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65章 大萧条来了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65章 大萧条来了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江车行目前一共拥有406张大照会、60张小照会、50张闸北牌照,总计516辆车;前面的野鸡车,已经全部处理掉,不再经营。

这一次股权重整,将整个长江车行的资产(不含账上的管理费项目)估算为35万大洋,即3.5万股(每股价值还是10元)。

而如今降租后,每月预计收租纯利约为1万大洋(扣除每月2元一辆的税费、车行管理层8%、维修保养费等)。

核算下来,回报率确实是在三年回本的程度,但总归比银行五六厘(降了)的利息高很多。

所以消息一经传播,在长江车行的车夫圈,也引起巨大的讨论。

一名车夫吸着旱烟,脸上有些不满意的抱怨道:“我投资了三股(30元),现在说是每季度分红只有2.5元,一年分红就是10元。这一下子降低了好多啊,我原来每个月可以拿到2块多,一季度就是六七块吧!”

作为最早的入股车夫,他已经习惯享受高分红了。

“老周,不是我说你,车行现在也降租了,你怎么不说?”

“就是啊老周,人要懂得感恩,你前面已经把本金赚了两个来回了。而且车行不是说了嘛,欢迎任何人退股,你觉得不划算,退掉就是了,三十大洋不就回来了么!”

老周的言论,很快引起后面入股的人攻击。

“我就是随便说一句,谁要退股,你们不要乱说!”老周连忙说道:“我和老板可是有交情的,当初我们一起拉过车,你们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这下大家伙不敢多说了,谁知道老周是不是真的和老板有关系!

据他们所知,老周不仅当初分红多,而且后来还是第一批开上三轮黄包车的车夫,说不定老板还真惦记着他呢!

虽然前面入股的车夫们,多少有点怨言,但在‘降租’、‘随时退本金’的条件下,大家还是选择性的闭嘴。

而绝大数长江车行的车夫,是陷入狂欢中。

“老板大善人啊,这租金一年两次降,人家是一年两次涨,真是大善人啊!”

“可不是嘛,而且我们长江车行是率先在换三轮黄包车,本身租赁这种车能生意更好,更加省力。”

“就是就是,我现在骑车也没有以前累了,活到四十岁以上完全没有问题了!”

“要说这三轮黄包车,可是我们老板的发明,人家当初就是要改善我们劳累太狠的命运。可以说,现在好多人都想进入这个行业呢!”

随着三轮黄包车的投入,‘黄包车车夫’已经成为香饽饽职业,因为它已经不是单纯的体力从事者,但收入却还不错,普遍在12大洋左右。

关键是‘多劳多得’这一点,是很多人向往的。

另外一边。

在新的股权结构下,陈光良的本人的权益,实际上是减少了不少。

他约占新股本的75%,每月分红降低至7500,要知道前期每月分红8500以上(不含商品批发)。

当然这都是值得的,毕竟现在不指望车行的这点利润过日子,但车夫们的日子却全靠这个。

“周哥,林峰,现在我们安保公司中,还有几个人没有结婚?”在车行的办公室,陈光良找来周兴高和林峰询问道。

目前‘长江安保’一共拥有20名保镖,其中有2名是银牌保镖、8名是铜牌保镖,10名是普通保镖。另外,还有十几名‘储备队员’在物业公司做安保。

普通保镖薪水25元,铜牌保镖50元、银牌保镖100元,另外有各种福利制度。

现在周兴高是‘队长’,林峰是‘副队长兼私人保镖领队’。

周兴高随即说道:“还有八个没有结婚,大家都在等老板你组织相亲会呢!”

陈光良当即说道:“行,我让车行的车夫、番瓜弄的邻居们,让他们把条件好的女儿组织起来,给兄弟们来个相亲会。”

他很重视‘安保公司’队员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交掌控,绝不影响他们有机会成为‘内应’和‘同党’,来绑架陈光良这个老板。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有太多的手段,去洗脑这些保镖了,例如‘团建’,把大家拉到野外活动,并坐下来给大家洗脑。

当然,‘福利制度’是关键,‘安保公司’已经实行养老制度,工作十五年后可选择退休,陈光良养到他们死;同时,退休后还可以选择加入陈光良其它公司,再领一份薪资。

再各种优越的制度下,安保队的忠心程度自然是非常好的,不想其他富豪总是不相信身边的人,甚至请白俄罗斯人做保镖的程度。

“好的,大家一定很高兴!”周兴高笑道。

“高兴是好事,训练不要松懈,我可是要一支精兵强将。”

“明白,安保队的训练一直没有松懈!”

