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44章 风气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44章 风气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方日报》销量突破6万份,成为沪市第三大报纸。”

“《东方日报》总经理为第一期中奖的三名读者颁奖,各得到一根大黄鱼金条。”

随着类似这样的新闻报道出来,陈光良和《东方日报》再次登上沪市最热门的话题。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而这个效果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毕竟足足要进行十期,足足三十个人获得总计12000大洋的黄金。

这天,陈光良放下报社的工作,来到了‘阳光家园’参加入住仪式。

‘阳光家园’占地12.15亩出头,但却修建了39幢房屋,而且还有一幢陈光良的府邸,占地近半亩地(300平米)。

所以‘阳光家园’相对‘幸福家园一期’,略显拥挤,但实际上也还好!

正常的一幢楼,只占90平米,实际面积还不足80平米。

“妈,这里你可以安排种点花草,就不要种菜了!”陈光良指着一个小花台,笑着说道。

他们这幢房子,还用围墙给拦住,差不有个一百平米出头的院子,汽车都可以停进来。

“行,晚点我来安排!”

杨慧如今也算有点富家太太的模样,知道指挥佣人做事。

随后,陈光良参观了一下自己的新家。

不出意外,最近两三年就会住在这里,甚至可能成为他的‘新房’,当然他现在连个女朋友都没有。

家具有些上档次了,不少都是在百货公司购买的,档次属于中档偏上。

现在陈光良手中也有一点闲钱,稍微布置一下新房子自然不是问题。

新家一共是三层楼,陈光良住在三层,杨慧和陈光聪住在二层,一楼作为公共区域。

在陈光良住的三楼,有一间大卧室,有一间书房,有一个客厅,有卫生间、衣帽间。

还算不错!

不过话说回来,一旦他地产做起来后,可以考虑在法租界的霞飞路修建一个大一点的宅子。

没必要对自己太苛刻。

到了中午前,杨青山一家前来吃饭,祝贺陈光良一家乔迁新禧。

因为这座小洋楼对于陈光良来说,也不算匹配身份地位,可能也只是临时住所,甚至对沪市的富豪们来说都不值一提;所以,陈光良这次‘乔迁新禧’并没有邀请朋友们来做客。

低调一点!

“二舅,你们找个日子就搬到幸福家园去住吧,那里的东西都是齐的,直接住就行!”陈光良开口道。

杨青山笑道:“哎我们这住的地方是一年一大变呢,从一开始番瓜弄的草棚,再到长江车行基地的棚子,接着是长江基地的砖房,现在又是小洋楼了。”

短短的两年时间,变化如此的快,大家也是感同身受。

陈光良说道:“日子总是越来越好的,对了,让二舅妈在家相夫教子吧,别去长江车行做饭了,工资照发。”

想起当年陈光良来沪市投靠二舅,也没有受人家的白眼,当自己的孩子照顾。有这份情谊在,哪怕是现在的陈光良,也不能亏待人家。

杨青山马上说道:“那怎么行,他现在每天就给大家烧个午饭,时间充裕的是。你真不要她做事,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见状,陈光良也不再勉强。

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个乔迁宴,陈光良一家的住处也算稳定下来。

下午,陈光良来到长江地产的写字楼。

经过近一个月的扩张,长江地产如今已经完善各部门的建设,并总计拥有16名员工。

这些员工都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超过三十岁,第二是有一定的学历和专业知识。可以说,一般房地产公司都不会养如此多的人。

“元台,关于愚园路的整体设计,好了没有?”陈光良一到公司,就询问道。

陆元台随即拿出一份资料,说道:“好了,中段的地皮也设计好了,这是设计稿子。”

在愚园路的西段和中段,陈光良总计是拥有103.6亩的土地,另有三个地产项目(可长期收租);这些土地中,只有一副5.2亩的土地建了‘维他奶’工厂,其它98.4亩土地都要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开发成新式里弄,并全部出售掉。

