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549教妹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549教妹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距离上次吃肉是一周前,唐植桐到家的时候又薅了一点板油,不多,斤把沉。

由于今儿去新华书店耽误了些时间,等唐植桐到家的时候,小王同学和凤珍已经到家。

“哥,我放假了!”凤芝看到板油,仿佛嗅到了油渣的香味,眼睛盯着板油,口头跟唐植桐报喜。

“在家先写作业,不许祸祸贝贝。”唐植桐将板油交给张桂芳,揉揉妹妹的脑袋,嘱咐道。

贝贝的个头明显大了一圈,走路已经不再摇晃,有了几分走猫步的轻盈,但每当凤芝高喊着“贝贝”的时候,它就无法保持优雅,一溜烟的往床底下钻。

“嗯嗯,哥,今晚吃油渣吗?”凤芝敷衍的点点头,心里惦记的却是吃的。

“尝一块吧,明儿炖个白菜吃。”油渣不多,包水饺不太够瞧,炖个菜还是可以的,连油都省下了。

“行!”凤芝听完,笑嘻嘻的过去追猫了,也不知道刚才的话有没有听进去。

低年级嘛,目前学习任务不重,假期作业也不多,有的是时间嘻嘻哈哈。

这要是放在千禧年后,但凡家庭条件允许的,高低不得给孩子找几个家教补补课?毕竟很多家长都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唐植桐对这种观点给予有限性的认可,不绝对。

人的这一生,最大的分水岭不是学历,而是子宫。

从出生的那一刻,这辈子的命运基本就定局了,像东子那种出身却有很大成就的,总归是少数,甚至悲观一点去看,学历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弱。

小王同学可不知道丈夫心里在琢磨什么,用胳膊肘轻轻地碰碰他,待唐植桐转过头来后,朝凤珍的方向呶呶嘴。

唐植桐顺着小王同学指示的方向看过去,凤珍坐在桌子前,双眼无神,空洞的看着课本。

“凤珍,今儿在学校还顺利吗?”既然小王同学表情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那就是没啥大事,唐植桐放下挎包,摘下帽子,隔着桌子问道。

“今天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没审好,写离题了。”凤珍抬起头,看了哥哥一眼,说完,咬着下嘴唇,有些懊恼。

“没多大事,下回注意,现在离中考还早呢。”唐植桐看着凤珍眼圈有点发红,眼皮也有点肿,明显是哭过,这个妹妹心思重,做事情力争做到最好。

人呐,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认为是最难跨越的事情。

凤芝这么大的孩子,可能认为打了一只碗是了不得的事情,会担心被父母打。

凤珍这么大的孩子呢,可能会认为一次考试考不好是天大的事情,好几天缓不过神来。

唐植桐这么大的人呢,可能会认为工作是天大的事情,没有一份好的工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对未来的路很迷茫,不知前途如何。

等人到中年,可能会疲惫不堪,上有老要赡养、孝敬,下有小要抚养、教育,苦了、累了都不敢说,咬牙挺着。

等人到老年呢,大抵是看开了,心里最大的牵挂莫过于孩子,不希望给自己孩子添麻烦,甚至有人提前将棺材板打好、墓穴挖好,就等老死的那一天。

如果有那么一天,查出了大病或瘫痪,自我了断的也不在少数……

其实在唐植桐看来,人生除死无大事。

人这辈子,很多责任都是被强加上的,不能光为别人活着,也得适当考虑一下自己,人生短短几十年,没必要活的那么累。

“你这人,凤珍想请教你怎么写作文呢。”小王同学又推了唐植桐一下,对丈夫的敷衍很不满意。

“嗯??请教我?我正儿八经的读书也就读到初中,读初中的时候,作文写的也不怎么样。”唐植桐笑呵呵的回道。

“墙上报纸上的文章,还有赤脚医生手册,不都有你一份吗?哎呀,别推辞了,跟凤珍讲讲。”这年头会写点东西的文人地位高,小王同学也不能免俗,不接受丈夫的说辞。

“得,那我就帮凤珍分析分析。今天考试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唐植桐不是语文老师,不懂老师的套路,但自己对作文多少有些自己的见解,自己亲妹妹嘛,传授给她还是可以的。

“让写妈妈的,我写成校园了。”凤珍有些不好意思,这俩主题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哦,那就是写成了夸校园、老师?”唐植桐点点头,追问道。

凤珍嗯了一声。

“圆回来不就得了?结尾来一句:我没有妈妈,学校就是我的妈妈。画龙点睛嘛,主题是不是就升华了?只要前面写的不是太离谱,我相信老师会给你打个高分。”唐植桐思路很活泛,解决办法张口就来。

“瞎说!咱妈好好的呢,哪有这么说话的?”尽管丈夫的思路没错,但守着婆婆,小王同学“批评”了丈夫一句,跟小姑子说道:“你哥话说的不对,但思路是对的。你作文末尾加上一句,学校就是我第二个家、老师如同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是不是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凤珍听后,眼睛一亮,但也有些懊恼,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茬呢?

“这作文也算是文艺创作,俗话说艺术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你不要一味的去写实,不要觉得没发生过的不能写。

要懂得变通,要学会去编,只要是社会提倡的、正面的、积极的,都可以去写嘛。

你不用睁那么大眼睛,也就是你是我妹妹,换做旁人,我才不会教呢。

你们以前肯定写过什么‘我的理想’一类的作文吧?

你们还没毕业,这类作文可不就是编吗?

我以后要当工人建设祖国、要当教师教书育人、要做科学家造福人类、要做大夫救死扶伤、要做农民多打粮食等等,不少同学都这么想吧?

