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663章 试试这个,这个带劲

能把信噪比提升20个dB,那行波管一拆二带来的那点问题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一点点重量体积代价,加上略微增加的一点点系统复杂度,与如此大的信噪比提升之间,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选什么。

刘总手下一位同志突发奇想:“高总工,那能不能再把行波管数量增加一些,获得更大信噪比?”

高振东摇了摇头:“那就没必要,之所以一拆二,是因为这套结构里,重要的节点就那两个,正好拆分开放在这两个位置而已,而且再增加的话,带来的代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在这个指标要求下,这个信噪比够用了,过犹不及啊。不过如果可以的话,倒是可以考虑别的拆分方式,这个我们回头再说。”

这位同志听明白了,一边点头一边记录。

高振东转过头来,看向刘总:“你们用卡塞格伦天线,模拟计算结果怎么样?”

说起这个,刘总有些苦涩的摇摇头:“和你当时的建议一样,看来还是要用倒卡天线。模拟计算表明,卡塞格伦天线中心波瓣性能太差,旁瓣倒是反而兴旺发达。”

刘总非常清楚条件简化、最优的理论计算都差成这鸟样,实机做出来一般只有更恶化的。

卡塞格伦天线在战斗机雷达里很快就被淘汰,用得很少,原因就在这里,输出的信号特性实在不咋样,对于本来就因为体积重量受限,输出功率有限的战斗机雷达来说,就更是雪上加霜。

虽然行波管的出现,改善了信号源,但是明知道可以做到10,却因为卡塞格伦天线的原因只做到了6,这是刘总他们不能接受的。

别看我们后来天天调侃“倒卡神器”,实际上倒卡天线在这个年代,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天线方案,要不然老毛子也不会一直用到侧卫身上,约翰牛和汉斯猫联合搞的“狂风”战斗机早期也用的是这个。

“好在只是理论模拟阶段就已经把问题找出来了,并没有浪费多少时间。我们准备设计倒卡天线,从理论上来看,效果要好很多。”刘总还是感到很幸运。

倒卡天线妙就妙在虽然看起来前方有一个反射面遮挡了雷达波,实际上由于两个反射面将信号极化方向扭转了,就好像偏振光一样,前方的反射面第一次反射是全部射回第二个反射面,第二个反射面反射并扭转信号极化方向之后,正好能不受阻碍的穿透第一个反射面发射出去。

高振东点点头,笑着道:“嗯,你们这个想法不错,不过我这里有个天线,你不妨拿回去测试一下,再决定用哪一种。”

说完,他把旁边会前就准备好的一个东西掀开。

刘总他们一看,看起来有点像是倒卡天线的一个信号反射面,但是看不出来馈源在哪里,也看不出明显的信号反射传输路径。

在这个“天线”的背部,有一个总的波导管接口,这就是从行波管输出来的信号的接口了。

在天线的面上,能够看出一个个的小缝隙,几位同志定睛一看,这东西看起来是一块平板,实际上是一根根的细管组合而成的。

“高总工,这是?”刘总有些不解,这东西实在是新鲜,没见过。不过高总工肯定不可能拿大家开玩笑就是了。

高振东指着这天线道:“这算是我的突发奇想吧,叫做平板缝隙天线!”

平板缝隙?大家想了想,这个名字还真是很形象!

看起来像是一块平板,上面有一条条的缝隙。

其实最简单的平板缝隙天线,还真就是一块金属平板,上面有很多缝隙,只是那种天线过于简单,高振东觉得有点儿不上不下的。

刘总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秘密可能就在这些缝隙上了,他眼里估着,脑袋里想着,好像是想出一点儿门道来了。

“高总工,这个天线的信号,就是通过这些小缝隙发射的?我看这些缝隙的尺寸,好像差不多正好是我们使用的雷达波长的一半的样子。”

高振东竖起大拇指:“不愧是老总,就是这样。”

高振东之所以前面没有把这个东西提出来,是因为他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做出这个东西。

他手上的确有一篇平板缝隙天线的论文,非常详细,但是毕竟那篇论文是X波段的天线,而他们准备搞的雷达是C波段的,这个波段能兼顾搜索和制导,但是波长比X波段长一些,在这个技术环境下,比较容易做一些。

