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548文改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548文改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女人把凉手伸进男人脖子里,男人一般不吭声,或者倒吸一口凉气“嘶”一下。

女人碰到这种情况,大多会发出“呀”、“啊~”、“嗯~”的动静。

小王同学的手在唐植桐后背上并不老实,挠挠抓抓,还时不时翻个面:“清清给我回信了。”

“哦?武爱军也过去吗?”唐植桐猜测的问道。

“嗯,他也过去,这样咱就不用专门约时间了,到时候你跟我一块过去吧。”小王同学心里多少有些别扭,其实她跟武爱军之前还是挺好的朋友,但自从知道他对自己有想法以后,心里就老不得劲,不愿意单独跟他见面。

“行。这样挺好的。”唐植桐觉得这种安排挺合适的,起码比三人单独见面合适。

这年头聚个会难啊,没有会所、没有KTV,就连定个饭店都得有人提前去排队。

自己肯定不乐意大冬天的去排队,那两男一女大冬天的去逛公园?去图书馆?去电影院?还是去看话剧?

都不合适,反倒是一群人走走逛逛,聊得来就聊两句,聊不来的话,自己就当一回给小王同学拎包的小厮。

“这些票和钱,你打算怎么处理?”小王同学尽管有些不情愿,但并没有将写信通知武爱军的活交给唐植桐,打算看在鹿姨的面子上敷衍一下。

“没想好。捐了好像不太合适,毕竟是别人的东西。”唐植桐也在为这件事头疼,这年头虽然慈善组织不多,但也还是有的,比如红会。

“那要不寄回去?”小王同学在一旁建议道。

“手册编纂组的人不少,如果有读者不光给我寄了,也给其他人寄了,光我往回寄的话,是不是就把其他同志给露出来了?”唐植桐想过这种处理方式,往回寄的钱倒是小事,但总感觉不够妥当。

“能寄钱、寄票的,自己家里肯定得有家底吧?兴许人家只是单纯的感谢,要不就收下?”小王同学是懂和光同尘的,既然家里有家底,万一是家里有能量,对比出谁谁谁收了钱、收了票,恐怕传出去影响不会很好。

“等开会的时候,我问问其他人吧。”唐植桐不置可否,这年头的法律没那么健全,虽然有自愿给就可以拿着的说法,但还是觉得随大流来的好。

“也好。”小王同学说罢,就要把手抽出来,已经暖和过来了,得帮着丈夫拆信了。

“你给我挠挠,后背痒。”小王同学从后背抽出手后,唐植桐反而觉得空落落的,冬天洗澡没有夏天那么勤快,皮肤难免干燥,其他地方还好,自己能挠挠,但后背够不着,得借助外力。

“站起来。”小王同学撸起袖子,挠背的话,从领口伸胳膊进去,棉袄不光会勒到唐植桐的脖子,自己胳膊也不得劲,所以小王同学选择从棉衣的下摆伸进手往上掏。

拽出扎进腰带里的秋衣,小王同学生怕用手指甲挠的疼,就用手指头肚在唐植桐后背上来回摩擦。

“用指甲,手指头不解痒。”唐植桐左右蛄蛹两下,这种挠法越挠越痒。

“哎呀,毛病深的。”小王同学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还是曲起了手指头,上上下下的往复运动着。

“哎~往下点、再往右点点,就这,就这,用点力……舒服~”唐植桐指挥着小王同学将手移动到自己的痒痒处,舒服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虽然家里有痒痒挠,但哪有小王同学素手温存来的香?