这个安保公司的很多训练,还是陈光良提供的,例如他们最重视反侦察能力、关键时刻的保护雇主能力。公司保镖还配备防弹背心等装备,非常的专业性。

陈光良点点头,最后说道:“准备培养四名女保镖,选择那种不裹小脚,身形彪悍的穷人出身,告诉他们的父母,成为我们的保镖各种福利。然后我会亲自来抓培训课程!”

周兴高连忙说道:“好的.恭喜老板,您是不是要结婚了?”

林峰也伸长脖子,好奇起来。

陈光良笑道:“结个屁,还没影的事情.主要是我觉得女保镖有个好处,那就是做事细心,培养一批试试看。”

他在粗人面前,自然也是讲粗话。

“明白”

这时候,林峰突然说道:“老板,你弟弟那边,是不是也该安排保镖,毕竟.”

后面话没有说,意思要是有人拿他威胁你,你总归要救!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不能让他做少爷,不利于培养他。至于真有风险,那我们主动面对便是!”

这还真不是不重视弟弟和表弟、表妹,而是不希望他们养成少爷小姐的习惯。

至于真发生绑架,陈光良能拿出钱财来,总归也是要救的,前提是价格合理。

但如果真把他们保护得太好,陈光良觉得自己养几个废物少爷小姐,又有些不甘心。

随他去吧!

从长江车行离开后,陈光良和何向东来到长江出租车总部。

“老板,您来了!”副总经理梁孟起,随即迎了上来。

“嗯,来看看情况。”陈光良随口答应,然后视察起来。

此时的长江出租车,已经有十五辆新车、五辆二手车的规模,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

特别是在4月份以后,陈光良还清车行的债务,就将不少资金注入长江出租车,陆续购入新车来发展。

当然,长江出租车还有不少分期款项没有还清。

只见写字楼里,有着一部‘叫车专线’,时而有人打进电话叫车。

接线员在得到地点后,随即安排车辆出发,一切井井有序。

视察一番后,陈光良询问道:“最近有没有什么情况?”

梁孟起马上说道:“有。我们开始经常出现车子到地点后,客人已经被接走,我怀疑是有人在电话局买通职员。整体上来说,我们吃亏在只有一个基地,没有分行。”

他把困难主动说出来,这样总比老板发现后,骂他管理不行的好。

陈光良闻言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说道:“明年至后年,我估计将进口四百辆汽车,其中一半可以拿给长江出租车使用,规模一次性扩大十倍。”

众人大吃一惊,梁孟起更是不可置信的说道:“四百辆?”

他们是知道老板做房地产赚了很多钱,但没想到是全力发展长江出租车,因为之前老板除了制定各种公司制度外,基本上不是很关心公司的业绩。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不错,当然只有两百辆是给出租车公司的,其它是我打算卖掉的。所以接下来,我将对长江出租车进行管理上的整顿,你们要认真一点。另外,两百辆车投入进去,至少也要准备四个车行基地,这样可以在沪市随时到达任何地方。”

梁孟起此时心里很兴奋,马上说道:“那我们先调查一下,有合适的选择再向您汇报!”

随后,陈光良仔细交代了很多事情,为长江出租车的扩张做好提前准备工作。

时间很快到了10月24日。

在长江钱庄的办公室里,陈光良和严智多坐在一起。

“严伯父,我们钱庄已经将价值200万大洋的黄金,存入各大银行的保险柜。下一步,我们从11月份开始,正是买进期货!”

严智多并不直接参与长江钱庄的工作,虽然他也投资了30万大洋,但很放心陈光良的本领。

所以,他直接问道:“你打算将100万的额度,放大至500万去操作市场,倒是问题不大。只不过,你真的有把握?”

