在说要追查审理,岂不是新鲜?查什么?莫非查烧了多少东西不成?”

包拯微微一笑,答道:“皇宫之中的东西自然是名贵的,但是人命却比东西要贵重的多。”

“人命?”郭槐笑道,“那就更没什么可查的了,玉辰宫里烧死的人是李宫女,当初太后还命人抚恤她的家人,这件事早过去了,现在尸体都化作白骨了,还有什么可审的?”

包拯盯着郭槐的眼睛,正色道:“玉辰宫里烧死的并不是李宫女,李宫女她还活着。郭总管,我想你应该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对吗?”

“什么?!”郭槐的脸上一片震惊,不知道是真的还是装的,她盯着包拯的眼睛叫道,“这怎么可能!当时我记得清清楚楚,起火的时候只有李宫女一个人留在玉辰宫,不是她还能是谁?她怎么可能还活着,你真是一派胡言!”

包拯厉声道:“皇上已经下令让包拯审理此案,是不是胡言,怎可听郭总管你的一面之词?!”

“包拯,你放肆!”郭槐恼羞成怒,狠狠瞪着包拯喝道。

“住口!”刘娥冷哼一声,挥退了郭槐,对包拯道,“包拯,你说要审一桩二十年前的旧案,而且还是发生在宫里面的事情。本宫身为后宫之主,为何早没听见皇上跟本宫提起?”

说到这里,刘娥微微冷笑,看了赵祯一眼,“皇上,你查这么大的案子,是不是应该跟我商量商量。虽说你亲政了,可是这孝道二字,难道你都忘了吗?!”

刘娥的话让赵祯心中一惊,太后多年以来的积威令赵祯不敢面对她的任何愤怒。于是,他非常紧张地看了刘娥一眼,忍不住就要低头认错。

包拯看到皇上的态度,忍不住心中一惊。心道若是赵祯此时退缩,这件事怕是就要到此为止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恰在此时,就听见偏殿之外传来了几声清脆响亮的锣声,紧跟着,内侍尖细的唱诺声传来,在场所有人的脸色统统一变,太后的脸上,表情尤其精彩。

包拯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忍不住偷偷瞄了公孙策一眼。只见公孙策的脸上一片震惊,吃惊地望着包拯,甚至都忘了笑。显然,公孙策已经从响锣的仪仗中猜到了这人的来历。

好家伙,他忍不住在心中默念,这包黑炭真是不简单,怎么把这位大佛都请来了。

只见大门外走来了四位开路的内侍,良久之后,一个须发皆白,锦衣华服的老人家走了进来。一进屋,便微微一笑,对着赵祯道:“皇上一向可好啊?微臣赵延美参见皇上。”

看着这位大神要给自己行礼,赵祯差点没跪下。急忙紧赶两步把这位颤颤巍巍的老人家扶住,惊道:“叔祖您老人家怎么来了,赶紧上座!”

宋朝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四弟,当今皇帝赵祯的四叔祖,涪王赵延美含笑看了看这位自己的孙辈皇帝,笑道:“我这把老骨头虽然不济,但是遇到这种涉及皇室血统的大事,少不得还是要劳动劳动的。”

赵延美一句话声音不大,却说得刘太后几欲魂飞魄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