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晋五伐我,卫犹能战!(5K2)

帝丘郊外园圃,卫国大夫们齐聚一堂。

卫侯端坐于主位,在大夫们的见证下,他缓缓摘下头顶的玉藻玄冕放在地上。

朱、白、苍三色玉珠落在地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犹如敲在在场众人的心头。

卫国上卿北宫结见状,赶忙劝阻道:“您这是何故啊?”

卫侯端正身子,缓声向大夫们说道。

“寡人缺乏德行,但有赖于先君和诸位大夫的偏爱,于是在垂髫之年便开始在宗庙中祭祀社稷。

寡人降生不到十年,先君便染疾离世,没有来得及向师保君子学习圣贤的道理,便承受了过多的福禄。

因为寡人缺乏德行,所以不能在盟会中保全国家的颜面,让国家蒙受耻辱,让大夫们担心,让国人无法安定的生活。

自古以来,犯下寡人这样过错的君王,没有不遭到罢黜的。丧失尊严的国家,没有不遭到灭亡的。

但仰赖众位大夫的福气,卫国现在得以延续生存,寡人也得以保全性命在这里同诸位谈论国家的事务。

可即便如此,寡人又怎么敢继续占据君位,而向大夫和国人们发号施令呢?

寡人对不起国家,请各位大夫改卜其他人作为继承人,寡人愿意服从。”

语罢,卫侯俯身向众位大夫下拜,以表辞让君位之心不可动摇。

卫国的大夫们见状,连忙起身避开卫侯下拜的方向,劝阻之声不绝于耳。

弥子瑕脸色难看的俯身请求道:“请君上收回成命,辞让之事,请恕我们无法奉行!”

史鱼拜道:“您继位以来,已有三十年的时间。

自献公、殇公之乱后,国势衰颓,社稷将倾,您秉承先君襄公的遗志,安抚国人、振兴事业。

后遇齐豹叛乱,您命令北宫氏平乱,两日之内便安定了卫国。

又赦免了公子朝的罪名,命令他领兵救宋,安定国内人心,结交邻近邦国。

两次派遣北宫喜与诸侯盟会,以表彰北宫氏过往的功绩。

赏罚分明,宽仁处政,没有人比您更了解其中的含义了。

现如今,您怎么能抛弃您的臣民,说着什么要辞让君位之类的话呢?”

蘧伯玉也摘下冠帽向卫侯请罪。

“我听说,如果国君有罪,这多半是辅佐他的臣子没有尽到责任。如果您一定要辞让君位的话,也请下令追究我的过错吧。”

北宫结看见满朝的大夫全都拜倒在地,急的连忙问道。

“君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您倒是给我们说说啊!”

一直坐在卫侯身边的王孙贾闻言,立刻开口将昨日盟会上发生的事情如数向大夫们转达。

“什么?!”

弥子瑕闻言,气的脸都变形了。

“晋人怎敢如此辱没我国的君王!”

史鱼和蘧伯玉闻言,齐声请求道。

“晋人无礼,这是卫国的祸患,哪里是君王的过错呢?”

而北宫结则半张着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他犹豫了半晌,终于还是开口道。

“这……晋人虽然无礼,可我国毕竟是小邦。晋师十倍于我,如果贸然与他们决裂的话,恐怕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啊……”

北宫结的话说的不好听,但奈何全是事实。

这也是卫国国内大部分亲晋派的真实想法。

谁不知道晋国傲慢无礼,六卿贪婪粗鄙,对待小邦盟友向来颐指气使、呼来喝去?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服从晋国是真的有可能挨打的。

六卿再贪婪,也不可能直接侵吞盟邦的土地。

晋国再无礼,也就是丢些面子而已。

比起丧师割地,嘴上服个软,掏点钱贿赂贿赂六卿,似乎也不算特别糟糕。

卫侯听到这里,并没有去和北宫结争辩。

而是俯身拜道:“若是晋人只是羞辱寡人,为了国家社稷的存亡,寡人自然应该能忍则忍。

只不过,晋人还对寡人说:‘一定把你的儿子和大夫的儿子送到晋国作为人质。’

寡人不敢因为爱惜儿子而使国家陷入险地,但寡人又怎么敢擅自替诸位大夫做出决定呢?”

