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37章 继续收购地皮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37章 继续收购地皮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个春节除了不允许过节,而且各大公司也不放假,成为历史最严厉的一年。

为什么说是‘历史最严厉的一年’,因为不提倡过春节,是1912年《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最先开始的。

如今南鲸政府已经名义上统一全国,自然再次旧事重提,而且更加的严格执行。

其实,就是一种政Z的体现!

《东方日报》接到通知,只允许报道政府执法的新闻、社会的实际情况,不允许有‘结论’,就是不做裁判,好与坏让读者自己的评判。

也不是说《东方日报》从来没有自己的‘评判’,只不过是在敏感的政治上,一向保持着‘中立’的态度。

这个‘度’如何把握,不需要陈光良亲自抓,毕竟只要不是一贯的‘反南鲸政府’,偶尔有点突出的言论,那都不是什么大事。

所以陈光良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其它问题不大!

刺头还是让《申报》去当,至于《新闻报》则是偏南鲸政府的。

春节过后,陈光良来到四明银行。

在虞洽卿的介绍下,四明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孙衡甫,接见了陈光良。

虞洽卿只是四明银行的董事、协理,但一开始是四明银行的创始人。

在1910年,沪市爆发举世震惊的橡皮风潮(些在上海的外国人就设计了一个橡皮股票骗局),四明在风潮中也险些颠覆。时任浙江银行上海分行经理的宁波人孙衡甫乘机盘进该行,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双方一见面,自然就大打‘同乡牌’,大家都是宁波人,总归有份情面在。

孙衡甫期间说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宁波又出了个了不起的商人。”

如果仅是地产商,还配不上这种称赞,但如今陈光良可是报业大亨了,关键还年轻。

陈光良趁机说道:“虞前辈、孙前辈,都是我们宁波人的榜样,正是有你们这样的前辈,我们这些后辈才有明灯。”

不打同乡牌,那就是浪费。

他们宁波同乡中,还有个最大的人物,那就是如今华夏最有权势的人。

孙衡甫接着说道:“好啦,那我们也多讲那些。听洽卿讲,你想向四明银行借贷一笔款项?”

陈光良点点头,随后说道:“我想向四明银行借贷20万大洋,用于发展地产,主要是用于收购愚园路上的地皮,以及自建一批洋房。抵押物中,是打算以威海路和霞飞路的价值30万大洋地皮道契,作为抵押。”

随着幸福家园的成功,以及他旗下的地皮升值一倍左右,他将霞飞路的20亩地、威海路的10亩地,全部进行解押。

相当于,他虽然还借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20万大洋、金城银行10万大洋,但抵押物却变成‘三个地产项目’的后续收益、愚园路63亩地的道契。

他现在的贷款一点不夸张,很多地产商采取‘连环质押’的方式,不知道将资金翻了多少倍。

而且,如果不是陈光良决定稍微提前一点发展‘分期分层地产’,他也不会考虑继续贷款20万大洋。

毕竟,既然都决定干一票打的,他自然希望得到更多的利润。

孙衡甫开口说道:“以你长江地产的信誉,只要你那批道契真值30万大洋,我就给你贷款20万大洋。毕竟你开发地产,不花自己的钱都开发成功了,现在你有地皮、又有资金入场,稳定肯定不大。”

也是这两年,各大银行的存款增多,他们对于放贷也比较宽松。

当然,客户信誉好依旧是最重要的。

陈光良说道:“那肯定是差不多三十万大洋。对了,这利息如何算?”

三十万大洋有水份可能,所以他话不说太满。

至于利息,他自然渴望低息。

孙衡甫思考一番说道:“你借几年?”

“两年”

两年已经是很宽了,他一年后都可能还得起。

“那就12厘的利息,是低息贷款了,怎么样?”

