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母 > 第51章 脑梗塞

重生农家母 第51章 脑梗塞

作者:麻辣香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风的钟母被送进县医院,一番检查,医生抱着一大堆报告单进来了。

高血脂,高粘血症,血压也高,好几个高来高去的医学名词抛出来,医生终于给了个结论:脑梗塞。气的。

其实高血脂、高血压就是个富贵病,八十年代钟母能得上这样富贵病,也算是少见了。吃得好,不动弹,爱生气,日子又太安闲。

“一把年纪,气性太大了可不好。你们做儿女的也是,不能惹她生气。这个病吧,麻烦!”

钟母躺在病床上,也不知能不能听到医生的话,嘴里头哼哼了几声,看上去有点激动,也没人能听明白她想说啥。

钟继鹏烦躁地扫了他妈一眼,问:“那现在怎么治?”

“这个,手术创伤太大,不划算。再说这个手术要做你得去北京上海,咱这不能做。已经梗塞的地方不能恢复正常了,药物控制吧,一个星期里要是不复发,差不多能挺过去。关键你这个已经耽误时间了,一发病你就该送来,她血粘度太高,控制的话比较难。”

医生说完淡漠地扫了几个人一眼,问:“谁留下照顾的?”

钟继鹏看冯玉姜,冯玉姜看钟继鹏,钟继鹏的眼睛又狠狠盯了两眼钟老大两口子。

“大嫂子,你跟我留下来。”

钟老大家的被点到,瑟缩了一下,不服气地问:“凭啥就得我?”

“咱妈这个样,跟前总得两个人吧?你留下,你是女的照顾着方便。”

“那……那她婶子怎么就不留下来?”

钟老大家的当然不愿情跟钟继鹏一块伺候钟母。要是跟冯玉姜,钟老大家的还能占个便宜偷个滑,跟钟继鹏一块,她打怵啊。当然,不用留下来更好!

钟继鹏拿手一指冯玉姜:“就她?你看她跟个刷疙瘩似的,咱妈那身架子,她能弄动?一家一个,咱家我留下,我跟供销社请假。你家就得你,我哥留在这里,三脚踹不出个屁来,添麻烦能行。我不留下来,有个什么事医生找家属,你等着谁做主?”

刷疙瘩,高粱穗子打掉粮食扎成的,用来刷锅。钟继鹏这样比方,是说冯玉姜身材瘦小没力气。

钟继鹏说的倒是事实,这样安排也是最合理的。钟母这样的情况,一个人不行。其实钟老大留下也未尝不行,但是钟继鹏寻思,必须留一个女的,不然有些事他就是亲生儿子,他也不方便啊。

冯玉姜一下子就有点感激钟继鹏了,算他还长了一截人肠子。自从搬出来,冯玉姜就尽量避着跟钟母相处,她在钟母跟前有种透不开气的感觉。

就说对付钟老大家,还是钟继鹏管用,横愣他有横愣的好处。你冯玉姜跟人家绕绕半天想方设法,钟继鹏却从来不这样,钟继鹏横啊,我说的就有理,你就得听我的,怎么地?

医生看人员定下来了,就交代道:“白黑都得有一个人看着,不能睡,有情况抓紧叫我们。饮食要给她注意,不能给她吃肉,一定要清淡,喝点粥最好,小米粥。病人脑梗塞吞咽功能就有问题,喂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慢慢来,不然呛到肺里搞成吸入性肺炎,就更麻烦了。”

钟继鹏点头:“行,记住了。”说着又拿眼盯钟老大家的,钟老大家的赶紧点头:“我也记住了。”

钟继鹏平时跟钟老大两口子说话还不这样,怎么说都是他哥嫂,他还是很顾念的。但是这回钟继鹏看见这两口子就来气,要不是你家没看顾好,我妈能弄成这样子?结果你不赶紧送医院,你还等着我,你又耽误时间,都怨你一家子!

钟继鹏心里有怨气,看见钟老大两口子来火,说话口气就十分差。要是直接肇事者三壮在跟前,估计钟继鹏早拿脚踹了。

“山子妈,你回去看家,衣服啥的不行你先给准备着。大哥,你回去筹钱。住院费我都交了,咱妈叫你家气病的,你作为老大你还能一个钱不出?你还用不用出门见人?”

钟老大看钟继鹏那脸色,也不敢吱声,勾着头走了。冯玉姜知道钟继鹏带来的钱交了住院费就没多少剩余了,她把身上的三十多块钱给了钟继鹏,钟继鹏也没说话就接过去了。冯玉姜自己就留个车费,走出了县医院。

出了医院门冯玉姜又懊悔,该再留点钱的,钟继鹏刚才交代她给钟母准备送老衣裳,她没留钱,拿什么买布?那时候寿衣这东西,小城镇里也没有卖的,都是买布手工做。

这事弄的!

