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一百四十七章 齐女实在太奔放(4000字)

尊师孔仲尼 第一百四十七章 齐女实在太奔放(4000字)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百抽一?”

范蠡闻言不由惊讶:“贵国的关税什么时候降到这么低了?我记得从前最低都是百抽五啊!”

范蠡这些年久居越地,对于中原各国的税率掌握的不算及时。

但子贡却对于鲁国周边各国的税率了如指掌,因此见范蠡不解,便笑着对他解释道。

“其实齐国的税率从很早以前就是关税百抽一,市税百抽二,这是当年管夷吾定下的规矩,也是齐国关市税的常态。

反倒是近些年齐国这种高昂的税率,才是反常的。能恢复到这种税率,才是常态啊!”

不过齐国的关市税率如此之低,当然不是从前桓公和管仲发什么善心。

因为齐国颁布了新的关市税法后,隔年桓公就在诸侯盟会上,就向前来参会的诸侯们三令五申的强调了这个收取准则。

强调还不算,桓公还要与诸侯盟誓,逼着大家伙儿一起按照这个准则收税。

对于齐国人这种春秋版‘开门,自由贸易’的行为,诸侯们迫于齐国的压力,也不得不按照这个税率收取关市之税。

毕竟人家齐桓公可说了,如果有谁不同意,就是破坏诸夏团结,就是心怀叵测,以后你被夷狄侵略了也别喊我去帮你平事,我不再是你亲爱的老大哥,你也不是我孝顺的好弟弟了。

这种嘴上仁义道德,背地里连拉带踹的两面手段,诸侯们只得就范。

但其他国家是这么收税了,可齐国人自己却并没有老老实实执行这个税法。

因为齐国的关市税赋基本上全都会被用作军费,所以每当桓公想要对外用兵时,齐国的关市税赋就会被提高。

而每逢灾年时,就干脆取消关市税赋,用于降低本国物价,同时吸引国外商贾载着粮食等货物来到齐国售卖。

但不论如何调整,关税和市税相加之和不会超过货品价值的十分之一。

而十分之一的关市税赋,对于大部分商贾都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数字。

先前子贡与范蠡讨论时,他们所能接受的利润率正是十分之一。

因为税赋一旦如果超过了这个数目,大部分货品就都得赔钱,商贾们自然都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

而如果税赋低于十分之一,就算利润薄一些,最起码还能靠薄利多销弥补回来,毕竟齐国的人口数量摆在那里,谁都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个东海大国的消费市场。

十分之一,一直是齐国的关市税红线,乃是万年不变的祖宗之法。

范蠡回忆了《管子》中的内容,很快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他转而又问道:“不过那毕竟是从前管子定下的税法,我听说当今的齐侯……呃……”

说到这里,范蠡赶忙止住话头,扭头望了眼下面的齐国甲士们。

不过宰予和子贡也明白范蠡的意思。

天下人都知道,当今齐侯一直视先祖桓公为偶像,而他的性格也的确与桓公有着奇妙的相似之处。

二人都喜欢侈靡之物,极度沉迷于享乐之事,养了一帮弄臣来找乐子。

但与此同时,两人也同样提拔了一批极其贤能的臣子来辅左自己,桓公有管仲、鲍叔牙,当今齐侯有晏子和田穰苴。

但当今的齐侯从能力上来说,毕竟无法达到桓公的高度。

而晏子虽然同样贤能,但比起管仲终究要差上一些。

桓公作为霸主,他享乐的钱财,是从诸夏各国吸血吸来的。

但现如今的齐国早已不复当年威势,所以当今齐侯享乐,大多只能吸本国的血。

为此,而国君想要吸血,则必然要在税赋上动歪脑筋。

这也是前些年齐国关市税率一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齐国甲士们听见范蠡抱怨齐侯,非但没有人出声反对,反而还有几个人跟着起哄。

他们笑着说道:“关市税率降低,你们这群商贾与其感谢国君,不如感谢我国的晏子和鬼神吧!”

宰予知道齐国的百姓拥戴晏子,但没想到他们喜爱晏子居然到了这种程度。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此话怎讲呢?”

