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七十九章 租地盖房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七十九章 租地盖房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车行联盟’和顾竹轩的争斗情况如何,陈光良不是特别的关注,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的发展上。

因为他本身就不看好这个松散的联盟,毕竟顾竹轩此时还有黄金荣、杜月笙这样的‘大流氓’支持,且一旦顾竹轩和‘工董局’的官司打赢,声望会更加的高。

在1月初旬的分红上,陈光良获得2400大洋的分红,另外商品销售为他带来400大洋的利润,总计获得2800大洋的收益。

接下来,马上又要投入50辆‘大照会’黄包车,陈光良的每月收益至少要增加500大洋。

差不多下一个月可以获得3300大洋的收益,这还是考虑到还有20辆黄包车在还车款的情况下。

未来可期!

当然,黄包车的收益,只是给陈光良一个‘保障’,而且今年(1928)也是一个在还债的时期。

炒地皮的话,还需要等个三年才可能脱手。

所以,他现在需要一个新的事业,那便是他最近一直在筹谋的‘地产’。

1月中旬。

陈光良带着长江地产的会计师郭德明,来到‘裕发永金号’,并约见其总经理王伯元。

王伯元(1893生)名怀忠,浙江慈溪人。14岁时进金号当学徒,23岁时被聘为涵恒金号的经理,该号收歇改任天昌祥金号副经理。民国10年(1921年)创办裕发永金号,自任经理,又入股多家金号。因在标金买卖中,判断行市准确,手法又甚不凡,每下注必赚大钱,成为巨富,被称为‘金子大王’。有了巨额资财,他就分散投资到钱庄、银行、银公司、保险公司和工厂、地皮等。

可以说,王伯元的身家是数百万之巨的富豪。(前世,王伯元在1929年接办‘华夏垦业银行’,个人就出资145万元)

如今在沪市这个地方,拥有数百万的巨资,才算得上真正的富豪;而拥有千万的资本,才是顶级的富豪。

像陈光良这样级别的人,只能勉强算是个‘有钱人’。

简单的打个比方:一套公寓(80个平方无公摊)的租金,大概是在40大洋,而且首先还需要500大洋的‘顶手费’。这套公寓的价值不好说,因为这个时代物业是按幢买卖的,且很少有人愿意出售物业,毕竟收租更划算;但若真要来估值,一套80平米的公寓,差不多也得要4000~5000大洋吧。

(鲁迅1927年来沪市,租的是公寓,顶手费500大洋,只能先分期支付200大洋,每月租金在40大洋的样子;徐志摩1927年来沪市,租的是小洋房(不带花园,类似后世的联排别墅),每个月租金150大洋)

所以说,陈光良的净资产大概也就是3~5万大洋的规模,折合下来也就买得起不到十套房,相当于后世的千万富翁。

“王老板”

“你是?”

“你容许我介绍一下,我叫陈光良,是长江地产的总经理.今天来找你,是希望租赁你在愚园路608弄的那幅地皮!”

总算在办公室里,见到了王伯元,陈光良大方的自报门户,但是以‘长江地产’的名义。

王伯元看着年轻的陈光良,心道莫非是哪家有钱人的子弟,才在20岁的年龄投身地产业。

当然,听到租赁地皮,他倒是没有觉得什么,毕竟他投资的地皮空着也是空着,租赁出去是可以的。

“你租赁那幅地皮,打算开什么工厂?”

这个年代的地皮投资者,一般都是将地皮租给工厂,这样可以避免浪费,又方便回收。

此时的王伯元,没有反应过来,陈光良是要做地产。

陈光良微笑着说道:“我打算在上面盖一个新式里弄,所以需要租赁你的土地二十年时间。”

王伯元这才反应过来,忍不住笑道:“哪有租赁地皮去盖房子的,那到期后,地上面的房子,到底属于谁呢?”

闻所未闻的事情!

这个年轻人有些不靠谱,有些异想天开!

陈光良则很沉稳的说道:“当然是你的。我去你那幅地皮上考察过,认为可以修建一个由四十五座三层楼的砖木结构真西式建筑,相当于有135层的住宅。我租你二十年的地皮,以及支付庞大的建筑费和其它杂费,只收二十年的租金,然后再将地皮和房子一并转交给你!”

此话一出,王伯元立即认真起来,打量着陈光良。

要知道,一个新式里弄的投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样规模的租金加建筑费,怕是得二十万大洋吧!

如此庞大的一个项目,居然是一个二十岁(实际不到)的年轻人来和他谈!

“你有这个实力?”

“王老板说笑了,如果我没有这个实力,你只管收回土地便是,毕竟土地只是租的,又不是买的!”

王伯元点点头,这句话倒是有道理,这里面不太可能有陷阱!

他思索着可能存在的陷阱,终于想到一条,便问道:“你盖的建筑物质量如何保证?”

如果说,上面盖的房子只能保证在二十年时间,他是不可能租出这幅地皮的。

很简单,他宁愿租给工厂,这样可以回收轻松一点;甚至,他宁愿空在那里,不出租,反正拥有道契的土地,比现金更加的保值。

当然王伯元也想起一件事,最近那幅土地总是有人在上面盖‘滚地龙’,他很担心被难民群盯上,能租出去当然会更好!

陈光良自信的说道:“这个新式里弄,我们打算按照‘三十年的保质期’来修建,你可以派人来监督。”

说是三十年的‘保质期’,但可能五十年、一百年都没有问题。

事实上,后世沪市的很多房子,例如‘兴业里’、‘亚尔培坊’都已经百年时间。

王伯元闻言后,心中盘算起这笔账来:租给陈光良二十年时间,可以每年收取一笔租金,总比空在那里好;其次,二十年后回收这幅地皮时,上面的房子就可以继续由他来收租,产生巨大的利润。

不过,这个年轻人会亏吗?

135层房子,每月租金便是5000大洋,一年便是6万,纳税后也有5万多。这样算下来,其实也就四年时间回本。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的情况下,如果真能‘稳赚’,那很多人都自己投资了。

“陈老板,你原来是做什么生意的?贵公司已经发展了几个地产项目?”

还是有些迟疑,毕竟‘租地盖住宅楼’,以前沪市,甚至整个华夏,似乎都没有过(但有租地皮盖商业大厦的,到期大厦也还给业主)。

陈光良光明正大的说道:“我原本是做黄包车行生意的,旗下的长江车行有265辆大照会黄包车。这不是觉得地产生意有前途,便准备来大作一番,我和金城银行的人比较熟悉,和上嗨商业储蓄银行也有不错的合作。事实上,我在愚园路也有几幅土地,只不过是两三亩的地盘,发展新式里弄不太现实。”

王伯元点点头,说道:“嗯,你说的合作,我再考虑一下,三天后再给你答复,如何?”

“当然,我等你的好消息!”

他知道,王伯元已经心动,只不过现在还稍微有些突然。

但事实来说,王伯元的这幅土地,基本上最近几年都不可能派上用场,甚至很长时间都不可能派上用场。

如今有人愿意来租地皮,而且还愿意租二十年时间,并最后送上四十五幢楼,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陈光良既然敢来,自然已经做好了最全面的准备。

至于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地皮来做?

很简单,先将别人的地皮拿来用,自己的地皮后面再考虑也是一样的。

当然,如果都用别人的地皮,那自然也是一种本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