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柏林1943 > 第六百四十八章 元首的新打算

柏林1943 第六百四十八章 元首的新打算

作者:盗侠冬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等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当然二战之后的雷达技术就更加是越来越先进了,例如有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一直到21世纪的红外光、紫外光、激光等多种探测手段来探测敌军的飞机。

而在后世一般飞机探测雷达都是水平扫描雷达,和方位探测雷达组合一起使用的,因为这样就可以通过两部雷达的信号,来更加精准的探测出敌军飞机的飞行高度和所处的飞行位置。

不过现在的1940年期间雷达技术还不是很先进;比较著名的就是在1936年1月英国罗伯特·沃特森·瓦特在索夫克海岸架起了英国第一个雷达站。

即二战时期著名的链向雷达站,后来为了加强对德军的航空部队的侦察,在1937年马可尼公司一共替英国加建了20个链向雷达站。

并且在1943年底将链向雷达站,低空链向雷达站和超低空链向雷达站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强大的链向雷达网;而现在的陈炎龙就是要把英国的那一套雷达技术先偷窃过来进行使用。

而且他还打算将平面位置PPI显示器,和GCI雷达整合在一起,用来研制出英国于1941年元旦开始投入使用的改进型7型雷达,给德国航空军进行大规模全国使用探测。

因为 7型雷达的大型天线阵列能够在每分钟1圈至8圈的转速范围内旋转,得以覆盖360度全方位;比起链向雷达站的制造技术要先进一些,而且以现在德军的科学技术实力也是能够大批量进行生产投入使用的。

当然他心目中最想现在就能够拥有更加先进的预警雷达,航空管制雷达,和战场侦察雷达;最好能够达到后世50到60年代的科学技术水平的雷达设备。

但是这些设备要先进一点的话,最快也要到1943年才有预警雷达,以及过了1943年后才出现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达,以及47年才有的线性调频脉冲雷达,和50年的超距预警雷达系统,可以追踪到超音速飞机,和之后的脉冲多普勒雷达......

不过对于前世来自21世纪的特种兵陈炎龙来说,他曾经深入学习过一些比较先进的雷达的制造过程;所以此时此刻的他是绝对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提前让这些40和50年代的雷达产品提前面世。

所以当陈炎龙在决定完自己要尽快研制出更加先进的喷气机之后,他就到自己的房间里面去绘制一大堆雷达设计图。

在绘制的时候,他一边思考着要马上给德国配置的那些类型的雷达,一边在思考着在德国那些地区进行配置这些雷达。

而他最后绘制出来的雷达图纸,依然还是先决定制造英国人所研制出来的PPI显示器,和GCI雷达整合一起的7型雷达,以及还要部署50个雷达站,即将链向雷达站,低空链向雷达站和超低空链向站所共同组成的链向雷达网,全部建立在柏林和柏林郊外一带,进行侦察英军的飞机来袭。

而且GCI雷达站建成之后,他还要将整套雷达系统的指挥;引导,控制和截击,以及雷达车等技术的发展加快速度发展成熟起来。

因为他接下来就要在1944年年初之前,能够让德军研制生产出先进的预警雷达,磁控管雷达和线性调频脉冲雷达出来。

甚至是在50年代中期美国装备的超距预警雷达系统,可以探寻超音速飞机,以及不久之后的脉冲多普勒雷达。

和在195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出的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和空间轨道监视雷达,以及人造卫星。

当他绘制完毕之后,他就伸了伸懒腰来到自己房间的落地玻璃窗前;凝望着柏林总理府外面那星河灿烂的夜空陷入了沉思之中。

“还有不到2年的时间就是德国战败的时候,我真的能够改变我的命运吗?”

之后,陈炎龙有点担忧地喃喃自语道。

不过很快他就将这种担忧给压制了下去,然后又去绘制关于电子元件晶体管的发明设计图纸。

晶体管的发明,根据后世网络上的历史资料记载是在1929年就有了人去进行研制的了,他就是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并且还成功申请了晶体管的专利。

但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没有办法让这位伟大的工程师制造这出高纯度的晶体管出来。

而到了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才成功地研制出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从而让晶体管得到问世,也让人类微电子革命序幕得以开启。

而到了1950年,第一只“PN结型晶体管”也正式问世了。

而电子元件晶体管的发展对于未来的电脑计算机,手机,雷达,声呐,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的快速发展是有着很重要的革命性意义和作用的。

所以陈炎龙要让德国拥有第一台电脑计算机,和更加先进的雷达,声呐等电子设备的话,那么就需要提前研制出更加先进的电子元件晶体管出来,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之中进行使用。

而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放大器或电控开关常用,主要分为两大类:双极性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

是后世的电脑,手机等现代电子电路的基本构建块。

当然除了电子元件晶体管需要马上进行提前研制之外,显像管和集成电路也是需要提前研制出来,总之对于能够提高德国现有的电子设备领域的科学技术发明,陈炎龙度会尽量让它提前面世来为日后德国生产出成本更加低,和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计算机,以及声呐等武器装备出来,应用到战场上对抗英美苏的部队的威胁。

而电子元件晶体管,和显像管,以及集成电路的设计图纸,和研制方案,陈炎龙打算先交给德国的“雷达之父”霍尔曼·豪曼,以及即将要建立起来的电子元件研究组来进行制造。

而在陈炎龙如火如荼地努力绘制着图纸,开始着他作为德意志帝国元首的新的电子元件领域的部署的时刻,部署在马金环礁的日军却是一点睡意也没有,因为他们现在正在和美军进行着激烈的第二次马金环礁战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