甲士们对视一眼,哈哈大笑道:“前些年国君生了疥疮,每逢两日就要发作一次,后来又恶化成了每日都要发作。

无论国君怎么医治都无法痊愈,这一定是鬼神降罪于他。

所以国君便认为是负责祭祀的祝、史做的不够周到,打算杀掉他们向鬼神谢罪。

晏子知道这件事后,就去觐见国君,说:这不是他们的过错。

国君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呢?

晏子道:如果是有德行的君主,政务没有荒废,上下没有怨恨,举动没有违背礼仪的事。那么他的祝、史向鬼神陈述实际情况,就不会有惭愧之心。

所以鬼神安心享用祭品,国家受到鬼神降下的福禄。

而如果祝、史恰好碰上放纵的国君,国内上下怨恨嫉妒,行为邪僻背理,放纵**、满足私心,掠夺百姓的积蓄,闹得天怒人怨,还不肯改悔。

如果祝、史祭祀时陈述实际情况,这是在报告国君的罪过。

如果他们掩盖过错、专谈好事,这是虚诈欺骗。

如果真假都不能陈述,只好说些不相干的空话来讨好鬼神,那么鬼神也不会享用他们国家的祭品,还会让它发生祸难。

所以说,发生了坏事,怎么能去责怪祝、史不努力呢?

况且,国内只有祝、史为国君祈福,民众却满心怨恨的在诅咒,两个人的祈福又怎么能抵得上全国的诅咒呢?

国君听了晏子的话很高兴,于是就放宽政令,废除禁令,减轻赋税,免除民众对官府所欠的债务。

过了没多久,国君的疥疮果然痊愈了。

所以说,你们怎么能不感谢晏子与鬼神的恩德呢?”

这话说完,齐国的甲士们无不哈哈大笑。

宰予和子贡见了此情此景,只得直呼神奇。

像是这样当众诋毁国君的话,在鲁国肯定是不可能出现的。

也不知是该说齐地民风奔放呢,还是从前齐侯实在过于不当人了。

甲士们嘲讽完了国君,心情都彷佛好了不少,他们清点完了船内货品,拿走了该上缴的部分后,便纷纷哼着小曲离开了。

范蠡望着正在搬运货物的棹手们,估摸着这么多货物,还得有一段时间才能弄完。

而公输班与赵母恤则趴在船边的围栏上,望着码头岸边来来往往搬运货物的力夫们。

两人跑到宰予身边央求道:“夫子!带我们出去玩玩吧!”

宰予也知道这两个小子最近待在船上肯定憋坏,于是他便向一旁范蠡说道。

“少伯,我先去城内订下旅舍,顺便带着他们到处转转。等到午后,再回渡口与你们汇合。”

子贡也说道:“我也好久没来临淄,正好可以趁着这段时间考察一番本地商品的价格。”

范蠡闻言,起身施礼相送道:“那就午后再见了。”

宰予和子贡还礼后,便带着两个小崽子下了船。

临淄的渡口设在距离大城不远的位置,四人顺着一路晃悠着,没多久就来到了临淄的城门前。

饭团探书

宰予仰视着比菟裘城墙高出三四倍的临淄城墙,望着由石砖铺成的广阔周道,以及数不胜数的旅舍、商队,不得不感叹临淄的发达繁华。

临淄城中有着几条纵贯全城的主干道,他们顺着道路一路向前,路途中人流涌动,着实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摩肩接踵、挥汗如雨。

因为行人实在太多,小孩子玩心又重,宰予不得不左手牵着赵母恤,右手拉住公输班,以防这俩小子被人流冲散。

至于子贡则是从头到尾就没消停过。

一进入临淄的西市,这家伙不管遇到卖什么的,都要上去问两嘴。

问完了,还得在宰予耳边碎碎念。

“子我,这个便宜啊!曲阜的黍、麦可得比临淄贵上三四成。”

“布帛的卖价也这么贱?那还能挣到钱吗?喔,原来是田氏的生意,那就怪不得了。”

“不愧是靠着淄水的巨城,鱼获的价格也能压到这么低?”

