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无情逍遥剑 > 第111章 鸟尽弓藏寻常事,赏罚不明帝王哀

真宗皇帝一意和谈,寇准实无他法,再不能谏阻,心痛不已。他知道曹利用就要启程,便专门候着,迎面拦住了他,不放心地问道,“皇上究竟许了契丹多少岁币?”曹利用答道,“皇上言道,但教不超百万之数,皆可允准!”“不行,坚决不允!”寇准声色俱厉地向曹利用说道,“虽然你奉了皇上口谕,但是所许契丹岁币,数目绝不能超过三十万。否则,我取你项上众头,以谢天下百姓!”曹利用本就不喜真宗皇帝许给契丹岁币,听了寇准之言,更唯唯称是。

曹利用第二次又到了契丹营中,契丹人仍坚持索要关南土地,萧太后向他说道,“后晋深感我大辽恩德,故将关南土地割让给大辽。周世宗却无礼之极,强抢而去。如今,宋辽和好,理应归还关南土地,方显宋朝诚意。”曹利用哪里肯依,据理力争言道,“后晋割让给辽朝,周世宗复又取回,本和大宋朝没有关系。关南土地素为大宋土地,如若割让给辽朝,我如何回朝复命,此事不必再谈。如若索要些许金帛财物,倒还可议。” 辽朝政事舍人高正始闻听此言,向曹利用怒道,“大辽此次兴兵南下,志在关南土地,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否则有何面目再见国人! ”账外众武士听他说完也齐声喊道,“对,不达目的,愧对国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契丹本来就不甚注重礼法,账中商议要事,账外居然是乱哄哄的一团糟。甚至有的人已经拔出刀来,说着话就要闯入账中。更多的武士则用契丹话叽里咕噜叫嚷不休,骂声不绝于耳。萧太后见了,亦不加以阻止,只是在一旁冷笑不语。

过了好一阵子,喧闹声渐止,待人声稍寂,曹利用淡然地说道,“我受朝廷所托受命而来,若事有不济,本不欲苟且偷生,只求不负朝廷,无愧国人!士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况太后贵为一国之主,竟行威逼胁迫之伎哉!”

辽圣宗知道以目前的形势,难以让曹利用屈服,向萧太后望了一眼,见她没有任何表示,遂命人出帐驱散了围观的武士,周围这才安静下来。曹利用接着说道,“言已至此,话亦尽说。辽朝如欲强索土地,恐怕只能重启战衅。近来,宋辽双方,争战颇多,互有胜负。日前一役,太后也曾亲见,天佑大宋,奇兵突出,鹿死谁手,实难预料。倘若大宋大获全胜,亦或是不胜不败的局面,割地固无可能,只怕连岁币也是休想了。如此一来,辽朝一无所获,败兴而回,岂止有愧,更羞见国人呢!还望太后三思而后行!”

辽圣宗与萧太后听他剖析的入情入理,知道索要关南土地已无可能,退而求其次,开始谈论岁币的数目。曹利用谨记寇准的告诫,坚守三十万的关口不肯松口。辽圣宗与萧太后无奈,只好以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共计三十万两匹定议,说好两国以兄弟相称。

接着,辽圣宗又命王继忠会见曹利用,向他表明:辽国主现今年少,愿与大宋约为兄弟之国。其后,又见大宋命人开挖黄河战壕,怕大宋改变主意,别有所图,遂想尽快把所议诸事一一敲定。

写好了国书,辽圣宗还是不放心,又遣右监门卫大将姚柬之带了国书,与曹利用一起前往宋营,大宋朝廷安排了赵安仁作接伴使。姚柬之自恃契丹兵强马壮,甚是目中无人,言谈之中,很是傲慢张狂,对大宋颇为轻视,他奉辽兵如虎狼,大大地吹嘘了一番。姚柬之虽然傲慢,若论斗嘴磨牙的功夫,他又岂是中原汉人官僚的对手。赵安仁见识了他的傲慢模样,听闻他的言谈,立刻讥讽了他几句。“素闻阁下博学多才,难道没有读过《老子》一书?其中言道,‘精锐的军队,最是不详,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即使偶胜也不以为美。否则便是杀人以取乐,以杀人为乐事,岂能得天下民心?”姚柬之听了略觉汗颜,从此不再鼓吹契丹兵强马壮,转而夸赞起王继忠的才干,如是者三。王继忠本是宋朝的降将,这明明是在对大宋进行讥讽,赵安仁哪能不知。赵安仁作为宋人,不便硬说王继忠无能,他既已归降契丹,契丹人夸他,亦在情理之中,赵安仁只好假装不知,含糊其辞言道,“闻说王继忠早年在寿王府做事之时,稍微谨慎,其他并不知闻。”

