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543【成功与麻烦】

民国之文豪崛起 543【成功与麻烦】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无论是《非攻》杂志,还是小说《黑土》,都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

杂志走的是《大公报》的发行渠道,半个月销量就达到8000份。不是不能卖得更多,而是《非攻》的创刊号只印了8000本,以至于搞得一书难求。

这就导致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学校的校办刊物,纷纷转载《非攻》杂志的文章。那些买不到《非攻》的读者,转而跑去购买各种山寨读物。

80年以后,大陆旧书收藏市场把《非攻》创刊号炒到5万一本。因为存世量太稀少了,而且收藏纪念价值极高不管是历史价值,还是文学价值。

《非攻》属于月刊,在发行第二期的时候,印刷量直接提升到3万本,结果依旧在半个月内售罄。

整个出版界都为之侧目,如今每期销量数万份的杂志不是没有,就连销量过10万的都有好几本。但如此受欢迎的新办刊物,那还真没见过,创刊第二期就轻松卖了3万份啊!

《非攻》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并非仅仅因为周赫煊的名气,以及《黑土》的故事精彩。更因为这本杂志旗帜宣明的主张抗战,而且有许多介绍日本的内容。

如今大部分国人,都对日本的具体情况两眼一抹黑。当国家遭受日本侵略后,他们迫切的想要了解敌人,《非攻》填补了这个需求空白。

历史上,留日学生自发创办的《留东学报》,由于专门介绍各种日本相关情况,居然就能在国内卖出接近两万份的销量。要知道,这份《留东学报》是在东京半地下发行的刊物,飘扬过海的都能在中国卖出每期一万多份,可想而知中国读者有多想了解日本。

《申报》的老板史量才对《非攻》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此刊为国民提供了知悉敌人的窗口,是爱国者必读之刊物。”

史量才这番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非攻》杂志每期发行出刊的时候,都会引起广大爱国者的抢购,颇有些不读《非攻》就不配做中国人的意味。

而《非攻》报道的几个东北民间抗日将领,也成为广大老百姓所熟知的英雄。

特别是武力收复虎林县城,并坚守县城四个多月,如今还在跟日伪军打仗的高玉山,其名气直追民族英雄马占山。

然后高玉山就悲剧了,关东军甚至调动飞机来轰炸。本来在历史上,他能死守虎林县城五个多月,却因为《非攻》的报道文章,惹来关东军的疯狂进攻,比历史上提前一个月弃城而逃。

……

上海。

鲁迅吞云吐雾的抽着烟,仔细阅读着《非攻》的每一篇文章。他特别喜欢看关于国外的内容,由于信息传递方式落后,这个年代非常缺乏了解国外的渠道。

而《非攻》的各种国外消息,来自于各国留学生的投稿,还附带有周赫煊的分析和评论。鲁迅每次看这些文章,都有一种眼界大开的感觉,他是把杂志当成国际报纸来读。

认真地把杂志读完,鲁迅提笔写下对《黑土》的看法:“《黑土》这部小说已经连载两期,五万字左右的内容。就目前来看,作者是想写一个大部作品。他以旁观者的冷漠眼光,来审视发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喜怒哀乐。他要借这部小说,讲世情、讲时代、讲国运、讲美丑、讲恩仇、讲历史变迁。钟家的遭难与发迹,是一个畸形社会的缩影;关家的猖狂与冷血,是满清王朝最后的叫嚣;马家似乎是要进行一个复仇的故事,由于小说情节还未展开,暂时还说不清楚……这部小说,无疑是近年来中国顶好的文章,它远比《神女》和《狗官》更为厚重,我确凿期待其后续。”

……

山东。

巴金笑眯眯地问:“感觉怎么样?”

老舍感叹道:“我肯定写不出这样恢弘的小说,我只会写小人物的故事。”

巴金笑道:“《黑土》讲的也是一个个小人物,但把这些小人物串联起来,那就是一个大时代。”

老舍点头道:“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去拜访周明诚,跟他讨论些关于文学的事情。”

巴金说:“现在就有机会啊,我要去一趟天津,跟我一起过去吧。”

“我可没你那么潇洒,每年都能够全国旅游,”老舍连连摇头,“我还要养家,还要教书。”

巴金得意地说:“所以我坚决不结婚,结婚就被家庭拖累了。”

老舍好笑道:“你这种人生态度确实少见。”

“哈哈,那我就先告辞了,等下次来山东再找你喝茶。”巴金抄起杂志,说走就走。

老舍则拿起小说《黑土》,继续慢慢品味。

……

整个中国文坛都在关注《黑土》,不仅仅是因为内容写得好,更因为故事发生在东北。东北如今是所有爱国者心中的痛,一切跟东北有关的事物,都会得到格外的注意。

这本小说所展现的强烈时代气息,以及它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非常具有研究和讨论意义。

无数周赫煊的书迷更是欣喜若狂,他们觉得自己心目中那个偶像又回来了,正在创作一部比《神女》和《狗官》更加伟大的作品。

与此同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国分会,也正式公开出现在大家眼前,因为《非攻》标明了自己是一份会刊。

许多读者纷纷写信到杂志编辑部,询问加入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途径,他们把这当成了一个抗日组织。

周赫煊连忙给各地的会员们拍电报,讨论广泛吸纳新会员的事宜。他从来没有打算搞一个严密的团体,所以组织力度极为松散,基本上就是确定一个地方的总负责人,然后又细分小地方的负责人。

周赫煊也从不策划什么激进行动,只是号召大家定期聚会聊天,顶多也就搞搞团体读书活动。

说白了,这相当于一个大型俱乐部。相同地区的会员,各自结合成小圈子,自发的联络感情和一起学习进步,核心思想是支持并呼吁抗日。

如此松散的组织形式,国党特务简直都懒得去管,任由各地会员们组织乱七八糟的聚会。

与此同时,《非攻》的麻烦来了。

当这本杂志顺利发行第二期,并取得巨大轰动后,日本驻华公使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严正抗议,认为《非攻》刊载歪曲内容,意图抹黑日本政府和关东军形象,要求南京政府必须予以取缔。

南京国民政府要理会这种无耻的要求吗?

答案是肯定的。

正在北方活动的戴笠亲自上门,非常委婉地向周赫煊提出了警告。

南京政府前不久刚签署了《塘沽协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