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56纺车轮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456纺车轮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植桐是坚决不承认自己钓鱼上瘾的。

钓鱼佬瞅见啥像是在甩杆钓鱼,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挖土采个样,愣是被说成甩杆,感情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发现小水坑了,是吧?

唐植桐自认还没到那程度,甩两杆无非是想放松一下。

两个人,却只有一根鱼竿,唐植桐没有去买,而是跟传达的高大爷借了一根竹竿。

无论是店里卖的鱼竿,还是什刹海兜售的鱼竿,都是适用于成人的,对王敬民这样的小朋友来说,使用体验不够友好。

“今天先凑合凑合,回头我帮你做一根。”唐植桐选了一根小点竹竿,跟小舅子说道。

“嗯嗯,行。不过,姐夫,你还会做鱼竿?”王敬民当然乐意了,但同样有“一点点”怀疑。

“怎么了?你姐夫会做鱼竿不好吗?”唐植桐说这话的时候略微有些自得,因为自己真的会。

“好,好!那我要个趁手的!”王敬民高兴地直拍手。

“行,坐稳了,咱们去什刹海。”将马扎子挂在车把上,唐植桐迈上自行车,然后让小舅子爬上自行车后座坐好,脚勾上踏板,用力一踩,起步。

唐植桐说自己会做鱼竿还真不是糊弄孩子,而是真的会做。

农村出身的孩子,但凡家乡有水、有鱼,大部分都会盘算着去甩两杆,乐趣占一小半,更多的是为了补贴一下家里的饮食,加个肉菜。

然而那时候家里穷,父母肯定不会给买鱼竿的,要么找根小木棍、竹竿瞎吉尔凑合一下,要么就自己做。

所谓自己做,也是用竹竿,什么碳纤维就别想了,那玩意是工业化大盛后的产物。

竹竿有很多种,但小老百姓不怎么挑,只要长短、粗细個人挥舞起来顺手即可。

鲜竹竿需要自然干燥到七八成的样子才能动刀。

先是用锉刀、砂纸对竹节一点点的打磨,接下来要校直,弯的地方要放在蜡烛或者煤油灯加热,同样还是得一点点的来,非常考验耐心。

校直完毕后不能直接使用,还得用绳子拴住两头,竹稍挂在房梁上,竹尾下方挂一重物,以图鱼竿更加笔直、俊俏。

这样挂上两个来月,就能拿出去显摆了。

由于小孩子没钱,竹节处会留有校直时灼烧后的黑色印迹,大部分小孩子就那么带着做装饰。

如果是店家出售的话,会控制火烤的时间和温度,争取不留下痕迹。

即便留下,也要用砂纸洗洗打磨掉,在悬挂快大成的时候再刷上两遍清漆。

因为成人身高的缘故,不少人会嫌整根的鱼竿太长,为了适应市场,店家往往会在清漆干透后将鱼竿截成适当的大小,然后用黄铜做个连接套,既解决了长度问题,看上去也美观,更能卖个好价。

唐植桐买的这根鱼竿就是这样的。

来到什刹海,唐植桐先领着王敬民去买鱼线、鱼钩、鱼浮。

这年头,钓鱼佬对装备不怎么讲究,其实是想讲究也讲究不起来,各种复合材料还没有发展起来,只能用现有的凑合一下。

眼下最低档的鱼线是线或者麻线,稍微高档一点会用补鞋匠用的尼龙线,最高档的是一种传统工艺制成的天蚕渔丝。

这种鱼线的来源是樟蚕,学名四黑目天蚕蛾,用其丝腺拉制的纤维制成。

这种蚕是害虫,眼下没有人工养殖一说,全是手工抓。

逮住樟蚕淹死,浸泡一夜,小心的剪开樟蚕腹部,取出丝腺,然后放进醋里凝结,具体用什么浓度、泡多长时间,都是老艺人的不传之秘。

待浸泡结束后,再慢慢用手轻柔地摘出丝腺,拉成想要的粗细,在历经风干、水漂、去污、接茬、打磨后,才供作钓鱼之用,过程非常繁琐。

这种鱼线柔韧不易断,一般可钓十余斤重的鱼,入水之后透明隐蔽,不易纷乱打结,其弹性令鱼饵震颤,接触鱼口不生警惕,材质疏水性佳且容易洗净,在眼下钓鱼佬公认的最佳鱼线。

但由于价格、产量等原因,这种鱼线会逐渐没落,直至被尼龙线替代,倒是小本子那边挺喜欢这种鱼线,一直有生产。

即便气温已经下降,什刹海周围钓鱼的人依旧不少,绝大部分都是为活着而努力。

唐植桐推着自行车,王敬民拿着鱼竿跟在后面,沿着河岸找合适的地方,最终选了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旁边,因为两边空的地方比较大。