随后,真宗皇帝接见了姚柬之,姚柬之也敬献了国书。真宗皇帝阅毕,答应了王继忠的请求,又命近臣刺史李继昌以左卫大将军的身份,带着誓书到契丹营中缔约,并允诺契丹撤退之时,大宋决不沿途追击。

再说曹利用,从契丹营中回来之后,立即到行宫向真宗皇帝汇报议和情况。其时,真宗皇帝正在用膳,不能即刻召他朝见,又急于知道岁币的具体数目,便派了一个小太监前去询问。曹利用却有意要卖关子,向小太监说道,“此事何等重要,我要亲自禀告皇上,岂能随意对你言讲!”小太监无奈,只好进去回复,真宗皇帝心中记挂此事,怎能安心进食,再派人前去询问,那人对曹利用说道,“你先对我说个大概,圣上既然派我前来,你就该相信我,何故相疑!”曹利用就是不肯说,那人又问了好几遍,他才伸出三个手指头,颤颤巍巍地放在额头之上。那人见问不出更多的内容,只好入内奏闻真宗皇帝说道,“曹利用只伸了三根手指头出来,他手指颤抖的厉害,莫非是三百万吗?”真宗皇帝听了,忍不住大声惊呼出来,“哎呀,怎么如此之多!”他沉吟了一会儿,轻声地自我安慰道,“但要能结束争战,此法亦可!”因为临时行宫房子狭小,真宗皇帝在里面说话,曹利用在外面听得清清楚楚,但他有意给真宗皇帝一个惊喜,以显自己的功劳,故意一拖再拖。

待真宗皇帝用膳完毕,宣曹利用进见,真宗皇帝一再询问岁币的数目,曹利用避而不答,跪在地上大叩其头,边叩头边说,“岁币数目实在太大,臣罪该万死。”真宗皇帝听了,焦虑更甚,连忙催问,“究竟是多少?”见真宗皇帝神色忧急,又颇为严厉,曹利用这才说道,“银绢共三十万两匹。”真宗皇帝这才拍着胸脯长长舒了一口气,“你呀你,可把朕给急坏了!”真宗皇帝得了这个大大的惊喜,对他的故意拖延不以为忤,略略嗔怪,曹利用却在一旁笑了。

身旁之人早已谄谀地喊了起来,“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真宗皇帝转忧为喜,也与众人笑谈起来。仅许给了契丹三十万岁币,大出真宗皇帝的预料之外,在他心中,好似占了契丹一个大大的便宜。真宗皇帝高兴之余,对曹利用大加赏赐,提拔他为忠州刺史,东上阁门使,并在京城赐豪宅一座。东上阁门使为正六品官,曹利用自受命出使到和谈完毕,共历四十一天。四十一天,他即由正九品的殿直官升到正六品,若在平时,这需要十数载方能做到。曹利用因和谈之功,成了升迁最快的官吏。

战事已经结束,将要回京,真宗皇帝欣喜又兴奋,当即做了一首“回銮诗”,内容如下:我为忧民切,戎方暂省方。征旗明暖日,利器莹秋霜。锐旅怀忠节,群胡窜北荒。坚冰消巨浪,轻吹集嘉祥。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上天垂助顺,回斾跃龙骧。

真宗皇帝的诗极力渲染“嘉祥”、“安边境”、“乐小康”的和平喜庆气氛。“锐旅怀忠节”事实不假,真宗皇帝说自己为“忧民切”而“暂省方”却是极力标榜和粉饰。其后所为更难见他“忧民切”、悲天悯人的情怀。“回銮诗”的意境更是缺乏昂扬向上的豪迈气概,这正是真宗皇帝虽胜犹败、挺不起腰杆惧外犹甚的真实写照。真宗皇帝喜难自胜,快慰不已,又着人将“回銮诗”在澶州城内,勒石为记。

