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47章 上市前夕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47章 上市前夕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4月份,陈光良将车行业务的4万大洋贷款及5000利息,尽数偿还清,手中还剩下几千大洋的零花钱。

至此,他贷款还剩下:

一、购入地皮的贷款50万大洋;

二、维他奶的贷款5万大洋;

三、同昌车行贷款的3.5万大洋(部分权益承担的债务)。

这三笔贷款,后续相应的业务赚了钱,自然偿还是毫无问题的。

而长江车行现在可是‘无抵押’状态,所以陈光良若是拿去抵押20万大洋,自然也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一张‘大照会’的价格已经飙升至700大洋,长江车行的总资产已经超过30万大洋,陈光良的权益至少是20多万。

另外,长江地产的账上,还有差不多6万大洋(第三个地产项目的建筑利润,及后续顾问费),后续平均每年有12000的租金收益。

所以陈光良接下来的想法是,将‘长江车行(含长江出租车)’作为抵押,再贷款二十万大洋,用于购买地皮。

当然,他并不是非要将‘风险扩大至极致’,而是这一次的贷款,他有自己的小九九。

这天。

在‘宁波帮’老好人方椒伯的牵线下,陈光良来到‘源通海官银号’见严智多。

严智多的父亲严子均,是鼎鼎大名的实业家(还健在,今年57岁);而严智多作为严子均的长子,自然是继承了祖业。

严家经营的钱庄包括源丰润银号、源吉钱庄和德源钱庄,此外,严家还承办了源通海官银号,并且拥有上海城隍庙的物华楼金店和南京路的老九章绸庄等产业,家产在千万以上。

“智多,这位是陈光良,你应该听过,《东方日报》和《长江地产》的老板,旗下还有一家车行。”双方一见面,方椒伯就热情的介绍起来。

严智多今年也才三十七岁,长着端正的脸庞,很是沉稳。

在听闻方椒伯的介绍后,表情舒展,和气的说道:“原来是我们宁波的新晋风云人物,最近我有经常听到。”

最近的陈光良,确实闹出很大的动静,主要就是《东方日报》的事情。

去年的长江地产,影响最多也就是在地产界,而且也不算特别大。

“严先生过奖了,我不过是小打小闹,倒是闹出一些笑话!”

“可不敢有人笑话你.两位请坐!”

随后,三人在源通海官银号的会客厅坐下。

所谓的‘银号’,其实就和银行一个性质,只不过一个是传统的,一个是西方传入的现代模式。

严家掌管那么多‘银号’和‘钱庄’,自然是主营金融产业。

不过随着银行业的兴起,以及三十年代国民政府的一些金融措施,这些钱庄和银号再也很难生存下去。

坐下来后,方椒伯开口说道:“这次光良拜托我引荐宁波严氏,是为借款一事!”

随后。

陈光良主动说道:“是的,我打算向贵银号和钱庄贷款,不知道是否可行?”

贷款是假,先拜访一下‘未来岳父’是真,主要是留下一些好印象。

严智多没有多想,当即说道:“陈老板打算借多少,用什么抵押?”

陈光良随即说道:“贷款20万大洋,抵押物是一家车行,这家车行的情况是当然,我旗下的《东方日报》股份也可以作为抵押,如果车行资产不够的话!”

方椒伯吓了一跳,这个年轻人还真是狠啊,把钱用到了极致。

严智多也吓一跳,这一开口就是二十万大洋的贷款,也是算多了。

他们是银号,实力没有银行雄厚。

“我有些好奇,陈先生贷款的资金去做什么?”

陈光良随即说道:“打算购入地皮”

严智多说道:“原来是炒地皮啊,最近一年多,沪市的地皮确实涨得很快,有不少人都在说——今天买进,明天就有钱赚。”

现在的地皮,已经是完全暴涨中!

陈光良笑道:“我不是炒地皮,而是开发地产,全部建成楼房,并出售掉。”

方椒伯在一旁,有些为‘小友’担心道:“我记着光良你是愚园路的地皮大王,那些地皮还没有开发房屋,现在又贷款购入大量的地皮,后续资金如何解决?”

严智多也表情凝重的看着陈光良,毕竟这事他要预估风险。

想到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长江地产就要大批量推出‘分层和分期’房屋,陈光良也就大方的说道:“不瞒两位,长江地产可以将房子分层卖出去,而且还能先收钱,再建屋!所以我们只要有地皮,就不缺没人给我们钱!”