如何把X波段的天线改成C波段,就是放在高振东面前的问题了,搜索出来的知识和系统商店里提取的物品不同,是没有适应性改造的,先进就是先进,有时候,这种先进性反而是个麻烦。

高振东做出第一版的平板缝隙天线,实际上很早了,上次刘总他们来,第一版的就已经差不离了,不过性能有些问题,高振东也一直在改进。

这个过程还是有些艰难的,毕竟他不是学这个的,脑袋再灵光,也得先把那篇论文里的所有知识全部消化了才能搞出来。

他就这么一边消化,一边改进,改了这么久,总算是差不离了。理论计算指标很好,就剩实际上机试验,而这个实际试验,三分厂是无论如何没有这个条件的,还得送到刘总他们那边去。

说完,他拿出一份计算手稿:“严格说来,这个可以叫做宽带波导缝隙天线,缝隙是做在波导管上的,这些波导管,可以看作是一根根的线阵天线,然后才组合成为平板缝隙天线。”

刘总耳朵可灵光了,一下子就听见了一些关键元素。

“线阵?组合?高总工,你的意思是?阵列?”

高总工这是要搞大的啊,想搞相控阵?

高振东之所以没搞纯纯的平板缝隙天线,原因就在这里,波导缝隙阵,本来就能一定程度上实现相控阵。

虽然不能和T/R单元数众多的有源相控阵比,但是作为战斗机雷达,和后来传统意义上的无源相控阵比的话,设计得当的波导缝隙阵与其的差距不是特别大。

因为这货本质上,本来就是一种简单的相控阵。

高振东笑着摇摇头:“先测试吧,这是理论计算的设计结果,具体能不能实现还不知道呢,测试了再说。”

呵呵,明白了,高总工这是不到稳妥,不想把野心暴露太多,刘总接过高振东的计算手稿,结合着天线实体,翻看起来。

“我说怎么这上面两种缝隙不一样呢,原来分别实现两个方向上的极化……”

“中心频率5.3GHz,带宽0.4GHz?我没看错吧?”

高振东笑道:“名字都叫宽带波导缝隙天线了,不把带宽做大点儿,岂不是对不起这个名字?主要是行波管带宽范围本来就大,不把天线带宽做大一点,岂不是白瞎了?”

刘总点点头,又摇摇头,比不了,比不了,高总工这套路,一套一套的。

“垂直、交叉极化低于-40dB,水平极化线阵互耦低于-20dB,不错,真不错……”

一直自言自语的刘总,突然提高了声音:“第一旁瓣与主瓣信号差15dB!!”

刘总突然有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雷达信号能量输出空间分布不理想,一直是困扰他们的大问题,和增益基本上在同等位置上。

抛物线、卡塞格伦、倒卡,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就是为了保证这些性能。

然后高总工不声不响的,就拿出一个能量分布这么理想的天线来,而且还有一定的相控潜力。

对于刘总来说,别说相控或者说电扫潜力,就算没有电扫能力,就凭这个雷达信号主副瓣,就足够了!

“高总,这是真的?”

高振东也没打包票:“理论计算如此,具体是个什么情况,还要你们自行测试才知道。不过这个成功的概率很大,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这是废话,这东西日后用得不要太多,在相控阵泛滥之前,高性能战斗机雷达就是这货一统天下。

刘总那个高兴啊:“高总,我们这就回去试试。”

高振东笑道:“你们试试吧,如果成功。你们可以考虑以减小额定功率为代价,增益不变,把行波管做小一些,然后将线阵分成几组,用不同的行波管去驱动不同组的天线……”

刘总一拍大腿:“我明白了!这就是相位控制!”

这不就相控阵嘛!难怪刚才高总工说行波管的分组,还有别的方式,原来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准备的。

高振东点头笑道:“对,虽然这样只能实现一个方向上的电扫,另外一个方向还是要靠机扫,但是至少有一个方向能快速扫描了。考虑到这种方式的电扫角度可能不会特别大,建议天线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都保留有机扫能力。”

刘总连连点头:“对对对,这样一来,边搜索边跟踪、多目标扫描这些功能也就有了实现的基础了,哈哈。”

他笑得非常开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