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凉汉骑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狄道大捷

大凉汉骑 第一百八十六章 狄道大捷

作者:玉米粒皮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0: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4900字奉上。玉米求打赏、求月票。好久没求了······嗯······我给忘了

狄道城内,匈奴人组成的马队只有三千余人,虽不及呼延寔手中的铁骑军那般精锐,但相比归附汉儿们就强上太多了。他们人人披着铁甲,连座下的战马也包裹在装甲之内,重骑兵一直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主要作战力量,除了造价高昂之外,几乎找不到缺陷。

但没有缺陷是对于同时代的人而言的,在张骏这里,只神臂弩这一种器械就足以让重骑兵铩羽而归。凉州不缺马,也不缺骑士,但张骏却没有把精力全放在发展重骑兵上,就是因为对汉人而言,攻城略地之后需要的是防守和建设,从根本上就与只知劫掠、四处迁徙的异族不同。

守土还需步卒,打下一处,就站稳脚跟,步步为营、逐渐推进,这是张骏攻略汉国的主要策略。至于龙骧军,则作为机动力量和攻击尖刀,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插入心脏。

眼看着狄道城头的守军撤下,张骏估计敌方守军是忍不住要出城寻战了,便下令道:“神臂弩就地展开,一列横队!”

“控鹤军戒备,准备好弓弩!”

张骏就在马背上下达了命令,然后踏着马蹬站立起来,眯着眼睛开始观察敌情。

“大都督,轈车已经搭好了!”

索三戒的声音突然传来,陈德兴一扭头,就看见一架高达五米的轈车已经准备就绪。

“全斌做得不错!”张骏赞了一声,便从马上跳下来,然后就顺着轈车的木头梯子三两下爬上了顶部。这里的视野开阔,可以将整个狄道城外的战场一览无余。

轈车是古代战车的一种,上设望楼,用以窥探敌人的虚实。此物并不是凉军的创造发明,而是古已有之。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解扬)登诸楼车,使呼宋而告之。”楼车亦称“轈车”、“巢车”。《说文·车部》:“轈,兵高车,加巢以望敌也。”《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

张骏很快就发现,狄道城的城门打开了一道缝隙,里面隐约有兵甲折射的光芒透露出来。

“大型发石机准备!”张骏一边下命令,一边将手臂向前伸直,竖直拇指,一会儿闭左眼,一会儿闭右眼······这是在用跳眼法测距,目前这种方法已经普及到了每个发石机射手。

虽然三百步是早就测好的距离,但张骏还是亲自又测量了一番,不是不相信部下,而是一种习惯。只有亲自做一遍,他心里才更有把握。

“距离三百步,石弹,目标城门洞!”张骏接着又下了一道命令,只要匈奴人敢开门出来,狭窄深邃的城门洞就将是他们的死亡之地!

得到指示之后,负责操作发石机的士卒们纷纷动手,将一枚枚大石放进了发石机弹射杆顶部的“铁锅”当中。

就在这边刚刚准备完成的时候,匈奴人果然配合地打开了城门,渐渐放下吊桥。然后就听到震天的怒吼声,只见无数骑士纷涌而出,急速朝凉军的发石机阵地奔来!

“发!”随着张骏的一声令下,大型发石机纷纷发力,将巨大的石块儿抛向天空,然后不偏不倚地正好落在狄道城的城门口处。

狄道城下,发石机和匈奴人的亲密接触就这样开始了!

正在出城的匈奴人十分密集地聚在城门口,巨石从天而降,一下子就能砸到好几人,再加上落地之后不停翻滚,顿时就让彪悍的匈奴骑军死伤惨重。

“李”字帅旗之下,李腊扎立在城头,死死望着凉军战阵中的一架架发石机,牙关紧紧咬住,恨不得能亲身上前,将那个打造出这等利器,还在不停杀害匈奴勇士的张骏剁成肉馅!

和汉人差不多打了一辈子仗的李腊扎可不会像那些才上战场的匈奴贵人子弟那样,以为汉人如何柔弱,看到匈奴大军的旗号就会望风溃散,然后任凭匈奴勇士驱赶屠戮。要真是如此,大匈奴早就一统天下,混同四海了,早就将南方晋朝的几千万汉儿变成最劣等的奴隶!

对于汉人,李腊扎是从来不曾小觑的,虽然他一直将屠尽杀光的话语挂在嘴边--这其实不是基于对汉人的蔑视,恰恰相反,在他看来,只有将汉人屠尽杀光,才能让大匈奴永远统治这片富饶的土地。否则,即使将大汗的王旗插在长安的城头,大匈奴也必须提心吊胆的时刻提防汉人的反抗。

且以凉州张氏而论,汉人可以凭一隅之地,抵抗大匈奴至今,让大匈奴的勇士一次次铩羽而归,甚至还成就了他们“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威名,已经充分说明了汉人的坚韧、善战和反抗匈奴帝国的决心!