真宗皇帝命近臣赓和,到各营寨中慰劳将士,他与群臣自是一番欢宴,席间,与众大臣免不了又有一番谦让。酒过三巡,李继隆向真宗皇帝说道,“戎虏轻启战端,兵临城下,众将士皆不欲出战,主张撄城固守,唯陛下英明,御驾亲征,鼓舞士气。若不是陛下洪福齐天,又怎得将萧挞凛击毙。”李继隆为北宋名将,能征贯战,多次在边境御侮,澶州一战更是主将,想不到他也颇善阿谀逢迎之词,众人从所未见,皆翘舌不已。只听他接着说道,“契丹兵退之时,群臣欲乘机袭杀戎寇,皆因陛下有好生之德,坚持休民息兵,众人这才罢议。陛下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吾等竟没有半点立功的机会。”真宗皇帝听了,心里大为受用,开心地笑了。真宗皇帝对李继隆之言甚是嘉许,向群臣说道,“北地自古便为中原大患,而今契丹畏惧中国之威,深深钦服中国大义,朕与众爱卿平息战争,安抚百姓,心中甚是喜慰。朕亦深明,能有今朝,全赖众爱卿鼎力相助。”真宗皇帝与群臣,你一言我一语,君臣互贺,好象得了契丹的岁币一样,而不是自己许给契丹三十万岁币。

宰相毕士安因病滞留京都,也专程赶来朝贺。众大臣中有人说起岁币三十万,数目太大,毕士安听闻向他们说道,“若不许给契丹如此数目的岁币,辽朝自不会真心诚意议和,不久必会再次南侵,战事难已平息,事已至此,尔等休要多言!”众人听了遂不复多言,又有人向真宗皇帝进言,弹劾王超,要求严肃惩处,以儆效尤。前时,因王超拒不发兵救援,致使王继忠所部尽皆战死,王继忠本人也做了契丹的俘虏,对此,朝廷并没给王超半点惩戒。此次,王超又违抗诏命,不发兵攻辽,致使契丹兵众得以长驱真入,深入内地,直逼澶州城下,对真宗皇帝北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列举了王超的罪状,真宗皇帝却不以为意地言道,“大宋与契丹已经重修旧好,实该相庆,王超罪责可以从轻发落,撤消三路都部署职,改为崇信军节度使即可!”真宗皇帝如此处理,众皆讶然,群臣见此,便揭了过去,不提此事。

又饮了一阵子,真宗皇帝醉眼朦胧地向张笑川说道,“这次多亏了我们张大将军,训练了一百勇士,大发神威,使契丹兵众颇为惊惧。张大将军,朕赐酒三杯!”张笑川拜谢了,一饮而尽。真宗皇帝又向张笑川说道,“张大将军,一百勇士安在?朕要为他们赐酒!”张笑川闻言,心里一惊,硬着头皮回道,“启禀陛下,众勇士皆是奇人异士,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国有危难,方挺身而出,此间事已了,他们即自行离去,臣也无可奈何。”真宗皇帝听了张笑川之言,皱了皱眉头,将信将疑,只好悻悻地说道,“可惜啊可惜,如此奇人异士,却不能为朕所用,实在可惜的很呐!”叹惋了一阵子,真宗皇帝向张笑川说道,“张大将军,你可否再为朕训练一批勇士?”“这。。。。。。”张笑川听真宗皇帝问出这样的话来,心中记着净空方丈的嘱托,甚是迟疑,犹豫了一会儿,向真宗皇帝说道,“这事颇难,只怕要令陛下失望了!”真宗皇帝闻言,甚是不悦,向张笑川追问道,“时日不多,张大将军便能训练出一百勇士,奈何现在口出此言?”张笑川知道已经惹得真宗皇帝不满,也只好硬撑着说道,“之所以仓促间能成事,最难得的是这些奇人异士,各方面天赋都是一等一的,此非虚言,请陛下明鉴!”群臣见真宗皇帝酒意已显,脸带愠色,心里隐隐担忧,却不敢多言。

场面略微有点尴尬,这时,寇准跨了出来,向真宗皇帝躬身拜了下去,群臣不明所以,还以为他要代为求情。王钦若之流见了,不免幸灾乐祸,心道,“好你个寇准,不知死活,敢在这当口触逆龙鳞!”真宗皇帝见了,也愕然不已,向他说道,“寇爱卿,你这是为何?”“回陛下,臣向您请罪!”真宗皇帝哪里能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向他回道,“寇爱卿居功甚伟,何罪之有?”寇准诚惶诚恐地向真宗皇帝说道,“臣有罪,而且罪责实在不小!”真宗皇帝与群臣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就里。寇准接着说道,“前些时日,事急从权,难免强求,许多事情有违圣意,臣虽有微功,却难抵过,臣特此请罪!”真宗皇帝听了此言,恍然大悟,面色稍霁,向他说道,“寇爱卿不但无罪,反而有功于社稷,朕岂能不知!”寇准年轻好胜,听了真宗皇帝此言,又借着酒意,恃宠而骄,半真半假地说道,“臣虽有罪,但如若不违背陛下旨意,澶州之盟又岂能缔结得如此快捷?”真宗皇帝闻言,“哈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了向他嗔道,“好你个寇爱卿,你这哪里是在向朕请罪,分明是在邀功嘛!”寇准听了亦“哈哈”大笑,群臣见了,尽皆欢颜,真宗皇帝自此对寇准更是钦敬有加。

