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母 > 第27章 少肝肺

重生农家母 第27章 少肝肺

作者:麻辣香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得了前世那一身月子病的教训,冯玉姜这回坐月子做的还算踏实。她太知道那月子病的罪,她现如今也就三十几岁的人,胳膊腿动不动酸痛,气虚怕凉,脚后跟一到春秋天裂口子,还不都是月子里落下的!

都说月子病,月子养,月子里养不好,其他时间吃药打针治也没什么用。冯玉姜寻思,小儿子出生,这是她最后一回坐月子了,自己便横下心来,就算真倒了油瓶,就算那几口人吃不上饭,她也要先把月子养好。

就算不为她自己,她也得为那几个孩子留个好身体。想透了这一层,冯玉姜甚至默许二丫杀了只老母鸡。当然,汤是她喝了,肉是大家合伙吃了,她吃着孩子看着,她吃不下去。

钟家一时当然不会吃不上饭,有二丫跟山子,刚子也开始帮忙烧火了。

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钟家这阵子钱头上可不宽绰了。

冯玉姜一冬一春卖油煎包挣的钱,本来也就一百来块钱,偷偷给了东子五十,给山子、二丫交了学费,家里零零碎碎花一部分,再加上头阵子她住院养胎,这钱已经光滑的了。

好在送米子时孙老太、孙家二哥合起来给了七十,加上其他亲戚零碎给的,共计收到了一百五十二块钱。置办菜水、鸡蛋,花光了钟继鹏身上的钱还没怎么够,如今这一百五十二块钱就成了冯玉姜家所有的财产。

为这一百五十二块钱,钟母撂了好些天脸子,她毫不含糊地认为,这个钱,账目明确,不是冯玉姜卖包子,赚了赔了说不清,既然收了这么多钱,冯玉姜就应当主动交到她手里。

钟母当家当惯了。

然而不管她怎么冷脸生气明示暗示,冯玉姜就是不搭理她这个茬。钱,是亲戚们当着冯玉姜的面,一个个放到绒线帽子里的,那是给小五子的,钟母要是开口硬要,还真是没有理据。

让孙老太那么一敲打,再加上冯玉姜也不那么怵她了,钟母一个人折腾了好多天,甚至骂了钟继鹏两回,冯玉姜统统不理,钟母到底没能要到这一百五十二块钱。

小五子还小,冯玉姜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做什么挣钱,这一大家子还要开销,孩子还要上学,想起二丫当初为了跟钟母要八块钱学费挨骂辍了学,冯玉姜打定主意,就是要把这钱攥在自己手里。

本以为有了这笔钱,可以暂时松一口气的,没成想,一道硬杠杠又让冯玉姜迎头赶上了。

七八年,上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两年之后推开到农村地区,八一年夏天,当地开始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硬杠子下来了,凡是八一年元月之后出生的计划外,都要罚款。

冯玉姜还没出月子,生产队长跟大队支书就上门了。

罚款两百块。

计划┊生育这事儿吧,农村基层开始也是不怎么太计较的,曾经有一度,大家相信人多力量大,放开了肚皮生。一下子就要让当时没多少文化水平的农村转变过来,哪那么容易。

渐渐地,就接受了。

儿多老母苦,你种棵西瓜,小瓜钮儿留多了还长不好呢,这事冯玉姜能想通。真能由着她的心愿,一对夫妻一对孩,一儿一女,齐备了。她前世到了老年,不管是城市农村,大家想法不一样了,放开了给生,也没有人再像她家这样生上五六个的。

如今,干部上门了,拿钱吧!

钟母当时就撒泼哭开了。二百块钱,她当初买下冯玉姜才用了两块钱,现如今,没满月的这个小五子,要两百块钱,卖了他能值吗?

钟继鹏上班去了,队长跟支书堵着大门,也不进来,就是宣传政策,然后,让交钱。

估计这两位也就是瞅准了钟继鹏不在家,先来打个缓冲的。要知道那个场头老王,叫那钟继鹏两木叉抽的,到现在走路还佝偻着腰呢。

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楞的,楞的他还怕不要命的。队长干部尽管硬棒,也不想跟钟继鹏硬冲突起来,只好先来找冯玉姜,跟她说道理。冯玉姜听了干部的话,想了想,就说:

“我交。你给我缓两天。”

冯玉姜前世见识过了,这个事吧,你不能不听,不能耍横,它是大形势。

晚上钟继鹏来家,一听就急了。

“哪来那么多钱?我就不交,我看大队里那几个熊玩意儿能把我怎么地!”

