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 第223章 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中

密信是走枢密院的渠道送到县衙的。

崔县令收到张御史带人来关凌村就马不停蹄地赶来,就是因为中途回了一趟县衙,才来晚了。

但从刚才鲁方的表现来看,萧家,或者说萧昀舒必然是更就知道晓密信的内容。

那位会关心一个七品御史收了严氏贿赂的小事,本就不符合常理,又跟年幼的萧昀舒扯上关系,更让崔县令摸不着头脑。

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出人意料,简直要让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前浪怀疑人生。

崔县令颇为感慨的心道,幸好他跟小棠宝已经是朋友了。

这就是平日里行善积德的回报。

“多谢大人,我还不困。”程文韬使劲儿拧了一把胳膊的软肉,不愿错过与县令大人秉烛夜谈的绝佳机遇。

早知道崔大人会问秧马的事情,他就去拔秧苗了。

幸好这次他爹是做秧马的主力,还负责教授村民制作方法,风头才没被大房抢光。

再看新冒出来的鲁方,面对县令大人始终是侃侃而谈的自信模样,程文韬突然觉得木匠也没他娘说的那么不堪。

听说当今圣上,闲暇时也喜欢做些木工,以至于京城的木匠身价跟着水涨船高。

既然前朝有人能靠蹴鞠当上大官,做木工未必就不行。

在胡氏学堂这些日子,程文韬再不情愿,也得面对自己的天赋并不突出的事实。

不说备受瞩目的胡景焕,就连那对双胞胎里的胖弟弟,都比他学得快。

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武泰镇。

或许舅舅说得对,要出人头地,不只有埋头苦读这一个方法。

鲁方谈兴正浓,突然感觉背后有一道诡异火热的视线。余光一瞥,来自刚才说话的少年,不由得抖了抖。

从年纪和面相上,能推测出此人是程三牛的儿子。

可没听说过,程文韬除了一身缺点外,还有龙阳之好啊!

鲁方下意识拢紧了衣襟,“等插秧结束后,你们可以来萧宅找我,一起把谷风机做出来。”

你们指的是崔县令和程大牛几兄弟,反正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

鲁方喜欢钻研木工,却不喜欢做重复的东西。最好是能一次性教会足够多的人,节省下时间来研究能带人飞天的那只木鸟。

说完,他就拉着应寒匆匆告辞,要先问清楚那个程文韬是怎么回事。

最专业的人跑了,崔县令又转而说起钱塘县的惠民政策。尤其在开荒一事上,县衙能给的扶持比百姓们想的还要多。

经过一年多的下乡巡查,崔县令已经很清楚缺地的农民们为何宁肯当去佃田,也不自己上山开荒。

并非他们不想要,而是无能为力。

开荒需要付出的劳力和钱财,与收获的粮食不成正比。

虽然那只是一时的,但很多贫苦人家,手停嘴停,根本没有储备粮让他们将荒地养肥。

而做佃田来种的话,能吃饱就算遇上宽厚的地主了。情况只会越来越糟,最后成为完全依靠于他人的田地生活的佃户。

佃户,又名为客户,即名下没有地的人家。如浮萍般没有根基,也不好管理。

想解决这个问题,根源还是要有更多的土地。

可惜开荒绝非一日之功,等荒地能种水稻,崔县令还不知会被调任何处,无法保证继任者的政策会不会改。

他能做到的,就是在有限的任期内加大扶持力度,为每一个愿意开荒的人提供每月一斗糙米的补助。

加上种子和农具,足以减轻前期地里没收获的压力。

程大牛之前只替程小棠报备了五亩荒地,在崔县令看来,人丁兴旺的老程家完全有余力多开些。

老程家人的确心动了,不过还需要一家人关起门来再商量。

“多谢崔县令提点。”程老太看着天空泛起鱼肚白,给谢玲花递了个眼神让她带着几个妯娌去做早饭。

昨晚那么凶险的情况,虽然最后是虚惊一场,也要好好表达感谢。

天亮大亮之后,喝了一大壶浓茶的崔县令,精神奕奕地在关村长的带领下巡视治下百姓的晨间农作。

欣欣向荣的画面中,果然出现了他预料中的情况。

有不少村民都将秧马背到了田埂间,却在注意到崔县令一行人时,就不敢用了,仍旧吭哧吭哧地弯腰拔秧苗。

见状,崔县令干脆撸起裤腿,亲自下地坐着秧马干活。

他以前没干过农活,动作很生疏,态度却表达得相当清晰。

还有个小吏借了程族长的铜锣,在村里的大樟树下,一边张贴文书,一边将昨晚发生的事换成通俗易懂的说法,告知村民真相。

简而言之,就是昏官作恶,好农具没问题,只管用。

崔县令这么做的效果很明显,昨晚刚兴起的各式谣言,直接被扼杀在了摇篮中。

关凌村大半人骑上了秧马。亲身体会坐着把一亩地后,感受更深,纷纷对老程家及程小棠感激不已。

多好的人家,还差点因为大方地分享打谷机和秧马,被昏官所害。

等程小棠睡到自然醒,崔县令已经带着人回了县衙。

她牵着二哥的手去地里,一路上不断有人跟她打招呼,一口一个棠宝,还有人给她塞好吃的。

“二哥,我被老神仙摸过头的事情,终于瞒不住了嘛?”

程小棠受宠若惊,小声跟二哥咬耳朵。

“嗯,这下有更多人喜欢棠宝了。”程天禄笑着配合道。

程小棠扒拉了下奖励积分记录,笑得见牙不见眼,“那我也要好好宠爱大家。”

尽管中途有些波折,十五天的农忙假还是收获满满地结束了。

随着麦收和插秧基本上结束,打谷机和秧马带来的收入,也暂时告一段落。

听鲁方说,图纸已经逐渐从临安府流传到整个江南。等到秋收的时候,大概可以跟谷风机一起,传播到整个大荣。

可惜离开钱塘县后,就没人像崔县令那样善良,为程小棠宣传。

因此外面的人顶多就记得一个钱塘县程氏,还有不少先得到图纸的木匠利用信息差,号称是自家首创,反手赚一笔。

让程小棠哭笑不得的是,贩卖图纸的人中,居然还有农忙时只匆匆在关凌村露过一面的杨智明。

他最近跟着胡氏管家做事,经常在附近的州县跑动,从而有机会卖出第一手图纸。不过杨智明深知萧家并非普通人,他胆小,只卖了两回就收手。

能自食其力,就算有点钻空子,也比之前啃亲姐杨氏要好。

对于这种情况,萧昀舒特意在信里问过程小棠,需要不需要帮她正一下名。

做好事可以没回报,但一定要留名。

这是程小棠念叨过好几次的话,萧昀舒始终放在心上。

至于怎么正名,应寒和鲁方都表示猜不透主子的手段,总之会很有效。

就像仗势欺人的张御史,最终也被更高的权势压倒。

想到如今在烈日下被徒步押送到京城的前御史张正青,程小棠觉得还是放那些木匠们一马吧。

只要持续传播,卖图纸很快就会没有市场。

要赚积分,她还有可爱的同窗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