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历史转折中的宰予(4K2)

尊师孔仲尼 第二百四十一章 历史转折中的宰予(4K2)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宰予听到夫子被围,终于再也憋不住了。

他来到鲁侯面前,正想要请命,然而鲁侯却已经率先开口道。

“大夫之策,寡人已经明了。

只不过寡人听说:古时的谋臣,经常说‘君王不能听从我的教导’。现在的谋臣,秉承着君王的意志,让君王能够亲近他们。

虽说这样,但是军国大事还是应该请教德高望重的老臣的想法,才不会失误。

从前秦穆公为了招揽贤士,曾作下《秦誓》。

其中有言: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

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臣,体力已经衰退,但我还是信任他们。强壮勇猛的武士,射箭和驾车都不错,我却还是不能够立即任用。

请您速速率军解救孔夫子,寡人愿意在听从了他的意见后做出选择。”

宰予听到这话,也没空与鲁侯多分辩了,眼下还是先把夫子捞出来要紧。

他俯身领命道:“敬受君命。”

语罢,他便留下颜回等人侍候鲁侯登车,随后便火急火燎的带着申枨他们朝着宫门一路驾车狂奔。

反正迟早得往外突围,阳虎手底下人这么多,他能撕开一道口子就不错了。

如果到时候扯开的口子通往南方,鲁侯难道还有资格挑肥拣瘦的?

宰予站在车上,一边准备着马上就要用到的长戈箭矢,一边询问着担纲御者的子贡。

“宫门外聚拢了多少阳氏士卒?”

子贡扬起马鞭,一面催促着乘马加速,一面应道:“应当有两到三旅。”

宰予听到这里,立刻开始估算起了阳虎手中剩下的军力。

曲阜上军共有十五旅,叔孙辄带了三旅去攻打叔孙州仇,叔孙志带了三旅驻扎棘下,此时又有三旅攻打公宫,公鉏极则带了两个旅去了北门,而公山不狃与子路又各自策反了一个上军旅。

也就是说,上军十五旅,目前只有十三个旅露了面,那剩下两个旅哪里去了?

宰予回忆了一下他从阳虎那里得知的叛乱计划,忽然发现自己漏了一个人。

季寤这小子怎么直到现在都没出现呢?

他跑哪儿去了?

莫非他是阳虎的奇兵?

宰予心中顿生狐疑。

……

其实不止宰予在找季寤,此时正在攻打公宫的阳虎,同样在找季寤。

他怒声骂道:“子寐何在!子寐何在!”

按照他的计划,季寤应该在东市集结军队,在蒲圃生变后,应当立刻率军控制住曲阜公宫。

可阳虎之前去东市,没碰见季寤,反倒一头撞上了老朋友公山不狃。

那时,阳虎还以为季寤是发现计划有变,所以便不等他发号施令,直接带人去围公宫了。

谁成想,到了公宫,还是不见季寤的人影。

而原本应该由他率领的三个上军旅,有一部分被公山不狃成功策反,剩下的则连影子都没看到。

季寤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这让阳虎怎能不恨?

然而此时他也顾不上去找季寤了,因为眼下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

阳虎望着前方那辆横冲直撞的马车,以及站在车上手持竹枪四面冲杀的魁梧黑汉,只觉得今天这个反造的是真晦气。

前方来人,正是天下闻名的知礼之士——孔丘,孔仲尼。

孔子原本打算直接驱车赶往公宫,带着鲁侯暂离曲阜避难。

可车跑到半路,却突然发现城东冒烟。

这时候,就算傻子也知道,肯定是阳虎提前发难了。

而阳虎在发动叛乱后,必定会带兵前往公宫。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孔子当机立断,决定放弃直奔公宫的方案,开始就地召集国人,打算带着他们去抢救鲁侯。