实际上,汉人的军队并不比匈奴帝国的中军弱小太多!在别处可以摧枯拉朽,所向无敌的匈奴大军,可没少在凉军将士手中吃苦头。

首先,匈奴帝国的骑兵在和凉州骑军的交锋中,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便可以用一个匈奴骑兵的性命去换两条凉州骑军的性命,考虑到凉州汉人的人口,这样的优势也不是什么压倒性的。

其次,那些归附的汉儿也不可信,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暗地里等待着匈奴人倒霉,指望汉儿替匈奴人死战,那和做梦有什么区别?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匈奴在攻打晋朝中取得的大捷,与其说是匈奴勇士苦战而得,还不如说是晋朝的昏君奸臣自己送给匈奴的。长久的八王混战让晋室宗王为了取胜而主动打开边防,引异族帮忙。这种引狼入室的行径才是大匈奴长驱直入、日渐壮大的主要原因。

不过匈奴帝国也不能将平灭南朝和凉州的希望全托于汉人的昏君,因为匈奴自身现在也面临着危机--自从刘渊、刘聪驾崩后,庞大的匈奴帝国便不再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了!

先是刘曜继位后铲除异己,几乎引发匈奴人的内部战争。然后又有羯族石勒脱离大汉,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赵王,于襄国即赵王位,称赵王元年,建立了赵国。

如今石赵虽然名义上还接受汉国的册封,但实际上已经根本不把匈奴汉国放在眼中了。单以所辖地域而论,石赵的疆域已经超过了汉国,军事实力也在逐年提升。反观汉国呢,皇帝刘曜年老多病,不复当年之勇;汉国夹在石赵、凉州、仇池、东晋之间,四面皆敌,年年征战,国力每况日下。

如此鲜明的对比,昔日团结于刘渊、刘聪大汗旗下的大匈奴帝国都没有能一举踏平凉州,如今一个江河日下的匈奴汉国,想要征服富裕繁华,人口百万的凉州本就更是万分不易了。何况现在张氏一家又有了张骏这样的人物作为接班人,打造出了可以在超远距离发射火弹的发石机。若不能将之铲除于萌芽之中,任其成长,那匈奴历代大汗混同海内的宏愿,恐怕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才可实现了!

突然之间,李腊扎身边的亲卫抬手一指,用匈奴语大呼:“石弹又来了!”

李腊扎倒吸口凉气,猛地从自己的思绪中醒来,昂首向凉军阵地望去。就看见数十个黑点从凉军的阵地上跃起,以极快的速度翻滚而来!

“轰轰轰······啊啊!救救我······”

又有十几个匈奴骑军被砸翻在了城门内!惨叫之声顿时响起--哪怕是扫荡了大半个中国的匈奴人,被一颗从几十米的高空中落下的约莫十斤重的石头砸中后也一样骨折筋断,好像一滩烂泥一样躺在地上哭爹喊娘。

但拥挤在城门内的匈奴骑军却退无可退,满地的尸体阻拦了前面骑军的后路,后面的骑军则急着出城和凉军拼命。乱上加乱,就是此刻匈奴人的真实写照。

李腊扎在这个时候却稍稍犹豫了一下······他手下的匈奴骑军是身后那些汉儿郡兵的主心骨!如果匈奴人死光了,汉儿会不会投降,会不会用自己的人头向凉军邀功?可是,如果让部下撤回来,那就证明了连无敌的匈奴骑军也惧怕凉军,若是传了出去,整个汉国为数不多的匈奴人,又怎样再继续驱使汉儿卖命?

“轰轰轰······”

李腊扎犯了兵家大忌,主将决不能临敌瞻前顾后,否则下面的人根本无所适从!他还没有想好,新的一轮石弹又来了,不,这不是石弹,而是火弹!

装满水肥的火弹已经纷纷炸开,饶是大部分匈奴骑军已经好不容易冲出城门散开了些队形,但也有许多人陷在火海烟尘里面了!

陶罐在水肥爆燃的威力下轰然炸开,化作了无数细小的碎片,四下飞舞,好像一把死神的镰刀,肆意收割着生命!无论这些匈奴勇士的块头多大,肌肉多发达,身上披的铁甲有多厚重,在水肥燃爆后气浪所推动的陶罐碎片面前,都是一团软肉,凡是被燃爆气浪威力波及的地方,转瞬间就没有一个还能站立的蒙古人了······

倒在地上的匈奴人并不都已经死去,还有不少是将死未死,被飞溅的碎片割得血肉模糊,倒在地上绝望的惨叫着。当然,也有些人只是外表完好无损,看似没有外伤,但却被气浪震出了内伤,正在从耳朵鼻子里往外流血。当然,更多的人是被大火活活烧死,发出阵阵烤肉的味道······

该死的火弹,若不能将其扼杀于萌芽,将来必是大匈奴的心腹之患!李腊扎心中最后一点犹豫也荡然无存,剩下只有死战到底也要摧毁凉军发石机的决心!