******************

冯玉姜回到家里,到底还是拿上钱,到供销社去买了布料,虽不如县城里的布料好,在乡下也算好的了。回去以后冯玉姜就自己动手裁剪了,开始做钟母的送老衣裳。真正讲究的送老衣裳,衣襟、鞋子都要绣花的,冯玉姜想起她忘了买点花线,她做衣裳不差,绣花的手艺却不咋地,但是勉强也能将就。

冯玉姜忙着做送老衣裳,姜嫂子空闲下来就主动来跟她搭把手。

“你家小孩奶,真的要不行了?”

“难说,谁知道呢!反正这场病怪厉害。”

两人一边拉呱,一边飞针走线。正经送老衣裳要包括棉袄、棉裤、夹袄子还有鞋袜,现在都要火化,得准备两套,火化一套,入殓一套。虽然说火葬已经推行了,但好些人家都钻政策的空子,假说棺材是之前准备好的,村干部睁只眼闭只眼,火化完了依旧用棺材。

不用问,钟继鹏肯定不会给他妈用骨灰盒的。

冯玉姜明明记得上辈子钟母不是这个时候死的,按说还能再病病歪歪地撑一年把,她就没紧着做,谁知道棉袄棉裤刚做完,一个夹袄子才缝两针,医院传来消息,钟母死了。

钟母入院以后,大小便失禁都是在床上,那时候也没有成人纸尿裤啊,一天脏了两三条裤子。钟继鹏上街给他妈去买换洗的裤子,回来时钟母就咽气了,钟老大家的跪在病床前,正使劲的干嚎。钟继鹏一把扯开钟老大家的,扑过去看看钟母,又伸手试了试鼻息,没了,就回头红眼腥腥地朝着钟老大家的吼:

“刚才不是还好的吗?你怎么看着的?”

“我……我没离步啊,我就在跟前,刚才还喂了两汤勺水呢,一转眼人就不行了……啊呀,我可怜的妈妈呀,你怎么就舍得撇下儿女走了呀……”

农村女人哭丧,那是一种技术。会哭丧的,说来就来,说停立马能停,亮开了嗓子,拉长了腔调,悠长缠绵,似断似续,听起来悲伤无比,一转脸就能言笑如常。

冯玉姜就没这本事。

农村风俗,人死了闺女儿媳妇就得使开了劲哭丧。死了老的不知道哭,那是一句骂人话,有着说人没孝心、缺心眼的意思。

钟继鹏伤心归伤心,阵脚倒还没乱,先把电话打到了供销社,叫供销社给冯玉姜传信,让家里抓紧安排,自己找了拖拉机拉钟母的尸首来家。那拖拉机是专门拉死人的,就不能再拉新媳妇。

钟老大家的跟着拉钟母尸首的拖拉机一路从医院来家,一进村就亮开了嗓门嚎哭,亲妈妈黄娘的,一路哭到了冯玉姜家的老宅。冯玉姜跪在老宅门口迎候钟母的尸体,老远就听到钟老大家的哭声了。冯玉姜她就哭不出来,这跟伤心不伤心没关系,她技术不行,学不会。不哭怕人说闲话,哭一会子还能行,时间一长嗓子就觉着累。

果然,第二天冯玉姜嗓子就沙哑了。这可怎么好,老婆婆死了儿媳妇不哭,这不合规矩呀,有那村里的老太太就悄悄地指点冯玉姜。

“你那个哭法不对,不是你那样哭的,费体力还出不来声,你得放开了嗓子,别憋着,学着用巧劲哭。”

冯玉姜试了几遍,还是学不会呀!算了,反正村里人都知道她嗓子哭哑了,不是个不孝顺的儿媳妇,哭不出来外头人也不能说啥。

钟继鹏倒是从善如流。钟母咽气后钟继鹏那是真真地哭了一场,之后就该干嘛干嘛了,该悲伤悲伤,该哭丧哭丧,跟钟老大一块哭,妈妈娘啊的喊。哭归哭,一头哭丧他一头还能分心处理钟母的殡事。

他不处理,难不成还指望钟老大?

钟母的灵堂设在冯玉姜家的老宅,这是钟继鹏跟钟老大商量了的,老大家房子紧巴,钟母原先住的是西屋。农村规矩东为上,应该在东堂屋送殡的。可是钟老大家二儿子才娶新媳妇不长时间,你让新媳妇搬出来腾屋子送殡,那成什么话!

送老的如抄家,送殡家里头肯定乱,钟继鹏这个亏吃定了。好在他一家子都搬去了街上房子,西堂屋住的钟传军就受了影响,一团乱。

冯玉姜给钟母做的寿衣还没完工呢,那边人死了,这边赶紧多找几个妇女来缝。就是再赶紧,钟母也看不到了,死的时候身上穿的是家常衣裳,没见到自己的寿衣,按当地的说法,这是要光着身子赤着脚上路了。

关键是,天气还热,已经入六月了,俗话说有福之人生在六月,无福之人死在六月,这话其实不是瞎说的。六月里尸身不能久放,放久了要出味儿的,匆匆忙忙就火化了,装进了棺材里,请了一棚把匠子,吹吹打打的送大殡。