在鲁国愿意为鲁侯拼命的人不算太多,但愿意响应孔子号召的却还是有一些的。

在这种紧要关头,孔子多年来在曲阜教书育人积攒下的人脉发挥了救命的作用。

不少孔子昔日的学生或带皮甲、或拿戈矛、或持长弓追随在他的身后。

这支队伍刚开始时还不显眼,可等到了公宫的时候,已经形成了百人的规模。

论数量,百人虽多,但却无法与阳虎手下的三旅相提并论。

但论质量,这百人,因为接受过夫子的教导,按君子六艺的标准磨炼自身,所以或多或少都习练过射、御之道。

再加上他们又占据了国家大义,所以甚至于战斗意志都要胜过上军一头。

身高九尺的夫子往车上一站,就好像堆了座山一样。

孔鲤驾车绕着上军战阵边缘冲过,孔子眼疾手快一枪扫过,上军甲士顿时被掀翻一片,孔子手中的竹枪也应声而断。

而追随他而来的曲阜国人则立刻顺着战阵缺口冲了进去,一时之间,公宫外乱战一团。

阳虎见状,拿起身边的宝弓,抬起手瞄准孔子想要放箭,可弓弦已经拉开,他却迟迟没有撒开。

他的心中还残存了一缕劝降孔子的希望。

阳虎高声喊道:“仲尼!你难道忘了吗?你之所以能够入仕为官,全都是因为我向国君举荐。然而你现在却引兵攻打我,难道这就是你报答恩人的方法吗!”

孔子听到这话,只是将手中折断的竹枪往外一扔,随后合起大袖,向阳虎俯身作揖道。

“丘听闻: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阳子为国荐贤,此乃仁德之举。

您向国君举荐我担任小宗伯的职务,掌管公室的服饰、礼仪、祭祀。

丘私下以为,您之所以认为我能担任这个职务,就是因为您看重我能够一心为公室尽力,不谋私利,能行王道,时刻小心谨慎,不敢产生丝毫懈怠的品格。

《书》中有云:不偏不党,王道荡荡。

不偏袒不结党,王者的道路是真正坦荡的。

这说的就是天下至公的道理,古时能够践行这条王道之路的,就是帝尧了。

他贵为天子,坐拥天下,可是一旦得到了舜,就立刻把帝位传给了他,而不是私下传给自己的子孙。

他放弃天下就好像放弃破烂的草鞋一样,践行王道的人对待天下尚且如此,何况那些比天下更细小的事务呢?

自己如此做,使别人跟着效仿,使得所有百姓爱戴,后世的子孙尊奉,这是人君的大公。

而为人臣的大公,则表现在处理公务时不考虑私利,在办公地方不谈生财之道,执行国家法令时不袒护自己的亲戚,为国家举荐贤能时不躲避自己的仇敌。

上忠于君,下仁于民,推行恕道,不结党营私,不朋比为奸,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就是伊尹和太公望了。

他们的声名所以能显赫后世,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啊!

阳子您能够不计较早年与我的仇怨,将我举荐给国君,这便是表现了您身为人臣的大公了。

有了您在前做表率,丘又怎敢不以您为标杆,向伊尹与太公的方向看齐呢?”

阳虎听到这里,心情无比复杂。

他任用孔子的初衷是为了利用他的名声来帮自己稳定政局,却没想到,这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孔子一言一行都有理有据,让他无法反驳。

对方都已经搬出了天下至公的观点了,他总不能承认自己是个乱臣贼子吧?

他忍不住叹道:“贤德哉,仲尼!只是可惜啊……这样的贤才,今天就要死于我的箭下了!”

阳虎话音刚落,便要撒开弓弦朝着孔子射击。

说时迟那时快,公宫大门骤然打开,三辆战车并排齐出。

宰予立于车头,弯弓搭箭一气呵成。

“阳子且慢!”

阳虎被宰予喊得一愣,拉弓的手也松了下来,他扭头一看,只看见一根飞矢奔着他的眉心飞来。

阳虎心中大骇,也顾不上射孔子了,赶忙侧开身子躲避箭矢。

虽说他的反应不慢,但前额还是免不了被擦破了点皮。

阳虎一抹额头,望着指尖的血痕,禁不住勃然大怒:“子我,你背我而去,我只当你是个忠心为国的士君子。但战场之上偷奸耍诈,岂是君子所为!”

宰予也知道这事儿自己不占理,可他要是不出声,那夫子不就有可能被阳虎射死了吗?

