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85加急电报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485加急电报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琉璃厂出来,唐植桐钻进胡同,取出自行车,然后奔向阜成门。

一路上开启雷达扫描,遇到斑鸠,就捡个大的往空间里薅。

之所以来阜成门,是因为唐植桐上次在这边处决过兔子,有个人烟稀少的好地方,不引人注目。

(照片为1964年拍摄,阜成门以南内城西护城河。已看不到城墙。)

还是上次的地方,唐植桐停好自行车,薅出气枪,装弹上膛瞄准,然后扣动扳机的同时,将斑鸠放在自己的瞄准点上。

虽然百发百中,但由于斑鸠出来以后扑棱,这就导致略微有些偏差,并非枪枪爆头。

唐植桐不贪,只毙了四只。

在斑鸠“冷静”下来的工夫,唐植桐又如法炮制了十来只兔子。

为了尽量避免被别人看出是家兔,唐植桐在空间给兔子做了个真皮去除术,身上一根毛也无,贼拉干净。

这样拿出去,自己说是野兔那就必须得是野兔。

指鹿为马的事都有人干过,指兔为兔更不成问题,如果非要质疑,那就别吃了。

将四只凉透的斑鸠用绳子拴住脚,绑成一串,唐植桐这才背上气枪、挎包、水壶,骑上自行车往椿树胡同赶过去。

“运气不错啊,都是今儿打的?”刚一进院子,出来接水的高大爷就看到了唐植桐车把上的斑鸠。

“对。高大爷,来一只尝尝?”唐植桐下了自行车,从上面解下一只来,递过去,对于从前线下来的老兵、功臣,他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带回去给小家伙们加个菜吧。”高大爷摆摆手,不肯要,临进门的时候,不忘转头嫌弃道:“枪法稀松,还得多练。”

“好嘞,听您的。”您老腕儿大,说啥都对,唐植桐应得爽快。

答应归答应,但押运科毕竟不是正儿八经的职业军人,哪有那么多练枪法的机会?

锁好自行车,唐植桐拿着东西,丁零当啷的上了楼。

敬民给开的门,看到唐植桐,热情的喊了声姐夫,然后眼睛就有些不够用了,一会瞅瞅斑鸠,一会看看气枪。

“小心别砸到脚。”唐植桐将斑鸠放在地上,然后拿下气枪递给小舅子,里面没弹,光端端。比划比划还是可以的。

“您就放心吧,就是我摔了,也得让自个垫在下面,不让枪磕碰喽。”王敬民兴高采烈的接过枪,端着瞄准,嘴里还不断的发出biubiubiu的动静。

抗美援朝刚过去没几年,现在全国上下都是尚武的声音,小孩子也不例外,但由于年龄小,谁都没机会摸真枪。

若要是有孩子偷自个家大人的铁家伙,呵,可得深切体验一回“皮开肉绽”套餐,轻则夹在胳膊底下用竹条抽,重则得吊在房梁上和牛皮腰带来上一顿亲密接触。

真家伙摸不到,但假的还是可以的。

谁要是能有个木头刻的枪,那都是宝贝,恨不能抱着睡。

白天拿到街上跟小伙伴们一显摆,就会有无数拥趸疯狂追随。

玩个打土匪的游戏,自己必须是官最大的那个,别人都得听自己安排。

“姐夫,我姐呢?”静莹看看被唐植桐顺手关上的房门,问道。

“你姐在家呢,我出去打点野味还带她啊?”唐植桐换了双鞋,将身上丁零当啷的件,都放在沙发上。

“那可不好说,你俩一向是形影不离的。”王静莹捂嘴笑。

叶志娟听到动静,两手都粘着面粉,从厨房出来打招呼:“桉子来了,你先坐,我把面发上。”

