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225章 水灾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225章 水灾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2:2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光良来到南鲸政府,拜访了刚刚受到惊吓的宋仔文。

本来宋仔文是南鲸政府的大员,说是总司令的头号属下,完全不过分;因为在这个时代的南鲸政府,只要打仗,一定是要筹款筹粮,总司令就会苦苦求宋仔文赶紧筹钱。

所以。

陈光良这样的商人见宋仔文,一般是比见总司令还难。

不过这一次,宋仔文马上见了陈光良,因为有些事情来得太巧合。

陈光良坐下后,马上说道:“宋部长,我这次来是想咨询一件事?”

宋仔文点点头,说道:“你也是大忙人,突然来南鲸找我,一定是有重要的事。请说吧!”

态度很好。

有戏!

陈光良趁机说道:“如今南鲸政府决意振兴民族航运业,在全国设立五个航政局,分管内河及沿海航线。我想知道,我们民营企业是否也在支持的范畴。”

宋仔文很果断的说道:“自然在”

虽然,南鲸政府的财政方针是,将官商伸的手进民企里面,但这个不能拿出台面来说。

说实在的,宋仔文做梦都想吞并南三行、北四行(银行),至少也是弄成‘官民企业’,也就是入股。

当然不是明抢!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好,这我就放心了.这次加拿大国营铁路拍卖资产,我委托华伦洋行从那边买下四艘4000~5000顿的轮船,都是十年龄的次新船。这批船准备开辟上海至青岛、天津,上海至厦门、汕头、广东、香港,这两条固定航线(人货混装,两班)。因为这两条航线一直被怡和、太古掌握,我希望为我们中国人争一口面子。”

宋仔文有些惊讶陈光良的实力,一口气买下4条4000~5000吨的次新船,哪怕是南鲸政府也‘买不起’。南鲸政府一年收入是4~5亿,但这点钱根本不够花,所以只能发行国债来预支收入。

而,当前招商局已经‘病入膏肓’,别说拿钱投资,就是要想存活下来,怕是都要大举借贷。

“行,你们环球航运的这两条航线,我批准了,晚点我让唐秘书带你去交通部,获批正式的文书。”宋仔文爽快的说道。

第一是招商局如今自顾不暇,干脆就给陈光良一个机会。

第二是陈光良现在来,或许是有邀功而来。

陈光良高兴的说道:“谢谢宋部长”

这两条航线,可不能视为租界,一点不和政府打好关系,反而政府关系非常重要;其次,要和太古怡和竞争,就更要取得政府的支持。

陈光良正好离开,宋仔文突然说道:“陈先生,这次我遭到刺杀,多亏有那名《东方日报》的记者提醒!”

陈光良惊讶起来,说道:“不是吧,这事我居然没有听说过.不过这是为国做事,我们每个公民也是应该的。请问宋部长,这个记者叫什么,晚点我让公司给他加薪升职。”

宋仔文看了又看,随后说道:“汪春华”

“他啊,这是我们报社的娱乐新闻负责人了,最喜欢在盯梢,搜集名人的小道新闻,我们有个内部称号送给他们,叫做狗仔队。就是像狗一样,有着灵敏的鼻子,在各处挖掘第一手的名人的八卦新闻。”

宋仔文一听,顿时笑了起来,说道:“人家都说《东方日报》的记者个个是消息灵通的之辈,看来是真没说错。”

见陈光良没有透露什么,宋仔文也只能作罢,因为他只是有一点点的奇怪而已。

“那我先告辞”

“慢走”

有了宋仔文的开红灯,环球航运的两条航线很快批准下来,接下来就等着和洋商同台竞技了。

至于陈光良为什么这个时候找上门,自然也是有让宋仔文行个方便的意思,说是邀功也可以。

但陈光良却不会透露‘斧头帮’王亚礁的主使,因为这人还能杀日本大鬼子;也不能透露是粤省那边的背后拿钱买凶,因为陈光良还需要在粤省做生意。

陈光良临走时,唐腴庐抽空前来送行,不知又是何意!