况且宰予目前也没有心思和阳虎计较什么战场礼仪,他刚才发现阳虎在劝降夫子,心里也起了劝降阳虎的心思。

披风猎猎作响,宰予一手持弓,一手握箭,朗声开口道。

“阳子有奋进之志,欲成万世卿族,只是如今天不作美,鲁人之心尽在三桓。今日大计不成,兵败身死在即,然而阳子于我有大恩,我虽不能追随阳子,但却愿意放您一条生路。

您只要马上退出曲阜,予愿以性命担保,您的家族不会遭遇祸患,您的性命也不会得到毁伤。甚至于,我还可以给您谋一条出路。”

阳虎听到宰予这话,气的都乐了。

“子我,且不论你手下菟裘三百甲能否战胜我这上军三旅。就算我阳虎技不如人,败于你手,那也是因为你性格反复、不识恩义,以致于背弃誓言,离我而去。

倘若不是你前后串联,通报孟氏,策反公山不狃,又在曲阜街道中多设路障,阻我车兵行进,我何至于打的如此艰难?

现今,你行背盟之举,却言忠信之论。

古谚有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你让我继续信你,莫不是把我阳虎当傻子吗!”

宰予听了,也不气恼,而是平心静气的回道。

“您方才提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您应该也可以理解: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

从道义上来说,我之所以背您而去,不是因为我生性反复,而是因为我已经事先预知到了您的败亡。您兴起为富不仁的论断,并以此为纲领治理国家。

上军的士卒虽然受到您的辖制,但却不是真心听从您的调遣,而是因为您挟持了季子,窃取了他的权柄。

三桓不敢与您争锋,这不是敬服于您的德政,而是畏惧于您手中的上军。

所以一旦上军出现犹豫,您在鲁国的地位很快就会受到动摇。

从实际角度考虑,从前公若、公为阴谋铲除季氏,于是便去请示先君昭公,昭公不能决断,便招大夫子家羁前来商议。

子家羁说:‘鲁国公室失去民心已经有几代人了,现在您身边的臣下想要让国君您侥幸行事,这是肯定无法成功的。’

子家羁忠于昭公,然而却依然奉劝他不要妄动季氏,因为季氏对国人施行恩惠已达百年,绝不是轻易就能成功的。

以国君之尊贵,尚且无法与季氏抗衡。而阳子您在国内本就根基不稳,却打算以一己之力对抗三桓,这难道是明智的人所能做成的行为吗!”

阳虎听了这话,气的怒目圆睁,破口大骂道。

“我在鲁国根基不稳,归其原因,还是子我你这样的人太多啊!

朝中的臣子,有一半是我举荐、选拔出来的。地方的官吏,我栽培、树立的也超过了一半。

军中的士卒官长,也有一多半是我培养、提升的。

可是现在,朝中的臣子,亲自在君王面前说我的坏话。地方的官吏,亲自用法律伤害我。我亲手提拔起来的士卒之长,临阵倒戈、亲自用军队胁迫我。

子我,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若现在改悔,我从前对你的承诺依旧作数。

若大事可成,你当为鲁国世卿!”

宰予闻言,只是拱手。

“我听说,如果能够分辨恩情的轻重,就可以合理的进行报恩。如果无法分辩恩情的轻重,不如按照礼法行事。予私下以为,我还算不上贤能。”

阳虎闻言再也压不住满腔的怒气,他高声喝令道。

“全军听令,能得叛逆宰予首级者,赏钱十万,拜大夫!”

阳虎此言一出,上军士气瞬间抖擞,甚至于子贡都忍不住扭头看了宰予一眼。

他感叹道:“好阔绰的出手啊!”

宰予瞪了他一眼:“这么阔绰的出手,只怕你是拿不到了。”

他转头望向身边的申枨,却发现他虽然面色如常,但握着长戈的手竟然在微微发抖。

宰予想起从前夫子评价他的那句话。

的确啊!枨也欲,焉得刚?

这种死生之地,申枨还是得需要一点激励才行。

宰予冲着他说道:“子周。”

申枨身子微微一抖:“在。”

宰予道:“老人们常说: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卖力耕作,不如碰上个好年景。善于做官,不如碰上个好官运,这不是没有根据的空话。

往大了说呢,就是,人的一生,不光要看个人的努力,有时候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现在,你的运道来了,不知道你能把握住吗?”

申枨听到这话,愣道:“子我,你这是什么意思?”

宰予笑了声:“若此战能胜,我当向国君荐你为大夫!”

------题外话------

这人呐,不做几年真混蛋,可能一辈子都是假好人。

给我整点月票,麻溜的。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