“也就是我们卖书和原材料能挣钱了,这市场调控的,能卖出高价的商品基本都控制在齐人自己手中。”

宰予被子贡搅得烦不胜烦,但公输班和赵母恤也没让他安生。

公输班是看见吃食就走不动道,赵母恤虽然嘴上不说,但那种站在那里眼巴巴看着的样子,宰予更是受不了。

所以刚进市集没多久,宰夫子的腰包便立马开始出血。

而赵母恤和公输班则左手抓一串烤鱼,右手拿两只小梨。

小嘴被堵上了,脸上也带着笑了。

学生们不闹腾了,宰夫子也终于有时间游览一番临淄的风土人情了。

他从刚进西市便发现齐人与鲁人的众多区别。

天下人常说鲁风好儒备礼,齐风宽缓豁达、不拘于礼,现在看来是一点不假。

市集中往来的大半都是齐国的女子,她们身上的着装更是五花八门艳丽无比,宰予四处扫视只觉得都要把眼睛看花了。

有的齐女发现宰予在看她,不仅不恼,反而还冲着他抿嘴一笑,调皮些的甚至还会冲他眨眨眼睛。

宰予被她们这么一弄,才想起自己这么做是违礼了。

他赶忙在心中默念夫子非礼勿视的教诲,忙不迭地将视线挪开。

岂料他的这个反应居然引得女孩子们笑声连连。

“这位君子是鲁国来的吧?”

“也只有鲁国的男人才会这么矜持,看他两眼就害羞了。”

“我倒喜欢矜持稳重的,多有意思呀。”

“男人胆子不大,怎么称得上是男人呢?还是咱们齐地的男人更有男子气一些。”

宰予知道齐地民风奔放,但实在没想到能奔放成这样。

他这还没走呢,这帮女子就在他面前议论开来,这不等于骑脸输出吗?

而赵母恤则不满的抬起头揪住了宰予的袖子。

“夫子!不是说好了要娶我阿姐的吗?你怎么能看别的女子呢?”

“我……”宰予还是第一次感觉有种百口莫辩的感觉:“母恤啊,你这话说的,可就有失公允了。”

子贡则连忙拉住宰予往外走:“你可别说话了,之前我就告诉过你别惹齐国的女子,你非不相信。

现在见识到了吧?咱们赶紧走!齐女可不比鲁女温婉的性情,要是惹怒了她们,非得指着你的鼻子一路追着你骂不可。”

齐女见到他们要走,又是一片笑声。

“二位君子别走啊。”

“看我们难道就这么白看了?鲁国的君子还真是不知羞呢。”

“按照你们鲁地的风俗,是不是看了别家的女子,就得把她娶走呀?”

“嘤嘤嘤,我不清白了,君子要对我负责啊!”

眼见着这帮女子开始搞起了地域黑,宰予和子贡连忙加快脚步脱离战场。

当初面对莒人时,他俩都没觉得有这么恐怖。

齐女热情奔放,今日宰予算是感受到了。

他们一路目不斜视的小跑着,直到离开了市集这才敢放慢脚步。

两人弯着腰扶着膝盖连喘粗气,颇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赵母恤还是那副气都都的模样,公输班则不满于二位夫子落荒而逃的表现,大叫着让宰予给她们点颜色看看。

子贡缓过气来,冲身旁的宰予翻了个白眼。

“你说你也是,没事看她们干什么?”

宰予死鸭子嘴硬:“集市里那么多人,我不看她们,我的眼睛往哪儿放?”

“你就不能看看男人吗?”

宰予怒道:“食色,性也。女子衣装艳丽,本就夺人眼球,而且数量又那么多,数量多的我不看,专盯着数量不多的男人看,那不成了我的取向有问题了吗?!”

子贡本想反驳,可一琢磨宰予的话,论据充分,论点鲜明,好像也没什么可反驳的。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他俩正辩着呢,忽然看见前方缓缓驶来一辆装饰朴素简陋的马车。

马车停在了一座低矮的小院前,一位身高矮小的老人在御者的搀扶下缓缓下了车。

宰予打量了一眼这老者的身高,脱口而出道:“这身高,难不成是子羔的亲戚吗?”

子贡想了想高柴的家世,回了句:“还真说不准,子羔乃是姜姓高氏的旁支,他祖上就是齐人,在齐国有点亲戚也不稀奇。”

------题外话------

故事的最后,我们连求票都是奢求。

——节选自《宰予日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