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宰老爷心善,看不得这些(5K2)

“你!”

方胜抬手指着桑种,气的满脸涨红,浑身发抖,简直说不出话来。

宰予一早就料到桑种会有这个反应,他来菟裘半年,已经把当地豪族的脾性摸得一清二楚。

老桑头就是个属泥鳅的。

桑氏能在他的手上发展壮大,一路甩开俞氏、杨氏等当地大族,靠的就是老桑头灵活多变的手段、机警灵敏的嗅觉。

先前他请方胜出来辩护,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他总不能真的把孙子交出去受刑吧?

可现在方胜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孙子也没事了,还想让老桑头帮你和主君硬顶,那真是想太多。

菟裘说到底是宰予的封地,生杀大权都握在他的手里。

别说宰予现在还和你讲道理,就算他不和你讲道理,你拿他也没办法呀。

在鲁国,谁不知道宰予是得到阳虎和三桓共同看重的人物,与此同时,居然还能是孔夫子的高足。

就宰予这种正邪难辨、忠奸不明的复杂成分,既有实力派撑腰,又有舆论支持的奇葩人物,你怎么和他斗?

别的不提,就看现在这个民意趋势,桑种但凡敢和方胜站在一边,都不用他动手,菟裘的百姓就得把他们桑氏扬了。

如果说宰予是天下之明哲者也,那他老桑头就是菟裘之明哲者也。

关键时刻,桑种果断退一步海阔天空。

“主君,不遵礼法是他的事,我们桑氏蒙受王道教化,一向遵礼好乐,凡事以仁义道德为先。

您想要广泛听取百姓的意见,那为何不能听听来自我们的想法呢?

方胜不遵礼法,那是他的事。

我们桑氏愿意以周礼为先,按照礼法来评判案件。

高司寇署理案件,审判公正严明,我们绝无异议。

不过愚叟的境遇凄惨,我们身为乡邻,坐视他陷于困苦的境地,这同样于礼不合。

我与愚叟年纪相仿,同样育有二子,他的两个儿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我的两个儿子也是他看着成长的。

攻莒之战,菟裘全邑奉受君命,征调青壮八十九人随军出征,我的小儿子也同样在此行列。

战争酷烈,死伤难免,但不论怎么说,父亲惦念儿子的心情却是不变的。

我的儿子虽然得以保全己身返回菟裘,但我对愚叟晚年丧子之痛依然可以感同身受。

如今,他失了妻儿,独身一人,境遇凄惨,会做出些疯傻之事,也是人之常情。

但作为乡邻,我们又岂能弃他于不顾?

您就任菟裘时,就发布命令,鼓励国人互相帮扶,收养孤儿,赡养老者。

现在,我打算响应您的号召,以德为表,藏仁于心,与愚叟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与他互相扶持,共度晚年。

老朽厚颜,愿请主君见证我二人兄弟之情,歃血涂唇,告警神明,若有背违,可使天地神灵共诛之!”

宰予望着老桑头手指苍天赌咒发誓,心里禁不住感叹:“我的天,他好有诚意啊!”

既然老桑头这么识趣,宰予也不再难为他了。

“桑老先生也是曾经读过《诗》《书》,做过吏员的。

我来菟裘前,夫子就曾经教导我,让我多多考察当地的明贤之士,时常向他们征询意见,这样才能治理好封地。

桑老以仁义为本,爱抚乡邻,不愿舍弃周礼,这同样也是人情。

贸然让你们舍弃礼法,用别的方式进行判决,倒是我考虑不周了。

礼法治国,向来讲求仁爱,桑氏与愚叟作为正反两方,只要你们都同意按照礼法判决,那就按照礼法去判决吧。”

桑种听到这里,长舒了一口气。

宰予能说这话,就说明没打算把他往死里整,接下来,只要愚叟也愿意和解,那这事儿就算揭过去了。

不过对于桑种来说,这事儿还不算完。

小老头满眼愤愤的瞪了一旁的方胜。

这个郑国来的小子,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看不起周礼,你谁啊?