早晨,陈光良坐在三楼的客厅,正在阅读当天的《东方日报》。

“江淮流域,从7月18日到28日,历时11天,不论是近江还是离江较远的一些地方,连降暴雨,譬如安徽的安庆连日大雨如注,铜陵急雨倾盆,连绵十数昼夜.”

洪灾已经形成,大灾难又来了。

虽然陈光良已经习惯做一个看客,毕竟他知道这就是历史,他改变不了什么。但看到这样的新闻,还是有些悲观起来。

正当他悲观的时候,一双玉手从背后蒙住他的眼睛,随后严人美娇声说道:“猜猜我是谁?”

幼稚!

“我猜猜,该不是中西女中的校花同学吧?”

严人美马上松开双手,来到陈光良面前,她轻提自己的裙摆,说道:“怎么样?有没有你口中的中西女中校花漂亮?”

只见严人美穿着精心裁剪的碎花连衣裙,非常的现代时尚,单肩挎着LV的包包,身上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奈儿香水。

这就是他想看到的妻子,时尚、现代,和他的心灵相契合。

而这些,也是陈光良亲自陪严人美去永安百货挑选的。

“完美”

严人美一听,顿时心满意足,自然不会追究刚才的‘中西女中校花’问题,开心的坐在陈光良身边。

“刚才看什么入神?”

“没什么事情,一些新闻而已。你现在是任务是陪我和读书,外面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快乐就行,我会处理好一切的。”

严人美马上在陈光良的嘴唇点一下,说道:“嗯我们下去吧!”

她是晚上被陈光良折腾,自然要恢复精力,也知道陈光良会早起,但会在三楼等她一起下去。

“好,该吃早餐补充一下体力了!”

严人美害羞的挽着陈光良胳膊,知是自己男人的调侃,却很是享受这种谈话,无拘无束,正合心意。

“哥,嫂子”

“嗯,一起吃饭”

餐桌上,现在变成一家四口了,总算增加了一分人气。

8月初旬。

上海商会在香格里拉饭店,组织了一场大型聚餐活动。

参加聚餐的有上海闻人(显赫的头面人物)、各同业公会(类似于行业协会)、各地旅沪同乡会,以及各慈善团体。

与之前的聚餐不同,这次大佬们汇聚一堂的目的不是为了讨论商业、经济,而是为了听取各省灾情报告,商讨赈灾问题——今年6月到8月,华夏发生了罕见大洪灾。

鉴于灾情紧急,各界人士当场议定成立上海筹募各省水灾急赈会,共推许世英(前国务总理)为会长,王一亭(前上海总商会主席,慈善家)为副会长,杜月笙、王晓籁、虞洽卿、陈光良、史量才、张啸林等11人为常务委员,负责劝募资金、物资,救济灾民。

晚会现场,杜月笙率先捐款20万大洋,其余人自然也纷纷慷慨解囊。

不过像虞洽卿这样的富豪,也不过是捐款10万大洋,所以陈光良之后也同样捐款10万大洋。和阿德哥一样,两人都是商人,不能抢了杜月笙的风头。

而且,这次赈灾时间之长,可能长达半年,各种募捐活动陆续出现,有的是机会捐赠。

不仅仅如此,由于陈光良担任了赈灾会的委员,之后还需要向社会募捐。

像杜月笙可以在戏台上进行募捐,自己登台唱唱戏,徒子徒孙自然纷纷捧场。

而陈光良和史量才也有办法,那就是利用报纸募捐,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当选的一个原因。

前世的杜月笙,在‘上海筹募各省水灾急赈会’募捐的总资金260多万中,他一人就捐赠和募捐52万,占20%左右,因此后面还受到南鲸政府的嘉奖。

说实话,陈光良个人都舍得拿出50万出来,因为只要英镑一贬值,他仅外汇就能获利200万,区区五十万不算什么。

但这种风头不能出,不然有人就会盯上他,而且说不定也得罪杜月笙。

这一次水灾,很多富商也乐于捐款,但他们都是暗地里捐款,最大的原因便是担心被帮派匪徒盯上,这沪市的治安也可是不好。

生活还得继续,商业也得运转。

环球航运在8月中旬正式开启两条新航线,加入和怡和、太古的竞争,并且登报宣传。

在报纸广告上,环球航运陈述多方面的问题,重点有:

第一,上海至青岛、天津,上海至厦门、汕头、广东、香港,这两条固定航线长期由外资航运企业运营,如今政府决议振兴民族航运业,环球航运顺应时机加入竞争。

第二,环球航运在两条航线上,投入4艘5000吨的‘次新船’,速度快,环境好,并聘请洋人作为高级海员,航行技术有保证。

消息传出,震惊四座。

三北航运公司。

虞洽卿惊道:“这小子无声无息的,居然一下子搞来四条5000吨的10年龄新船,这不得要个150万大洋才买得到。加上那艘6000吨的船,一下子就有2.6万吨的载重了!”

