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海国英雄志 > 08

海国英雄志 08

作者:凶猛老狐狸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9: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养浩问道:“吕城?是运河上的吕城么?”

刘礼说道:“正是,我们从大运河南段走水路到杭州,从那里寻机到黄岩县。黄岩,是我刘氏崛起之地,宗亲故吏多如牛毛,藏几个人不是难事。一旦有变,我们还可以躲到海上,燕王奈何我们不得。”

李启乾神往的说道:“我们隐姓埋名,伺候万岁。。。呃,是孙大官人,就这么过一辈子也不错,没有上官,没有军纪,不用见人就叩首,神仙日子啊。”

刘礼冷笑一声,说道:“我就不信燕王篡逆,天下人都心服口服,总有我们重回南京的那一天。”

林养浩忽然看着王惠,问道:“王公公,吴公公死前念的是什么歌诀?”

王惠冷冷答道:“烧饼歌。”

林养浩奇道:“什么烧饼歌?”

王惠尖细的声音说道:“宫里流传着一个传说,诚意伯王基曾为高皇帝推算大康国运,歌诀就是烧饼歌。”

李启乾问道:“这么说来,你们这些公公岂不是后知5百年,你知道我是怎么死的么?”

王惠依旧冷漠的说道:“当时是君前独对,谁敢偷听?就算有内官听到一鳞半爪,又有谁能参破天机?”

林养浩转过头问刘礼:“刘公,你记得吴公公那几句么?”

刘礼摇头道:“不记得。”他又一次没有说实话,他记得吴亮说的每一句话,这些天他一直在揣摩,想从这歌诀中看出点什么,却怎么也参不透。

忠良杀尽崩如山,似乎是说燕王打算在南京城大开杀戒,诛尽忠于崇文帝的大臣。那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呐?无事水边成异潭,自己带着崇文帝奔向大海,如果大海从此成为异潭,到底是凶还是吉?

转头看看崇文帝,那青年天子盘膝坐在土炕上,握着那块蒲牢昆玉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自从吴亮死了以后,他就神情木讷,一言不发,望之不似人君,把刘氏兴亡寄托在这样一个人身上,是一场什么样的赌局啊。

太祖高皇帝定制,每行省是由三个权力机构管理,布政使司负责民政,按察使司负责司法,都指挥使司负责军政,各管一摊,各负其责,互不统属。

新鲜出炉的燕王监国为了缉捕崇文帝,特意在南直隶和浙江设立巡抚,统一指挥地方军政、司法和民政,成为了三司事实上的长官。三司官员自然一肚子不乐意,可是燕王威震天下,很快就要登基坐殿,谁敢触他的霉头。

苏州府,知府衙署临时改为了巡抚行辕。新任应天巡抚李远是燕王亲信部将,他带着大队人马风尘仆仆来到府衙正门,三司官员一起在阶下跪接上官。

李远跳下战马,随手把马缰抛给侍从,大步走上衙署石阶,威风凛凛的说道:“都起来吧,臬司、藩司和都司到正堂回话,其他人等都退下,在公廨等我传唤。”

随后把氅襟一甩,旁若无人的走进正门,身后幕僚随从跟在他后面,鱼贯而入。一队队士兵把衙署内的衙役、门子、侍卫、仆役、轿夫、厨子等等全部赶了出去,接管了衙署的防务。粗野的大兵推推搡搡,大声呵斥,不容任何人分说,闹的知府衙门鸡飞狗跳。

好在大兵们知道分寸,没有骚扰知府内宅。

三位司长官无奈跟在李远屁股后面,其他官员也纷纷起身,目送李远走进官衙,有官员悄悄吐了一口唾沫,低声骂道:“什么东西!”

李远大步上堂,把大氅解下随手抛给侍卫,一屁股坐在主位上。早有部下军汉奉上清茶,李远端起茶盏就喝,毫不理会官场端茶即是送客的规矩,也不给几个官员让座,就让这些地方高官站着回话。

按照官场规矩,下属参见上宪要先递手本,再报履历。可是今天并不是正式庭参,只是普通问话,并不需要大礼参拜。老几位心里瞧不上李巡抚,大礼能拖一天算一天,也许这位糊涂巡抚忘了,也就免了一跪之辱。

藩司心中暗骂了一声粗坯,脸上却带着谄媚的笑容,说道:“李军门路途劳乏,还是先安顿下来,明日再办公事不迟。”

李远抬眼看了一眼藩司,把茶盏放在几案上,粗声大气的说道:“歇息?我歇息,刘礼那厮会歇息么?”他重重一拍几案,大喝一声:“崇文小儿会歇息么?!入娘的,放跑了贼子,我掉脑袋之前,先斩了你们几个!”

