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母 > 第39章 好消息

重生农家母 第39章 好消息

作者:麻辣香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们家可不是你们这种人能巴上的。”

十七岁的山子,个子已经比冯玉姜高出一个头了,瘦高,挺拔,穿着半旧布褂子,低低地垂着头,在听到中年妇女这样的辱骂之后,终于抬头看了那妇女一眼。

那时候,小孩上学都晚,初三年级又是可以留级复读考中专的,班级里二十岁露头的学生甚至都有。小学毕了业就出门子,或者中学毕了业就娶媳妇的,算不上稀罕。这个年龄的学生,就像那时候风靡的朦胧诗一样,男女的交往已经有了,只不过,比较含蓄隐秘。

一般家长遇上这种事,要么默许,要么暗暗给他掐灭了,免得搅起来难听。因为这事闹到校长室,兴师问罪的,还真是不多见。大概是山子的纸条碰巧叫多事多嘴的女生发现了,咋呼得好些人都知道,女孩家里急于澄清吧,态度就十分强硬。

学校处理这种事情的方式,无外乎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闹出去学校影响也不好。山子成绩很好,马上中考了,学校还指望他考出好成绩给学校增光争脸呢,校长找来冯玉姜,也无非就是想叫家长压服孩子好好陪个礼,认个错,把这事按下去就算了。没成想,女生的父亲是小镇上有些身份的,是乡里的干事,女孩的妈开口就要求学校必须给山子处分。

“我孩子不对,我保证他不再去打扰你家闺女。这背了处分,他还怎么考学?你两位消消气,就原谅这一回吧!”冯玉姜道歉。

“这个小孩,道德败坏耍流氓,你保证有什么用,平白败坏我女儿的名声,处分都便宜了,就应该直接开除!”女孩的妈眼睛里带着鄙夷扫了一眼冯玉姜,再看看冯玉姜怀里的小五,“上学不好好上,净想好事,他还想考学?你赶紧把你儿子领回家去,正好领回去看小孩。”

冯玉姜说:“小孩子不懂事,纸条不也没写啥吗?”

“那是情诗你懂不懂?我女儿都说了,就是你儿子,整天死缠着她,死不要脸。我女儿是城镇户口,哪是你们这样的人家能妄想的?”

山子看了一眼冯玉姜,她眉头紧紧地皱着,脸色十分难看。山子终于抬起头,对在场的人说:“我没缠着她。纸条是她先写的。”

在场的人,包括校长,都明显愣了一下,女孩的妈随即就咆哮起来:“你胡说什么?你还敢说瞎话!”

山子默默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条,也没给女孩父母看,直接就放在校长面前。冯玉姜赶紧凑过去,纸条上同样是两行她看不懂的字: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校长看了又看,女孩父母坐不住了,也起身凑过来看,女孩的妈就吵吵起来:“就这么一个破条子,谁知道是谁写的?”

冯玉姜马上扭头去看山子,山子抿了下嘴,说:“谁的字,老师同学也都认识。而且背后有她的名字。”

校长把纸条翻过来,只看到角上一个小米粒一样的字:洁。

八十年代,很多年轻人着迷朦胧诗。这样的条子,放在情蔻初开的少年少女那儿,也就是一个朦朦胧胧的表达,十七岁的山子成绩好,相貌也好,难免就被哪个少女记挂上了。这个叫张雅洁的女孩给他写过几个小纸条,喜欢在上面抄一两句席慕蓉的爱情朦胧诗,女孩漂亮又洋气,山子就不免也回过小纸条。

被人发现纸条还公开了,山子一开始并没把实情说出来,他还寻思自己是个男的,不能把人家女生丢出去。可没想到,女孩把事儿全推给他身上了,女孩的父母竟然这样子欺负人。

朦朦胧胧的小初恋啊!

