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15章 取名可口可乐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15章 取名可口可乐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光良确定要做‘豆奶’产品后,便开始到处搜集关于世界饮品资料,研究饮品经营和市场销售策略,为振兴他的大豆饮品事业做好准备。

而关于包装的问题,陈光良觉得问题不大,虽然目前华夏没有生产玻璃瓶的工业水平,但却可以从海外进口玻璃瓶包装产品,只需要封口设备和技术即可;至于玻璃瓶,肯定是回收后,重复利用的。

而陈光良也懂一些‘豆奶’的制作工艺,知道如果不采取杀菌工艺,那么保质期也就一天时间;如果采取高温杀菌工艺(巴氏灭菌法/消毒法),那么保质期就会变长。

总之,陈光良有一些见识和经验,所以接下来他便准备成立‘维他奶’公司,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一天。

陈光良来到屈臣氏洋行在沪市的办公地,费了很大的功夫,才见到屈臣氏在华夏的高管亨弗里斯,专门负责苏打水、汽水,以及Coca-Cola的高管。

Coca-Cola在1927年进入上海,实际上是和屈臣氏合作,由屈臣氏来负责灌装业务,实际上Coca-Cola公司就提供浓缩液。

亨弗里斯一见陈光良,态度不甚热情的说道:“听说你能指出Coca-Cola在沪市迟迟打不开销量的原因?”

原来,Coca-Cola进入沪市已经一年时间,但独特的口味和古怪的名字,产品销量可想而知。

陈光良见亨弗里斯的态度,并不感到奇怪,毕竟这个时代的洋人态度基本如此,但如果你对他有用,那么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合作,例如那些‘买办们’。

“是的,Coca-Cola不仅仅是在口感上,暂时让我们华人不能适应;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一个听着悦耳的中文名,所以我特来推荐。”

原来,这时候Coca-Cola还没叫‘可口可乐’,广告上也就是英文名,甚至被华人翻译成‘蝌蚪啃蜡’。

见陈光良见识不凡,亨弗里斯立即说道:“不如到我的办公室里谈,陈先生!”

好家伙,这态度转变挺快的!

亨弗里斯一见陈光良指出两点问题,哪怕这个华人的办法不是很好,他也决定见识见识。

“请”

随后,陈光良坐在了亨弗里斯的办公室。

他来屈臣氏,可不是单纯的来送宝的,而是想以此和屈臣氏取得一个联系,为后续参观生产车间,以及购入‘灌装’技术做准备工作。

坐下来后,亨弗里斯询问了陈光良在哪里高就之类的话题,听闻陈光良是地产公司和车行的老板,他也热情了许多,这说明这个华人有一定的见识。

“刚刚陈先生说出可口可乐在华夏的营销问题,不知道陈先生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亨弗里斯诚恳的说道。

陈光良打趣道:“一个好听的中文名,一个上海滩美女明星打的广告,就足以让你们打开市场。”

亨弗里斯点点头,说道:“嗯,我觉得是这样的,不过这个好听的中文名,陈先生是不是有了答案?”

他有些不确定起来,因为陈光良的身份,似乎没有必要看上这点小钱吧(取名费)?

陈光良示意亨弗里斯给自己一张纸和笔,随后写下‘樂可口可’(这个年代是从右往左读),并念了出来。

“亨弗里斯先生,你可以拿着这个名字去询问认识的华夏朋友,我相信它绝对是最适合的名字。‘可口’的中文意思是‘很好吃很好喝、美味’,而‘可樂’的中文意思是‘快乐、高兴’,这个名字就是喝Coca-Cola,感觉很好喝,心情也很快乐。”

亨弗里斯听完后,说道:“完美,这真是一个完美的名字,如果我们真的采用了这个名字,愿意向你付出一笔酬劳。”

陈光良笑道:“那是很不错的一件事,其实我是可乐的爱好者,哈哈!”

他没有道明真正意图,只说自己是可乐爱好者。

“这是我的名片,你下次可以随时来找我!”

“多谢”

亨弗里斯倒也没有怀疑什么,反而觉得陈光良很绅士,也很有才华。

其实陈光良不知道的是,亨弗里斯可是屈臣氏控制家族的人,这个家族直到在后来的六十年代,才将屈臣氏卖给香港的和记洋行。

而目前,屈臣氏就是一家独立的洋行。

《商报》重新复刊,洪雁宾也举行了一个开业仪式,邀请了一些人前来见证,陈光良赫然在列。

而在现场,陈光良还看见了杜月笙,看来其很重视洪雁宾这个门徒;另外,前《商报》主人方椒伯也前来祝贺。

众人就在报社里参观一番,并聊着一些事情。

期间,洪雁宾似乎故意‘收拾’陈光良,笑着说道:“陈老板,如今我们的《商报》已经复刊,你觉得我们能维持多久?”

