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332【另类领奖】

民国之文豪崛起 332【另类领奖】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巴黎歌剧院的附近,有一家叫做德鲁昂的餐馆。

这家餐馆在某些文学爱好者心目中,是属于圣地般的存在。因为法国四奖中,有两大奖项在这里进行投票评选,同样也是在这里进行颁奖仪式。

其中一个是龚古尔文学奖,另一个则是勒诺多文学奖。

说起来很搞笑,就在四年前,一群等着龚古尔文学奖投票结果的记者,由于等得实在不耐烦,于是有人提议,咱们干脆也来组织一个文学大奖吧。

于是乎,勒诺多文学奖诞生了,它是一帮记者发起的,专门和龚古尔文学奖对着干。它跟龚古尔文学奖在同一个餐馆,同一天投票评选,并在同一天举行颁奖仪式。

这是属于法国佬的幽默。

上午十一点,德鲁昂餐馆变得热闹起来,不仅用餐的客人比平时多,还有来自法国各地的记者。

龚古尔文学奖和勒诺多文学奖的评委,陆陆续续走进餐馆中。他们各自看不顺眼对方,在人们的掌声中,分别进入各自的颁奖包间。

然后现场记者就要做出抉择,他们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房间进入,只能采访报道其中一个颁奖仪式。

嗯,报社也有应对方案,一般会同时派出两名记者。

11点25分左右,勒诺多文学奖的获奖人出现,在记者的簇拥下进入餐厅包间,然后房门紧闭,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发生的情况。

另一波记者还在苦等,他们在等待周赫煊的到来。

11点30分,一个身穿蓝色劳工服,头戴劳工帽,肩扛大铁锹的亚洲男子出现。

记者们没有在意,继续望着门外。

餐厅的侍应生上前说:“先生,我们这里没有请工人。”

周赫煊笑道:“我是来领奖的。”

“领奖?”侍应生有些没反应过来。

“是的,龚古尔文学奖。”周赫煊说。

“噢,上帝,你是那个亚洲获奖者?”餐厅侍应生捂嘴惊道。

周赫煊笑问:“你可以带我去领奖吗?”

“非常荣幸,”侍应生朝那些记者喊,“先生们,你们要等的人在这里!”

十多个记者齐齐回头,然后疑惑地看着周赫煊,随即变得欣喜若狂,似乎非常满意周赫煊的奇装异服。

记者们瞬间围上来,其中一人道:“周先生,我是《法国西部报》记者米诺,请问你今天的装扮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当然,你们一会儿就知道了。”周赫煊说。

又有记者问:“你穿着工人服装,难道是在表示代表无产阶级?”

周赫煊狂汗:“朋友,你想多了。”

“周先生,你对这次获奖有什么感想?”

“我非常高兴。”

“能详细阐述一下魔幻现实主义吗?”

“这不需要阐述,只需要你在作品当中感受。”

“你准确预言了美国的股灾,是否在这次股灾中赚到大钱?”

“很遗憾,只赚到一点小钱。”

“……”

在记者的采访簇拥之下,周赫煊进入属于龚古尔文学奖的餐厅包间。

说实话,周赫煊是第一次见识如此另类的颁奖仪式。

没有主持人,没有现场观众,也没有奖杯,更没有任何歌舞表演,只有满桌的饭菜和评委。

周赫煊进入包房的瞬间,九位评委集体起立。他们本打算鼓掌欢迎周赫煊,但当看清周赫煊的穿着打扮时,全都特么愣住了。

什么情况?

“嗨,各位评委先生好!”周赫煊放下大铁锹,朝九位评委挥手微笑。

评委表示:老子也没见过如此另类的获奖者。

在尴尬之余,掌声还是响起来了。

评委们分坐圆桌的两边,把中间主位留给周赫煊,而记者则对着他们开始拍照。

评委会主席拿出一张获奖证书,以及一张50元面值的金法郎,微笑着交给周赫煊:“恭喜你,周先生,你已经成为第27届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谢谢。”周赫煊接过金法郎。

在法郎疯狂贬值后,这张只值2块大洋的法国钞票,便是龚古尔奖的全部奖金了。

没有获奖者会把这50法郎花掉,一般都是夹在相框里做纪念,视为荣誉奖杯摆放在书房中。

评委会主席打趣地问:“周先生,你准备怎样使用这笔奖金?”

周赫煊的回答明显出乎对方预料,他说:“我准备在法国建一座陵园和纪念碑,这50法郎我会把它捐出去。”

“捐出去?”评委会主席愣住了。

“是的。”周赫煊肯定地点头。

评委会主席尴尬地笑笑,点头道:“请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吧。”

按照传统流程,获奖感言结束后,再让记者拍拍照,问几个问题,颁奖仪式便正式结束。接下来便是用餐,记者们全部滚蛋,只剩获奖者和评委一起享用午餐,顺便聊一些文学上的话题。

周赫煊起身微笑道:“我非常喜欢法国,特别是巴黎,它的每一口空气中,都带着文化和艺术的气息。同时,我也很感激诸位评委,让我能够得到这一荣誉。”

嗯,讲话中规中矩,还顺带拍了拍法国人的马屁。

只听周赫煊继续说:“我是中国人,来自于地球的另一端。中国和法国一直有着友好的交流,我国的传统戏剧《赵氏孤儿》,就被贵国的大文豪伏尔泰先生改编为《中国孤儿》。这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交流。在十多年前,中国和法国之间,还有一次国与国的交流。欧洲大战时,德国入侵者如野兽一般,不断吞噬者法国的国土,而作为盟友,中国派出14万华工来到法国,承担着最为艰苦和繁重的战勤任务。这次我来巴黎,就遇到一位幸存的欧战华工,他向我倾诉了自己的故事……”

周赫煊当着记者和评委的面,详细诉说着援法劳工的血泪史。他把陈英讲述的故事,稍作艺术加工说出来,一个个鲜活的华工形象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评委们愣住了,记者们也有些呆傻,他们终于明白周赫煊为什么是这身打扮。

而随着周赫煊的讲述,他们渐渐沉浸于那些惨烈的故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