女孩的父母脸色就尴尬难堪了。他们这女儿也十七了,仗着城镇户口,本打算毕了业能攀上一门高枝的,也因此就格外维护女儿的“名声”,哪知道现在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这种事,男孩一方被传出去,倒也不会太怎么样,女孩这样做要是被传出去,那可就不好听了。

“校长,你看这纸条,还用不用拿去叫老师同学都认一认?不能胡乱冤枉了谁的。”冯玉姜就对校长说。

校长看看那夫妻俩,笑笑说:“那个,我看,就算了吧?你娘俩该上课的上课,该去忙的去忙。马上就中考了,山子希望还是很大的。”

冯玉姜一手抱着小五,一手拉着山子,抬起头从校长室走了出去。冯玉姜是直接往大门口走的,经过山子的教室,她站住,松开山子的胳膊,说:

“你去上课吧。”

“妈,是我不好……”

冯玉姜说:“天鹅肉咱不指望咬一口,你呀,你给你妈争口气,好好考。”

******************

山子中考的分数还没出来,二丫的好消息倒先来了。

那天头晌,二丫从学校看分数回来,脸上看着有点不高兴。冯玉姜寻思怕没考好,就安慰了一句。

“二丫,是不是考得不好?你本来就是跳级的,考不好也不碍事。”

二丫撇着嘴巴说:“是考得不好。我在我们学校考了第一,但是咱乡里有个家伙比我的分数还高,抢了全乡第一名,气死我了。”

冯玉姜一听,把手上正在洗的碗一撂,激动地说:“那你考全乡第二?考上初中了?”

“嗯。这倒霉第二名。”二丫说。

冯玉姜在饭铺里转了一圈,擦着手看看饭铺桌案上的菜蔬,说:“那个,赶紧再去多买点旁的菜,这个事,该请老师喝酒的,咱不能装孬。”

考上初中倒不用请老师喝酒,但乡间的惯例,考了全校第一第二的好分数,一般都要请学校的老师来家里坐坐,喝两盅。

半个月后,山子老师主动跑来家里报喜,说山子考上了。

“考上了,分数够中专的了。山子算是跳出农门了。”

那时候,中考有两个分数线。一等高分的,上中专;二等分数线的,上县中;勉强过关的,就只能选乡镇的高中了,本乡没有高中,要到旁边的乡镇去上。

当天晚上,冯玉姜家又摆了一桌,遍请了山子的校长和老师,钟继鹏一高兴,就喝得满脸放红。一桌人喝着酒,就说起怎么报志愿。

那时候上中专、上大学,国家都包分配。上中专最理想,只要山子这一脚进了中专门,妥妥的就是公家人,就能端上铁饭碗了。上县中,三年后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一定,再说上中专工作早啊,上完两年三年,就参加工作了,早拿好几年工资呢!

老师的意见当然是上中专,分数够了,够做个褂子的布料你干嘛做个小背心?山子自己有心眼儿了,顾虑家里负担不轻,弟妹都太小,也愿情上中专。冯玉姜跟钟继鹏商量到半夜,发愁。

冯玉姜支持县中,她知道山子心里是想考大学的,虽然说现在进了中专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可你反过来想,山子那是一等中专的成绩,去上二等县中的学校,只要他用心,大学准保能考上。

钟继鹏则说:“我就不相信,咱钟家的祖坟出不来一个状元。”

钟继鹏虽然容易犯浑,可也知道大学比中专强,强一百色。大学能进的单位,中专不能,大学能有的地位,中专难有。这穷乡僻壤据说还没出过正经大学生,要是山子能考上大学,老钟家可算长脸了。

两个人咬咬牙,上县中!

冯玉姜就数落:“上县中当然好,可你这当爸的,你拿过几个钱来家?这阵子饭铺生意不好,就指望我一个女人,几个孩子把我生啃了够不够吃?”

