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 第653章 改天换日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第653章 改天换日

作者:大酒坛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23 来源:小说旗

程小棠离开南诏国都时,全城百姓依依不舍地送出了十里地。

栖云道长不耐烦地扒拉开妄图想跟着一起走的糟老头,嫌弃道:“行了,一把年纪还学耍无赖这套,贫道此生只收一个徒弟!”

他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何总是被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子纠缠,赶都赶不走。

就连皱巴巴的抱朴子道长都有风韵犹存的俏寡妇追随,实在是没天理。

抱朴子道长却是同样不堪其扰,双手环肩一派贞洁烈男的姿势挤开人群往外跑,“贫道是出家人!男女授受不亲!”

热闹中,南诏国的王后拉着程小棠的手,温声道:“国师,日后有空常回来看看,这里永远是你的后盾。”

程小棠反手摸着她的脉象,嘱咐道:“王后,你要按照我说的方法,多多调养身体。”

“我可是在南诏买了不少良田,一定会回来的。”

南诏国的王后是一名体态丰腴的美人,年过四旬,膝下有五儿十一女共计十六个孩子,其中有三儿四女为亲生。

她身体上的问题不大,主要是早年连续生孩子留下的病根。

程小棠师门三人在南诏的一年多时间,只要精力都放在南诏国国王的怪病上。

五年前,南诏国的国王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

他先是无缘无故地感受到疲惫,慢慢的,四肢逐渐无力到无法正常行走,最后连吞咽和呼吸都变得很困难,全靠流食和大补之物吊着性命。

程小棠和栖云道长借着长寿村的契机来到南诏国,一方面是为泰安郡王寻找未来的归宿,另一方面是受邀前来治病。

可惜国王所患之病的确无药可医,反倒发现他与王后的两个孩子也出现了相同的前期症状。

程小棠、栖云道长以及抱朴子道长努力了大半年,才勉强让两个早期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没有继续恶化。

治疗期间,南诏国的王后才是变化最大的人。

从一开始的彷徨和自责,到后面认识到这病是国王的原因,与什么克夫克子女的诅咒毫无关系,整个人重获新生。

在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王后把握住绝佳的契机,雷厉风行地成了南诏国真正的掌权者。

程小棠对王后的效率钦佩不已,几经考察后,决定将她引荐给长乐公主。

大荣的情况复杂,改天换日这样的大事,自然是盟友越多越好。

***

永康元年的三伏天,是数十年中最难熬的酷暑。

“老夫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蒋老太傅抹了把额头的汗,气喘吁吁地望着远处拔地而起的通天塔,“那妖道究竟使了什么手段?”

两年前,皇帝不甚被万寿山滚落的石头砸中后腰,伤势严重到无法坐立,至今没有痊愈的迹象。

当时与他嬉戏玩闹的新晋美人首当其冲,被太后下懿旨打了八十大板后扔入冷宫不准任何人照顾,没过多久就丢了性命。

参与设计万寿山的工匠们全部被判流放三千里,负责运送奇石的官吏和船工们也受到了或轻或重的牵连。

结果罪魁祸首广微子道长却完好无损,在天牢走了一遭又大摇大摆地回到了钦天监。

以蒋老太傅为首的大臣们费尽口舌,也没能让皇帝远离小人。

广微子道长经此一役,一改刚上位时的谨小慎微,在宫内外广收门徒,连掌印大太监袁公公都要避其锋芒。

薛丞相上前扶住蒋老太傅,低声道:“蒋兄慎言,道家之事岂是我等凡夫俗子能领会的。”

自从上一任太医院院正被皇帝贬为庶民后,他的徒弟们生怕被迁怒,纷纷拖家带口离开了京城。接任的院正医术并不差,偏偏最不擅长的就是外伤。

且皇帝的伤势非同寻常,那要命的石头砸在了最刁钻的位置,朝廷请了无数天下名医,不仅没能让他重新站起来,反倒把人折磨得形销骨立。

药石罔效之下,广微子道长奉上了一枚丹药,让皇帝短暂地摆脱了疼痛的折磨,找回了活着的感觉。

太后眼看儿子从病入膏肓重新变得有生气,如何还舍得阻拦。

以皇后为首的妃嫔们更是对广微子道长感恩戴德,皇帝要是这么突然地去了,还不知新帝会如何处置她们这些太妃。

唯有文淑妃暗暗遗憾皇帝没有直接死了,好叫她的亲儿子继承大统。

皇帝改国号为永康,每日除了修仙问道就是服用止痛的丹药,以至于昏昏沉沉的时间远多于清醒,只在初一和十五隔着屏风出现在大朝会。

今日便是十五,五品及以上的官员们都要出席,见一见皇帝的龙颜。

同样饱受酷暑折磨的枢密院使缓缓到蒋老太傅身边,苦着皱巴巴的老脸附和道:“薛相所言极是。”

