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323准备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323准备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吃完晚饭,小王同学钻进了厢房。

小王同学月信来了,有了新玩具,就不再沉迷其他娱乐活动,做回了手艺人,一双大长腿在缝纫机的脚踏板上欢快的抖动,将脚踏板踩的飞快。

缝纫机之所以炙手可热,一方面是能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0经验即可上手,而且上手很快。

家里积攒下来的碎布头,这下可有了用途,在小王同学的一双巧手下,被拼接成了整块的布料。

唐植桐也是从青少年时期过来的,非常理解此时小王同学的心理。

男人新买电钻,恨不能满墙钻上窟窿眼;提了新车,恨不能睡车上;谈了白富美,恨不能嚷嚷的全世界都知道。

小王同学也差不多的样子,缝纫机就是她心爱的玩具,新鲜劲还没过去,老想踩着砸点啥。

唐植桐看小王同学的稀罕劲,本来以为自己能轻快一阵子,哪成想星期三刚自在了一上午,下午就被方圆安排了新工作。

“桉子,今儿上午被喊到市局开会,部里责成市局搞那个邮编推广的考核办法,最后落到咱押运科了。”虽然被安排了活,但方圆没有不高兴的样子,有了这个理由,后面再“节约”定量时跟市局就有了“好好商量”的余地。

“有需要我做的,圆哥分派就行。”在推广培训会议上,郝仁那一眼就让唐植桐有了预感,当即表态,没有丝毫推诿。

“我寻思着,这活你先干着,出一稿方案,有不合适的地方,咱后面再商量着调整。”方圆直截了当,押运股属于他直接分管,但这玩意需要形成文字性的东西,这明显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行,那我尽快出一稿。”唐植桐当即点头答应下来。

唐植桐清楚郝仁的意图,但在如何夯实考核数据的准确性上,还得再想办法去落实、完善。

唐植桐下午坐在办公室写写画画,梳理着脉络,列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再完善交接登记表等内容。

越往后整理,唐植桐越觉得目前押运科的制度不够完善。

其实不光押运科,限于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现在很多单位都没有形成文字层面上的工作制度。

就连上面下发的文件都跟筛子似的,在唐植桐看来充满了漏洞。

没有打字机,整篇方案都需要手写,说实话是有点累人的。

唐植桐写累了,带着笔和本子,去押运股逮人做走访。具体细节还得跟实际工作者沟通,不仅能避免出现漏洞,也是尊重劳动者的一种体现。

有工作在手,唐植桐回家的时间就晚了一些。

刚到家,小王同学听到动静,从厢房里出来,手里拿着东西,雀跃的走向前,脸上挂着被表扬的期待,往前一递,开口道:“瞧瞧,怎么样?”

“不错,做的挺好。”唐植桐接过仔细一看,这是一双鞋垫,尽管是用碎布头拼接,但走线规整,能看得出做的很用心,当即对小王同学的作品给予了肯定。

“一会垫上试试。我得趁你没开学,抓紧把手艺练好,给你做两身衣服,让你体体面面去报到。”小王同学也不扭捏,说出的话里都是对唐植桐的温情蜜意。

“做两双鞋垫就行,暂时不用给我做衣服,省点布你们娘几个用。我们单位今年还能发一身工作服,到时候两身倒腾着穿就行。”唐植桐对穿着要求不高,去年的一身没破,今年又一身新的,两套来回倒腾着穿,在学校里还是低调些好。

“行。那就多给你做几双鞋垫,汗脚,臭死了。”小王同学爽利的接受了唐植桐的提议,但没有放弃熟悉缝纫机的机会。

“好,这个随你。”唐植桐呵呵一笑,没反对。

现下有凉鞋,非但价格销魂,而且边缘处特别磨脚,光脚丫穿的话,不出半天必定见血,还是后世那种一脚蹬的网面鞋穿着舒服,但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根本做不出来。