对这样的军汉,还能有什么道理可讲,众官员一个个噤若寒蝉。

李远冷哼一声,说道:“跟诸位交个底,李某就是个厮杀汉,除了为燕王殿下卖命,什么也不懂,也不想懂。你们那些什么狗屁藩库、卫所、臬司大堂我才懒得管,我来苏州只为一件事,就是抓捕废帝。

你们该怎么贪怎么贪,该怎么吃花酒怎么吃花酒,不关我老李屁事。但是误了燕王殿下的差,别怪我参你们个崇文余孽!京师已经开始锁拿崇文一党,听说有剥皮实草的,还有诛十族的倒霉蛋,你们不想跟他们作伴吧。”

三个官儿吓的浑身都抖起来,一个个双腿发软,跪在李远身前,口称不敢。

李远见这几个家伙老实听命,哼了一声,说道:“张藩司,你立即行文各府、州、县,在各个城门,各坊场河渡,各馆驿、酒楼、茶舍、各邮传驿站,都要画影图形,张榜海捕那几个要犯。无论何人,擒拿贼子以献的,赏银千两,行踪报官的,赏银5百两,藏匿不报的,族诛。”

张藩司躬身应道:“是,是,下官都记下了。”

李远抬高声音,喝道:“还不下去安排,3日之内,我要榜文张遍应天府!”

张藩司如蒙大赦,说道:“谨遵钧命,下官告退了。”转身飞奔而去。

李远看着张藩司的背影消失在廊下,这才转过脸对臬司说道:“赵臬司,你要严督各巡检司,在各个水陆码头,险关隘口,水闸钞关,盘查所有南京口音之人,一经发现,立即锁拿,羁押在臬司大牢,等我派人甄别。嗯,还有各个庵寺道观,回回庙也不能放过。”

赵臬司看着李远,慌忙说道:“好,下官这就去办,军门还有什么吩咐?”

“先把这些事办好,别的我想起来再说。”李远不耐烦的说道。

赵臬司说:“那我退下了,马上安排。”

李远摆摆手,不再看他,转头对都指挥使说道:“各个卫所镇城也要一并张榜,各卫所辖堠台、火路墩、海港水澳暖铺,都要严加盘查行人船只。”

何都司不擅言辞,只有惶恐叩首,李远身子往前一探,推心置腹的说道:”何都司,你我都是军汉,功名利禄全靠功勋,和那些巧言令色,巴结上进的文臣不同,你要好自为之。”

何都司说道:“全靠军门提携。”

李远挥挥手道:“退下吧。”

打发走了应天官员,李远一拍几案,喝道:“那个混账苏州知府在哪里?我的儿郎跟着我在大雨泥巴里行军5百里,无酒无肉,连口热汤也没有,苏州府良心何在?!”

大运河南段,就是秦始皇开凿的丹徒水道,2千年来不断开凿疏浚,现在可以从杭州直通长江。这条水道是整个江南最重要的一条运输通道,每天无数货物和旅人在这条大动脉上流动,见证着大康帝国的繁荣昌盛。

吕城是大运河上的一个小镇,从高资镇出发要先经过长江南岸的丹徒镇,再沿着大运河向东南50里就是吕城。国朝初年,国势强盛,神武皇帝非常重视道路建设,水旱道路都通畅宽阔,要是正常商旅。从高资到吕城,走陆路不过3日脚程,水路只有2日可达。

只是对于逃亡者,不可能有愉快的旅行。刘礼小心谨慎,一行人专捡荒僻的山野小路,晓行夜宿,一路东行。歇脚打尖不敢在旅店驿站,有荒村破庙投宿就算交了好运。让众人担心的是,崇文帝的贴身内监王惠伤口化脓,发起了高烧,实在走不动了。

这里是白鹤溪以北的一处砾石滩,北面有一片栎木林,吕城镇大约就在东面10几里处。刘礼看看天色已晚,说道:“就在这里歇歇脚,大家去溪里打些水,给王公公清理伤口,再烧些热汤。”他找了个平坦所在,脱下披风铺在地上,扶着王惠躺下。

众人垒起石头火塘,用铁盔烧了热水。李启乾给王惠清理伤口,王惠高烧已近昏厥,却死咬着牙一声不吭。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众人围着塘火坐下歇息,密林中有夜枭凄厉的叫声,火光闪烁,映着众人疲惫的脸,如同鬼魅一般。

多日的逃亡生活,把众人折磨的形容枯槁,如同牢囚乞丐。一个个满眼都是血丝,毛发从破旧的网巾里蔓延而出,一绺一绺的垂下来,脸上胡须蓬乱,散发着恶臭,连崇文帝也不例外。

刘关喝了一口热水,对长兄说道:“我们不能这么进吕城,太显眼了,明天天亮我一个人先去镇里找船,你们在镇外运河边等着。”

刘礼神秘的一笑。说道:“傻小子,到了这里,听我措置便是。”

林养浩扭头看向刘礼问:“我也奇怪,我们为什么不在丹徒找船,走水路到杭州可以省一半路程。”

刘礼拨了拨火拢,悠悠的说道:“刘氏并非是高帝旧臣,我们本来是海上人家,与高帝共同反鞑举义,那时候可没有君臣名分,只是高帝英明神武,先公不得不屈为臣下。

高帝始终对我刘氏存有戒心,诏拜我父为浙江行省左丞,却留京不遣,不放先公到任。先公日日惊惧,生怕高帝心生猜忌。所以,先公生前在江南各地暗中安排了人手船只,一旦发生不测,也能给刘氏留下一线血脉。”

林养浩眼睛一亮,说道:“吕城镇就有刘氏的暗桩?”

刘礼淡淡的说道:“正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