“大匈奴的勇士们,向前冲,杀光凉军!”他站在城头,拔刀大喊。

此刻在狄道城外,许多匈奴人也已经反应过来,要躲避发石和火弹不一定非得向后逃跑,还可以向前啊!发石机又不是弓弩,根本不可能指哪儿打哪儿--扭力发石机他们是没有见过,但人力牵引式的霹雳车他可不陌生,长安城中就有能够打造霹雳车的工匠。

所以匈奴人很清楚发石机的弱点--准头很差!需要反复校射才能打中,所以一般用来对付移动不了的城池堡垒,在野战中这玩意儿可不好使,只要让部队不停移动,这发石机就打不着了。

所以在高声呼喝之下,匈奴骑军以良好的纪律又组成了冲击阵型,朝着凉军的发石机阵地拼命冲来。他们所有人心里都只有一个想法:只要拉近距离,发石机有没有用处了!

经过方才的损失,三千骑军已经只剩二千六百余人,有将近四百匈奴勇士倒在了冲锋的起点。但以两千六百人冲击外面的一万凉军,难道是匈奴人疯了?

不,匈奴人没有疯。十几年的战斗下来,这种以少打多的战法基本就是常态。只要匈奴铁骑发起冲锋,就没有人可以阻挡!

但这一次匈奴人注定会失望,扭力发石机虽然确实存在射速不够的缺陷,但别忘了凉军装备了三种不同型号的发石机,分别对应着三百步、二百步和一百步的射距。哪怕敌人冲到了三百步内,只要是正面冲锋,就必须要经过二百步、一百步的两轮打击。更何况,神臂弩还没有发威呢······

匈奴人精湛的马术再次上演,他们或散或聚,在三百步内的冲锋距离上,左右奔走,果然让扭力发石机毫无战果。

“哼!”张骏冷笑一声,在他看来,匈奴人如此做和跳梁小丑没有任何区别。只见其一挥手,顿时神臂弩手就用木槌砸下扳机,就听“嗡”的一声,无数手臂长、拇指粗的巨箭平地暴射而出,直奔还在炫技的匈奴骑军。

“噗噗噗!”

“轰轰轰!”

“啊······啊啊······”

瞬间,匈奴骑军人仰马翻,神臂弩射出的巨箭威力十分巨大,往往可以洞穿一人后再接连射穿后面的两三人,即便是战马也能轻易透体而出,连人带马一起钉在地上。中箭者除了惨叫之外,根本毫无办法逃脱。

“这······这是何等弩机?”李腊扎已经目瞪口呆。

他眼见着自己麾下的儿郎不断被射中倒地,短短不到一百步的距离仿佛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半个时辰之后,城外宽阔的平原上再也见不到匈奴骑士跃马扬刀的身影,只留下阵阵哀嚎和失去主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扑通······”李腊扎失魂落魄地跌倒在城垛旁,他至今也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是真的。

“将主!将主!您要振作啊······”亲卫和部将连忙上前,要将其扶起。

其中一个匈奴将领哭丧着脸道:“将主,您要挺住,否则汉儿们就弹压不住了······”

这一句话让失神的李腊扎猛然惊醒,他望向一旁的汉儿,只觉得每一个人看起来都想要投降。他想下令把汉儿关回军营内看管起来,可想到自己现在竟无人可用,不由得心中又是一痛。

就在这时,无数的汉儿郡兵拿着兵器围了上来······

“尔等意欲何为,难道要造反不成,快给我退下!”一个部将发现不对,急忙大喝起来,想把这些汉人吓走。

可事情哪里有这么简单,只见其中一员汉人将领说道:“吾等皆为中国赤子,今有凉军奉天伐罪,岂能螳臂当车?”

“给我把这些胡虏拿下!”

随着汉将一声令下,早有士卒端着长枪冲了上来,凡是敢于抵抗的全部戳死,其余的就绑起来。

城外,凉军阵地。

周同突然大喊一声:“白旗,大都督,狄道守军降了!”

站在轈车上的张骏定睛一看,果然在狄道城头飘起了白旗。他下令道:“虎捷军上前打探,小心有诈!”

一盏茶的时间后,直到狄道城头顺利插上了征虏军的大旗,张俊才松了口气,下了轈车环顾左右将领,笑道:“向后方报喜,狄道大捷······”

PS:?中国和罗马的古史中都对举白旗表示投降的说法进行了记载。中国以白色为投降的标志起源于秦朝,当时秦人以黑色为“国色”,来代表胜利(原因:秦人自认五行属水,水为黑色),秦末刘邦进取关中,直逼咸阳,秦子婴投降,便以秦人的”国色“的反色——白色为服,以出降,这便是中国”投降色“的起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