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唐侠 > 十二章 金銮殿上狠断案

唐侠 十二章 金銮殿上狠断案

作者:四更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八个时辰前。

李秉从太极宫匆忙回到府上,却被告知襄王被传召入宫,不在府中。

和糜歆分析完事情经由,他着急的上蹿下跳,等两个时辰,耗尽耐心,只能自己入宫去找,刚要出门,就见李僙回来。

他迫不及待将自己大胆猜想说出,李僙只是淡淡一笑,说了八个字:“大局已定,莫要慌张!”

果然,这事情能既然能传到李选——这么一个不受宠的皇子——的耳中,这太极宫的正主,怎么可能没个警醒。

二十六日夜里,睦王刚和鱼朝恩、司空闻、融教密谈,二十七日皇上收到消息,暗中调了潼关守军入长安。二十八日一早,襄王就被传入宫中议事,以应完全。

时间回到现在。大明宫内。

三层汉白玉回形走廊之上,便是整个大明宫最大最庄严的所在——金銮殿。

同其他宫殿外观相似,朱栋黑瓦,赤墙黄梁,只不过宫殿不是六丈六尺宽,而是九丈九尺,更加宏伟威严。

从四扇双合门进入之后,堂内立两排共计二十八根立柱,每柱四丈高,直达顶椽。柱身雕五爪绕柱神龙,又以九十九层金箔覆盖,熠熠生辉。

殿内地面均为一寸厚黑玉石板,沿立柱走去,金銮殿正中,立一纯净金九合天威飞龙台,台底四丈见方,台面三丈三,共设左中右三侧登台口,每侧九级台阶,白玉阶、黄金栏、赤红毯。

这飞龙台正中,才是皇帝金銮榻,宽六尺六寸,纯金铸造;榻底是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浮雕;三侧扶手则镂空雕九龙。

一应软垫软枕,均是金丝黄绸做面,彩线绣纹,正图为九龙御天,又以三山合水,日月齐天纹为点缀,内充上等泉州棉,柔软华贵。

此刻六十禁军分列两侧,堂中站五人,分别是游行队伍中的四位亲王和太子,正中跪一人,正是睦王。

“孽子!事到如今,你还不说实话吗?”皇帝李豫(唐代宗)已经发过了一通火气,现在还算沉稳。

睦王一身朝服,满身血迹,还未换掉,就被皇帝下令捉拿。

“父皇,儿臣真的没有。”他顿首再拜:“儿臣不知父皇为何会怀疑!儿臣以列祖列宗起誓,今日行刺的事情,儿臣没有半分参与其中,请父皇明察!”说完,又猛的磕头,发出一声闷响,额上的血迹染在黑玉是板上,格外鲜明。

“你还敢以祖宗起誓?”李豫被这话一激,随手拿起案头一沓奏章,朝着睦王甩去。

他冷哼一声:“明察?”说完,声音振的越来越响,愤怒之下,几乎连嗓子都喊哑了:“好!好!好!那朕就明察给你看看我问你!前日晚上,你是不是和‘司空闻’‘郑国公’还有一个回纥人在府里见面密谋?”

睦王一愣,一时语塞,眼里满是震惊。他挺起身子,看着皇帝,连连摇头:

“不是!不是啊!父皇明鉴,那夜儿臣确实和司空闻将军、郑国公见过面。不过只是为了给司空闻将军接风洗尘,因为郑国公和他相熟,便同邀而来……这和今日行刺的事情,一点关系也没有啊,父皇!”

“接风洗尘?”李豫猛拍一下桌子:“接风洗尘需要乔装打扮?接风洗尘需要从你王府的侧门进去吗?连一个下人常随也不带!还要等到天黑以后!”

身边的太监怕他发怒之下伤了自己,正要劝阻,又瞧着李豫一手操起砚台,朝睦王砸去:“孽子!还不招,是等朕用刑吗!”

李豫年轻时,也是练过武的,砚台不偏不倚砸在睦王额头,将他半边脸也染成纯黑。

砚台本就笨重,睦王哪里敢躲,右额被砸出一个洞。他痛叫一声之后,又强忍住,只觉得额上鲜血混着墨水流入嘴里,酸涩之中,又带腥咸。

“父皇明鉴,儿臣怕惹来朝野非议,说儿臣私教大臣,意图不轨,所以在夜里约两位大人过府一叙,避人耳目。”他伏在地上,又道:“而且,儿臣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会将这件事和今日的行刺联系在一起……儿臣只在府里为司空闻将军接风,什么别的事情也没干啊!”

