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背叛江湖之北宋鏖战 > 第四十六章 盲人提灯 路在何方

《大学》开篇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话说京城传来圣旨宣八贤王赵德芳回京任职,接受封赏。这就意味着十年里肆意边塞的生活即将结束,也意味着距离少年时代“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抱负又近了一步。赵德芳多智善骑射,曾经跟随狄青大破西夏,夜袭昆仑关,平侬智高之乱,深得宋真宗赵恒的喜欢,但是性格少放荡不羁,又与狄青往来较为密切被皇权无端猜忌,最终遭到排斥,终被政治边缘化。宋神宗赵顼继位后,赵德芳被册封为秦王,任检校太尉,虽然地位高于正职,如同其他朝代的太师、太傅、太保之类,但是属于荣誉职衔的散官,没有具体的职权,实质上被皇权架空。赵德芳不甘于去封地就藩从此被困于封地,于是索性主动请辞,放弃封地,云游四海,安心当一个闲云野鹤般的王爷,不再过问朝廷中的是是非非。

又是华灯初上,酒微醺,夜未央。赵德芳等人在雁门关逗留了两天,似乎并不急着赶路道京师,夜晚稍有兴致地到边关镇上的酒楼归云阁小酌。月亮像一张弓,弯弯地挂在天空,照映在赵德芳冷峻清瘦的脸庞。他靠在躺椅上泯一口黄酒,闭目小憩,醇厚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从喉咙开始倒回鼻腔,乍一开始的辛辣慢慢地化成热流,又从咽喉延展,到胸腔,到腹部,再散去,仿佛品味人生百味的五味杂陈,感觉时光是这样的惬意悠扬,一下子就深陷在温煦的月光里,一副慵懒散客的模样,看着街巷中行色匆匆的赶路人,听夜里蛐蛐和蟋蟀悦耳的鸣叫声。

忽然,一个大约40多岁,有着火一样蓬勃的头发,衣着陈旧却整洁蓝色布衣的盲人,一路步履蹒跚地杵着盲杖,行至到归云阁酒楼的门口,讨要一口水喝。店小二见状,没有直接拒绝,打算在擦完这几张桌子后,就去舀水一碗,当做善事。

不料,蓝布衣盲人竟有些着急起来,对店小二道语气催促道:“口渴之人要喝水,就如店里面口馋的客人要大口吃鸡、大口喝酒一样,要速速拿来!”

店小二听闻后,一股怒火不由得从两肋一下窜了上来了,嘴角怒骂道:“你这屌厮,给你水喝不收你铜钱,是恩赐于你。你却把自个儿身份跟店里的金主们比,也不掂量掂量,真是痴人梦话!”说着,便呸呸两声,露出鄙夷的神情。

盲人更加怒不可遏,伺机反噬地回怂道:“你这竖子,自己把自己放着低下,竟还带着沾沾自喜的神情。”

眼见两人就要争吵起来,为了不影响酒楼生意,掌柜对店小二使了个眼色,示意不要再与盲人纠缠以免滋事,并指使他立马去舀水一碗,速速把盲人打发掉。毕竟,店家敞开门做生意,没有必要与一个连市井之流都不如的弱势群体盲人计较。

在店小二不情愿地将水递给蓝布衣盲人,准备驱赶他走的时候,赵德芳吩咐店家不着急,让店家取了一个红色的灯笼递给盲人手里,灯笼的钱财算在自己的酒帐上。

掌柜不解,挠着脑袋。但是见有客人愿意支付灯笼的钱,便不再顾虑让店小二照着吩咐做了,把灯笼交给了眼前的蓝布衣盲人。

月光从落地窗外透进来,在赵德芳纤长的睫毛下勾勒出一笔阴影,发丝随着夜风微拂前额,赵德芳对盲人缓缓地说道:“天晚了,路上黑,你打个灯笼,方便回家吧!“

蓝布衣盲人听后,立马火冒三丈,眉毛不由自主的拧在一起,怒道:“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这不是变相嘲笑我吗?”

紫涵也附耳低语道:“老爷,他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对没有白天与黑夜一丝概念,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万千世界,挑一盏灯笼上路,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

对此,赵德芳却挑眉一笑,对着蓝布衣盲人,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你在路上行走,许多过往人也急着赶路,你打着灯笼,别人就可以看到你,以至于不会把你撞到了。”

蓝布衣盲人一听,有道理,从店小二手中接过灯笼,恭敬地鞠躬道:“虽然看不到先生的尊荣,但是听先生的一席话,便知道先生一定是非富则贵的通达之人,思维不同寻常,说话醍醐灌顶。”

说着,蓝布衣盲人从怀里掏出一只白色千纸鹤来,伸手投向赵德芳所坐下的方向,语气缓缓道:“我本是一介布衣,身无长物,只有一纸千纸鹤为伴。鹤寓意祥瑞,是吉祥之鸟。为感谢先生的指点,特将此物送于先生。”在说话之余,他闻声辨别方向,便上前伸出左手将千纸鹤呈递给赵德芳面前。

此举显然唐突和有些荒谬,顿时让店里的掌柜和店小二捧腹大笑,也让站在一旁的紫涵和青羽觉得纳闷不已,脸色一黯,露出少许诧异神情。

正在埋头对账单算账的掌柜不禁抬起头来,对盲人冷嘲热讽道:“瞧你这副穷酸相,把没钱两个字,刻在心里,写在脸上,还表露在言语中。”

在一边打扫桌子的店小二也放下手中的活儿,随声应和道:“你眼瞎,是不知道,人家穿着扮相一看就是贵客,你利索点就提着灯笼直接走人得了,何必讨个没趣,自扫颜面!”

