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南宋不咳嗽 > 四百一十九章 军事共产

南宋不咳嗽 四百一十九章 军事共产

作者:第十个名字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14:48:00 来源:蚂蚁文学

在阿拉伯半岛上,不光有一种动物被阿拉伯人钟爱,除了骆驼之外,真主还送给阿拉伯人第二件大礼,那就是阿拉伯马。≤≤小≤说,这些马以健美、忠实、坚韧、聪明闻名于世,贝都因人非常爱马,如果只有一桶水,人和马都渴着呢,最先喝到水的不是人而是马。

这里还盛产柽(heng)柳,可以烧制极好的木炭;阿拉伯胶树,出产的阿拉伯树胶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和乳化剂;麦蕈(un),一种很好吃的蘑菇;番泻叶,一种泻药;葡萄,一般这种半沙漠地区都盛产葡萄,比如我们新疆地区;还有石榴、杏、苹果、油橄榄等等。

还有一样阿拉伯人离不开的作物,就是椰枣!

除了骆驼肉之外,贝都因人只吃一种固体食物,那就是椰枣。不光人吃,把椰枣的核磨成粉,弄成饼状,还是骆驼很喜欢的细粮。如果把椰枣泡到水里,等它们发酵,又变成了贝都因人的特色饮料,枣醴(li)。假如说古代汉人靠小米生活、古代欧洲人靠小麦填饱肚子,那椰枣就是古代贝都因人的小米和小麦。

另外阿拉伯半岛的腹地还有一种玩意,是贝都因人的钟爱,这个玩意听着有点恶心,那就是蝗虫。据说每隔几年,沙漠里就要闹蝗灾,然后贝都因人全体出动,拿着大布袋子抓蝗虫,带回帐篷之后,根本不洗,揪着蝗虫脑袋这么一拧,就连脑袋带肠子肚子都揪出来了,剩下的身子全是肉,沾点盐就扔嘴里了,他们说这是一种美味!!!

在阿拉伯半岛上,由于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大体上分成了三种人。一种是只占据了沿海绿洲。过着农耕生活的定居者,第二种是类似贝都因人这样骑着骆驼和马,赶着羊群追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者,还有一种是半定居半游牧的人。这三种人虽然都是阿拉伯人。长得也差不多,但性格完全不同。

定居者生活最安稳,所以在科技、文化方面发展得比较快,大部分阿拉伯学者什么的,就出自于定居者。半定居半游牧的人群生活一会儿安稳一会儿流浪。没法专心琢磨知识,但他们有固定的居所,于是就热衷于做生意。利用游荡的时间各处跑,买回来合适的货物,然后再各处去卖,包括跑海商的那些阿拉伯人,大多数都是这种人。

贝都因人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住在哪儿,全完取决于哪儿有牧草和水源,既没有钻研的时间。也没有做买卖的功夫。但是他们也没闲着,长期的恶劣环境造就了贝都因人凶悍的性格,所以要说谁能打仗,那他们是阿拉伯人里最能打的。贝都因骑兵和骆驼兵在沙漠里来去如风,根本不用特意训练,因为抢劫和仇杀就是伴随他们一生的游戏。

而且贝都因人极端仇视外族,他们在沙漠自给自足,一般不出沙漠活动,也不乐意看到别人进入沙漠活动。整个阿拉伯沙漠地区都是贝都因人的家,这片大沙漠虽然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但反过来想一想,也不是没有好处。沙漠就是他们的天然屏障,别人要想进攻他们,没有足够大的勇气和优势。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贝都因人祈祷的时候,他们总会这样说:真主啊!求你怜悯我、怜悯默罕默德,但不要怜悯其他任何人!

不过贝都因人的性格又很矛盾,一旦你成为他们认可的客人,那他们就会把你视为家人,会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你。除非他战死。要是让客人在自己的地盘里受到伤害,贝都因人认为这是对真主的玷污。

在这个时代,阿拉伯人的生活都比较简单,社会结构也相对简单。一顶帐篷就代表着一家人,好几顶帐篷凑到一起,就是一个牧群;好几个牧群凑到一起,就是一个氏族;几个有亲戚关系的氏族凑到一起,就是一个部落。部落就是阿拉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部落的族长叫做谢赫,是由大家选出来的德高望重、公正、慷慨的长者担任。

