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海国英雄志 > 07

海国英雄志 07

作者:凶猛老狐狸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9: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南京,应天府大牢,陈仁孝正在提审一个豹韬卫军士,赫然就是那个咬破手指,对天发誓绝不会透露崇文帝行踪的家伙。他被绑在一张椅子上,披蓬头垢面,满身鲜血,已经被折磨的奄奄一息。

“你肯定崇文帝是奔秣陵关方向?”陈仁孝淡淡的问。

豹韬卫军士无力的说道:“我亲耳听见刘礼、祁吕通他们商议的,他们就是要到溧水县。”

陈仁孝依然平静的问:“可是驯象卫左千户所的人告诉我,他们并没有看到崇文帝从上方门出城,这又是什么道理?”

豹韬卫军士说道:“那你应该问驯象卫,我听到的都告诉你了。”

陈仁孝点点头,站起身来走到那军士面前,低下头轻声说道:“我们已经找到了奉天殿下面的暗道,说明你没有骗我,是刘礼骗了你,他们没有去秣陵关。不过我答应你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你的家人会活着,你走的也不会孤单,你的10个豹韬卫兄弟会跟你一起上路。”

豹韬卫军士一口唾沫吐到陈仁孝脸上,陈仁孝并不着恼,从怀中摸出一块手帕,优雅的擦去脸上的污秽,拍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开了。

一个连一个霉运之后,似乎运气光顾了刘礼一行:天下雨了。

从淳化镇大道往北,就是连绵的湖沼水田,所谓的道路就是田间小路。这种田埂最多能容2人错身而过,下面就是泥泞的水塘,一方方一块块看起来齐整,如果天阴下雨,人畜随时会滑进齐腰深的水里,在这种地方赶路需要很大的勇气。

刘礼等人就在冒雨赶路,他们知道追兵比他们更痛苦。

在他们身后20里处,一支2百人的骑兵分成数个小队,在水田里搜索。恶劣的天气,泥滑的田间小道,都让这些北方汉子叫苦不迭。不知道多少战马蹄铁打滑跌倒,摔断了腿,百户官张榖、孙诚不得不下令全军下马,牵马而行。

雨哗哗的下个不停,所有人畜都湿透了,身上每一寸都沾满了泥浆,简直就是一队队泥人泥马。马匹畏惧这些可怕的水塘,挣扎着不肯前行,士卒们拉着马缰,连踢带打才能勉强前进,行军比爬的还慢。雨幕遮蔽了视野,10丈外的目标就看不清楚,旗帜变成一块块湿漉漉的破布。

在遥远的北方,哪里见过这等水乡泽国,将士都极端不适应。

孙诚凑到张榖身边,大声说道:“老张,人和马都垮了,我们早就迷路了,这样下去不行,得赶紧找个地方避避雨。”

张榖大声说道:“你有几个脑袋,敢停下来避雨?你没听到章指挥使将令么,我们冒雨搜寻,不管有没有找到崇文帝,我们也是尽了全力。停下来?难道不怕章指挥治我们贻误军机的罪名么?”

孙诚哑口无言,良久才反应过来,大声招呼后队:“跟上,都跟上,带伤的马匹都弃了。”

逃亡者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各个带伤,烈日淫雨让他们伤口恶化,发疯一样的逃跑让每个人都精疲力尽。好处是他们就是南京人,适应这鬼天气,熟悉水乡地理,起码能通过简单地标分辨方向,又没有马匹需要照料,他们与追击者拉的越来越远。

南京,孝陵卫指挥使衙署成了燕王孙竑的行辕,明天他就要拜谒高帝陵寝,告之靖难缘由,赢得天下人心,为下一步登基为帝打下基础。

燕王殿下一身燕居服饰,背着手静静看着檐下的雨滴,表情平静,只有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谋士陈仁孝侍坐,这僧人依然是黑袍缁珠,麻鞋白袜,盘膝坐在一张宽大的官帽椅上,神色淡然。

终于燕王说道:“如此说来,崇文小儿确实逃了,高皇帝居然在奉天殿下掘了一条暗道,好厉害啊。要是这样。。。群臣劝进,以大义相逼迫,我入不入皇城呐?”

陈仁孝目中突然精光一闪,说道:“入!当然要登基坐殿!国不可一日无君,就算是崇文帝下落不明,可是他弃国而走,已经失了大统,还能坐在那把椅子上么?大王是高皇帝嫡子,年最长,起兵靖难,安定社稷,功盖天下,除了大王还有谁有资格继承大宝?”

燕王转过身,来回踱了几步,说道:“可是崇文小儿毕竟是高皇帝钦定的储君,法统在他不在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起义兵是为了夺取亲侄儿的天下,人言可畏啊。。。我本意是做刘皇叔,这不成了曹操了么?”