“桉子,我想着给你做两双单鞋,两双棉鞋。伱还有置办的吗?”张桂芳见儿子回来,开口说道。

“做这些就行。妈,现在家里有缝纫机,鞋底就别纳了吧,太费劲了。回头让静文照着鞋样子砸上几层,鞋帮子也能用缝纫机做,最后再用轮胎皮做個鞋底,缝起来,不光耐磨,雪天也不怕湿。”唐植桐洗把手,顺口建议道。

“那我回头去橡胶厂寻摸寻摸,割两双鞋底子回来。”张桂芳一寻思,有理,遂答应下来。

“也别光给我做,咱家以后都这样弄,不差那几毛钱。回头您多少再买下点棉花。”说到做棉鞋,唐植桐想起了一件事,从明年开始,不光布票减少,就连棉花也开始收布票,到时候想买点棉花都费事。

“行。吃饭吧。”正好家里也没多少棉花,张桂芳就点头答应下来。

晚饭后,小王同学照旧回厢房踩“风火轮”,不过这次有两个小姑子跟着。

“嫂子,嫂子,我想要个书包!”凤芝是一点都不见外,知道王静文好说话,刚到厢房就开口要书包。

“行,给你做。”小王同学不假思索的答应下来,她见过凤芝的书包,是婆婆用碎布头缝的,连个背带都没有,用手拎着的那种。

凤珍很是意动,但没有开口。

“凤珍,你要不要?”王静文打开灯,坐在缝纫机前,笑眯眯的问道。

“我……不要了,小学的还能用。”凤珍犹豫了一下,摇头拒绝了。

“你就说你想不想要。”唐植桐在一旁,看着都着急,这个妹妹虽然开口的次数多了,但心思还是重。

“你别说话。”王静文回头瞪了一眼丈夫,转过头来,换上一副笑脸,和风细雨的跟小姑子说:“凤珍,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是你该担心的,有你哥哥和我呢。”

凤珍听后,看了一眼唐植桐,又看了一眼嫂子,点了点头。

“那你想不想要?”王静文拉起凤珍的手,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嗯。”凤珍咬着嘴唇,不好意思的应了一声。

“那就给你做一个。你、凤芝、静莹,都有。”王静文摸摸凤珍的脑袋,说道。

“嫂子,我也要,我也要!”凤芝不甘落后,伸长了脖子,嚷嚷着求摸摸。

“好,你也有。”王静文如凤芝所愿,在她脑瓜子上揉了揉。

在被王静文禁止开口后,唐植桐就乐呵呵的看着这一幕。

唐植桐小的时候,父亲下岗,家庭生活也曾困苦过。

“家里有没有钱,不是你该操心的,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咱农村的孩子,只有这一条出路。”

时隔多年,唐植桐仍旧清晰的记得父亲当时说的话。

时代在变,但穷人的出路变化不大,读书仍旧是为数不多的、能改变命运的大道之一。

唐植桐非常庆幸能娶到如此善解人意、深明大义的媳妇,喜孜孜的看着小王同学将昨晚拼起来的布头剪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放在缝纫机下面,又重新组合起来。

一会的功夫,一个书包就做好了。

“来,背上试试。”王静文将线头剪断,把书包递给凤芝。

“真好!谢谢嫂子!我拿给咱妈看看!”凤芝谢过王静文,犹如一阵风一般,欢快的跑出了厢房,跟张桂芳炫耀去了。

“凤珍,你再等等。初中的课本多,我给你做一个大号的。”王静文说完,没待凤珍回话,又专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这次,王静文找了一块大一些的整块布,又裁一块拼凑起来的碎布,将两层布叠在一起,作为书包的底部,细心的走线,在缝纫机的“哐当”声中,组合出了漂亮的花纹。

接着裁出两面碎布,作为书包的侧面,用缝纫机走了两遍线,然后放凤珍身上比量了一下,裁处合适的背带,砸在了书包上。

最后将包翻了过来,一个精致的手工书包就做成了。

“背上试试。”王静文拿着书包,亲自帮小姑子背上,往后退了两步,左瞧右看,很满意。

“好看。你的手艺配得上心灵手巧四个字。”唐植桐看了,给小王同学竖个大拇哥,赞道。

“去,就你怪话多。”结婚半年了,小王同学早非吴下阿蒙,成语新解突飞猛进……

“哈哈,配得上,配得上。”唐植桐一听,乐不可支,手巧不巧自己还能不知道?