在部落里,所有人都是自家人,表现形式就是在自己名字前面加一个前缀。比如这个部落的族长叫赛义德,那这个部落所有人的名字前面都要加上贝努赛义德这个词儿。贝努的意思就是子孙,说明自己是赛义德的子孙。出去打架、抢地盘的时候,也能让对方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个部落的人。

假如你杀死了一个部落的人,尤其是贝都因人,那你可就麻烦了。整个部落都会将你、你的家人、族人视为死敌,然后两个部落就开始仇杀,不死不休。有些部落之间的纷争可以持续上百年,直到有一方被杀光或者支付了让对方满意的赔款才能结束。

赛义德讲到这里时,洪涛突然明白了一个事情。后世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地区为啥很难培植代理人,主要原因应该就是这个。在这些主要由部落组成的国家里,外人来了根本搞不清楚谁和谁是世仇、谁和谁是死敌。如果你安排不好,让两个或多个世仇部落在一起执政,用大脚趾头想,也能想出他们会不会互相配合,能不当面打起来已经是很给美军面子了,只要美军一离开,立马就是部落战争。什么国家、民族、宗教,对这些部落来讲都是扯淡,先把仇报了再说吧。因为对方杀了我爹、我兄弟,我也杀了对方的母亲和二叔,一杀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这玩意还能说得清楚吗?

千万不要以为阿拉伯人都是宗教狂,在部落和宗教之间,绝大多数阿拉伯人会选择部落,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相比起这些东西,宗教来的比较晚,而且很多游牧部落是不太虔诚的,宗教对他们来讲,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部落是,一个没有部落的人,在这片土地上就活不下去,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杀死你,你受不到任何保护,包括法律和宗教。

说起阿拉伯人,就必须说说宗教,谁让他们是的传统呢。对十三世纪的来讲,《古兰经》不仅是经书,还是法律,又是人生哲学。

的基本纲领有五个,也就是说你遵守了这五个信条,基本上你就可以是一个了。

第一个纲领是向真主表白,每一位从出生到死亡,说得最多的就是两句话:“除真主外,别无神灵”、“默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如果你去麦加或者耶路撒冷,每天你都会看到一个人登上高高的塔顶,然后向下面礼拜的人宣讲,这个人叫做穆艾津,翻译过来就是宣礼员。他宣讲的头两句话,也是这两句。按照教的规则,只要一个人当众宣读这两句话,那这个人就已经是一位了。

第二个纲领是礼拜,每一个每天都要向着克尔白礼拜五次(克尔白就是麦加圣城禁寺中间的一个大方屋子),不管你在世界何处,都要面对麦加圣城的方向做礼拜。每个周五中午的礼拜,是公众礼拜,凡是成年的,都要去礼拜寺集中。

第三个纲领是宰卡,意思就是法定的施舍。虽然说是施舍,但加上法定就不一样了,每个必须缴纳,大概比例是个人收入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和基督教的什一税差不多意思。

第四个纲领是斋戒,在这一天里从日出到日落,不能饮食和啪啪啪,这个月则叫做斋月。

第五个纲领是哈只,也叫朝觐。它要求每一个不分性别,只要身体能扛得住、道路通畅、自己出得起路费、家里也不会因为路费而揭不开锅。那你就得在一生之中、在指定的时间最少去麦加一次,穿着不用缝制的衣服受戒,这叫做大朝。

如果你乐意,也可以随时随地去麦加圣地朝觐,不用非等指定时间,这就叫做欧木赖,也叫小朝。大朝的最后一天会在米那宰一只骆驼,这一天就是全世界的节日,中国叫做古尔班节。

那教的是如何体现的呢?首先就税收,在阿拉伯国家里一共有三种税,土地税、人丁税和法定施舍。这些钱进入国库,用于政府开支和军费,每年剩余的国库会再分给国家的每位。这三种税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交纳,妇女、儿童、乞丐、僧侣、老人、病人全免。强健的男人还分成三个档次,富裕、中等、贫穷,然后按照你的等级交不同数量的税,越富交的越多,越穷交的越少。

当对外战争获得胜利之后,占领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其它战利品则归全体国民分配。在史书上确实有记载,很多阿拉伯国家都向所有国民发放过国库内剩余的钱和战利品分成,只要每年国库有结余,都会按照档次不同,分给全体国民。按照赛义德的叫法,这种社会叫做军事共产!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