“妈,您歇一会,我来做吧。”唐植桐将外套脱下来,扔沙发上,挽挽袖子,就往厨房走。

“你还会这个?”叶志娟有些惊讶。

“在工地上的时候跟人学过。”唐植桐撒谎了,他上辈子学过,打火烧也需要发面,跟做馒头有点差别,当时捎带手的也学了。

“那我能歇歇了。”听女婿这么说,叶志娟放心了,跟着进厨房,把手上的面细细的搓到面盆里,生怕浪费,都清理干净后,才开始洗手。

叶志娟提了级后,工资级别是177块,后来上面要求工资下调,降了1%,再加上扣除工会费、组织费,拿到手也有一百七十来块钱。

就她这个级别,雇保姆的大有人在,但考虑到家里人口少,平常王静莹也能帮着分担一些,加上还要给婆婆那边寄钱,叶志娟就没有从外边找保姆,大部分都是自己动手解决。

前阵子的时候,叶志娟从食堂直接买饭多一些,但这两天普遍开展增量法,她觉得有些不划算,就把蒸馒头的活重新捡了起来。

唐植桐洗完手后,先调了半碗温水,把“老面引子”泡上。

然后烧上一壶水,一会处理斑鸠要用。

眼下没有民用酵母,上海那边有工厂生产压榨式酵母,含水量挺大,一般用在工业上。

国内活性干酵母的研究和生产要等70年代才起步、发展,在80年代扩大产能。

老面引子是人民群众自制的一种酵母,各地的做法不同,称呼也不同,渣头、面肥、老肥、老面种、酵面、面引子、面起子,指的都是同一种东西。

四九城这边的老面引子,是使用发透的面块与麸皮、玉米面混合,搅拌成颗粒状,经充分发酵、晒干后而成。

常温保存,随用随取,很方便。

偶尔会有邻居家的面引子被老鼠啃了,亦或者放坏了、没了,邻里之间都会互借一下,等做出来,再还回去。

用老面引子做馒头,要注意发酵时间,一个操作不好,会使面团产生酸味,这时候就需要额外加点碱面来中和一下。

除了以上方法,也有人直接用小苏打做发酵粉,但小苏打的用量得掌握好,否则馒头表面会发黄,里面也会有硬硬的、黄黄的面疙瘩。

碱面应用范围更广一些,除了发面外,老百姓以前日常还用来刷锅刷碗。

那时候食用油供应多一些,百姓珍惜吃食的思想弱一点,但今年食用油“节约”以后,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是开水烫烫,然后喝掉,不浪费一滴油。

去年的时候,碱面供应有些紧张,但并未限购,从今年2月份起,碱面采取凭副食证按人口定量供应,居民4口人以下,每户每月3市两;4口人以上,每户每月6市两。

小苏打的供应量也是差不多的样子,同样凭证购买,每人每月一市两,但节假日会有额外少量增供。

小苏打除了发馒头、油条外,还能治疗胃酸过多。

最近吃的不太够,有些人就添了胃病的毛病,主要症状就是烧心。

捏一点小苏打,冲水喝下去,能很快缓解。

张桂芳前阵子胃不舒服就是这么干的。

同理,医院里的碳酸氢钠片也能用于发面,等明年供应更紧张的时候,就有人这么干,买回来擀成面使用。

到时候也会有人从医院开一些乌鸡白凤丸什么的,来补充营养。

在饥饿面前,人们充分的发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当然,前提还得是有钱才行。

揉好面,唐植桐在面盆上盖好盖帘,洗把手,准备处理斑鸠。

“桉子,刚吃了你带过来的烤鸭,这些斑鸠你带回家吧。”看女婿拿斑鸠,叶志娟开口拦道。

“妈,两边都有,昨天朋友送了我四只,已经吃了。这是我今天新打的。”唐植桐咧着嘴一笑,将斑鸠拎进厨房。

王敬民这会举的胳膊累了,放下气枪,屁颠屁颠的跟着进了厨房,看着唐植桐给斑鸠做开水美容祛毛术。

“姐夫,我姐说你给我做鱼竿了,什么时候能做好?”王敬民站在一旁目不转睛,也不嫌弃有味道。

“还得等个十来天吧。”唐植桐一边往下薅着毛,一边回道。

“那等做好了,咱再一块去钓鱼吧,好几天不吃了,还有点想呢。”

“做好了也不能让你去,现在天冷了,过两天搞不好会结冰,冻感冒了不划算。”唐植桐拒绝道。

“哦……那什么时候下雪啊,我想玩雪橇了。”