他投资三十万倒也不算大事,毕竟这点资产对他来说不算伤筋动骨,更何况投资‘大华饭店’那边已经增值二三十万。

他真正关心的是陈光良,要知道将近270万的现金,基本上是长江地产今年赚的全部利润了,这个年轻人还真敢孤掷一注。

陈光良笑道:“放心吧,美国那边很快就会传回消息,他们的股市已经支撑不住了。那么就说明,我的初步推测是对的,接下来整体发展方向,就不会错了!”

严智多点点头,不管事情真假,但人家分析的是头头是道,让自己都分析不出这些玩意来,说明陈光良至少有很高的国际视野和商业水平。

随后,两人和一众管理层和职员开了个会议,商讨下个月的期货动作。

严智多还指点大家道:“炒标金期货,我们的目标相对小一点,主要是买卖手的动作要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家明白了没有?”

严家是开钱庄的,对炒标金自然不陌生,虽然现在已经不怎么炒了!

胡金顺带头说道:“明白”

眼见技术性的问题讲明白了,陈光良接着说道:“炒期货上,大方向有我来掌控,细节则需要你们要做。接下来我们是要长期做多,决不能动摇这个大趋势。倘若亏本,那是我的问题;倘若赚钱,我会拿出3%作为大家的分红。你们别小看这笔钱,他可能总数会会有上十万大洋,按照我的心里预期的话。”

众人顿时激动起来,毕竟陈光良的事迹他们听说过,这次还真是跟对老板了!

随后,陈光良安排了大家的各自岗位,交易所的买卖手、电话员总计是六个人,办公室这边又有六个人,这还不算陈光良安排的持枪保镖、报社的信息渠道等人员。

翌日,陈光良马不停歇的来到《东方日报》。

“陈经理,美国那边传回消息,华尔街股市10月24日大跌11.5%,引起市场的恐慌,被人称之为黑色星期四.”张静庐拿着一手的消息,向陈光良汇报道。

陈光良知道,历史大事件开始上演了,接下来有‘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二’,也就是下周的继续恐慌。

“好,等会我写篇文章,你替我发表在商业版块上。”

“行,等会我来找您。”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不用,我拿给你们编辑部。对了,我想出版一本《商业周刊》,你觉得怎么样?”

张静庐少做思考道:“《周刊》怕是困难,倒是半月刊不是问题。”

陈光良一听,倒也没有一意孤行,而是说道:“那就先半月刊,做起来再考虑周刊。我是这样想的,这个半月刊不仅刊登相应的商业信息,例如证券、标金、棉纱、面粉、地产、实业等;另外,我们还关注吃喝住行,例如某家饭店的口味和服务、某家服装品牌的时尚、电影咨询、名人八卦.总之,尽可能的丰富中产阶级和富裕阶级的思想娱乐。

张静庐当即说道:“这个想法很好,那这个杂志倒是可以出周刊了,毕竟吃喝玩乐的内容比较丰富,如果占一半内容,那就比较理想。”

“那几准备筹备吧,晚点我会具体培训编辑队伍的。特别是招募编辑的时候,要找那种富有思想的人。”

“嗯,我明白了!”

其实,陈光良办杂志,不过是为以后自己的商业作为助力而已,其它不过是顺手的事情。

当然他的理念和见识,完全不需要考虑会失败,因为就是吊打这个时代的同业,《东方日报》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张静庐离开后,陈光良开始撰写文章《论美国股市与经济的转折点》。

文章以10月24日美国发生股市‘黑色星期四’为导火索,指出近些年美国股市的畸形发展——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随后陈光良在文章指出,美国股市‘黑色星期四’,将在下周时间继续产生恐慌,进而演变成股灾。那么对于美国的经济,影响也将是深远的,可能导致美国结束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大发展,而陷入一个萧条时期。

写好之后,陈光良检查一番,确定文笔和分析都是极好的,这几年的学习进步是很大的,他才满意的露出笑容。

不是他想出这个风头,而是他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就不能低调。这一波‘世界经济萧条’期,陈光良将化身‘经济学者’来在自己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

他要成为一个专家!

有了这个头衔后,他不仅可以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大增,后续还能操纵一下沪市的标金市场、证券市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