把车停在路边,锁上车,唐植桐领着小舅子拿着马扎,在老头旁边安营扎寨。

现在的鱼竿跟几十年后不同,绝大部分只是手竿,鱼线是固定长度。

唐植桐和王敬民两人由于鱼竿、鱼线长度不同,临近着坐倒也互不影响。

“姐夫,为什么鱼竿的颜色会不一样呢?”王敬民甩出杆后,悄悄问唐植桐。

“一样啊?不都是竹子的颜色吗?”唐植桐瞅瞅自己手里的这根,又看看王敬民的那根,说道。

“不是,是旁边那个爷爷的用的那根。”王敬民伸手指指,示意唐植桐转过头看看。

唐植桐顺着王敬民指的方向,一转头,嚯,好家伙,鱼竿红的耀眼。

不仅颜色喜人,还带有一圈线罗盘,真特么的讲究啊!

“材质不一样,人家那个是红木的。不过那样的沉,累手,还是咱这样的好用。”唐植桐看完转过头来,跟王敬民解释道。

“哦。”王敬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朝那边瞅瞅,颜色真的很讨人喜。

话虽这么说,但唐植桐同样没忍住,又瞟了两眼,老爷子用的鱼竿很讲究。

不单是竿身是红木的,竿稍还是牛筋的,穿线环好像还是动物皮干燥收缩固定的,鱼线看上去是蚕丝的,真特么讲究啊!

这种鱼竿有个好处,只要肯用力,能抛出更长的鱼线,不用在浅滩跟别人抢鱼。

哥俩坐了一刻钟,鱼浮连动都没动,反观旁边老头,不一会的工夫已经起竿两次了,虽然鱼都不大,但耐不住起的勤啊!

直到此时,唐植桐才琢磨过来为啥老头两侧有这么长的空地。

哪个钓鱼佬看着别人上鱼,自己却一无所获而不崩溃?

不过,老头的装备给唐植桐提了个醒,碳纤维鱼竿搞不出来,是不是可以试着搞搞纺车轮?

纺车轮是90年代的产物,放眼下妥妥的划时代产品,国内限于经济水平,可能消费者不会很多,但国外的钓鱼佬也不少!众所周知,真正的钓鱼佬是非常舍得在装备上钱的。

唐植桐拆过纺车轮,有信心能画出设计图,就是不知道眼下的工业水平能不能按照图纸车出零件。“姐夫,为啥咱们不上鱼呢?”等了一会,又抛了两次竿,还是没有上鱼,王敬民就有些坐不住了,打断了唐植桐的胡思乱想。

“可能鱼都回家吃午饭了吧。”唐植桐信口糊弄道,这儿见天有人钓鱼,人都快比鱼多了,钓到鱼的难度自然会增大。

城内普通百姓能钓鱼的点儿有限,目前可以说只有什刹海、后海、筒子河这三处。

护城河水不多,再加上生活污水的排放,里面并没有什么鱼。

北海的水质倒是不错,但那是公园,进去得买票,一般人不舍得。

再就是海子了,那里也能钓鱼,聂、贺、叶是那边的钓鱼常客,但普通百姓嘛,最终还得来这几个免费的地方。

“姐夫,要不咱换个地方吧?”又拉了两次竿后,王敬民到底是没沉住气,提议道。

“其他地方也差不多的样子,多坚持坚持。”唐植桐不认为是位置的原因,也没拿陈老总给王敬民举例子,不合适。

陈老总也在海子里钓过鱼,钓不上来就经常换地方,一个小时能换四五个位置。

据其子回忆说老爹的钓鱼技术“实属下乘,主要是没那个耐性。”

有凤芝的期望在身,唐植桐不想空军回家,于是用作弊器瞅了瞅,周围的鱼确实比之前少。

没办法,唐植桐只能用作弊器和老头抢鱼。

这一会的工夫,好几拨人过来跟老头扫听,这鱼卖不卖,老头一概拒绝。

看用的这鱼竿,也不像是缺钱的,家底丰厚,仗着钓鱼装备犀利,来跟普通钓鱼佬抢食,多少让人有些心里不舒服,唐植桐跟这种人抢鱼没有啥心理负担。

用作弊器将远处的鱼往自己这边挪挪,唐植桐抓紧甩了一杆,效果立马就出来了,尺寸不大,但好歹有“口”了。

唐植桐也没漏掉王敬民,同样钓上来一条鱼,把他乐的够呛。

接下来,两人一条接一条的上,半个小时就钓了十来条。

“小同志,扫听一下,你们用的什么饵?”老头本来还得意洋洋的,自个的上鱼速度可是独一份,可自从旁边两人坐下一会后,自己就一杆不如一杆,终究还是没沉住气,走过来问道。

这年头没有打窝一说,河边都是公共区域,只要有空地,坐下开钓即可。

“棒子面。”唐植桐笑眯眯的将手里的鱼饵亮给老头看。

“用什么和的?是不是掺东西了?”老头压根不信,用棒子面能上鱼这么快?