“道法高深,自有其精妙之处。”

单是为皇帝止痛这一功劳,广微子道长就有资本在宫里横着走。

至于太医院的太医们究竟是做不到,还是有什么顾虑,没人敢深究。

如今最重要的是太后带着小太子垂帘听政两年有余,满朝文武也习惯了长乐公主站在龙椅下方。

太后年近七旬,小太子还是幼童,每逢有急事都是由长乐公主单独处理。

“大人,时辰还早,先休息下吧。”

莫琛递给枢密院使一个带着凉气的竹筒,沉稳道:“里面是万龄堂的藿香正气散,味道有些浓。”

枢密院使的皱纹舒展开,笑呵呵道:“好,还是你有心。”

要不是太子和皇帝先后出事,他早就想辞官回家含饴弄孙,让一手培养出来的莫琛真正掌管枢密院。

薛丞相酸溜溜地瞥了一眼崔云恒,“万龄堂似乎是佑安郡主的产业。”

崔云恒一拍额头,“哎呀,内子一早起来给您老熬了汤药,结果被我落在家里了,实在该打。”

“你怎么回事?”薛丞相闻言却不见喜色,质问道,“玥儿向来十指不沾阳春水,嫁到你们崔府反倒要自己熬药?”

崔云恒无奈地赔罪,“是晚辈的错,以后必定不让内子再进厨房半步。”

薛丞相尤不满意,“崔云恒,你莫要辜负老夫对你的信任。”

崔云恒乖顺地点头,谁让人现在是他的爷爷呢,都不用刻意装孙子,他就是孙子。

他任性多年,最终还是在长乐公主做出选择后放下了过往,遵循家中长辈的意愿迎娶薛丞相的小孙女为妻。

薛丞相是何等犀利的老狐狸,自然看得出崔云恒定亲那日的情绪,此后一有机会就要敲打几下。

最终还是莫琛拿出自己那份竹筒给薛丞相,一分为二分别给了薛丞相和蒋老太傅,解救了点头如捣蒜的崔侍中。

“不知佑安公主和栖云道长何时回京。”蒋老太傅感受着清凉的藿香正气散慢慢消解燥热,怀念道,“听说南境的集市热闹非凡,都快赶上西市了。”

去年底,程小棠凭借在火器上的突出贡献,从佑安郡主变成了佑安公主。

封赏的旨意是长乐公主亲笔所写,通篇极尽赞美之能事,让程小棠在民间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程天禄露出礼貌的浅笑,“多谢老太傅挂怀,舍妹还要继续为陛下寻找灵丹妙药。”

听到程天禄毫无异色地提及灵丹妙药,等着上朝的群臣们都忍不住腹诽:

年年复年年,这都三年了!

谁不知道佑安公主和定安侯世子根本就是不想回京,偏偏还拿着皇帝当幌子,让御史们恨得牙痒痒也只能弹劾一个办事不力。

大臣们左等右等,将能说的闲话都聊了一遍才等到大殿门打开,赶紧快步走进去纳凉。

今日大朝会商议的主要内容正是如何减少酷暑对百姓的影响。

群臣们对此经验丰富,各抒己见,期间又有老对头针锋相对地辩论起来。

以往这种时候,皇帝总会呵斥一两句,今日却格外安静。

“陛下?”

长乐公主上前两步,隔着轻薄的帷帐轻声询问皇帝的意见,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帷帐内只有皇帝、伺候他的袁公公以及大内侍卫首领,隐约能看到床下的两个人陷入了慌乱中。

袁公公尖厉的声音响起,“宣太医!”

在满朝文武的屏息中,广微子道长率先冲进帷帐,一把推开瑟瑟发抖的袁公公为皇帝把脉,满脸悲痛地喊道,“陛下,驾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