卫侯此话一出口,在场的大夫们脸色齐齐一变。

就连那些亲近晋国的大夫,脸上都忍不住多了几丝怒容。

北宫结听到这话,也猛地皱了下眉毛。

不过作为卫国的执政卿,他在思虑片刻后,还是向卫侯请求着。

“如果这么做对国家有益处的话,您派公子去往晋国,臣下们的儿子又岂敢不背负着篾筐和牵着缰绳一同跟随前去呢?”

北宫结此话一出,在场的许多大夫都纷纷对他侧目而视,眼中的愤怒几乎可以溢出来。

在场的,谁不知道晋人强行扣留宋国大司城乐祁长达三年之久的事?

乐祁作为宋国的世卿,又是盟邦派来的使者,晋人都能如此对待他。

如果他们把儿子派去晋国,那还有机会活着回来吗?

卫侯遭到羞辱,他们顶多是感到愤怒,不过愤怒之余,还是得以‘大局为重’。

但让他们把儿子派去晋国,这就不是‘大局为重’的事了。

因为,在场的大夫们真的有儿子。

‘大局为重’的目的是为了保全祖宗社稷,如果继承人没了,那还能有谁来延续祭祀呢?

所以卫侯此话一出,不少原本摇摆的卫国大夫纷纷跳反,就连支持晋国的大夫也不再像是原先那么坚定了。

弥子瑕这样原本就坚定站在卫侯一边的大夫,更是当场表示。

“如果晋人真的如此无礼的话,我请求您下令,远离这样失去道义的国家。”

卫侯叹息着:“寡人……寡人又怎么敢与晋国为敌呢?罢了,既然众位大夫不允许寡人辞让君位。

那寡人还是命令太子蒯聩收拾收拾,准备出发去晋国吧。”

大夫们听到卫侯准备让太子蒯聩去晋国做人质,一个个的脸都绿了。

蒯聩是卫侯的嫡长子,也是卫国君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现在卫侯把他派去晋国,那他们这些臣子,难道还能随便找个儿子充数吗?

语毕,卫侯就要起身离开。

而一早就与卫侯通过气的王孙贾,则假意叹了口气,向着众位大夫说道。

“那就请诸位大夫回去之后,也赶紧收拾一下吧。晋人那边催的急,要我们尽快把人送去。三天之后,我在社庙前等候诸位。”

王孙贾说完,便摇着头离开了。

徒留一众大夫面面相觑,他们有的怒不可遏,有的脸上阴晴不定,而剩下的则感到进退两难。

脾气急躁些的,更是当场逼问北宫结。

“北宫子,你素来与晋国交好,晋人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辱我君王,挟我嫡子,这难道就是晋人对待盟邦的态度吗!”

“倘若晋人不想与我们结盟,那便不要派人前来盟誓。纵然晋国乃是大国上邦,但我遍览古今,还从未见过有哪个国家可以在盟会上如此羞辱他国国君的!”

“我国乃是武王之弟康叔封所建立的国家,晋国乃是武王之子唐叔虞所设立的国度。以幼凌长,这是士人君子所应该认同的行为吗?”

卫侯的话,可谓是把大家这么多年来对晋国的不满全都给激发出来了。

北宫结虽然身为卫国的执政卿,也不敢在这个档口上替晋国说好话。

他只得回道:“可我国才刚刚与晋国盟誓过,昨日才对着上天、神灵宣誓,现在就打算背叛,这恐怕也不合乎礼仪吧?”

有人听到这话,怒而拍案道。

“在威逼之下所作出的誓言,难道神灵能够听信吗?再说了,国君是得到康叔认可的人,如果决意背叛,神灵那边自然会有先君康叔去解释,这哪里是我们需要担心的事呢?”

