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 第226章 五届科举,三年模拟

这倒是白老夫子误会胡里正了,他纯粹是想支持程小棠的兴趣。

顶多程小棠看上哪座山,他就把离得最近的一座荒山拨给胡景焕,让两个孩子培养青梅竹马的感情。

一座荒山大概能开出二三十亩地来种粮食,这点损失,胡里正完全不放在眼里。

程小棠这般聪慧,却没有一心扑在诗词歌赋上,反而对种地充满热情。

属实难能可贵。

大概跟她年纪小,又经历过从北到南的千里逃荒路有关。

而这越发让胡里正满意于自己的眼光,务实好啊。

胡里正之前为胡景焕张罗的是钱塘县苏氏之女,年方十岁已有才名,祖上还曾出过四品高官。

近些年家道中落,也没断过家族子弟的读书路,仍算是书香门第。

不过对方大概更想与胡大学士那一支的结亲,对胡里正始终都是礼遇有加,并不十分热络。

如今胡里正反倒有些庆幸,还好没太早定下。

世家才女能提升家族的声望,却未必适合做族长的妻子,胡氏的宗妇。

当初他出于结善缘的想法,让刚到武泰镇的程氏族人在胡氏宗祠住了一晚,说不准就是祖宗们给的预示。

胡里正的一席话,让程小棠获益匪浅。

看来给县令大人贡献打谷机和秧马,还带来许多积分之外的好处。

比如胡里正,明显就很看重她在种地上的潜力。

不愧是以一己之力,壮大胡氏一族的老人家,看人的眼光就是好。

一老一小都对这次的聊天很满意,各自尽兴归家。

而白老夫子的心中的想法也逐渐明朗起来:程小棠的未来,不该局限于做胡氏的宗妇。

他反复看过程小棠写的文章,字迹如春蚓秋蛇,行文不规范,措辞不严谨,主题还偏离了不少。

但除此之外,所表达的内容却丝毫不输胡景焕,所思所想全部言之有物。

若是单论主张的可实践性,甚至超过不少白老夫子读过的文章。

而程小棠才四岁,上学不到半年。

这样有天赋的孩子,若是成了胡氏宗妇,还能有机会继续读书吗?

女主及笄后就要成婚,十六七岁的大好年纪,对于男子而言,正是读书的重要时刻。

白老夫子一直很惋惜程小棠是女儿身,今日尤甚。

他不知对于农家之女而言,还有什么比胡氏更好的归宿,只觉得太可惜了。

白老夫子的遗憾,程小棠不得而知,只觉得学业上的压力陡然增加。

自从写完那篇关于开荒的文章后,也不知是哪里触动了夫子们,对她的要求变得极为严格。

不仅课堂上屡屡提问,每天还要带着作业回家,甚至连课间、课后都会被白老夫子拎去开小灶。

以至于程小棠还挤出时间写信问萧昀舒,是不是科举突然改革,允许女子参加了。

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只得将一切归因于她这块金子的光泽太闪亮,白老夫子怕她沉迷种地耽误了学习。

白老夫子愿意在无法考取功名的她身上耗费心力,程小棠也只能心怀感恩地痛并快乐着。

而萧昀舒从应寒那里得知棠宝最近读书格外刻苦,去学堂的路上都不忘背书。

误以为程小棠的愿望又多了一个参加科举,默默记在心上。

难办,却未必不能办到。

俗话说,不在压力下爆发,就在压力下变态。

程小棠连一旬一日的假期都只能匆匆去看一眼自己那半亩田,不得不提前掏出了为同窗和夫子准备的礼物。

五届科举,三年模拟。

来自后世的先进经验,经无数学子验证,绝对是应试神器。

据说许多书院的夫子不仅会押题,还会让学生们熟背《四书章句集注》、《荣文选集》、《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等文章模板。