周公是你小子可以诽谤的吗?

真以为我们鲁人和你们郑人一样,连天子都不放在眼中?

你是救了我的大孙子,可差点却把我桑氏全族搭进去,这事没完!

桑种开口向宰予请愿道:“主君,这人口出邪言,蛊惑乡邻。老朽恳请您动用礼法,将他绳之以法。”

宰予听到这里,摇头道:“他刚才说周礼繁复复杂,我觉得说的有点道理。

因为如果按照周礼来说,凡是审案断罪,一定要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的角度加以衡量。

脑子里始终要考虑罪行的轻重,量刑的深浅,个案与个案不同。

要竭尽才智,发扬忠恕仁爱之心,才能使得案情真相大白。

而像是说话这种事,怎么能轻易判定他说的是邪言妄语呢?

所以这件事,应该算作疑而难决的案子。

而礼法中,一旦遇有疑而难决的案子,需要与民众共同审理。

如果民众也感到疑而难决,那就应该宣布当事人无罪。

处理类似的案件,一定要参考一下过去判重判轻的先例再形成判决。

判决书拟好之后,要由史把判决书提交给正。

正再审理一遍,然后把判决书提交给司寇。

司寇在有卿大夫等人的陪审下在外朝再审理一遍,然后再把判决书提交给天子。

天子又命令三公共同审理一遍,三公审理之后才能把判决书提交给天子。

可这样一来的话,实在是太过繁复了。

既然这位郑国来的先生觉得复杂,而他又觉得应该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

那我们就省略掉后面的步骤,直接以民众的愿望,来断定他说的话能否算作邪言妄语吧。”

说到这里,宰予又开口道:“还像是之前一样,觉得是邪言妄语的站左边,不是的站右边。”

宰予话音刚落,桑种便朝着方胜怒哼一声,带着族人站到了左边。

而原先站在左边的民众,则一动不动,丝毫没有挪动脚步的意思。

方胜见到这个情形,小脸瞬间变得煞白。

“宰子,不……大夫……”

然而就像是先前方胜打断宰予一样,宰予不等方胜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又冲着民众说道。

“既然大家都觉得是邪言妄语,那下面就该定罪了。觉得死罪的站左边,觉得直接释放的站右边。”

这下子,还是没有人挪步。

方胜看到这里,只觉得浑身从头凉到了脚,他声音颤抖着说道。

“您怎么能如此断罪呢?像是这样不是死罪就是直接释放,那还怎么能体现律法的公正呢?”

宰予讶然道:“怎么会呢?我断罪的过程都是遵照您的教导啊!”

“这怎么会是我的教导呢?”方胜急道:“我什么时候教您这样处置案件了?”

宰予两手背在身后,说道:“我记得您先前说过,人与人之间是不存在厚爱的。

周公没有厚爱、尧舜没有厚爱,像是这样的贤圣,尚且不会厚爱他人,而我宰予自认无法与这样的圣人等量而观。

就连他们都做不到厚爱,那么又怎么能要求他人做到厚爱呢?

既然不存在厚爱,那么犯罪了便是死罪,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非死罪则无罪,这也符合您喜欢上古简约法条的愿望。

您反对周礼的繁复,倡导我听取民众的意见。

现在我按照您的要求处事,简化了礼法中的条目,让民众决定您的罪责。

如此一来,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可……”

宰予不等他说完,又接着补充道:“您遵循邓析子的教诲,摒弃仁义道德,又要以民众的愿望来制定法则,然后再用法令来治理天下。

既然如此,摒弃了仁义道德的法令,又是怎样的法令呢?