他不提这一茬还好,提了这一茬,众人不由得想起了当初卫侯奇妙的上位史。

卫国的上一任国君卫襄公没有嫡子,只有宠妾婤姶所生的两个庶子,而卫侯又是庶子中年纪小的那个。

至于为什么他能以庶幼子的身份上位,这还是和婤姶生他时做的梦有关系。

婤姶怀孕的时候做梦,梦里有人对她说:“我康叔也,令若子必有卫,名而子曰‘元’。”

这个孩子生下来以后,就是当今的卫侯元。

虽然一度有人猜测,婤姶的这个梦纯粹是她编造出来的。

婤姶的大儿子公孟絷天生跛脚、相貌也不出众,脾气也很暴躁,并不招人喜欢。

她本人也更偏爱身体健全、样貌俊美的小儿子元。

这个梦也不过是婤姶为了帮小儿子上位,所以才胡诌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婤姶没承认这梦是编的,卫侯也成功的继位为君了,那大家就当这事是真的。

不少大夫回想起这件事,顿时感觉底气又足了不少。

但还是有人犹豫道:“可康叔只是说了国君必定拥有卫国,也没说国君可以背叛盟誓啊!”

“这不会出问题吧?”

说着说着,众人都将目光抛向了负责主管巫祝、祭祀的史鱼。

史鱼只是说道:“当初武王伐纣时,用龟甲和蓍草连续进行了几次占卜,卦象都是不吉利。

在孟津誓师时,天空突降暴雨、刮起大风,以致于道路两旁的树木都倾倒了。

武王想要退却,太公望直接登上高台,从巫祝的手中夺下龟甲和蓍草狠狠地摔在地上。

太公望说:‘龟甲朽骨,蓍草枯叶,怎么会预知吉凶呢?’

于是武王下令出征,结果路过刑丘时,大雨一连下了三天。

武王的乘马被雷震惊吓,死在了路途之中。

武王的车轼也被大风折断,碎成了三节。

武王想要返回,太公望又再次坚持向他进言:‘銮驾折断为三,是上天示意我们应该兵分三路。大雨连降三天,是在寓意我们为天降神兵。而您的马被震死,是上天示意我们要换乘骏马,加快东进的速度,这些全是吉兆啊!’

于是武王继续行军,最终在牧野击败了殷纣的部队,从而取得了天下。

由此可见,战争能否取胜,不在于占卜的吉凶,也不在于天象展现如何,而神灵的意志也并非不可改变了。

论起祭祀神灵,没有比殷人更为恭敬的了。

但只要武王占据了道义,那么即便是神灵责难,就还是不能阻挡他覆灭殷商的脚步。”

史鱼这段话说完,在场的大夫终于都放下了心。

“晋为不道,神灵怎能助他?”

北宫结的心中也有些动摇,他问道:“可帝丘的国人并不想与晋国开战。没有国人的支持,即便我们想要与晋国作战,又怎么能做到呢?”

弥子瑕开口问道:“昨天不是王孙子代替国君与晋人盟誓的吗?不如把他请回来问问,看看有没有什么破解的办法。”

“我这就去把王孙子叫回来,诸位先在这里等着,我去去便回。”

一位大夫立刻起身朝着刚出门没多久的王孙贾追了过去。

不多时,王孙贾便被请了回来。

“王孙子,昨日盟会上晋人到底是怎么说的?”

王孙贾回道:“就如国君方才所说。”

史鱼暗示道:“难道如果卫国有了祸难,工匠和商人们就可以避免吗?”

王孙贾眼中闪过一丝流光,他也是个聪明人,哪里能不明白史鱼的意思。

王孙贾开口道:“晋人除了要求国君和列位大夫的儿子作为人质,还要求将帝丘的工匠和商人迁往晋国,让他们去侍奉我国的太子与各位君子。”

弥子瑕听到这话,当即起身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事可成了。”

史鱼也起身冲着在场的大夫们说道:“现在列位应当知道要怎么做了吧?”

北宫结犹豫着,终究是咬着牙回道:“既然诸位的意见都是如此,北宫结又怎么敢不服从诸位?就这么做吧!”