“房子怎么能分层卖?”两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陈光良笑道:“自然是已经有把握的事情,这是长江地产的新地产模式。严先生,如果你能给我贷款自然是好,如果不能贷款也无妨,毕竟我手中已经有不少地皮了。这次来,第一是借款的事情,第二是特地来拜访一下我们宁波的望族。”

眼见钩子已经放出去,自然不需要太急。

严智多稍做思考,便说道:“贷款也不是不行,毕竟陈先生还是很有信誉的,只是我希望考察一下长江车行和《东方日报》。”

其实,陈光良贷款已经算保守了,这个年代不少人都喜欢‘滚雪球’贷款,例如前世的沪市地产大亨孙春生,从1925年的几万资金介入地产行业,等到1932年前资产已经高达400万,‘一二八事件’后破产。

‘滚雪球’只需要一个要求,那就是你拥有足够的‘名气’,现在陈光良是完全满足的。

陈光良回道:“当然,随时欢迎!”

在严智多看来,陈光良是宁波新势力,又有方椒伯来介绍,能不能贷款都要先了解一下再说。

随后,三人聊起闲事来。

严智多甚至多问一句:“我看陈先生年纪轻轻,不知有没有婚配?”

来了,莫非看中自己这个女婿了?

陈光良坦然的说道:“在下今年才19岁,一直是以事业为重、学习为重,所以未曾婚配!”

严智多惊讶的说道:“这么年轻?”

方椒伯都愣住了,他一直以为陈光良已经二十岁出头,怎么也有个22岁以上。

结果人家才19岁,真是个厉害人物啊!

陈光良说道:“出生社会早,13岁就来沪市讨生活。”

严智多点点头,感叹的说道:“如此年轻,又有这份决心和事业,将来必不可限量!”

保守了!

过段时间,你就知道‘长江地产’的大名鼎鼎了!

严家的花园别墅。

严仁美正在花园里,对着围墙练习英语口语。

自从上次和陈光良分开后,严仁美却记着陈光良关于学英语的窍门——记单词、勤交流、大胆讲。

现在她正对着围墙‘演讲’,便是领悟的一种学习方法。

只可惜她的英语水平,还是非常低,词汇量并不大。

“仁美,你在干什么?”严智多一脸严肃的看着大女儿,脸上有些不喜。

他作为严氏家族的嫡孙,是个标准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于大女儿的上学,并不是很高兴。

只不过大女儿要死要活的去读书,再加上有她外公、爷爷的宠爱,也就只能妥协。

“爹,我在学英语!”严仁美有些害怕又难为情的回道。

“哼”严智多随后说道:“学英语有什么用,你一个女孩子。”

去年,他是不愿意女儿去中西女中读书的,但他的父亲,也就是严仁美的爷爷宠溺孙女,事情也就发展现在这样。

严仁美不是骄横的女儿,自然不敢在父亲面前大声反驳,只是说道:“我们是中西女中,自然要学好英文才行!”

严智多不再多说什么,随即便离开!

严仁美顿时有些失望,但更加坚决她要读书的决心,甚至要好好读书的决心。

她的三个姑姑:严彩韵、严莲韵、严幼韵,都受过高等教育,是女性的典范,所以也是她的偶像。而现在,她要朝着三个姑姑的目标去努力。

一大早,陈光良便苏醒过来,时间才早上五点半。

洗漱一番,便来到小院子里活动一下筋骨。

如此强壮的身体,没有个女人也是难受!

但如今他偏偏又看中严仁美,事情变得有些更难受了;

因为就算严智多同意,怕是也得三十年代后结婚。

不过娶妻要娶贤,这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陈光良又希望创造一个‘百年豪门世家’,那就更要看中妻子的家庭背景、品性等。

活动一番筋骨后,保镖也将当天的报纸买回来,陈光良便坐在一楼客厅看报。

一共是几份报纸,包括《申报》、《新闻报》、《东方日报》这三大报纸,一份报纸又有好几大张。

得亏陈光良的阅读速度快,不然一个早上看不完,但他上班后一半都有很多事情,未必有时间看报。

《东方日报》在吞并《商报》之后,已经发行五天时间,目前是六张大纸。

而销量更是让所有人意外,最近五天的销量,《东方日报》都维持在50000份以上,陈光良的‘报业大亨’地位稳固。

反之,《新闻报》和《申报》全部跌至13万份,实力大损!