我听说,当年郑国有个富人淹死了,渔人捞到了这人的尸体。

富人家里请求赎买尸体,得到尸体的渔人索要的报酬很多。

富人家里就把这情况告诉了您的老师邓析,向他求助。

邓析说:你安心等待就好了。那个人无处去卖尸体,只能把尸体卖给你们。

得到尸体的渔人见富人家里不来买尸体了,对此很担忧,于是也去求助邓析。

邓析又回答说:你安心等待,他们肯定得买你手里的尸体。

这样一来,富人家不能得到尸体安葬,渔人也不能拿到打捞尸体的报酬。

如果天下人都像是邓析子所说的那样去做,那么家人溺水后,还有人会去寻找尸体安葬吗?

打鱼的渔夫见到溺水者的尸体,他们是打捞呢,还是不打捞呢?

如此卖弄口舌,让富人家背负了无法安葬家人的恶名,也让渔夫无法获得适当的报酬。

社会的风气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逐渐被败坏了啊!

现在邓析子口口声声的说,要听取民众的意见制定的法令。

而当民众求助于他时,他又不去解决渔人与富人的需求,而是等着他们一次次的上门向他求助。

他的口中说着似是而非的话,试图模糊对错的界限,混淆正邪的区别,并游荡其中,以此为自己牟取利益。

他本身就是这样败坏仁义的人了,然而却又去要求大家与他一同败坏仁义。

您到菟裘不过一个月的时间,然而这一月以来,菟裘的狱讼案件就已经比之前半年加起来还要多了。

难道菟裘的百姓是突然变得喜欢好勇斗狠、惹是生非了吗?

难道菟裘的风气是忽然变得邻里不睦、盗匪横行了吗?

我宰予虽然智慧浅薄,但还是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子产执政郑国多年,他执政期间宽猛并用,于是郑国大治。

而等到子太叔执政时,他却只用宽政,而废弃猛政,结果郑国的芦苇之泽居然能在短时间内聚拢出千万盗匪。

现在来看,子太叔用宽政导致郑国大乱,并非他的过错。

郑国之所以会陷入混乱动荡的境地,恐怕邓析和您这样人是出了大力的吧?

推行宽政,便一味地抬高宽政的上限,使得请得起讼师的奸邪之徒全都因此免罪。

推行猛政,便一味地降低猛政的下限,使得囊中羞涩的良善之人全都因此获罪。

邓析与他的门徒将奸邪与良善混作一团,使得世事陷入混沌,制造混乱,颠倒黑白,增加狱讼,再借此广收门徒,诽谤时政,收取酬金。

大家争先恐后的拜入他的门下学习,奸邪之人学会了诉讼的方法后,便去以此诬告他人。

而性情纯良的生怕没有学会诉讼的方法,在遭到诬告无法为自己辩护。

而那些学不起诉讼的贫民自然也成了被诬告的对象。

邓析的门人一边说着不要仁义道德,不屑于效法上古的贤王。

可您方才又去替那些盗贼匪寇辩护,说他们盗窃是因为贫穷。

还说盗窃财物的只是蟊贼,盗窃仁义的诸侯才是大盗。

诚然盗匪盗窃是因为贫穷,但能请得起讼师为他们辩护的盗匪,这些人是真的贫穷吗?

您将盗窃财物与盗窃国家的概念混为一谈,到底是想要指责那些不施展仁政的诸侯,还是想要为那些多行恶举的蟊贼开脱呢?

如果以仁义道德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暴虐的诸侯,还是盗窃财物的蟊贼,都是应该受到惩罚的对象。

可为什么我听您话语中的含义,您想要表达的却是:既然鄙陋的肉食者可以不被追究,那么蟊贼也同样可以不被追究呢?

如果邓析子所倡导的法令是这样的话,那这样的天下,难道可以称之为被治理了吗?

他反对上古的贤王与仁义道德,到底是上古的贤王们做得不对,仁义道德阻碍了天下的治理呢,还是上古贤王与仁义道德阻塞了他敛财牟利的道路呢?”

