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322余韵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322余韵

作者:工具超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缝纫机的包装箱个头大,唐植桐在两个姑娘的帮助下,费了一番劲才牢牢地绑在了自行车后座上。

跟曹双双道别后,小两口骑着自行车,小心翼翼的往家赶。

“文文,我刚想起一件事来。这缝纫机要是被邻居看到,估计以后少不了找你加工衣服的。要不咱晚会再回去?”唐植桐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缝纫机针脚均匀、细密,做出来的衣服格外板正,但由于缝纫机稀缺,不少家里没有的邻居就会求上门让帮忙加工。

“没事,由着性子做呗,正好跟邻居们缓解一下关系,现在外面不少眼红咱家的。”小王同学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多少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独门独院,三辆自行车,两个正式工,导致不少邻居患上了“红眼病”。

“那成,咱现在回去。”既然小王同学有心理准备,唐植桐也就不再多劝。

由于临近吃晚饭的时间点,史家胡同街口乘凉的邻居并不多。

朱大爷光棍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早早地吃完饭,摇着蒲扇在水站旁边乘凉,有零星的邻居在给家里接水。

“吆,桉子,这是要大件了?”老朱看到木箱子上的“缝纫机”字样,独眼中露出八卦的锋芒。

“朱大爷,吃了吗?”唐植桐笑着点点头,慢慢将自行车刹停,单脚支地,从自行车上下来,由骑改推。

“吃完了。你这四大件可快凑齐喽。”老朱盯着木箱子,眼里充满了对唐植桐的羡慕,美娇妻,三转凑齐,好日子不过如此。

“哈哈,这不前阵子做了点贡献,单位奖了一张票,我们借了点钱,接下来可就要打饥荒喽。”唐植桐的瞎话张口就来,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为了让人找点平衡,阿Q嘛,日子越不如意,越需要这种聊以自慰的精神。

“贡献好啊,十来年了,咱花市还是头一回。”老朱吧咂两下嘴,这个羡慕也羡慕不来,让唐植桐顺利带偏了话题。

“回聊了您呐,我们先回家吃口饭。”唐植桐没有过多跟老朱闲聊,推着自行车回了家。

尽管小王同学有心理准备,唐植桐还是将买缝纫机的事跟前两天街道送感谢信扯到了一块,只能说吴海洋的帮忙来的恰到好处,经街道敲锣打鼓一宣传,一些牛鬼蛇神短时间内不会明面上跟唐家炸毛。