《东方日报》六大张的内容,比《申报》和《新闻报》八大张的内容还多,内容覆盖非常全面——正刊以全国新闻、本地新闻为主,海外新闻和时事评论为辅;副刊则是娱乐消闲方面的内容,包括娱乐八卦、连载、马经狗经等。

排版、编辑、内容,都是已经相当的优秀,甚至是《新闻报》和《申报》该学习的对象!

缺点也很大,那就是没有足够多的名家、大文豪,愿意来《东方日报》定期发表文章。这就导致《东方日报》缺乏很多进步青年、文人的青睐。

不过没关系,陈光良觉得《东方日报》未来保持在5~10万份,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销量。

接下来《东方日报》需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第一,定位时事新闻、商业、娱乐性质的报纸,要定位明确;

第二,全国的重要城市发行,初步定位北平、武汉,后面再扩展至香港、重庆等城市。

想到这些事情,陈光良暗自记下来,等下次开会时提出。

现在的东方报社,是由常务协理兼副总经理的黄春荪负责,陈光良则机动性的工作而已。

上午,陈光良来到愚园路西段的‘维他奶’工厂。

只见工厂里面已经拥有很多现代的机械设备,看着就非常先进和卫生。

“老板”

招募的副总经理陈世源、技术总工吴广生,纷纷迎了上来。

两人一个负责营销和行政,一个负责技术和生产,正好配合陈光良的工作。

“机器调试得如何?”

吴广生马上说道:“一切正常,可以组织生产了!”

好消息!

陈光良当即说道:“好,今天我来检验一下产品,如果确定没问题,我们马上组织会议,准备这个月向市场推出维他奶。”

“好的”

接下来,吴广生开始组织生产,每一个步骤都要检查。

当然黄豆昨天已经泡好,并进行了分拣、去皮,不然时间哪里来得及。

伴随着黄豆注入一个个不锈钢桶,黄豆在研磨机的作用下,分解出米白色的汁水。不过此时的豆浆,生味很重,很难想象它是如此的营养和美味。

接下来是过虑、煮沸、调制、杀菌、灌装,一步步下来,新鲜的豆奶才真正成型。

经过高温、杀菌的豆奶,理论上可以保值十五天时间。

但一开始‘维他奶’定的保质期是‘七天’,后期再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中午前,第一批‘豆奶’已经灌装好,足足1000瓶,将作为‘样品’不作为出售。

陈光良直接品尝起来!

“大豆的生味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甜味、乳味、豆香味的复合体。可以,我们去办公室开会!”

“好的”

随后,七个管理层跟着陈光良到了二楼的会议室。

“这个产品现在我们是做出来了,而且还挺不错。后期无非就是逐步改进生产工艺和调整口味,但这个需要长期性的,暂时不用那么急!”

“当务之急,我们是要将产品推广出去,如何让消费者来买单的问题!”

众人纷纷点头,随后各自发表意见。

陈世源首先说道:“如今我们的产品包装,定位的是中高档产品,普通人肯定难消费得起。而我们的豆奶又讲究的是营养,所以我们要想推广,就只能先去向各大中小饭馆进行寄售。为了让各大小饭馆接受,我们可以派出销售员一家家的推销,先放在店内寄售,定期回收,卖出去再算钱。”

这是最好的一个办法,后世新产品也是这样做的。

随后,陈光良说道:“广告是最重要的,我们最近要打出广告‘维他奶,不仅仅像汽水那么简单’、‘豆奶,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牛奶’,大肆宣传大豆的健康,能很好的改变华夏人营养不良的身体,廉价而富有营养等等。”

大家纷纷记下来,这可是重点。他们都听说过陈光良为‘可口可乐’献计的故事,如今可口可乐能畅销,他们老板有很大的功劳。

但现在,他们将成为屈臣氏和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

接下来,陈光良又说道:“在打开各大餐馆的市场后,维他奶下一步是‘上门订购’服务,把全市的住宅分为多少区域,营业员一家家的推销营业员每天上面送,客户喝完将瓶子放在门口的小箱子,次日我们再送时回收这些营业员,我们只需要外聘,经过培训上岗,按销售发钱即可。”

大家听得非常认真,而且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

这老板太厉害了!

先是在广告上大肆鼓吹‘豆奶’的营养,中国人喝不起牛奶,但是可以用豆奶来替代;之后,又迅速将买得起的客户群体一网打尽。

这样一来,想不成功都难!

最后,陈光良说道:“为了更好的打开市场,我们有半个月的准备时间,5月份再正式上市,大家这段时间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是,老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