“什么也没干?”李豫怒目而视:“好!朕就让你死个明白!”

他转身问道身边的太监首领:“海远还没回来吗?”

公公伏身凑到耳边:“禀皇上,海远统领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传!”

太监抬起身子,用嘹亮的嗓音对着殿外喊道:“传!禁军大统领——蒙海远觐见。”

且说这禁军大统领蒙海远本在今日祭礼的队伍中,却被李豫下诏,留在宫内职守。怕的就是北衙十卫中,左右羽林军一走,鱼朝恩的神威神策四军在宫中谋反,无人掌控大局。

蒙海远个头不高,四十来岁,留着短髭。一身亮银锁子甲,每走一步,除了步履沉重之外,还发出窸窸窣窣的鳞片击节之声。

“海远,你说给他听。”

蒙海远单膝跪地,顿首抱拳:“禀陛下,今日刺客已经清缴完毕。禁军斩杀刺客一千三百五十二人,抓获三百七十三人,共计一千七八二十五人。

其中查明身份的有:回纥马匪四百二十人,司空闻将军精锐兵士五百四十二人,其他人身份暂时还未查明。这些人都换了服饰兵器,是在刻意掩盖身份。另外有大约五十人逃脱,包括其中的三名青衣刺客头目。”

这句话一说完,睦王面如死灰,连连磕头:“父皇,不是儿臣啊,不是儿臣呐。那天确实只是给司空闻将军接风。这一定是有人嫁祸,行刺的事情,儿臣一概不知啊!”

李豫却完全不管睦王的自辩,对蒙海远道:“怎么?鱼朝恩的私兵不在其中?”

“禀陛下,就目前查的结果来看,并无一人。当时禁军中的‘神威神策’四军也无异动,而且郑国公(鱼朝恩)大人,当时在府中,并没有入宫。”

皇帝脸色一黑,冷淡道:“知道了!那司空闻呢?”

“臣已经押送过来了,就在殿外!”

得了传召,司空闻也被五花大绑召入金銮殿。他一身常服,因为武功高强,双手被铁链反绑在背后,不得动弹。

他刚进殿,就瞥见跪在地上的睦王,对视一眼后,立刻下跪道:“陛下,臣与此事无关!请陛下信臣!”

唐律五品以上武官下跪只用半跪,司空闻此刻却是双膝跪地,足见心中惶恐。

“信你?难道那些反叛的军士,不是你的手下?”不知为何,李豫对司空闻的态度,要比对睦王柔和不少。

司空闻一脸惊恐:“按蒙海远统领所说,那些是臣此次回京述职带的亲随不错,可是臣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卷入今日的叛军队伍中啊!请陛下相信微臣!”

蒙海远看司空闻狡辩,又道:“臣已查实,司空闻将军的四个副将,全部出逃,而且今日此刻头目中,最后杀死龙撵中那个太监之人,正是四副将之一的忠武将军——陈青牛!”

一语说毕,场上气氛顿时更加压抑,四位亲王和太子都是震惊无比。

“司空闻,朕待你不薄,你也是算是真一手提携上来的将军!如果不是铁证如山,朕至死都不能相信,你会来刺杀朕!”李豫痛心疾首:比起生死,睦王和司空闻,亲生儿子和亲信的背叛,更让他难过。

“陛下,臣是清白的。臣冤枉!”司空闻虽然勇武,但是却笨嘴拙舌,除了喊冤,不知该如何替自己分辩。

“你和睦王平日不熟,也无军务往来,怎么会私下见面?你给朕说个明白!”李豫也觉得这事情实在蹊跷,睦王和鱼朝恩要谋反他相信,可司空闻几乎是自己一手提携上来的人,武人心思,最是敦厚。

司空闻伏身不起:“那日臣下述职完毕,刚出宫,就被睦王的家臣拦住。他说睦王体恤边疆战士辛苦,就想为臣下接风。微臣怕文官弹劾,说武官私交皇子,本是拒绝的。但睦王一再邀请,微臣只能从命,为了避免招惹是非,就换了常服,从偏门进入。

至于郑国公和回纥人,微臣入睦王府之前,并不知道他们在里面。席间睦王想招揽我支持他,但微臣只忠于陛下一人,不想加入党争,婉言拒绝之后,睦王也不再劝,就放了微臣出来。至于今日谋反行刺的事情,臣下半分也不知情啊。”

李豫听的头疼:从私心讲,他是信司空闻的,十多年赫赫战功之下建立起来的信任,也并没有那么脆弱。但事实摆在眼前,这样简单的自辩又显得太过薄弱。思来想去,熬的头疼。

忽然一个激灵,又想到当时密谋,除了司空闻、鱼朝恩。不是还有一人吗?