由于缝纫机在自行车后座,头轻尾重。

到家后,王静文先放好自己的自行车,然后按住丈夫的自行车头,唐植桐才趁机解开绳子,将木箱子搬下来。

“买回来了?我帮你抬厢房去。”张桂芳此时早已做好饭,就等着小两口回来吃饭了,听到动静后,出门说道。

“妈,我俩抬就行,不沉。”木箱子并不轻快,好在两边有钉好的横木可以抓握,王静文没有让婆婆插手,而是亲自下场和唐植桐抬。

别看小王同学偶尔轻捶两下唐植桐,那只是夫妻之间的小情趣,力道她还是有的,而且不弱,在这一点上,唐植桐深有体会,所以也并未阻止王静文搭手。

“哥!哥!打开看看,打开看看!”凤芝一手揪着窝头往嘴里送,一边嘟嘟囔囔的怂恿。

“去,感情饿的不是你,对吧?”唐植桐揉揉凤芝的小脑瓜,这次用了两只手。

“先吃饭吧,菜都凉了。”张桂芳没搭理小女儿,喊着儿子、儿媳吃饭。

作为家里赚钱的主力,唐植桐和王静文在家绝对是受优待的,虽然凤芝饿了,揪着窝头先吃,但张桂芳炒了两個青菜,一个都没有让她碰。

由于缝纫机还没有开箱,大家嘴上都没说什么,其实心里都在盼着一睹为快,所以这顿饭吃的很快。

吃完饭,唐植桐找齐工具,后面跟着两个跟屁虫,开始拆箱。

缝纫机的木箱子是用松木板钉起来的,唐植桐先用羊角锤将木箱顶部的钉子拔出来,在看到里面固定的结构后,才有步骤的将箱子全部打开。

缝纫机被木头框架和铁丝固定,可谓是十分牢固,加上这年头也没有暴力运输一说,所以缝纫机完好无损。

唐植桐用钳子将铁丝拧开,把架子拆掉。

前前后后用了一刻多钟,一台崭新的缝纫机摆在了家人面前。

“真漂亮!”凤芝上手摸着缝纫机的工作台,眼里充满欣喜。

“行了,你们玩吧。我收拾一下。”唐植桐将缝纫机配发的说明书、螺丝刀和缝纫针递给小王同学,自己转头收拾地上的木头。

限于造纸的技术,现下只有小物件才会使用纸壳包装,绝大部分沉重的物件都是采用木箱包装。

而这些包装箱拆下来的木材一般都会成为销售部门的隐藏福利。

唐植桐又将木箱原样组装,抱到了正房,交给张桂芳,等冬去春来,用来装被子正好。

等唐植桐回到厢房的时候,小王同学正在两个小姑子的围观下穿针引线,准备试用缝纫机,唐植桐没有去打扰,自己找了一身干净衣服,去洗澡间泡澡。

时值初秋,一早一晚有些凉意,无论做些什么,最是舒适不过。

唐植桐美美的泡了一次华清池的温汤,擦干身体,穿上衣服,给小王同学换上一池新水,回到厢房的时候,两个没眼色的妹妹竟然还在!

“都几点了?别看了,去睡觉。”唐植桐过去一手一个,将手放在两个妹妹的脑袋上,朝门口稍微一转,示意她俩走人。

凤珍一点抗争的意思都没有,拉起妹妹的手就要往外走。

凤芝则有些不情愿,眼睛盯着正在噔噔作响的缝纫机,嘴里嘟囔着:“灰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妹。”

“嘿,你这倒霉孩子。明天再来看。”唐植桐赏了凤芝一个脑瓜崩,这小孩子吧,只要营养能跟上,思维就会活跃,自己小的时候,也没少魔改古诗、歌词。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什么学校……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还有你,别练了,给伱放了水,去泡个澡。”唐植桐送走两个妹妹,先给小王同学找出衣服,又回到她身边,双手揉搓一下她的耳垂,说道。

“讨厌。”小王同学拨拉掉丈夫的手,恋恋不舍的停下,起身拿着衣服、毛巾去洗澡了。

唐植桐则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诗歌集,随手翻看着。

诗歌的发展很有意思,从最早的诗经,到后来的楚辞、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

每个时期都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经含蓄唯美,唐诗大气磅礴,无不让人津津乐道。

到了宋词多了一些小家子气,元曲多为情爱一类,再往后佳作就更少了,现代诗歌嘛……

每个时期的诗词歌赋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每个时期都会夹杂一些“怀才不遇”的牢骚调调。

唐植桐两度年少,上次年少时不明白,诗写的这么好,为何不重用?

等年岁渐长才明悟,喜欢发牢骚、恃才傲物的人没人喜欢。

终唐一代,280多年,诗人众多,但能做到高位的诗人,无不是发牢骚最少,甚至不发牢骚的!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唐植桐没有看那些牢骚诗句,而是逮着唐寅的一首诗词细品:

衣褪半含羞,似芙蓉,怯素秋。重重湿作胭脂透,桃花在渡头,红叶在御沟……

啧啧啧,经历真丰富,写的也是真棒!

沐浴后的小王同学雪肤花貌,蛾眉曼睩,玉软花柔,唐植桐含英咀华,左右逢源,进退有节。

很应景的诗句,又是美好的一天……

星期二,中元节,家里祭奠什么的由张桂芳领着两个闺女完成,唐植桐照常上班。

到单位后,唐植桐先去找方圆,可不能再等方圆找自己了,那太不懂事。

“圆哥。”唐植桐看方圆办公室门已打开,径直走过去,看他在里面,敲了敲门。

“桉子,进来吧。昨儿怎么样?”方圆已在办公桌上铺好报纸,正在盯着出神,抬头看是唐植桐,乐呵呵的问道。

“嘿嘿,我要了一张缝纫机票。”唐植桐给方圆递颗烟,同时交了底。

“不算多,老苏没再多给点?”方圆接过烟,就一张票,有点不太满意。

“苏处漏了个口风,这事是胡局提议的,我个人觉得不适合要太多。加上家里正好缺一台缝纫机,就没再提别的要求。”唐植桐一边点烟,一边把昨天老苏如何说的给方圆描述了一遍。

