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其他 >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 第222章 来了个能工巧匠

逃荒不慌,三岁福宝宠全家 第222章 来了个能工巧匠

作者:大酒坛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23 来源:小说旗

程小棠一开始就没担心过这个问题,图纸可都是萧昀舒亲手画的。

那本《世家杂记》中连陈郡赵氏在祖籍抢占了多少田地都有数据,可见萧家的情报能力。

若真有人在去年就造出打谷机,崔县令可能不知道,萧昀舒一定会查到。

程小棠从没打算用这些农具赚钱,就指望攒点积分还债,按理说跟谁都没有利益纠葛。

可惜神仙打架,殃及到了她这条池鱼。

好在崔县令还算靠谱,慢是慢了点,起码没让她爹和叔叔们被那些仗势欺人的护卫们绑起来遭罪。

等以后土豆玉米种出来,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告诉崔县令,为他的政绩添砖加瓦。

想到这里,程小棠真诚道:“我不怕。县令大人是好官,会保护好人哒。”

崔县令被夸到了心坎上,笑容真切不少,“对,邪不压正。”

他在权力的漩涡中见过许多黑暗和不平之事,却始终愿意相信这一点,也希望像棠宝这样的孩子,能在更好的环境下长大。

“不知今日的秧马演示效果如何?”崔县令温声提起早前拜托之事,“来的时候,我看到河边有许多木板在晾。”

在明亮的月色和温暖的烛光中,话题回到了能让人放松的农事上。

一家老小没受皮肉之苦,却着实受了不少的惊吓,还亲眼见证了一个威风八面的御史,转瞬间变成阶下囚。

得亏老程家见过不少世面,才稳得住心神。

程大牛感受到县令大人的好意,笑着说起白日里的趣事,“正如崔大人所言,眼见为实,乡亲们都很想试试。”

“不过一开始,总有人兴奋过头铲到秧苗,可把我二弟气坏了。”

“二哥也是心疼庄稼。”程三牛赶紧接了一句,怕崔县令觉得他们有不满的情绪。

程二牛说起种地就没那么拘谨了,“崔大人,我感觉秧马不太适合插秧。”

按理说,秧马也可以用在插秧上,只是程二牛在尝试的时候,总觉得有些施展不开,速度反而没有他站着快。

当然,坐着秧马上不用弯腰,肯定舒服很多。

只是比起舒服,庄稼人最大的诉求还是尽快干完农活。

对此老程家人的体会各不相同,程三牛认为坐在秧马上插秧得劲儿,程老太则代表腰不太好的人群,能坐着就比站着效率高。

插秧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老程家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在崔县令亲切和善的引导下,纷纷表达了使用秧马的体验。

崔县令边听边点头,跟在身边的小吏唰唰唰地奋笔疾书。

鲁方先前为了完成主子吩咐的任务,一直关在房门里琢磨,还没亲身体验过秧马的效果。

此刻听着使用者的反馈,顿时有了新的想法。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纸和炭笔,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画出了一个新的草图。

“诸位,我有个想法。”鲁方指着新画出来的秧马,“若是能将秧苗放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可以省去往返的功夫。”

在应寒怀里昏昏欲睡的程小棠瞪大了眼睛,“鲁大师,这是秧船吗?”

“秧船?”鲁方重复一了遍,笑道,“不错,若是有船舱那样的位置放秧苗,可不就是小船。”

“程大师果然比我厉害。”

程小棠不好意思地捏捏手指,“还是鲁大师有天赋。”

秧船本就是秧马升级改良后的版本,只是她觉得做起来比较复杂,跟萧昀舒描述时就选了最简单的初版。

没想到鲁方只是旁听了一会儿,就能根据反馈想到改进的方向。

果然是能工巧匠。

萧昀舒的十二卫除了武艺高强外,还有个人技,实在令人羡慕。

崔县令端详着图纸,也是精神大振,看向鲁方的眼神犹如发现另一个金疙瘩。

托程小棠的福,钱塘县绝对能迎来完全不同的一年。

“不知鲁大师,对制造谷风机可有心得?”崔县令心情激荡,主动问起另一件还是图纸的农具。

鲁方没有立即回答崔县令的问题,而是用眼神询问程小棠的意见。

他可不是县衙的官吏,无需听命于县令。

主子吩咐过,这次来关凌村主要任务是配合棠宝想做的一切,次要任务是防患于未然。

“鲁大师,崔大人琢磨谷风机好几天了。”程小棠也很想看到实体,期待地问道,“你能做出来吗?”

“这是自然。”鲁方得意地一甩头,“谷风机的核心部件是鼓动出风的风叶,恰好与我以前做过的小玩意儿有些类似。”

“换寻常木匠来做,确实没那么容易琢磨出来。”

应寒见鲁方嘚瑟的模样就嫌弃,“会做就赶紧做出一台出来,少在这里说废话。”

“小八,你这是嫉妒。”鲁方摇头晃脑道。

因为主子恨屋及乌,不喜欢任何木工,鲁方每次想做点什么都跟做贼一样偷偷摸摸的。

结果时来运转,突然就凭借一双巧手,成为是十二卫中最被看重的一个。

应寒怒道:“别叫我小八!”

又不是兄弟姐妹,凭什么要按年纪排序,就该比谁的拳头硬。

鲁方条件反射地往边上一闪,战略性喊停,“小声点,别把棠宝吵醒了。”

众人闻言转向刚才还在说话的程小棠,发现她不知何时已经睡了过去,呼吸平稳绵长,俨然睡得正酣,不禁露出笑容。

差点忘了,这还是个正经的奶娃娃。

“让孩子们都去睡吧,别累着了。”崔县令观望着夜色,离天亮不到一个时辰。

他需要亲自现身,鼓励关凌村人继续使用新农具,从而抵消张正青带人来老程家闹事的负面影响。

流言猛如虎,崔县令绝不允许再有人趁机生事。

至于与人狼狈为奸的张正青,反正县衙大牢除了虫子多些,条件还不错,关上几天死不了。

主要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并没有处理御史受贿案的职权。

需要等大理寺的正式牒文送到钱塘县,再将张正青押送至京城候审。

而崔县令之所以刚得到密信,就敢提前带人将现任御史扔进大牢,最大的底气来自密信的落款。

那是可以代表半座朝堂的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