陈仁孝说:“当年黄袍加身,后世有谁指摘?那是因为宋祖结束丧乱,立心为民,天下无不感悦,谁会诽谤一位圣君呐?天子的圣德是公德,不是私德,只要大康繁荣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又有谁还记得昨日的崇文帝呐。”

陈仁孝的话让燕王心中轻松了一些,心中大事计较已定,他转身坐在一张官帽椅上,问道:“以大师看来,崇文是逃往句容了?章辅有什么消息传过来?”

陈仁孝手捻佛珠,说道:“我已经把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查清楚了,崇文帝确实往东逃了,章辅快马来报,也发现了一些迹象。只是天气恶劣,崇文的侍卫之首刘礼又十分狡诈,想擒住崇文没那么容易。”

燕王看着陈仁孝说道:“以你之见应该如何?”

陈仁孝说道:“章辅虽然精明过人,可是我北军将士不通地理,不熟人情,连言语都不通,在这江南卑湿之地搜捕几个人,无异大海捞针。臣以为,大王要早继大位,以天子大义行文郡县,画影图形海捕刘礼、刘关等人,抓到了刘礼,崇文还能往哪里跑?”

燕王沉思片刻,喃喃的说道:“刘礼。。。刘礼,莫非是故衢国公刘炳琪之子?”

陈仁孝说道:“正是此人。”

燕王说道:“我听说浙东流传着一句谶语:洋屿青,出海精。传说洋屿是一个寸草不生的海岛,有一年忽然长出了草木,全岛皆碧。刘炳琪正是那一年生人,浙人都说刘炳琪就是海精,他刘氏一直就是海上豪雄,刘礼莫不是要带着崇文放洋出海?”

陈仁孝依然淡淡的说道:“大王英明,除了海捕文书,还要力行高帝的禁海之策,片板不得下海。。。只是,大王以藩王身份,如何号令天下?当务之急,还是要早登大宝,才能名正言顺。”

燕王终于点点头,说道:“大师所言甚是,马上命钦天监择吉日,我要尽快登基。在此之前,我要以监国身份亲裁国政,先收拾了那些挑拨生事,离间骨肉的佞臣再说。”

停了一下,他继续说道:“虽然我还不能号令郡县,但是总可以号令长江水师,你马上给陈瑄传令,让他封锁长江江面,有一艘民船出海,就让他提头来见。”

陈仁孝躬身施礼,说道:“臣,谨遵钧命。。。只是刘氏在京的家眷,要不要羁押起来?”

燕王冷笑道:“不必,看牢了就行,我倒要看看刘礼小儿敢不敢跟我顽抗到底。”

第二天,燕王殿下谒孝陵,祭高皇帝,随后入皇城,以监国身份登谨身殿视事。他下的第一道敕命,就是重申高帝的禁海之策,岛民一律迁到内地,民不得拥有2桅海船,沿海州县一律实行保甲法,连坐法,一人出海,全家有罪,一家有罪,全甲同罪。

第二道敕命,就是行文直隶、浙江两行省,张榜海捕刘礼、刘关、王惠、李启乾、林养浩等人,同时任命亲信大将李远为直隶应天巡抚,章辅为浙江巡抚,严督地方缉拿要犯。

一个月后的一个黄道吉日,燕王在华盖殿登基为帝,改元永济,是年为永济元年。同时废除崇文年号,崇文元年改为神武32年,以此顺延。

刘礼等人带着崇文帝幸运的摆脱了追兵,逃到了高资镇,5里以外就是长江南岸,但是他们只能望江兴叹,一筹莫展。此时燕王监国的封江令已经下达,长江两岸的民船被搜罗一空,水师战船往来巡江,日夜不停,想从长江觅船出海是痴心妄想。

高资西面40里是应天府龙潭,东面30里是镇江府丹徒镇,从高资镇渡过长江北上,就是扬州府的仪真县。

高资镇以东3里有个小村寨,名叫流塘湾,村子不大,只有三十几户人家,沿河打渔为生。刘礼一行摸到这个村寨,找了一户人家投宿,这家姓毛,家主被称为毛七公。

燕王封江令发出以后,附近的渔民都没了生计,正在家中烦闷,遇到了远客上门。刘礼只说是逃难的南京难民,毛七公见他们衣衫褴褛,人人带伤,确实是逃难模样,心中怜悯,忙让儿孙置下饮食热汤,腾出干净房间安顿这些南京客。

南京客出手十分阔绰,大把的银两赏下来,让一家人十分欢喜,加意的巴结奉承。小小渔村,一辈子也见不到几贯铜钱,哪见过白花花的银子,客人无非也就是要几口热饭热汤,几件粗布衣物,三文不值两钱的,哪里要的了这么多。

李启乾重新裹了伤口,换上了干净衣服,躺在干燥的草垫上,熟悉的舒服感让他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入娘的,要是在这里歇息两日就好了,这几天像是把一年的路都跑了。”

林养浩阴郁的道:“要不是这么跑,我们现在都是死人。”他转过头看着刘礼,问道:“刘公,长江已经封江,下一步我们怎么办?”

刘礼坚定的说道:“去吕城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