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无情逍遥剑 > 第四十一章 大宋伐辽

无情逍遥剑 第四十一章 大宋伐辽

作者:完美组合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1: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日,太宗皇帝在宫中为群臣赐宴。酒兴正酣,一大臣颇知太宗皇帝心意,为讨太宗皇帝欢心,他便于席间建议太宗皇帝出兵伐辽。太宗皇帝本有此意,于是为了造势,便当着群臣向他问计。太宗皇帝向他问道,“此时伐辽,我大宋有什么有利条件?”那大臣见太宗皇帝果然喜欢这个话题,便眉飞色舞,侃侃道来,“辽帝年幼新立,由萧太后摄政,君臣难免失和,而今我大宋兵强马壮,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宋太宗本来就有北伐之意,听他如此一说,顿时龙颜大悦,也丝毫听不进别的意见。太宗皇帝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相当成熟,便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决策,分配任务。太宗皇帝信心满满,决意一举攻取幽云之地,给辽兵以沉重打击,也好一报当年之仇,一雪当年之耻。

宋军兵分三路,大举伐辽。东路军是宋军的主力,以曹彬为统帅,出雄州,进攻辽的南京。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出飞狐口,攻取河北北部。西路军以潘美为统帅,杨业为副统帅,王侁为护军,出雁门关,攻取山西北部。

按照太宗皇帝的部署,东路军缓进,先攻取涿州以吸引辽军的主力。待中路军和西路军推进到辽的南京以北,再与东路军合力夹攻南京。

战争一开始,由于宋军先发制人,进攻颇为顺利,三路皆捷,宋军一连攻克了辽国许多州县。但是面对宋军的全面进攻,辽国开始全力抗击。辽国的军队,尤其是骑兵,战斗力极强。眼见四面受敌,形势危急,辽圣宗耶律隆绪和萧太后,亲自到南京督战。这样一来,战争的局面很快就发生了转变,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后来,宋军东路军与辽军主力决战于涿州西南四十里的歧沟关。宋军被辽军大败,伤亡达数万人之多。太宗皇帝听闻了这消息,颇为惊惧,急令宋军全线撤退。

西路军在撤退时,遭到了辽军的追击。此时的辽军,兵锋正盛,副帅杨业认为不可与辽军死战硬拼,应该暂避其锋。而主帅潘美与护军王侁,却主张与辽兵正面交锋对抗。不仅如此,潘美和王侁还斥责杨业怯懦畏敌,更诬称杨业怀有异志。杨业既受威逼,更受诬责,迫不得已,复又率军北上。

杨业深知,此行必是有败无胜,心中仍然想着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为求侥幸于万一,发兵之前,杨业与潘美、王侁作了特别约定。约定潘美与王侁在陈家谷口两侧布置步兵硬弩,待杨业转战到此地之时,以两侧步兵夹击辽军,加以救援接应。

杨业孤军深入辽地,在途中与辽兵相遇。辽军从四面八方对宋军发起了攻击,宋军伤亡惨重。几番死战,杨业率军突出了重围,退至狼牙村,不久,又被辽军追至。

杨业等人只好与辽军死战,苦战终日,宋军伤亡殆尽。杨业仅率百余名士卒,于黄昏时分退至事先约定的陈家谷口。到了陈家谷口,辽兵大至,却不见援兵,杨业拊胸大痛,慨然长叹!

原来,在杨业率兵出发之后,潘美与王侁按约定陈兵于陈家谷口。待到了近午时分,尚无杨业战况消息。潘美、王侁派人登上高台远望,目无所见,他们便以为辽军已经被杨业打败。

王侁一心想着争功受赏,全然不顾先时约定。王侁亲率本部兵马,擅自脱离大队人马,前去抢夺破辽之功。潘美身为主帅,对此,却不加约束。随后不久,潘美竟也带着主力撤走。王侁率军行了二十余里,方才得知杨业兵败的消息。此时的他,惊恐万状,挥军急逃。

可怜被誉为“杨无敌”的杨业,孤军无援,乃率余部与辽军竭力死战。百余名士卒死伤殆尽,杨业身被数十处重创,力竭被俘。杨业受重伤被俘之后,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绝食三日而死。辽军乘胜攻入宋境,大宋蒙受了重大的损失。闻知了杨业被俘殉国的消息,大宋举朝震惊。

太宗皇帝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宋军先胜而败,这样的结果,让他彻底丧失了信心。从此,太宗皇帝自保尚且不能,再也不去想,夺取幽云之地的事情了。从此,他对辽采取守势,把主要力量转向对国内人民的防范和镇压上了。

辽国虽然骑兵强大,但面对地域辽阔、经济强盛的宋国,一时也奈何不了。这样,两国就形成了长期的对峙局面。辽圣宗、承天后,礼贤下士,改革政治,强化军队,辽国也处于了全盛时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