宰予这一段话说完,方胜哑口无言。

再华丽的言辞,在事实的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

邓析的学说与道路,被宰予毫不留情的一把扯开,露出了掩藏在绮丽外表下的真容。

邓析从来就没打算为万民牟利,他只不过是艳羡他人食肉,想要趁机进去分一杯羹的参与者罢了。

如果说像是桀纣一样的暴君便是盗窃了天下的诸侯,那邓析就是偷偷摸摸的盗匪。

广收门徒,私作刑法,混淆视听,败坏风气。

嘴上冠冕堂皇,心里全是蝇营狗苟。

菟裘的民众们虽然并不都能听懂宰予的论述,但有一句话他们是明白的。

自从方胜来到菟裘后,邻里之间的确不像是从前那么和睦了。

他处处向人**,教大家以法牟利的方法,邻里之间从前能够私下解决的小事,也逐渐发展到了必须要闹到公堂上。

有一人因为诉讼得了好处,其他人见到,同样害怕吃亏,于是也纷纷跟着方胜钻营法条。

久而久之,菟裘的风气也就慢慢改变了。

人群中,也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打死这个邪人!”

民众一呼百应,刚从地里回来的农夫举起耒耜,从家门中出来的妇女拾起路边的枝条,小孩子也捡起极快小石头朝方胜扔了过去。

方胜看见这么多人朝着他冲了过来,吓得双膝发抖,跪在地上,黄土都湿了一地。

宰予见了赶忙喊了声:“子周!”

申枨得了命令,立马带着周边甲士冲了上去,拦住了激动的民众。

申枨一边拦,一边喊道:“踢两脚打两拳差不多了,别真打死了。这人死在咱们菟裘的地界上,太晦气!”

可哪怕申枨已经出来劝架了,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方胜的肚子上已经挨了十几脚。

脑袋也被小孩儿用石子砸了个大包,鲜血顺着额角一路往下流。

他伏在地上双手抱头,一边惨叫着,一边爬到了申枨的身后。

申枨见了,直接抬腿给了他的肚子一脚,将他踢出了两米远。

“爬也不知道爬快点,还要我来帮你?!”

宰予从高台上走下,望着他的这副惨样,摇着头说道。

“如果按照民众的意见来办理,你已经是十成十的死罪了。

但从仁义道德的角度来看,随便说几句话,实在不至于扣一个死罪。

方先生,你觉得我该怎么办呢?”

方胜惊恐的望着后面群情激奋的菟裘百姓,嘴皮子连连结巴:“仁、仁、仁义,还是仁义道德好!”

宰予点头道:“既然你觉得仁义道德好,那我就按仁义的方法处置你吧。

菟裘的情况你也看到了,这里的民众不欢迎你,我恐怕是不能用你了。

鲁人也大多遵循周礼办事,所以鲁国其他地方想必也接纳不了你。

既然如此,我还是把你送回郑国吧,那里邓析子的门徒众多,民众也愿意追随你的学说,你觉得意下如何?”

“把我送回郑国?”

方胜闻言,吓得转过身子跪在地上,连连给宰予叩拜:“大夫,使不得啊!现如今的郑国……唔唔……”

但不等他说完,一旁的高柴便趁机往他的嘴里塞了块石头,彻底堵住了他的嘴。

高柴冷声道:“你放心,最近我们正巧有一支去郑国的商队要出发。

一路上给你管吃管喝,除了给你松绑以外,所有要求都能满足你。

我们菟裘邑一向以仁为先,不伤读书人一毫一发,保证把你安然无恙的送回去。

按照我们老师孔夫子的说法,如今的郑国执政驷歂简直是有着桀纣一般的德行,对于邓析的门人,他更是倍加‘喜爱’,等你回了郑国,想必他会好好待你的。”

高柴的话刚说完,方胜便唔唔的连连摇头,眼里都写满了惊慌,他伏在地上连连叩首,额头都磕出了血来。

宰予见了,心中顿生不忍,他扭过头去,连连摆手。

冉求见到宰予的动作,立刻冲着身边的甲士吩咐道:“快快快,还不赶紧把他带下去?宰子心善,看不得这些。”

------题外话------

快快快,还不赶紧把月票投出来,读者心善,看不得作者没有月票的样子。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