冯玉姜说:“该咱交咱交,不就是两百块钱吗,钱是人挣的,这计划┊生育是大形势,人不能跟形势拧着来。”

“两百块钱,你看看咱家里哪儿能踢打出两百块钱来!我就不交,他们不说小五是多生了的吗?有本事他们把小五掐死,看能不能抵两百块。”

冯玉姜一听他这话忍不住来了气,就说:“这商量事儿呢,你净捡这些少肝肺的话说,有用吗?这是上头的政策,先不说你能不能拧过公家,就说你自己吧,你也不想想,你端着供销社的饭碗呢,公家想拿捏你,还不容易?”

钟继鹏脖子一梗:“我就不相信,他大队支书还能管到我供销社去!”

这个人,看着读过书认得几个字,好好的道理怎么就讲不通?简直是烧不熟煮不烂。冯玉姜索性不理他了,自己思量着怎么凑够这两百块钱。

******************

钟继鹏两天后就软了。

公社的干部找了他谈话,意思明白的很:要是跟你认真,你这工作也不用做了,回家去抱孩子吧!再僵下去,不止工作,该到你家里拿东西了。

有了那一百五十二,钟继鹏跟人借了二十块,冯玉姜手头上原先还剩下十多块钱,又赶紧卖了两只下蛋鸡,总算顺利凑齐了二百块罚款,在干部第二次上门时交了上去。

这下子,家里真是光光滑滑的了。

眼看着暑假快结束了,三个孩子一开学就要交学费,拿什么交去?这天晚上钟继鹏喝了点酒,坐在床沿上抱着小五发呆。

小五小五地叫,索性就成了名字了,也没再另外起名,反正等他大一些,是要正经八百起大名的。

“小五,小五,我的儿,谁给我两百块我就能卖了吗?”

“说的什么话,谁给你两万块,你能真卖了他?”冯玉姜呵斥,她抱过小五,放到床上,对钟继鹏说:“我跟你商量个事。”

“什么事?”

“你去跟他奶说说,她得给我看小五。”

“看孩子?”钟继鹏拧眉头,“她怕是不愿情。”

冯玉姜说:“不愿情也得愿情。家里那几亩地,也就糊个嘴。我这再有两天就出月子了,我想干点什么,看能不能挣两个钱,孬好把家里零花销解决了。”

冯玉姜现在说话,口气是越来越干脆了。

钟继鹏想了想,说:“家里有地,有出产,几口人饿不着,我每月能领三四十块的工资,零花销应该也不愁。虽然说这回罚款借了点钱,但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

“那七八亩地,活儿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他奶不给我带小五,你叫他奶自己去种?你那点工资是能够油盐火耗的,山子眼看着读高中了,怎么办?”冯玉姜反问。

钟继鹏半天没吭声。

钟继鹏不敢说,这两天钟母在他面前嘀咕,要让二丫辍学,说正好叫二丫看几年小五,等小五离手了也该找个婆家出门子了。

冯玉姜现在是家里仅有的劳动力,肯定不能呆在家里看孩子。钟母这是看小五没人带,怕落到自己头上,就打起了二丫的主意。钟继鹏不敢说,他知道要是说出来,冯玉姜肯定恼得慌。

“你自己跟他奶说,还是等我去说?”

钟继鹏吭唧了半天说:“我去跟她说。”

不知道钟继鹏是怎么跟他妈说的,反正钟母又狠狠地撂了好几天脸。但冯玉姜一出月子,二话没说就把小五抱给了她。

“妈,小五喂饱了,干净的尿布放在这儿,都交给你了啊。”

冯玉姜说完,扭头就走。她知道,她必须得这样做,不然这个家就揭不开锅了。反正,她料倒了钟母不敢也不能虐待孙子。

******************

从住院养胎开始算,冯玉姜这都两个半月没出来了。

她先到几块地里看了看庄稼,花生地里有大草,地瓜地里也摇曳着狗尾巴草,棒子地头上叫谁弄断了好几棵,但是,都好好长着呢!