家里的痒痒挠是去年定制家具的时候,张波用边角料制作、赠送的。

痒痒挠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以前叫“搔杖”,民间叫“不求人”,材质、形状多种多样,一般老百姓家大多用竹制的,竹制不仅便宜,而且实用性强,可以挠痒痒,也可以在孩子皮痒的时候充做教具,性价比拉满。

稍微富有点的人家不讲究性价比,大多会选用檀木、黄花梨木等名贵木材,也有用铜质的,甚至有用动物骸骨、象牙打磨的。

满清之前还有一种如意样式,但鞑子入关以后,对玉如意格外中意,所以如意也就脱离了痒痒挠的行列,成了一种摆设。

小两口今晚又逮住信看了一宿,黑眼圈都快熬出来了。

唐植桐觉得这活比耕地都累……

1月9日,星期六,邮电学院只有上午安排了期末考试,吃过午饭,唐植桐直接去了押运处。

已经有两天没过来了,总得过来签签字啥的。

马薇是个非常合格的科员,将财务科的工作整理的井井有条,在见到唐植桐的第一时间,将各种需要签字的票据都整整齐齐的拿了出来。

唐植桐搭眼瞅瞅,没啥错误,都签了字。

“小秦没再找你吧?”在把票据交给马薇的时候,唐植桐问道。

马薇将这事委托给了唐植桐,唐植桐多问一句并不算过界,而且这么好的科员,唐植桐不愿意因为一些男男女女的事情而出岔子。

“没有。谢谢唐科长关心。”马薇摇摇头,给了肯定的回复。

“那我就放心了。”唐植桐笑笑,以前自个是员工,现在手下也算是有了兵,得学着去护犊子。

又跟马薇聊了几句最近的工作进展,正当唐植桐想干点正事的时候,桌子上的电话响了。

“小唐吗?我方圆,你过来一趟。”电话是方圆打过来的,在听到唐植桐的声音后,直接吩咐道。

“得,我还得再出去一趟。”唐植桐将统计的活又放了下来,跟马薇说一声,拿着个小本子出了门。

方圆办公室,除了方圆还有另外一个同志,唐植桐并不认识。

“韩科长,这是我们押运处的唐植桐同志。”方圆在唐植桐进来后,主动介绍道。

“哎呀!唐投递,真是让我们好找。你好,我是韩海舟,在文改委工作。”韩海舟在听到方圆介绍后,没有起身,坐在那边打招呼。

唐植桐有点懵,嘴里敷衍的说着你好,却看向方圆。

方圆朝唐植桐笑笑,隐晦的点点头。

看到方圆的这副模样,唐植桐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尽管不知道韩海舟的意图,但应该不是坏事。

“韩科长,啥事?”唐植桐即便是再懵,也猜出了这次是谁找自己,对方叫自己唐投递,那就是自个当投递员时的事情?

“对,唐投递先看看这封信,是不是你写的?”韩海舟没有说自己有什么意图,掏出一封信,递给唐植桐。

唐植桐接过信,打开扫了一眼,就确定是自己写的,内容也对的上,是投递片区一大妈不识字,让自己帮她读信以后,帮着写的回信。

“是我帮着一位大妈写的。”唐植桐没有多犹豫,自己当时身为投递员,为了方便群众,帮着群众写回信,怎么都算不上犯错吧?只要不是错,那就没啥不能认的。

“那就对上号了,事情是这样的。这封信被有关同志辗转送到了我们这边,我们经研究,一致认为你在信里写的一些字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想请你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我们文字改革提出宝贵建议。”韩海舟没有拐弯抹角,直述来意。

“哦,这事啊……”唐植桐松了一口气,还以为是啥大事呢,原来是自己书写习惯惹的祸,没办法,从小接受简体字教育,并使用了二十多年,已经刻入骨子里了。

“有难处?”韩海舟见唐植桐没有立刻答应,追问道。

“韩科长,那个,这事不着急吧?您看,我这边有本职工作需要处理,平时也要往邮电学院跑,时间上可能不会很充裕。”唐植桐没有直接拒绝。

“不着急,一两个月也行,两三个月也可以。我是通过你们市局找到你的,市局对于我们工作还是很支持的,这点你放心就行。”韩海舟听出了唐植桐的顾虑,直接把天窗给打开。

“哦,那可以。”唐植桐在看到方圆再次点头确认后,才给予了肯定回复。

文改委,唐植桐略有耳闻,这个单位级别也不低,跟爱卫会差不多。

围绕文字改革,还成立了一系列的部门,像是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等,陈老总、郭某在其中都有任职。