……

数日之后,帝丘社庙前,人头攒动,哭闹声响成一片。

卫太子蒯聩站在队伍最前,跟随在他身后的,是一群身穿粗麻衣、手牵马缰的大夫之子。

而在他们之后,则是由数百名工匠和商人组成的长队,他们与妻儿相拥而泣,哀叹着自己的命运,为这一次阔别家乡的漫长旅途感到悲哀。

这几天里,晋人在盟会上的所作所为传遍帝丘的大街小巷。

每一个卫人都知晓了晋人的暴虐,以及他们欺压卫国的行为。

因此,这些工匠商旅与他们的妻儿也知道,这一次去往晋国,很可能就是一去不归了。

诸夏子民向来思念故土,也正因如此,所以在礼法中,流刑一向被视为仅次于处死的重罪。

而现在,这些即将迁往晋国的匠人商人,无异于被判处了流刑。

妻离子散,与家破人亡相比,又有何异呢?

王孙贾站在社庙的高台上,看着台下的乱象,又抬眼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忽的高喊一声。

“时辰已到,准备出发!”

一声令下,然而不少人却仍旧不愿撒手,随行护卫在旁的甲士试图将人群分隔开。

可这些人抬眼望去,附近都是自己的街坊邻居,随队出发的人力还有一些是同辈亲族,所以在努力了一阵后,他们也不忍动手了。

站在最前排的大夫之子们看到这个情况,一个个气的把背在身上的篾筐往地上一摔。

他们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性急冲动的年纪。

看到国人一个个沦入这样的惨地,他们哪里能咽的下这口气?

这群人来到王孙贾的面前跪地请愿道。

“大夫!我等只听说过战争失利后,才要派遣人质、进献财物。现在战也未战,就打算派出人质向晋人求和,天下间有这样的道理吗!”

有了他们带头,那些一直憋着满肚子邪火的甲士们也终于忍不住了。

他们也来到高台下请战道。

“卫国虽小,晋国虽强。但我们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愿如此活着受辱!”

请战之声响彻全场,那些准备出发前往晋国的匠人商旅也纷纷跪地。

“我等不敢惜命,只求尸首埋于故土。”

而那些站在街道旁围观的国人们,看见同胞的如此惨重,也担心这样的命运不知何时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他们也大声嚷嚷道:“我等也向大夫请战!请大夫将我们的话,转达给国君!”

社庙高台上的大夫们看到此情此景,也纷纷向王孙贾点头。

王孙贾不敢怠慢,他向众位国人拱手施礼:“王孙贾,岂敢不从万民之所愿?!”

他调头走向社庙,请出了身着丧服在社庙祈祷的卫侯。

民众见卫侯走出,纷纷伏地请愿道:“请国君下令与晋国开战!”

卫侯看到这里,被气氛所感染,胸口也忍不住涌上一股悲壮之情。

他朗声问道:“如果卫国背叛晋国,晋国连续攻打我们五次,该怎么办?”

国人高举手臂,甲士振戈捶胸。

他们齐声回道:“晋五伐我,卫犹能战!”

王孙贾上前问道:“那么应当先背叛晋国,发生危险再送人质,还不晚吧?”

卫侯闻言,只是微微点头。

“取我剑来!”

他一把扯下身上的丧服,露出掩藏在服饰下的丹漆犀甲。

卫侯从王孙贾的手中接过长剑,剑刃出鞘直指西方。

“背盟,叛晋!”

……

曲阜郊外,宰予坐在晃晃悠悠的战车上,他的身后是一辆辆装满了粮食的大车。

他的手里捧着两份分别从帝丘和临淄传来的报告。

宰予的眼睛扫过上面的文字,嘴里啧啧道:“齐、卫出兵,联合伐晋。天下不太平啊!”

子贡坐在宰予的身边,他的手里同样捧着份文件。

“你还有心思笑?你看看这是什么。”

宰予接过文件,只看了一眼,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

“阳虎这是犯病了吗?!”

------题外话------

读者,选下一届话事人的问题上,你会支持我吧?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