只是这般死记硬背,就算押中题目也要赌运气,不被主考官发现是生套模板。

否则不但会名落孙山,还会给考官留下坏印象。

因此程小棠给出的建议仍旧是从辅助角度出发,锻炼同窗们的考试心态,提前习惯关在小屋里写一天,从而赢在起跑线上。

白老夫子乍一听闻“每月一模拟”的建议,打量程小棠的眼神中都带上了一丝敬意。

这也太狠了。

不过那句“实践是唯一检验真理的标准”听起来很有道理。

反正胡氏学堂不缺搭建考场的场地,将两浙路各州县的乡试题目稍加整理,也足够让学生们试上三年。

程小棠这次只说了大致的想法,就是让白老夫子琢磨具体实施的方式,从而让她喘口气。

每天既要应付繁重的学业,又要跟鲁大师探讨新农具,还得想方设法赚积分,睡觉时间都压缩到五个时辰。

二哥从临江书院放假回家的时候,都说她瘦了。

好在白老夫子在办学上效率一向很高,几经商议,规定只有甲班和乙一班的学生需要参加每两月一次的乡试模拟考。

胡氏学堂毕竟只是启蒙学堂,真正有天赋又有决心走上科举这条路的人,并不算多。

很多人读到十二三岁,能识字读书、熟练使用算筹,即可结业回家。

白老夫子宣布模拟考规则的那一天,程小棠从同窗们的“感谢”中收获了一小笔积分奖励。

由于性别和年纪过小,她暂时不用参加,喜获三天假期。

第一次模拟考试时,程小棠仍旧出现在新建好的模拟考场外,为即将体验三天噩梦的同窗们送上鼓励。

然后在暴涨的积分奖励中,美滋滋跟着胡里正派来的徐管事,前往挑选要买的荒山。

程小棠说要买一座荒山时,全家都持反对意见,连程天寿都觉得荒地到处都是,为啥要花钱买。

此时崔县令赏下的十贯钱就派上了大用场。

程老太为了防止杨氏眼红作妖,特意当众说过这赏金是县衙奖给程小棠一人的,怎么支配由她自己决定。

话都已经说出去了,也收不回来,只好任由程小棠花钱买教训。

家里还有八十四亩地要开荒,从程大牛到程天福都被程老太分配了活,抽不出空来挑选荒山。

当然,大人们是暗暗期待棠宝分不出荒山的好坏,主动放弃。

因此陪着程小棠来爬山的,只有应寒、鲁方以及沾光放了三天假的程天寿。

到了相对平坦的半山腰,程小棠熟练地挖了个坑,注入库存的水感受流失速度和方向。

还好,在雨水丰富的钱塘县,土壤还算湿润。

“棠宝,这里还不如你那五亩荒地呢。”程天寿抓了把土,学着二叔的样子摩挲着,小声跟妹妹嘀咕。

“这山还不错啊,有水有肥的。”鲁方扯了一把草,发现草根还挺茁壮。

北境的荒地才叫贫瘠,别说种粮食了,连草都不够马啃的。

在关凌村待了半年,应寒比鲁方多了不少种地的常识,“这山不算高,人走着还行,若是总要挑水浇灌就麻烦了。”

山上到处都是野草乱石,要开荒,就得先走出一条平稳的路来。

徐管事长着和善的圆脸,笑呵呵道:“这座山的优点是从半山腰到山脚,都很适合开垦,缺点是山泉比较小。”

“遇上雨水少的时候,还得另想办法。”

来之前胡里正吩咐过,此行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程小棠挑到心仪的荒山。

因此徐管事一改往日的圆滑,问什么都是坦言相告。

实诚到应寒都起了疑心,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徐管事的神色动作,以防他是哪个居心叵测的冒牌货。

等从第三座荒山下来,精力旺盛的程天寿都有些吃不消了,瘫在路边凉亭里休息。

程小棠没怎么自己爬山,就被晒得晕忽忽,看东西都有些重影。

比如路上骑着驴狂奔过来的人,长得好像她稳重的大哥。

“棠宝,快回家去,有临安府城来的官老爷找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