“好,不愧是邮电系统有觉悟的同志。等你整理好,可以直接寄到我们单位,或者送过去也行。”韩海舟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唐植桐。

“行。”唐植桐接过信封,一瞅,好家伙,大单位就是不一样,人家这信封直接在寄信人地址处印有文改委的地址和邮编,大木仓胡同赫然印在了信封上。

现在有这种条件印制专门信封的,唐植桐在押运过程中还真没碰到多少。

“好,谢谢方处,谢谢唐投递,我就不打扰了。”韩海舟任务已达成,站起身来,告辞。

送走韩海舟,方圆又拉着唐植桐进了自己办公室,这次没有外人在场,俩人躲里面开始了吞云吐雾。

“嘿,要不是胡局亲自打电话,我还真不愿意搭理他,文化人怎么了?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一口一个唐投递,把你当什么了?”方圆替唐植桐打抱不平道。

“嘿嘿,文人嘛,有傲骨。”唐植桐也看不惯这个做派,但对方年纪也不大,兴许是头一回进级别这么高的单位,难免有些高高在上。

文字有力量,但前提是文字得统一。

都说秦始皇的功绩之一是统一了文字,其实并没有完全统一,依旧有不少同音同义的却不同写法的同一个字。

从北洋政府开始,就有人提出简化文字,便于知识的推广,但收效甚微。

解放后,这项工作就提上了日程,上面的那几位都非常重视,接二连三的作出指示、批示,希望能尽快完成简化工作,便于百姓更容易认字,完成扫盲。

举个例子,1955年5月的时候,刘姓大佬在听取汇报后,提出三条建议,其中一条是:老师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普通话,今后凡是不会讲普通话的,不能当教师。

影响深远,虽然当时没能彻底贯彻下去,但几十年后,每个考教资的同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大多都得在二级以上,否则拿不到教资证。

除了简化字、口音外,还有印刷习惯,1955年元旦,《光明日报》在全国各大报纸中率先改传统的右起竖排为左起横排。

截止1956年元旦,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报纸全部改为横排,各类出版物中左起横排已占到了80%。

两人聊了两句,主要是方圆赞叹唐植桐一人多能,随后话题转到这次先进上:“先进名单报上去了,市局已经批了,有你和马薇,回头等通知,得开个表彰大会,到时候你们一块过去一趟。”

“好嘞,谢谢圆哥。”唐植桐没想到还得开会,去年的时候简单一发拉倒,没这回事,只要这回不让自己上去讲两句就行。

既然已尘埃落定,回到办公室后,唐植桐将先进的事告诉了马薇,自然免不了一番客套。

下班回家路过新华书店的时候,唐植桐进去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一块钱一本,这是搞文字工作必不可少的权威工具。

唐植桐本来想买一本辞海来着,但书店里没有,可能还没有出版。

新华字典是前阵子刚印刷的,纸张比起之前的书籍来,已经很粗糙了。

没办法,步子迈的太大,各种后遗症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书籍用纸还算好的,虽然粗糙,起码还能有供应,像卫生纸什么的,市面上已经很难买了,小王同学现在用的消毒卫生纸都是唐植桐以前囤下的,隔上一阵子就偷偷往衣橱里放上几卷。

刚开始的时候,小王同学还问过是不是唐植桐买的,后来也就慢慢不再追问了。

唐植桐随手翻了几下,这一版的新华字典上已经出现了汉语拼音,与几十年后的区别不大。

如果硬要说区别,那就是在每个汉字后面,除了标注汉语拼音外,还有一个切音。

切音也叫反切,是汉字注音的一种方式,历史很悠久,这边的唐植桐读小学时就是学的这种,学起来有些吃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