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613【人脉很重要】

民国之文豪崛起 613【人脉很重要】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蒋百里的军事代表作是《国防论》,此书包含了他半生的研究心血,要到1937年才集结出版。

后世许多公知造谣说,太祖的《论持久战》抄袭了《国防论》,还明目张胆地叫嚣着:“把抄袭的东西还给人家!”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显然是没有读过《国防论》的。这书完全跟抗日扯不上半点关系,而是蒋百里对一战以来诸国列强的总结,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再吸收西方新的军事理论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来阐明自己对中国国防建设的一种构想。

至于“持久战”思想,也并非太祖独创,他在《论持久战》开篇第一段里就说:“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呢……很多人都说持久战。”可见,当时“持久战”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观点。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以后,国人的思想非常复杂。有说要打“持久战”的,呼吁抗战到底;也有不少认为中国必亡,即“亡国论”;还有坚信“速胜伦”的,觉得中国可以快速战胜日本。

太祖的伟大并非提出了“持久战”思想,而是他对此展开了论述:怎样有效地持久战,抗战将怎样分阶段进行,怎样发动群众以人民战争为基础进行持久战,怎样做到存人失地、人地皆在,怎样做到既保存自己又消灭敌人,怎样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展开战斗……甚至他老人家还讨论了,国际形势会因为中国的持久战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可以说,太祖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精确预言了中国抗战的全过程。

蒋百里现在提出的“三阳线决战论”,在太祖的《论持久战》面前就如小儿科。他这个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军事思想还停留在“一战”时期,想把湖南变成中国的“凡尔登绞肉机”。

当然,蒋百里的这个理论也亮点无数,比如提前进行工业布局、用东部的地理空间换取战略时间等等。就此来看,蒋百里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军事战略家,至少能把老蒋甩出几个银河系。

老蒋不是傻瓜,虽然也在寻求“中日友好”,但他深知那是妄想,日本早晚有一天要打过来。

常凯申已经在为国战做准备了,但他怎么做的准备呢?

恩,蒋委员长首先要确保上海的安全,因为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也是他最重要的财源之地。他不愿意、也不可能轻易放弃上海,所以他正在暗中完善上海的防御体系,想把上海打造成固若金汤的堡垒……

好吧,事实证明,常凯申的这种部署还是有点用处的。若非他提前巩固上海防御,淞沪会战不可能坚持三个多月。虽然淞沪会战最终以失败结束,但却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让很多抱有悲观心态的国人看到希望,极大的坚定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当天晚上,周赫煊和蒋百里反复讨论了两个小时,将那篇“三阳线决战论”反复修改补充。

“明诚,你明天跟我一起去见委员长吧。”蒋百里收好稿件说。

周赫煊笑道:“我就不必了吧。”

蒋百里眨眼道:“汪兆铭想要搞臭你,可以调动许多报纸和文人对你进行攻击。你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老蒋帮你说话,至少《中央日报》不敢再乱发社论了。”

“好吧。”周赫煊耸耸肩,感觉有些郁闷。

蒋百里笑道:“其实,你还可以找一个人帮忙。”

“谁啊?”周赫煊问。

蒋百里缓缓地说出三个字:“朱家骅。”

周赫煊猛然欢喜,顿时拍手说:“对啊,我怎么把骝生(朱家骅)给忘了!”

蒋百里给人一贯的印象,就是个只懂军事、不懂政治的专业人才。但他能说出“朱家骅”这个名字,就说明蒋百里不是不懂政治,而是不愿卷进政治当中。

常凯申此人或许别的不行,但玩弄权术却是一把好手,深谙政治制衡之道。

他死抓着军队、财政和特务三条命根子不放,军队方面有陈诚、胡宗南等人,财政方面有孔祥熙、宋子文和陈氏兄弟,特务方面有戴笠、徐恩曾等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江浙人士,互相牵制、互相依赖,谁敢嚣张他就打压谁。

比如最近陈果夫跳得最欢,老蒋已经非常不爽了,他明年就要任命张厉声为中组部长。而张厉声是cc系的叛徒,天然就和陈果夫对立,这个任命无疑是在陈果夫脖子上拴绳子。

常凯申是怎么压制汪兆铭的呢?

他把国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提高一级,改称中央秘书长,居于国党中央各部长之上,其地位仅次于副总裁,并主管中央党部的日常事务。就这么一项简单的任命,直接把汪兆铭的权力架空,让汪兆铭在国党内部毫无话语权。此举不但牵制了国党副总裁汪兆铭,还削弱了陈果夫兄弟的cc系势力,可谓一石二鸟。

顺便一提,这个主意是戴季陶想出来的。戴老头看似刚正不阿、疯疯癫癫,其实阴得很呢,难怪能成为常凯申的首席智囊。

至于蒋百里刚才说的朱家骅,如今已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属于常凯申极为器重的大红人。

朱家骅是搞教育出身的,前几年,蔡元培和李石曾两派把教育系统弄得乌烟瘴气,以至于常凯申不得不自己兼任教育部长。

经戴季陶的强烈推荐,常凯申试着把朱家骅任命为教育部长。结果朱家骅不负众望,一年之内就完成专科教育、师范教育、中小学教育等法规的制定,使得民国的教育体系迅速完善,并且极大缓解了教育系统内部的派系斗争。

常凯申终于发现朱家骅是个人才,连忙又把朱家骅调去交通部当部长。朱家骅自己也很给力,只用两年时间就扭转了交通运输的混乱局面,大大提升了民国的铁道运输效率。

历史上,常凯申再过两年,还会任命朱家骅为浙江省主席。

都知道常凯申是浙江人,他的主要心腹也全是浙江人,浙江省主席这个位子属于烫手山芋,稍不注意就要得罪哪个权贵。常凯申让朱家骅当浙江省主席,无疑是对他寄予厚望的。

朱家骅一到浙江,立即减免各种苛捐杂税,虽然得罪了权贵,却赢得了民心同时也赢得了浙江商人们的支持。在浙江本土财团的拥护下,朱家骅立即着手地方改革建设,取得的各种政绩能把人闪花眼。

常凯申对此高兴坏了,完全把朱家骅当成“总理”来培养,一跃成为常凯申、汪兆铭之下的政府第三把手。

汪兆铭后来为什么投奔日寇做汉奸?

很大原因就是朱家骅,朱家骅的能力太强了,把汪兆铭、陈果夫、陈立夫压得毫无存在感。在朱家骅担任中央秘书长之后,汪兆铭彻底成为吉祥物般的摆设。

如果汪兆铭不做汉奸,而是继续留在国民政府,那他就什么权利都没有,甚至还要看朱家骅这个小辈的脸色行事。

此时此刻,朱家骅虽然还在做交通部长,但已经得到常凯申、戴季陶两人的绝对信任。

常凯申现在的外交策略是交好德国,特地让朱家骅做了“中德文化协会”的理事长。去年德国“国防军之父”汉斯冯塞克特访问中国,朱家骅可是奉命全程迎接陪同,是个人都能看出常凯申对朱家骅有多器重。

恰好,周赫煊跟朱家骅的私交很好,当年闹教育改革的时候,他们就聊得很开心。那时的朱家骅,还是蔡元培的拥护者,跟周赫煊一起在教育大会上反对李石曾的改革方案。

所以说人脉很重要呢,以前结识的小人物,说不准哪日就要一飞冲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