算了来,足足300幢的小洋楼,总计900层的住宅。

这些房屋建好之后,整个愚园路的西段、中段将被改变面貌,形成租界的中产阶级居住的聚集地。

所以在全部建设前,陈光良也是让陆元台组织人手,将这些区域的地图和规划做出来。

“我看一下,中段的地皮设计好了,就继续西段的地皮设计,两年内,我们要全部开发出来。”

这只是保守的说法,不过是区区三百幢住宅而已,搞不好一年就能全部卖出去。

“好的,工程量不大,都是现成的图纸套一套。对了老板,要不要我们自己成立建筑队,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成本。”

三层的砖木结构洋房,建筑技术极低,长江地产又已经进入这一行一年多时间,完全可以组建自己的建筑企业。

当然,陈光良却一口否定道:“不用,该人家赚的也得给人家赚,不要什么都自己做,我们后面还有公寓、高档洋房要建,哪里有时间去发展建筑公司。”

陆元台顿时兴奋的说道:“好”

老板真实要决定大干一场了!

长江地产在威海路的那幅10.2亩地皮,就可以修建高档公寓,因为周边就有孙春生开发的太阳公寓。

当然,这些都是后面的事情!

陈光良又说道:“还有楼书,每个地盘都要精心准备,让人家心甘情愿的掏钱。这些都提前准备好!”

“嗯,我们都有在做,现在人手多了,做事也会提高效率的。”陆元台认真的回道。

此时的他,已经成为长江地产名符其实的高管,不仅担任副总经理,还兼任最重要的部门——建筑开发部的经理,这个部门有8个人,是全公司人数最多的部门。

随后,陈光良又和其他职员聊了一下,大家的工作都开始忙碌起来。

郭德明担任副总经理,负责财务部、销售部、公关部,也是大权在握,新成立的销售部和公关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老板,吴律师那边传来消息,说工务局的官员讲,分层出具房契,并不违法,但具体需要在讨论。”

陈光良说道:“嗯,只要不违法,那就成功了,后面问题不大!”

其实本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原来的一幢三层楼是一本房契,现在一幢楼则可以是三本房契;只不过现在的三本房契中,标注了1/3拥有本幢楼房权益(层数都不用写,由房地产公司出具买卖合同作为证明)。

这样的操作,政府并不会引来什么麻烦,收税一样的收。

郭德明说道:“吴律师正在安排,哪一天带着您一起去见工务局的官员,说是当场说服他们。”

“知道了,我会准备好的!”

说服工务局的官员,只需要两点:第一,不能让工务局的官员觉得麻烦,有隐患;第二,公董局是得利者,洋人是得利者。

恰恰这两点,陈光良都是信心十足!

《东方日报》每天印刷六万份,完全都不够用,每天下午2点时,各大零售点都希望他们补货。

当然,补货是不可能的,因为报纸要编码,也要考虑抽奖的时间,和第二天的印刷。

再说了,陈光良要的就是‘饥饿营销’,引起更大的话题。

所以很快一则关于读者在多个报摊询问‘是否还有《东方日报》’的新闻,就诞生了!

与此同时,陈光良的形象也彻底改变,成为商界的‘高人’,也成为文化界的‘名人’。

前些时间抹黑他的新闻,早已经消失无踪,反而成为陈光良‘伟岸’形象的助力——一个穷小子白手起家,短短几年时间便崛起,成为年轻的报业大亨和地产大亨。同时,这个穷小子出身人力车夫,并没有忘本,允许车夫们入股车行,发明三轮黄包车等。

一时间,陈光良在沪市成为风云人物。

东方报社的会议室里,管理层齐聚一堂,包括洪雁宾、黄春荪、张静庐、韩楚风及六大部门的负责人。

陈光良开口道:“我想将《商报》纳入《东方日报》当中,即《东方日报》增加一张纸,平常出六张纸,周末可以增加至八张纸。这样一来,我们和《新闻报》、《申报》就差不多的纸张。”