当地风俗是喜事敲锣打鼓,丧事吹唢呐。这唢呐,当地人叫“把匠子”。把匠子来了就在丧事主家门口搭个棚,使开了劲吹。主人家付了钱,就是让他们使劲吹的,吹得不好不出力,要叫主人家孬话嘟噜的。

钟老大跟钟继鹏是孝子,披麻戴孝,腰上拉着粗麻绳搓的孝绦,手里拿着柳树棍做的“哀棍”,按规矩除非请灵、送汤这样的事,孝子是不会迈出灵堂一步的,吃住都在灵堂里。钟老大真的是一门心思哭丧烧纸,钟继鹏一五一十地安排了他妈的丧事,请了本家二叔当“大教理”,差不多就是总管、主事的角色,三百块钱交到大教理手上,一切相关的事大教理来安排。

农村人丧事一般从俭,三百块办丧事,在贫困的小村里当然算是高水平的了。

三百块钱,按规矩是一家一半的,收了亲朋近友吊孝的礼金,谁家来往归谁家。钟老大家的为此差点没咬碎了一口牙,哭丧的声音就更响亮了。

可钟老大家的还不敢出声反对,钟继鹏现如今看她两口子的目光透着一股子凶狠。三壮到如今还跑得没影呢,钟老大家的一边担心三儿子下落,一边担心钟继鹏把钟母的死算在她家头上,一边还担心钟继鹏哪天见了三壮要打要杀,百样滋味搁在心里,就只有放开了嗓门嚎哭。

大教理先问过了怎么安排钟传强和二丫。按说亲奶奶死了,孙子孙女都应该回来奔丧的,钟继鹏低头想了想,便叫大教理安排人去带二丫回来。

“山子就算了吧,他那么远,眼下也正该是学校里期末考试的时候,就是打电报给他,回来也赶不上了。”

大教理又来问冯玉姜,孙老太那边要不要报丧信。

这里头有个讲究,亲的亲家,当然要来烧纸吊孝,可是孙家毕竟是冯玉姜的干妈家,丧事可以不动的。再说冯玉姜身后头还有个冯母呢,名义上那才是她娘家。这个事,钟继鹏想了下叫找冯玉姜做主。

“去报信吧,人家拿我没外气,大事小事都走动,不报信也不好。”

大教理转身安排人去孙家报信。

东堂屋设灵堂,直对屋门口搭了灵棚。按风俗儿媳妇不用呆在灵堂里,反而要在院子里灵棚旁边哭灵迎客,来了吊孝的女客,冯玉姜就低头跟在钟老大家的身后,迎上去扶住女客,弯下膝盖作势要下跪。

儿媳妇迎客下跪,一方面是谢谢人家来吊孝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谢罪的含义:做儿女的没孝顺好老婆婆,叫她死了,跟亲朋近友赔罪啦!

一般来说女客早就一把扶住了,绝不会由着她们真的跪下去。但要是遇上死者娘家的女客,不想让人好受,她就等着人跪下去。

冯母就是如此。

冯母领着四个闺女,哭天嚎地一路进了院门,钟老大家的是大儿媳妇,赶紧带头走过去扶住冯母,身子就跪了下去,冯母便由着钟老大家的跪到地上,扶着钟老大家的肩膀,身子一仰一俯地站在那儿哭,冯玉姜在后头跟着跪了下去,一看,一时半会没打算叫她们起来呀,大夏天的衣裳薄,时间长了膝盖受不了啊,她忍不住就悄悄挪动一下,借着孝首巾的遮挡换成了半蹲半跪的姿势。

当地办丧事,女人的孝首巾是一条又宽又大的白布。按关系亲疏,孝首巾也有区别,儿媳妇的是最宽最长的,顶在头上,两头都足足垂到膝盖下。

二丫是孙女子,没规矩非要怎么着,她被人接回来以后,就站在院子里看小五。小五根本也没弄懂他奶死了意味着什么,反正他跟钟母也不熟悉,脑袋上带着白布孝帽子,自顾自地在院子里领着钟大王玩。二丫便只好跟在小五后面。

冯母就站在灵棚前放大悲声地哭,她不伸手拉,钟老大家的跟冯玉姜只好跪着。二丫在旁边看着干急眼,正在着急想法子呢,孙家吊丧的人来到了。

孙家来的是孙老二夫妻俩。孙二嫂子跟在孙老二后头,进了院门稍稍一站,哭着就直奔冯玉姜去了,她一把抱住冯玉姜,就势就把她拉了起来,抱着冯玉姜也站在灵棚跟前哭喊。

“我的婶子啊,你一辈子大好人啊,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呀……”

二丫没忍住就偷偷咧了咧嘴角。该说这孙家二妗子太厚道了呢?还是说她太不厚道呢?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摸头,一不留神就把钟家老奶写死了。

今天橙子这里下雨啦,秋雨潇潇,下了一整天,无良的bss居然开会开到天黑,估计脑子漏雨了吧!黑天回家,鞋子都弄湿了。

谢谢水漾儿妹子的地雷,么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