他奋斗了多少年,才有如今的航运帝国,二十多艘船,约6万多吨载重量。

但虞洽卿的船队,基本都是二三十年龄的船。甚至有洋人要把船给报废,特意不准卖给华人,但虞洽卿就去拆船厂买下,然后修修继续运营。

其长子虞顺恩,也是航运帝国的继承人,此时说道:“听说,他已经将那艘6000吨的卖给了陈顺通,用了半年不说,还赚了4万大洋。”

虞洽卿懊恼的说道:“这两条航线好啊,人家陈光良站在民族的角度去竞争,而且怕是也得到南鲸政府的支持。可惜我现在拿不出四艘船,不然也既然竞争了!”

随后又感慨的说道:“陈光良做生意,手笔大,主意多,以后航运又要增加一位大船东了!”

只是虞顺恩有不同的意见,说道:“航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摸清门道的,这两个航线由太古和怡和这样的巨头把持,华资竞争难!”

聊了一阵,父子两人也只是惊叹和不看好,倒没有说什么要打压之类的话。

毕竟现在陈光良是和洋人去竞争,华人要是敢使绊子,怕是千夫所指。

为了广泛动员更多力量进行救灾,南鲸政府于1931年8月14日在上海特设临时全权负责组织——救济水灾委员会,接管赈务会工作,具体实施水灾救济。

救灾会设常务委员会处理一切会务,救灾会下设调查组、财务组、会计稽核组、卫生防疫组、运输组、灾区工作组、联络组,每组由中外人士组成各专门委员会。

其中运输组的组长是虞洽卿,陈光良也被选到运输组的委员。

陈光良并不想为官,但这种职位却乐于担任,毕竟既是为了慈善,也是为了社会声望。

不过他不会出风头,听从安排即可。

历史上,这一轮赈灾,真正管用的国家层面大决策是:

一、向美国借45万吨面粉和小麦;

二、东北存量居多,可由民间自由运输,免去各种港口税,以及铁路优先从东北运粮;

三、发行债券8000万(一开始定为1000、3000万)。

但最后真正管用的,只有‘第一条’真正做到了。

因为第二、三条,一直在扯皮,直到9月17日才通过,经过第二天就发生了‘G难日’。

第二条为什么扯皮呢?

因为东北的粮食也是民间的财富,总不能直接夺取,只能通过政府购买或东北地方政府先行垫付,当然前期张学良支持了三万担粮食;其次,东北余量有很多都是小米和大豆(受世界经济萧条影响,出口不了),江淮地区的人习惯吃面粉和大米,不习惯吃小米、大豆之类(东北主要是这方面过剩),在这个时候乱吃杂粮,容易发生病疫;最后,便是东北大米的价格,是高于美国到沪面粉的,灾民那么多,赈灾也需要考虑‘划算与否’,毕竟这钱是平白出来的。国内的小麦价格比美国便宜,但面粉价格又比美国面粉运到上海还贵,这说明华夏加工业还不够先进。

第三条为什么扯皮呢?

自然是一开始1000万,然后又定3000万,最后又是8000万。宋仔文是反对发行这个公债的,因为公债的利息高达8厘,而向美国借面粉和小麦(时价),只需要4厘,公债是需要偿还的,虽然很多时候是摊牌,但也是‘劝’为主。

所以扯到9月17日才决定,结果小日本不是东西,第二天就占了东北。

反倒是向美国借小麦和面粉,不仅利息便宜,而且后来1934~1936年还本金的时候,银价高涨,故很划算。当然,最重要的是10月底第一批就抵达沪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