除了农民是你们想做就能做的,其他岗位就是你们想,还不一定能轮上呢!”

说起这些,唐植桐可就不困了,讲的头头是道。

“还有那什么,记一件我在生活中做的好事,此类题目的作文也写过吧?

什么扶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下雨天给别人打伞,碰见问路的带人家找亲戚,甚至有人写自己勇救落水小孩子等等,都有人写。

现实中他们真的这么去做过吗?老师会去求证吗?

老师也知道学生在瞎写,但起码从思想上,这么写的学生是积极向上的,作文立意又好,老师给的分数一般也会比较高。

你不用那么看我,我好歹也是读过初中的,我们那时候就这样,很多同学都是瞎编乱造。

我竭尽脑汁也没想出自个做了什么好事,难道说偷桃,帮着其他几个同学挡了灾,没把他们出卖出去吗?

那时候也就是自己傻。”

唐植桐一边说,一边乐,自己当初就是傻嘛。

看着凤珍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唐植桐问道:“你是不是觉得言为心声,作文不能搞虚假?”

凤珍没好意思点头,但也没否认。

“这人呐,有人说人本善,有人说人本恶,要我说,人都是利己的。

我当时为啥没出卖同学?是因为想着他们能和我玩啊!

可后来呢?他们照样欺负我。

算了,不说这个了,你们老师肯定有点名同学上去板书、做题的时候吧?

下次你留意一下,每当这时候,肯定有同学不敢跟老师对视,盯着自个的书桌,压根不敢跟老师对视,生怕老师叫自己。

这就是利己。

这不是什么言表不一、两面三刀、口蜜腹剑。

即便有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但只要没有害人的心思,就能算个好人,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本能的趋利避凶,为了生存罢了,我觉得都是很正常的。

成年人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的,虽然现在跟你说早了点,但你要在生活中慢慢的去感悟,有利无害。”

唐植桐举了例子,讲的内容掏心掏肺,尽可能让凤珍明白。

个人的生存法则是这样,国家其实也是。

小列打了小伊,小伊一边去联合国表表达热爱和平,一边给小列刷了火箭。

对于自己的榜一大哥,小列却跳起脚来骂娘,哎,这时候小伊就开口了:小列啊,你得有点涵养,得保持克制。

小列骂的越欢,后面的大哥们刷的越多,砸在地上的已经过千,小列这一波都赢麻了。

“你跟凤珍说这些,早了点吧?”小王同学是认可丈夫说的这番道理的,但同时觉得一个年龄段该有一个年龄段的认知,不宜拔苗助长。

“嘿,我走过弯路,不想凤珍再走一遍。能理解这些,她的人生路能好走很多。”唐植桐不置可否,其实不仅仅是人生路的问题。

眼前这样平静的日子没几年了,唐植桐不想让妹妹误判牵扯到那帮学生的事中去。

反正不管怎么说,让凤珍早点明辨是非,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肯定不是坏事。

吃完饭,回到厢房,唐植桐把新华字典从挎包里掏出来,摆在了书桌上。

“这是除了学英语、俄语外,还打算学学汉语?”小王同学看到字典,打趣道。

“嗐,今儿文改委的同志找我……”唐植桐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跟小王同学把今天下午的事情说了一遍。

“厉害啊,能让央字头的单位主动去找你。”小王同学听后,满眼冒金星,眼里都快润出水来了。

女人嘛,难免有慕强心态,不一定健康,但绝对享受。

“低调、低调。为国做一份微不足道的贡献。”唐植桐笑嘻嘻的接受了小王同学的崇拜,将麻袋里剩下的信拿出来,今晚准备继续看信。

前两天看过的信已经整理出来,有建设性意见的一摞,寄钱、粮票、油票的单独存放,剩下的信统统又塞回了麻袋,等忙完这阵子,把上面的邮票剪下来,就让它们享受一把“回炉再造”的待遇。

“这还微不足道呢?我们单位参与这个工程的人,尾巴都恨不能翘上天了。”小王同学知道文字改革的事情,能参与到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科班出身的大佬,在学术界很有学问、出了好几本专业著作那种,人家的著作可是能拿出来当大学教材的。

“呵呵,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嘛,我只想过好咱自己的日子。”唐植桐对文改不排斥,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在文化知识普及方面功不可没。

一简字还好一些,二简字出了岔子。

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那个挖皇陵的人在《红旗》上刊文谈如何寻找简化字:“从事文改工作的人,应该经常注意民间的简化汉字,吸取其可取者而随时加以推广。所颁布的简化汉字,是应该随时增加的。”“遵循教导,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下子全国各地的简化字从四面八方交到了文改委。

群众确实有智慧,汉字笔画减少了一半,造成了“二简字”缺胳膊少腿、难看至极的情况。

同时,很多字消失,很多同音字承担了本不属于它的含义,在理解、推广时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下面几张图列举几个例子)

虽然二简字正式实行时间不长,但后续影响很大,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依旧使用当时的“流行字”。

哪怕是唐植桐读小学、初中的时候,依旧有老师在沿用,餐饮的“餐”字只写左上边那几画,力量的“量”字,下方的“里”变成了“力”,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唐植桐觉得既然自己来了这边,就一次性的将完善的简化字都搞出来得了,反正也不怎么费功夫。

什么偏旁啊、规则啊,唐植桐不打算去总结,因为他当年也确实没有学过这一块。

唐植桐不想在拼音上如何如何,倒是在字体简化上可以略尽绵薄之力,因为从小就学嘛。

这个搞起来也简单,照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扒呗,只写字,不用管注释,扣除不用简化的,满打满算写四五千个字顶天了。

哪怕每天写一百多个字,一个月的工夫也就干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