对他人的言论,蓝布衣盲人并没有理会,他的眼睛空洞,如同其他盲人一样,没有任何光亮,但是却并非虚的感觉。

就在众人或议论,或缄默的时候,赵德芳微微笑了,笑容如同清泉的波纹,从嘴角的小旋涡里溢了出来,漾及满脸。他热情地从蓝布衣盲人的手中,接过褶皱的绿色千纸鹤,认真地说道:“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与盲人之间同样也有窗户,只是看不清晰罢了--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作为朋友沟通交流,谢谢你的礼物。”

蓝布衣盲人眉头轻皱,陷入了短暂沉思,淡淡留下一句:“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只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很久没有开窗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说罢,他良久轻叹一声,便径直提起红灯笼,依旧步履蹒跚地向店外的小巷走去。

在月色衬托的隐约之中,盲人的步履犹如离弦之箭一般,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又似回风旋雪,捉摸不定。只是那红红的灯笼,像一团火焰在行走,又似一个穿红嫁衣的姑娘在巷头徘徊。

这一边,性情比较刚烈的青羽,已经按捺不住满腹的疑问,他与紫涵互相看了一眼,终究先沉不住气,眨了眨眼睛,向八贤王赵德芳问道:“老爷,这个人甚是奇怪,您为何要收下他的东西呢?”

“喔?你觉得他哪一点奇怪?”赵德芳将手中的酒杯放下,甩了甩袖子,好奇地反问道。

青羽的心“咯噔”一跳,他虽然知道八贤王在明知故问,却依旧一本认真地回答道:“如果是盲人,读书和穿衣两件事都是麻烦事,他说起话来文绉绉的,说明是一个读书人,他穿着梳理整洁说明这事对他来说并不麻烦!”

赵德芳轻轻嘘了一口气,带着微微笑意地道:“世人用眼看俗尘,盲人用心读世界,心胸更为亮堂。如果他比你还急躁,一定事出有因。”

“什么因?”青羽眉头一皱,不禁问道。

对此,紫涵已经开悟,拍了拍青羽的肩膀,轻轻耳语地笑道:“答案已经在老爷的手上。”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赵德芳手上的千纸鹤。

赵德芳的面色逐渐凝重,用手指来回触摸着千纸鹤的双翅膀,若有所思地说道:“有的人装疯,是为了迷惑敌人保全性命;有的人装傻,是由于人生难得糊涂活的简单;有的人装瞎,是因为不喜欢社交与人强颜欢笑。”

“那么,这只千纸鹤,寓意说明了什么呢?”青羽和紫涵异口同声地问道。

赵德芳一手端起酒杯细品,一手将千纸鹤捧在掌心端详,看着如雪耀眼的白色,陷入了沉思中。忽然间,他仿佛明白了什么,抿了一口酒水,瞬间抬起头,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党项!西夏夹在辽宋中间,岂能独善其身?”

“从何知晓寓意是西夏?”紫涵和青羽不解地问道。

“鹤除了象征吉祥如意外,还代表鸟象征自由。党项人是羌族的后代,在青藏高原繁衍生息,享受着神圣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是地道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没有文字,没有历法,伴随草木枯荣过着风一般的日子,他们追逐自由,崇拜白色,敬畏天地之间的神秘力量。”赵德芳解释道,“更何况,他是用左手将千纸鹤递交给我,俗话说‘左西右东’,这也暗示了寓意西夏。”

“老爷的意思是说,这个所谓的盲人是探子不良人,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涿州战役的幕后推手是西夏?”青羽一声唏嘘,显得有些吃惊。

“可是这个盲人究竟是谁呢?”紫涵低声思语,脑海来回翻滚了一遍,一下子想到了怀疑对象,感慨道:“莫非是面涅将军狄青的部下?”

“不错,我们只是来碰碰运气,看来运气不错。”赵德芳点头同意道,“自从与辽国幽州战役大败之后,狄青将军深谋远虑,利用军中人脉和威信,精心挑选了十二名死使潜伏在各地,作为收集情报信息之用。他们或出没于走夫贩卒之间,或高居庙堂之位,不被外人知晓真实身份。”

“可是据说十二名死使之中,由于叛徒出卖,已经有数人以身殉国,被辽国萧太后处决。”青羽眼神里闪烁着忧伤,黯然地说道,“涿州战役,军部原本计划周详,三千兵力潜入京畿南大门,意图偷袭辽国粮草辎重,一举攻下涿州这‘幽燕沃壤’之地,为夺回燕云十六州打开缺口。不料中途被辽军反包围,兵力损失惨重,三千出征壮士只有不到二百人浴血归来,令人痛心疾首,也丧失了收复失地的大好良机。”

“不仅如此,涿州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籍之地,是我大宋江山的血脉原点。涿州这一战败阵下来,最重要的影响是严重挫伤了军心士气,让王权有所忌惮,更加重文教,轻武事,使大宋强干弱枝的不利局面终成定局。”赵德芳低下头,脸色刷地变了,难得不再细品,忽然仰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气氛仿佛降到了冰点,让青羽和紫涵顿时不敢再吱声,一切沉默下来。

“呵,人生若飞花,盛衰各有时。既然今天撞上好运气了,就不要扫兴,知道了背后推手是谁,就打起精神来陪他玩下去。”赵德芳随即眉开眼笑道,打破了凝重的氛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