冯玉姜想,庄稼长起来了,有几棵草,无非是难看一点,反正也吃不了庄稼,随它去吧。她在街上转了一圈,想要买些料子做凉拌菜,才发现上辈子她晚年随处可见的凉拌菜,现在这镇上很多原料都买不到。

油炸豆腐丝可以自己做,豌豆苗可以自己发,海带倒有卖的。石花菜、粉皮、皮肚、面筋、豆肠这些东西,街上根本就见不到。加上这两个多月她没法理事,她家菜园里能用的菜也没有,黄瓜、洋葱、芫荽这些子都得花钱买。

材料种类少不说,什么都靠买,就挣不到什么钱了。冯玉姜才发现,她心里边一直琢磨的凉菜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

对了,凉粉!

冯玉姜猛然想起,上辈子她晚年喜欢自己做凉粉吃,凉粉这东西成本小,原材料也简单,只需要当地的地瓜淀粉就行了。上辈子记得当地的凉粉种类也很多,算是一样特色小吃,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怎么出名。

除了地瓜凉粉,还有豌豆凉粉,绿豆凉粉,她要想多一些花样的话,豌豆淀粉也能买到。

现成的东西,冯玉姜立刻就动手准备。

凉粉做起来并不难,清水烧开,像家常做糊糊那样加入湿淀粉,不停地搅拌,煮熟后趁着还没凝固,盛到瓷盆里自然放凉,就成了大块的凉粉了。当然,火候啊浓稠啊需要经验来掌握。

第二天上午,冯玉姜的凉粉生意开张了。也就是一个手推的独轮车,两边两个刷干净的长筐,一边长筐里放着带托盘的木杆秤,装调料的瓶瓶罐罐,小盆子装着的配菜等等,另一边长筐里是两个瓷盆,遮着雪白的盖布,盆里是润白透亮的大块凉粉。

做得好的地瓜凉粉是半透明的,不像豌豆凉粉那样洁白,润白里带着点鸭蛋青的颜色,但口感特别筋道,带着一股子地瓜的清香甜美。

有的地方吃凉粉,不用刀切,用一种带孔的浅勺子――锼子把凉粉削成细长的条。冯玉姜觉得,地瓜凉粉筋道弹牙,还是切块比较好吃。

“地瓜凉粉,刚做的。”冯玉姜推着手推车,专门找人多的地方吆喝起来。很快就有个中年男人走过来,掀起瓷盆上的盖布看。

“做的蛮好,没有没搅匀的粉疙瘩。”中年人说,“怎么卖?”

冯玉姜说:“一毛五一斤。”

“贵了。”中年人说,“豆腐也才卖一毛二呢,人家那用的豆子,你这就是一点淀粉加上水,用不了一毛五。”

冯玉姜笑着说:“豆腐你整块买回家,这凉粉我给你油盐酱醋调好了,你回到家就能吃。买一斤尝尝吧,你看我这凉粉,拿根筷子都能挑起来不碎,筋道,好吃。”

中年人看了看另一边的调料配菜,说:“行,来一斤。我进屋拿盘子。”

冯玉姜把菜刀在水里沾了一下,轻轻切下一块凉粉,称了称,说:“一斤多了点,算你一斤吧。”她把这块凉粉放进水盆里过了下水,放在盘子里,轻轻切成长方的块儿。

地瓜凉粉切的时候得要沾水的,因为地瓜凉粉筋道,还有点黏性,不沾水不好切,粘刀。

冯玉姜一样样拿起调料,在凉粉上头加了红红的辣椒油、翠绿的的芫荽、浅黄的麻盐,淋上香油、香醋、酱油、大蒜汁,这一盘凉粉就算调好了。

一大盘莹白的凉粉,上头浇着鲜红翠绿的配菜,底下浅浅浸着酱红的调料汁,看着就十分馋人。

这麻盐,是冯玉姜特别炒制的,算是她“冯氏凉粉”的一个特色,就是把白芝麻加上盐,在铁锅里小火炒熟,上石臼子磕成粉,就成了浅黄色,老远闻着就喷香,吃着就更香了。

中年人眼睛看着,直接就拿手捏了一块放进嘴里,凉粉入口,滑溜溜地就下了肚,中年人笑笑说:

“还真是不错。”

生意开了张,买凉粉的人渐渐就多了。午饭过后,冯玉姜卖光了一多半凉粉,满心欢喜地推车回家。

剩下的没工夫再卖了,她得先回家给小五喂奶,剩下的晚饭前再上街卖。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橙子家乡的凉粉,地瓜凉粉筋道甜香,豌豆凉粉细滑雪白,绿豆凉粉嫩黄可人,防暑消夏,呀呀呀,不能再说了,吃货一枚,有读者早已经鉴定完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