《商报》一直在发行,销量在7000份上下,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份报纸。但他原来的销量只有五六千份一天,是新的记者和编辑系统,让这份报纸一度增长到1万份。但后来《东方日报》横空出世,《商报》的资源减少,所以又回落不少,但现在稳定在7000分以上毫无问题。

黄春荪第一个站出来说道:“我同意,与其发展两份报纸,还不如专职发展一份报纸。特别是现在《东方日报》表现非常好的情况下。”

这两天大家都分析了一下,《东方日报》的活动结束,也能保持着4万份以上的销量。所以虽然消耗代价近1.5万大洋,但依旧是非常值得的。

随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同,集中力量发展《东方日报》。

《商报》并入,还能增长《东方日报》的商业性内容。

接下来,陈光良又继续说道:“关于购买新型高速轮转机的事情,我决定购入一部,这个事麻烦洪协理一下!”

洪雁宾是招商局的船务科科长,擅长的就是对外活动。

“好,我尽快完成这个任务。不过一台够不够?”

每部每小时可印四张大报36000份,但如今《东方日报》一共是六大张,周末更是八大张;再考虑后面《东方日报》的销量可能增加到5万份以上,所以洪雁宾如此问道。

陈光良也思考了一下,随即说道:“增加两部也可以,但我们的销量毕竟很难增加到十万份。所以如果增加的两部的话,我建议我们成立印刷公司,对外也接业务,这样一来就不会浪费。大家觉得如何?”

这一段时间,正是各种报纸诞生的,而小报社哪里舍得购买印刷机。

洪雁宾眼前一亮,说道:“我赞同,一举两得的办法。”

两间大事就这样决定,不需要通过董事会,后面通知一下两名董事即可。

毕竟陈光良这个人,可不是容易被人架空的。

如今在《东方日报》,他拥有绝对的权威,主要是记者、编辑们都是他的‘徒弟’。

不过等《东方日报》稳定销量后,陈光良还考虑让《东方日报》介入投资地皮,赚了钱以后可以建总部大楼、建员工宿舍。

这样,陈光良才算对得起自己的职员们。

最后,陈光良说道:“鉴于我们开报社的,难免惹上各种官司,所以我们要和法律界的律师建立一个长期合作关系,以后有麻烦就让律师应付。这个事情,洪协理也筹备一下我们的法律网络。”

最近,阮玲玉的老公张达民正在告《东方日报》,陆小曼的老公徐志摩也扬言要《东方日报》.官司一下多了起来。

洪雁宾笑道:“都是小官司,不过陈经理说的有理,以后《东方日报》难免这样的麻烦很多,应该建立个律师关系网。那个吴凯声律师怎么样?”

陈光良随即说道:“他不能长期的,他好像现在热衷政治!”

洪雁宾点点头,便说道:“那就找其它律师馆合作”

最后,陈光良告诫大家道:“大家不要觉得惹上官司是个什么大事,是个什么羞耻的事情,这是完全不符合新闻人的观念。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普通大众,了解到事情真相,所以对于这种事,我们要更加的积极。我已经建立一支专门的娱乐新闻记者队伍,后续这个板块会让读者看到那些名人的生活,当然我们都还算是温和派了。欧美的娱乐新闻记者,为了挖掘这方面的新闻,更是没有底线。”

大家愕然,合着自己还算温和派了,欧美先进国家更过分?

要知道,就拿‘阮玲玉和张达民’来说,张达民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的记者监视者,以前的事情也被挖了个底朝天,《东方日报》将张达民贬低的一文不值,甚至是‘恶贯满盈’,所以人家要告!

而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事情来说,《东方日报》同样报道的很详细,徐志摩的‘舔狗’行径,陆小曼的‘奢靡’行径,都统统给报道出来。

所以,不管是张达民和徐志摩,都扬言要告《东方日报》,恨得牙痒痒。

“明白了”

众人纷纷回道。

在《东方日报》,陈光良的言行,影响着整个报社的风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