说完,又态度和气的补充道:“小同志,我不白扫听,你说个数,算我买的。”

我看上去像缺钱的人吗?唐植桐在心里默默吐槽一句,但碍于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是掏出华子,散给老头一根,自己点上一根,才开口道:“大爷,我真没掺东西。”

“好,好,您接着钓,接着钓。”老头是个识货的,看到了华子特有的标志,知道这是被婉拒了,也不敢再打听,拿着烟,陪着笑,打了个招呼,又回去了。

唐植桐摇摇头,耽误自己钓鱼,说话的功夫,鱼又跑了。

“姐夫,你占我便宜。”王敬民冷不丁的说道。

“嗯?我占你啥便宜了?”唐植桐一愣,摸不着头脑。

“咱刚来的时候,我说那边那个爷爷,你刚才却叫他大爷,合着伱跟我爸爸同辈,变成我长辈了?”王敬民振振有词。

“你个完犊子的玩意,瞎琢磨什么?有这份心思怎么不用在学习上?也能少挨顿揍。”唐植桐一听,乐了,揉揉王敬民的脑袋,自己真“当”长辈,也得是当小王同学长辈啊,但这事能让小舅子知道吗?

“嘿嘿。”王敬民也不恼,学习归学习,但在两位姐姐面前疯狂试探底线也不能停,这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在又钓了十多条鱼后,唐植桐才收了竿,打算领着王敬民回去。

“姐夫,再钓一会吧?”王敬民意犹未尽,这疯狂起竿的感觉忒爽了!

“一会天都黑了,得回家吃饭,等下次吧。”唐植桐没同意,自己还要回去收拾鱼做饭,半吊厨子能跟少爷一样?

“行吧,配着鱼,我觉得我今天能吃三个窝窝头!”王敬民指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信心满满的说道。

“能的你,日子不过了?得按定量吃。”唐植桐收拾好东西,领着小舅子往河岸上走,虽然嘴上说着定量,但心里却在琢磨着再炒点松子,让小王同学送过来。

略微瘦一点点,给别人看就行,不能饿的太狠。

两人回到椿树胡同的时候,唐植桐将从高大爷那借的竹竿还回去,捎带着还给了高大爷三条巴掌大的小鱼,好歹是块肉,乐的高大爷直夸唐植桐好孩子。

唐植桐锁好车的工夫,王敬民已经拎着鱼上楼表功了。

等唐植桐进了家门,王敬民正在兴致高昂的跟叶志娟讲着今天的钓鱼见闻。

唐植桐也不打扰,叫了声“妈”,自顾自的把鱼带进厨房收拾起来,这次依旧是两家平分。

鱼不大,蒸不着,炸又费油,最好的做法是熬鱼汤。

热锅冷油,稍微一煎,倒上水,撒上半勺盐,再熬一会,就是一锅白汤。

因为唐植桐提议并参与的缘故,等他从厨房出来,叶志娟跟女婿说了一下赤脚医生手册的推广进展。

没错,手册的名字改了,回到了历史的轨道上。

“挺好的,四九城就四九城,负责的范围广了,您还怎么抓外汇?岂不是要去卫生部门?这是领导在照顾您呢。”当听到妇联参与到四九城的推广时,唐植桐第一反应就是好,有个首功就行了,其他的还是交给专业对口的部门推广更恰当。

“嗯,妇联人手有限,以后还有个监督权,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吧。就是没为你争取到什么。”事情告一段落,叶志娟也是松了口气,这次从卫生口扣了不少好处,证件的事情解决了,就连培训用地、学员培训时的饮食问题也一并由卫生部门解决。

“嘿嘿,妈,已经很不错了。手册上有我的名字嘛,大大佬又题字了,我可得多买几本珍藏。哦,对了,那个编者名单里,也有您的名字吧?”这是唐植桐离大大佬最近的一次,可不能小看这个题字,再下去几年,谁动自己都得掂量掂量。

“我占了个虚名。”叶志娟点头承认道。

“嘿嘿,挺好,挺好。”唐植桐一听,放心下来,自己背靠的大树稳,自己就更稳了。

“我听李大姐说,还点名表扬我了,早知道李大姐会去,我就托她提一下你了。”叶志娟不无遗憾的说道。

“哎吆妈,这可是大好事。我就算了,还年轻,路还长呢。”唐植桐喜出望外,连连摆手,一点都不眼红。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不是没遗憾,要是能给岳母写个‘叶志娟是个好同志’就更美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