“谢谢嫂子。”凤珍听不懂哥哥嫂子的言外之音,只当是哥哥在夸赞,嫂子在谦虚。

“不客气,拿去给咱妈看看吧。”王静文摸了摸凤珍的脑袋,说道。

待小姑子出门后,小王同学才白了唐植桐一眼,从书架上掏出一本《人民画报》,嗔怪道:“以后少在孩子面前胡说八道。”

唐植桐笑笑,也不还嘴,用手指贴在水杯外侧,试了试早先倒上的开水水温,感觉不烫后,才递给她。

王静文拉过凳子,坐下,喝了几口,打开人民画报。

“嚯,你用这书放鞋样子?”唐植桐本以为王静文累了,想看会书换换脑子,不成想书里面别有洞天。

“今天看咱妈用你以前的课本夹鞋样子,都折的不像样了,我就找了一本大的。”小王同学转头朝唐植桐展颜一笑,一副求表扬的神态。

“物尽其用,很有想法。”唐植桐夸了一句。

看着眼前的人民画报,让唐植桐想起了自己童年的一本人民文学,16开大小的那种,厚厚一本书中夹了各种大小的鞋垫、鞋帮、鞋底的纸样。

当时的乡下,犹如现在的四九城,做土布鞋的多一些,那本鞋样没少被左邻右舍借用。

随着生活的好转,做布鞋的少了,但鞋样一直保留了下来。

“你说,要不要给你在鞋垫上勾个花出来?”王静文从人民画报中抽出一张鞋垫的纸样,上面用铅笔勾勒出一副花团锦簇的图案。

“费那个事干嘛?垫在脚底下又看不到。”唐植桐摇头拒绝道,那种鞋垫好看,就是太费功夫。

“唉,我也就想想。缝纫机好上手,但我针线活还是不大行。”小王同学叹了一口气,又将鞋样塞了进去。

“这就已经很好了,你怎么样我都满意。今天就干到这吧,灯泡不够亮,伤眼。”唐植桐蹭蹭小王同学的俏脸,起身将缝纫机放回仓内。

“行,明天再干。”小王同学合上书,起身又找出了些碎布头,放在缝纫机工作台上,准备明天拼合成一块布。

“缝纫机是不错,就是这个颜色跟咱这套家具不大搭配,那个华南牌的倒是跟红木颜色相近。”唐植桐看了眼亮黄色的缝纫机面板,说道。

“那个凸出来一块,太丑,不好看。”王静文摸了一把平整的工作台,摇头道。

“说的也是,并不是所有凸出来的都好看。”唐植桐一本正经的附和道。

“哎呀,你又浑说。我又听懂了,都跟你学坏了!”小王同学轻捶了唐植桐一下,气鼓鼓的说道。

“哈哈哈,我在说这个平整的实用呢,等以后,可以给咱孩子当写字桌用。”唐植桐抓住小王同学的手,眉欢眼笑道。

“去,咱家不是有两张书桌吗?这个多不舒服。”小王同学不认同唐植桐的这个想法。

“那不才两张嘛。等过了这两年,咱加把劲,三年生俩,五年生仨,到时候肯定不够用。”唐植桐逗小王同学道。

“讨厌,你说的轻巧,哪有那么容易?”小王同学嘴上说着讨厌,眼里却带了几分憧憬。

“应该也不难,要是运气好,有个双胞胎,咱这任务就完成一半多了。”唐植桐说着,捏了捏小王同学脸蛋,胶原蛋白的感觉真好。

“哎,桉子哥,你说那些古医书里面,有没有生双胞胎的方子?”唐植桐的浑说,却给王静文提了个醒。

“这个就别想了,有我也不敢让你用。我就是逗你玩,这事咱不着急。”唐植桐赶紧打消小王同学天马行空的想法,虽然医疗条件有了改善,但技术仍有待提升,生双胞胎的危险系数依旧比单胎要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