唯张笑川心中闷闷不乐,后来又有前时公公向真宗皇帝进谄,告他在少林寺抗旨不遵之事,真宗皇帝心中记恨张笑川推诿之事,亦不对他进行嘉赏。张笑川虽淡泊名利,真宗皇帝如此态度对他,难免令二人更生出隔阂。

寇准曾说,岁币只能暂保数十年安宁,果不其然。后来,契丹利用宋与西夏交战的机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要求增加岁币,使大宋再次蒙羞。从此,岁币就象枷锁一样,成了北宋朝廷的沉重负担。澶渊之盟之后,宋辽双方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宋主辽辅的局面,在辽灭之前,大宋始终被动受制。并且,澶渊之盟开了一个特别不好的头,真宗皇帝之后的皇帝,一有争战,便寄希望于和谈,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这是后话。

契丹退兵,大宋朝廷危机解除,真宗皇帝对寇准非常钦佩,对他更加信任,认为寇准为朝廷立下了万世功勋。王钦若记着前事,对寇准又是嫉妒又是仇恨,暗暗寻找机会,对寇准加以报复。

一天,早朝之后,真宗皇帝正以异常钦敬的目光目送寇准离去。王钦若见了,顿时妒火中烧,壮起胆子向真宗皇帝说道,“陛下对寇准如此敬重,难道宋辽议和,澶渊结盟,皆是寇准的功劳吗?”真宗皇帝毫不犹豫地答道,“那是当然,这有何疑问?”王钦若为了把寇准拉下水,胆子也大了起来,一股脑豁了出去,接着说道,“澶州一战,实在是陛下之耻,奈何陛下反以为寇准有功呢?微臣实在是难以明白!”真宗皇帝听到王钦若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马上变了颜色,非常不高兴地说道,“王爱卿,你这是什么意思?”王钦若对寇准一直怀恨在心,为了报复,所以一点儿也不加掩饰地说道,“《《春秋》之中,圣人早就说过,城下之盟乃是奇耻大辱。陛下身为万乘大国的国主,与人签订这种城下之盟,又有什么值得高兴之处呢?”真宗皇帝听了心情一落千丈,更是一言不发,心中极是不快,心情瞬间坏到了极点。

听了王钦若一番话,真宗皇帝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伤害。他一直把澶渊之盟视作寇准的不世之功,更当作是自己的千秋功勋,得意之作。真宗皇帝坚信,正是他的“御驾亲征”才壮了三军的士气,以退敌兵,亦使国家转危为安。此事,真宗皇帝想起来就自豪,他觉得这是他这辈子最为得意之作。现在,王钦若竟然说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且圣人在经典中早已说过,让他难以辩解。真宗皇帝顿时感到尴尬不已,沮丧不已,这叫他颜面何存。

事实上,王钦若哪里敢跟真宗皇帝过不去,他豁出去激怒天子,只是为了让真宗皇帝迁怒于寇准。王钦若善能察颜观色,见已经奏效,心中得意,却不动声色地接着说道,“陛下见过赌徒赌博吗?”真宗皇帝答道,“此事和赌博又有什么关系?”王钦若答道,“赌徒输急了眼,常常倾其所有,把所有的资财押在赌桌上。如若胜了就一次性把输掉的全赢回来,反过来如若一次性输个精光,那就叫孤注一掷。澶州之战,正同此理。陛下正是寇准的孤注,他屡屡逼迫陛下御驾亲征,如若败了,陛下早已作了契丹的俘虏。如今已然赢了,自然全是他的功劳。陛下如今能安然坐在这里,实是上天保佑,侥幸而为之啊!”

真宗皇帝回想在澶州所受的惊吓,寇准前番的屡屡逼迫,听了王钦若处心积虑的一番言语,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对寇准由爱而恨,顿时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大逆转。此时,在真宗皇帝心里,寇准已经没有了半分功劳。不久,真宗皇帝将寇准贬为陕州知州,让他出京上任去了。

张笑川记着前时庆功宴上,寇准故意转移真宗皇帝的注意力,那是对自己的一番情意,便前去谏阻。真宗皇帝,恼恨着张笑川,岂肯听他多说,张笑川只好悻悻而归。寇准罢相之后,朝中只剩下一个唯唯诺诺的宰相王旦。王钦若、陈尧叟之流却把持了朝政,长此以往,大宋朝廷岂有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