“好”

这样的利息,也就是华资银行那么高。

像沙逊、哈同洋行当年的利息,都只要8厘,甚至是6.5厘。不过他们是像外资银行借贷的,加上他们自身的信誉非常好,所以会有这种情况。

至于这个年代的外资银行,基本上是不会给华人贷款的,除非是像沪市地产大亨程霖生这种,用他手中的优质物业作为抵押,才有可能从洋行、外资银行获得贷款。

贷款的事情,很快便谈的差不多,陈光良感激虞洽卿、孙衡甫一番,便起身告辞。

孙衡甫感叹的说道:“二十多岁的年龄,有这个成就,若是以后继续发展下去,怕是能接你‘阿德哥’的班,撑起宁波商人的旗号来。”

做地产,可以做到空手套白狼,一年开发上百幢洋房;

做报业,可以让一份新报,跻身全国万份销量大报行列;

更重要的是,人家是从社会底层,一个黄包车夫崛起的,就充分说明人家是从社会复杂的环境,一步步崛起的,这样的人自身能力没得说了。

虞洽卿笑道:“你这是夸奖我,还是夸奖他,不过这事说什么都言之过早,但我们宁波人才辈出是一件好事。”

当然一切都是一种同乡情谊。

若说陈光良取得的成就,在这些大佬面前,实际根本不够台面。

毕竟陈光良的身家,也就五十万大洋以上,而虞洽卿这些大亨,身家都是数千万大洋。

几天后。

陈光良邀请王宪成、王俊成兄弟,来到长江地产商谈事宜。

在办公室里,陈光良开口说道:“两位王老板,这次约你们二位来,是想买下你们手中的愚园路地皮!”

当初王宪成送上门合作,陈光良拒绝了!

但此一时彼一时,陈光良决定今年祭出‘分期销售、分层销售’,那么相当于他释放了大量的市场‘购买力’。

所以,他决定在愚园路打造一个‘新式里弄的聚集地’,而他手中本来有63亩愚园路地皮,如果再拿下王氏兄弟手中的地皮,怕是得有100亩了。

王宪成、王俊成兄弟心中窃喜,原来他们当初介入愚园路地皮,也是一时兴起;买下之后,只能放在手中等升值。

如今有人看中,显然他们赌成功了!

另外一方面,王宪成也等着用钱,四个儿子要各分二十万大洋,他又要建豪宅,起码得100万大洋才够。

王宪成故作沉着的说道:“陈老板莫不是开玩笑,当初我找你合作你不要,如今倒是想买下我手中的地皮了,要知道这个价格可不便宜!”

陈光良直接说道:“我们明人不说暗话,西段的地皮按照4500一亩,中段的地皮按照6800一亩,两位若是愿意,我们便进入下一个流程。若是不愿意,我们权当喝一杯茶,交个朋友!”

这个价格,已经是他们购入时的1.5倍,相当于他们七个多月的获利。

同时,这个价格也是市场价。

王宪成和王俊成兄弟对视一眼,无疑都有想出售的想法,毕竟他们购入愚园路是‘意外之财’,如今又急着投资‘张园’的豪宅,赚了几万大洋很不错了。

“陈老板爽快人,就是这个价格是不是低了点,要不再加一点,我们兄弟便成人之美!”

陈光良当即说道:“价格我是按照市价,你们也有不错的利润,再说你们介入愚园路地皮,不过是受地鳖虫的邀请,算是意外收获。据说你们还购入张园的地皮,想必是为了建房子,所以价格有的赚,不妨就这个价格成全我。另外一方面,如果价格太高,我不如去购入其它地方的地皮,毕竟愚园路的地皮是我们前面联合炒高的,并不是它本身的价值。”

若以地皮价格计算,原路西段最多还能涨一倍,可能一倍都还有点困难;也就是说,在1930年怕是超过不了9000大洋每亩,毕竟离租界的繁华地段最远的租界地皮。

相反,陈光良若是购入其它地段,例如霞飞路,估计还有两倍以上的升值。

所以他绝对不会出更高的价格!

之所以想买,无非是想将这片区域打造自己的‘地产名片’!

王宪成故意失望的说道:“陈老板总是希望掌握主动,这一次我们怕是都认真考虑考虑了!”

陈光良说道:“无妨,只要本月底给我一个信,成不成都可!”

“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