“当时睦王府里那个回纥人呢?你可认识啊!”

司空闻刚说完不认识,蒙海远却奏道:“陛下,那人已经被捉住了,也在今日谋反行刺的人中。他的身份也查实,是西回纥最大马匪‘黑鹰潭’的二当家——阿跌瑟。”

他说话间,瞥了司空闻和睦王一眼:“他的证词,和司空闻、睦王殿下的说法,却对不上!”

“他怎么说?”

“这是口供!请陛下查阅!”蒙海远从袖口拿出一张供词,又道:

“阿跌瑟说,睦王殿下一年前就开始筹备和太子的争斗,允诺称帝后,会帮助黑鹰潭攻打突厥,封其为藩属国。黑鹰潭也因此一年间数次为睦王进贡,共计黄金三万两,白银不计其数,以做党争之用。

阿跌瑟说睦王一个月前就定下这年终尾祭的谋反计划。让他从回纥调精锐七百人,乔装打扮,混入长安。又说前夜在府里商量好了对策,将陛下的行进路线时间计算准确,他和司空在宫外闻行刺,郑国公在宫内清缴忠于陛下之人,以此篡位!

这一年间的书信和收据,均有实证。臣查粗略查对,笔迹和印章皆吻合,不是伪证。证据就在殿外,陛下可虽是传召。”

“还传召什么!”李豫把阿跌瑟的证词看完,怒火中烧,猛拍一掌扶手,尤不解气。一把抽出旁边‘天子剑’来,咬牙切齿:“孽子!你居然如此大胆!司空闻,枉朕对你如此相信!”

“朕!朕要杀了你们!”他边说边从九合天威飞龙台上下来,持剑就要朝睦王砍去。

两边的太监想拦,可现在皇上正在气头上,手里又拿着宝剑,这要是阻拦,万一一个不小心被砍死,岂不是太冤枉?

还好襄王在殿上,论地位,论武功,恐怕也只有他一人能劝得住皇上了。

李僙拦在李豫身前:“皇兄息怒!就算睦王真的谋反,也请案子查清再行处置,万不可现在处了私刑。”他又低声道:“这传扬出去……”

李豫一剑劈在睦王身边,剑身在黑玉石板上擦除电光:“传扬?儿子刺杀老子,这天下皆知了,朕还怕传扬?”

说完他恶狠狠的看着睦王:“你素日以太宗陛下为榜样,一心想重现开元盛世,我本还以你为傲!难道你就是这么学的吗?要再来一次神武门之变,杀父登基吗?”

“儿臣不敢!”

“儿臣不敢!”

“儿臣不敢!”

铁证如山,睦王无从辩白,只能不断的磕头。

唐太宗一世英名,但神武门之变的事情,要放在明面上说,就是谋逆。民间都不可传扬,如今却从李豫帝王之口说出,也是怒气之下,失了分寸。

“若不是朕提早防范,让太监替朕坐在龙撵里,又从潼关调兵来,这次还搞不好真被你个逆子得逞了。原本只是堤防,没想到!你们真的敢!你就这么想要朕的皇位吗?”

李豫说的痛心疾首,怒发冲冠,提剑又是一劈,这次是实打实往睦王头上砍去,还好李僙手快,一把拦下。

他还不解恨,一脚踹在睦王脸上,将他打个趔蹶。

睦王额头上本就鲜血直流,这一脚下去,墨迹、血色、靴印混在一起,连面容都看不清了。

“儿臣不敢!”

“儿臣不敢!”

“儿臣不敢!”

睦王重新跪好,不住的磕头,这铁证面前,不论如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传朕旨意:将涉事一干人,全部押入天牢,严加看守。由襄王主审此事,刑部侍郎、禁军统领协理。朕要将这事情的来龙去脉查的一清二楚!另外,鱼朝恩软禁家中,事情查清楚之前,不得外出。

左右神威神策休沐一月,期间暂由潼关守军驻守宫城,行禁军之责。”

——————————

因为换工作的原因,作息时间发生变化,这几天更新有点不稳定,大家见谅。

周末我尽量多写攒存稿,来保证工作日的更新。

时间再断,我也不会水人凑字数,一定保证故事的精彩。谢谢大家的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