“那还差不多。打算什么时候去买?钱凑不凑手?我这还有点。”方圆知晓前因后果后点点头,认可了唐植桐的做法。

“钱够了,有古都那边给的虎皮钱打底呢。不瞒圆哥,昨儿我跟媳妇直接去了百货大楼,当晚就拉回家了。”能主动开口说借给你钱的朋友,都非常够意思,唐植桐珍惜这份交情,没藏着掖着。

“嚯!你们这动作够快的啊。”方圆听后哈哈一笑,将此事揭过。

“新鲜呗,先买来练练手。嫂子月份也大了,家里有什么针线活,可以交给我,保质保量完成。”方圆级别正科很久了,每个月都有百十块钱工资,已经攒钱置办了一台,唐植桐去方圆家的时候看到过。

“行,有需要的时候不会跟你客气的。”方圆咧着嘴应下,想到马上要出生的老三,脸上的欣喜藏都藏不住。

哥俩又聊了些大字的写法一类的,唐植桐才回自己办公室摸鱼,看报、练字,还是美好的一天……

回到家,张桂芳见唐植桐回来,手里择着菜,跟儿子说着今天发生的事:“今天咱家的门槛都快被踩断了。”

“咋了?来找您做衣服?”唐植桐洗把脸,乐呵呵的回应着。

“哪能那么快?都精着呢,想先看看活孬活好。”张桂芳不糊涂,没被邻里吹捧的话冲昏头脑。

“那您怎么说的?”唐植桐坐下来,帮着择菜,院子里的青菜已经吃完了,这些是从副食品店买来的,老梗烂叶多,质量没法跟自己种的比。

“我说我不会呀,让儿媳妇先学着,等学出师了,再给大家伙帮忙,省的毁了料子。”张桂芳言语里透着一股精明劲,不拒绝,但也不给确切日子,就拖着。

“静文昨天还说来着,有求上门的,她愿意接着,也算是改善邻里关系了。”唐植桐将昨天王静文的话告诉了张桂芳。

“那也得先拿自己的练手。你们都忙,邻里的事听的少。前阵子西花市也是有一家买了缝纫机,有人求上门,人家推脱不过,结果做的不称心,事主让人家赔钱。”张桂芳听后直摇头,补充道:“交到外面铺子里也花不了几个钱,就是想占便宜。不是多年的老交情,这事不能接。”

“那行,听您的。今晚我就跟静文说。”可能是没有住在大杂院的缘故,唐植桐向来对邻里的这些事不怎么关注,长这么大也就与马家交情不错,其他家嘛,点头之交而已。

“一个桌上吃饭,我自己跟她说,省的你传错话。”这事牵扯到儿媳妇,张桂芳不放心,决定娘俩商量下怎么应对。

面对张桂芳,小王同学是个好说话的。

听婆婆问帮不帮忙,王静文笑盈盈的说道:“妈,这事全凭您拿主意,您想帮谁家就接谁家的活,实在推脱不过的就跟我说,我来处理。”

“你咋处理?”唐植桐好奇的问道,他还没见过王静文处理邻里关系。

“看布料呗,拖上个十来天,按照咱家里人尺寸做,就说手艺潮,没做好,赔个笑脸,赔人家布票和钱。正好捎带着把这个口子堵上,咱关起门来只做自家的。”王静文只是不耐烦处理这种小市民鸡毛蒜皮的算计,平时顾忌着婆婆的感受,不愿使用盘外招。

“倒也是个办法。妈,西花市那家,是不是也是用的这招?”唐植桐听在耳中有些熟悉,想起做菜前张桂芳提的那个例子。

张桂芳听儿子这么问,仔细一琢磨,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西花市什么事?”王静文问道丈夫。

唐植桐把张桂芳下午说的事给王静文重述了一遍。

“不稀奇。招式不怕老,好用就成。”王静文对此莞尔一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