“这得问老天爷,不过我觉得应该快了吧。”尽管唐植桐不会看天,但现在的雪确实比几十年后多,每年最少也能有个三五场大雪,漫过脚踝的那种。

几十年后,一年到头,多的时候两三场,少的时候一回也无,雪量也少的可怜,少了很多童年的味道。

“去,下楼扔了。”唐植桐将斑鸠毛及肠胃里的东西挤出来,全都扔在报纸上,稍微一包,递给王敬民,这玩意味道有点大,不好放在屋里。

打发走小舅子,剩下的就好办了,开挂整理干净,手起刀落,斩成块泡水里,准备辅料,开炖。

唐植桐的午饭是在椿树胡同吃的,只是这回吃的是小王同学给准备的窝头。

叶志娟让唐植桐一块吃米饭来着,唐植桐没同意。

虽然多次往这边送一些副食品,但小两口每次来都不带饭票,对叶志娟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所以,吃完饭后,唐植桐将万向阳还给自己的粮票,直接拿出来给叶志娟:“妈,今天去打斑鸠的时候,路过公园门口,看有人卖粮票,我买了几张,您拿着,补贴一下家里。”

“伱这孩子,家里有。你拿着,你那人口多。”叶志娟摆手不肯要。

“妈,我跟文文暂时不缺,如果真缺了,我直接去公园门口买就行。您这身份去那不合适。”唐植桐直接把粮票房子放在了桌子上。

“唉,没少让你们破费,这阵子白菜也带过来不少。粮票多少钱一斤?我给你钱。”叶志娟叹口气,没再坚持,如果没有女儿、女婿帮忙,即便自己有级别在这摆着,过的也会更艰苦一些。

“嗐,不就一点白菜嘛,那边很多,要不是怕在这边放坏,就一气拿过来了。粮票您甭给钱,我们够用。我去看看面。”唐植桐不接这茬,钻进了厨房。

这边有暖气,面团醒发的快,这要是放在自个家,得蹲在炉子旁边保温才行。

揉好馒头,还要放盖帘上,然后盖上一块布,再醒发一会才能上锅蒸。

“桉子,那个王波的情况我关注了一下,学的不错,悟性挺高。”等唐植桐揉好馒头,从厨房出来后,叶志娟说道。

“挺好,没白费了妇联让男知识青年报名的安排。妈,这事顺其自然就好,您不用特意关照,让别人知道,对您影响不好。”王波争气,唐植桐还是很高兴的,但基本盘还是在叶志娟这边,不能因小失大。

虽然现在有走后门的,但风气上都看不上这种行为。

“嗯,我知道。”对于女婿的懂事、知进退,叶志娟欣慰的点头,很满意。

“妈,一会您自己蒸吧,我还有点别的事,得早走一会。”唐植桐看看表,得赶在五金店关门前,买根钢锯条,锯梳子齿用。

“行,路上慢点。”

唐植桐路过五金店的时候,不仅买了钢锯条,还追加了几张不同目的砂纸。

据今天木雕师傅说,想要梳子做的漂亮,得从200目一路打磨到2000目,然后刷上一层蜂蜡或者油,这样既漂亮,也耐用。

唐植桐将这些零碎全扔进空间,并不打算在小王同学面前做手工,这事得背着她,到时候拿出来才是惊喜。

回到家里,还没等唐植桐把零零碎碎的东西放下,小王同学就过来说道:“哎,有你一封电报。”

“谁来的?你拆开看看呗。”唐植桐一边放下东西,一边说道。

“大伯,咱妈怕有啥急事,让我拆开看了。”小王同学朝唐植桐调皮的挤挤眼,嘴角上翘:“我可不是有意要看你信件的。”

“嚯,瞧你说的,咱俩谁跟谁,还能信不过你吗?再说,有圣母皇太后懿旨在,就是我也得听着。”唐植桐洗了把手,才接过电报。

小王同学这点挺好,信件这种个人物品,即便她有所关心、好奇,也不会私下里去查看。

当然,唐植桐也不会去翻小王同学的这些东西。

“都结婚的人了,一天到晚嘴里没个正行,让人听见笑话。”张桂芳瞪了儿子一眼,什么圣母皇太后一类的,自己啥家庭啊?这要是放以前就是大不敬。

唐植桐嘿嘿一笑,也不回嘴,既然家里都安乐,那大伯的电报就没啥事。

唐文邦的电报是加急的,内容很简洁:都好,勿念。天冷,加衣。

唐植桐看了三遍,“都好,勿念”是对自己在信里问及那边情况的回应,“天冷,加衣”则是隐晦的点出了那边的天气情况。

解读一下就是:我们这边都挺好,这次你来的时候别带东西了。这边挺冷,河面结冰了,你来的时候一定要多穿些衣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