钟继鹏嘿嘿:“我这不是也不多嘛,一个月还得给咱妈二十。以后下剩的都交给你还不行?现在回头想想,当时那边要那个数,咱怎么就都答应给了?这孩子都快养不起了。”

还别说,打从那以后,钟继鹏除了给他妈那20,每个月还多少能交给冯玉姜十块八块的,总不能叫孩子在学校没饭吃吧。

紧接着一件喜事,就是公路通车了,冯玉姜的铺子正好靠着公路,很快又红火起来。

******************

八十年代中期,市场渐渐开始繁荣了。冯玉姜的小饭铺换了正儿八经的牌子,是找人做的大木牌,仍旧叫“好日子饭铺”。 牌子用油漆画着几只鱼虾的图案,下边一溜儿写着一行字:

鲜歪汤杂鱼汤小公鸡盐豆子家常小炒

饭铺里炒菜渐渐成了主角儿,油煎包、丸子汤也就是早饭卖卖,大锅的包子大锅的汤,一大早上就热热火火起来。

旁的时候,客人吃了菜喝了酒,也会点上一盘油煎包当主食。这时候冯玉姜就换一个小巧的包子锅,有客人点,就在上完了炒菜的工夫煎上一小锅,整锅翻过来扣在大浅盘子上,煎得金黄的那一面朝上,圆圆整整一盘子,看着就香。铺子里依旧卖油饼、煎饼、萝卜卷,又增添了馒头、面条。

当然,就算小五渐渐离了手脚,能自己走自己玩了,不用大人一直看着,冯玉姜也渐渐开始忙不过来了,山子去了县城上学,二丫上了初中,能帮忙的时间也少,冯玉姜只好招了个帮手,跟她自己一样,是个三十郎当岁的妇女,姓姜,很是干净利落的一个人,干活也勤快。

当地人说盐豆子“看着辣,吃着香,一顿不吃馋的慌”,“小麦煎饼卷盐豆,一天三顿吃不够”。老百姓日子好过一点了,吃上饱饭了,小麦煎饼成了日子富足的证明。而盐豆子这东西,合着当地人的口味,是有感情的,就算是外地人吃了,也很容易喜欢上。

老盐豆子放久了,就容易有臭味儿,冯玉姜亲手做的盐豆子味道酵鲜,放久了也没有臭味,另外她也尽量捂鲜盐豆子,现做的最好吃。

饭铺里的盐豆子算是卖开了,很多熟客进了店,首先就要点上一盘盐豆子。有的司机到了饭点儿,情愿多上开大半个小时的车,也要赶来好日子饭铺吃饭,为就为了这鲜辣味美的盐豆子,还有的客人吃过了还要带上一包走。

冯玉姜有想过大量地做盐豆子卖,可是这个东西,制作方法不好大量做不说,晒干的也不如鲜的好吃,但鲜的它不能久放啊,时间长了就会发酸发臭,不好吃了。她想起上辈子在人家大超市里见到的盐豆子,鲜的也能放上一两年,估计肯定是搁了防腐剂啥的,总是吃不出自家做的那股子鲜香。

除了盐豆萝卜干,盐豆子常做的菜还有盐豆子炒鸡蛋、盐豆子炒豆腐、盐豆子拌芫荽、油炸盐豆子。也有的客人,专爱吃那盐豆子蘸大葱,冯玉姜家的自留田里,现在都种上了葱,自家种的葱饭铺里用,不光是划算,长的是沙土地,浇的是清泉河的水,那长出来的大葱比旁的葱更有一股子清甜味儿。有时候遇上一伙子爱吃葱的客人,整个铺子都变得葱葱的。

晒干的盐豆子,加上花生米、花胡椒,花生油里细细火炸酥了,没有老干妈那个油,因为是现做的,比老干妈多了几分鲜香,吃包子、吃面条拿来做小菜,再好不过。

冯玉姜虽然文化不高,可她也知道,这开饭铺吧,你必须得有那么几样叫人吃了还回头念叨的特色菜。

店里再有的一样招牌菜,就是鲜歪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