在开业时说这种话,洪雁宾也是个人物,一点不忌讳。

众人都纷纷看向陈光良这个年轻人,心想洪雁宾跟着胡闹,你该也不会乱放厥词吧!

事实就是如此,陈光良直接开口说道:“洪先生是为情怀而接下《商报》,这已经是第一失策;现在《商报》比原来的《商报》内容减少,而没有创新的举措,这是第二失策。所以洪先生既然问了,那我也只能说不违背内心的答案——我觉得是半年时间。”

洪雁宾大方的点点头,随后向一种来宾介绍道:“这是我和陈老板的玩笑话,大家无需当真!”

这时候,杜月笙维护爱徒,说道:“年轻人既然敢这样说,那一定是认为自己能做得更好,或者有更好的建议。不妨说出来,让我们开开眼界?”

他语气很平常,不似在发难,但这样说,也是好看清陈光良是不是真有本事。

陈光良知道,自己得拿出一点本领来,不然真成了笑话。

他之所以和洪雁宾认识,第一是结交人脉,第二是方便以后接盘。

事到如今,他也大方的说道:“更好的建议不知道是不是,但我确实想过我来办《商报》,肯定不用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相当于把一部分群体排除在外,我觉得用《东方日报》、《亚洲日报》、《现代日报》。内容呢,应该是以商业性新闻为主、时事新闻为辅,更要出奇制胜的引入‘武侠连载’、‘马经’、‘狗经’这样的娱乐性内容。”

众人听得很认真,虽然陈光良只是说了点大概,但大家很快都认为——这个年轻人是有水平的。

洪雁宾也忍不住点点头,说道:“有些门道,只是时事新闻的素材,可不好获得,成本很高。”

陈光良没有回答,他调查过,时事新闻是可以买到的,而且是从《新闻报》、《申报》这样的大报手里,从某些高层手里买下,毕竟这个年代时事新闻又不需要图片证据什么的,就是口述一段都行,所以这种‘挖墙脚’是行得通的。

这个年代真正的‘招牌’,是名家的文评,这是很重要的报纸新闻来源。

杜月笙这时候笑道:“好啦,我们今天是来参加你洪雁宾的《商报》开业,其它之后再说!”

“是,杜先生”

此时的杜月笙,已经记下陈光良这个人,心里想着,如果这个年轻人真要办报,他一定要参股。

本来,他就喜欢参股报纸。

另外一边,陈光良又何尝不是想得到杜月笙的‘赏识’——参股他的报纸,倒不是为了攀上杜月笙,而是让这家报纸多一层身份,多一个顶雷的。

陈光良办报的意图是有两个:第一,提高自己的身份;第二,以后在商业活动时,报纸可以成为一个助力。

参观结束后,陈光良便告辞,他手中有今天的《商报》,看了又看,没有什么奇特的之处。

主要是关于商业新闻的水平和数量,实在是都不行,他都看不上。

如今的陈光良,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所读的书和报、所学习的文章精髓,比前世都还多。简单来说,让他写商业新闻,绝对是能成为名家的,他不仅仅有素材和分析,文笔差不多也练起来了。

这里面的原因,除了他的记忆力和智商大大的提高外,也有这一世他才真正领悟到——知识是真的改变命运。

靠着穿越的记忆,固然可以有很大的助力,但要真想长久的发展,唯有读书。

读什么书呢?

他不读进步文学,因为他已经进步到一百年后了。

他读报纸、读国外商业书刊、读儒家书籍、读专业性的书籍(建筑等)。

每天睡觉六个小时,其余时间要么忙着工作,要么就读书看报,这一刻他有种感受——前世车螺丝的体会。

前世的‘车螺丝’工厂工作,很多打工人每天工作14小时,一月休息一天或两天,他们的想法是为了拿超过底薪很高的薪水,一般都是8000以上。如果他们想躺平,两三千的收入,当然不用那么辛苦。

而如今陈光良的想法是,要想生活得更好,要想打造一个‘百年豪门’,他必须要这样付出。

两者的想法是一样的,当然陈光良是抱着‘快乐和享受’的心情,前世‘车螺丝’则是‘麻木’的心情,这里面是有不一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